一出让李世芳给搅和了的程派名剧《女儿心》

很多人喜欢京剧的旦角戏,多是从程派开始的,《锁麟囊》的作者,翁偶虹先生就是一例。

他回忆说:自己喜欢旦角是因为看了程砚秋的戏开始的。有一次他去看他喜欢的架子花脸侯喜瑞,结果侯喜瑞当然让他满意,但是程砚秋却尤其让他惊讶!他说:“程艳秋的唱功非常的与众不同,似乎我所听过的旦角与之相比,都相形见绌,逊色得多。程腔新颖悦耳,使我倾倒!我由此喜欢上了程派的唱腔,由程派我开始观看别的旦角大家:梅尚程荀、陈德霖、徐碧云、黄桂秋等艺人的艺术,程腔是我对旦角感兴趣的发轫之始”。

一出让李世芳给搅和了的程派名剧《女儿心》

翁偶虹先生(左)和朋友探讨研究

翁偶虹从开始喜欢程腔,而有意去结识程砚秋先生,从1938年开始,翁偶虹先生正式成为程砚秋的“御用”编剧。

说起翁偶虹所编的程派剧目,我们一定最先想起程派名剧《锁麟囊》。其实他除了给程先生写了《锁麟囊》,还给程先生写过另一出程派名剧《女儿心》。

程先生编演《女儿心》的原因,是《锁麟囊》这出戏大获成功以后,许多人都说:您的程派现在影响很大,但是好像人们有个固定观念,那就是程派擅唱,擅演悲剧,虽然《锁麟囊》是悲喜剧,但是,程派似乎还缺一出“舞蹈武术兼备、文武并重、服装更加华美藻丽的作品”虽然程先生以前编演过《聂隐娘》、《红拂传》但剧情平淡不出彩,那么《玉狮坠》、《沈云英》虽有武戏,怎奈戏文略亢。

一出让李世芳给搅和了的程派名剧《女儿心》

程派名剧《锁麟囊》

程先生听了这些意见,也开始动心了,于是这个任务就交给了翁偶虹先生,用程先生自己的话说,就是要编一出“唱、念、做、打并重,悲剧喜剧交融的戏”。

程先生幼年,曾经打下非常坚实的“幼功”,他的跷功,把子功,都非常过硬。成年以后,他更是和多名武术家学习武术,也曾和昆曲名家学习过多出昆曲,其中就有《百花赠剑》和《百花点将》。由于这些原因,在友人的建议下,他决定编演京剧《女儿心》(又名《百花公主》)。

​其实我们现在流传下来的一些程派的剧目,确实没有武戏。唱多,也确实是程派的特色,没有武戏不是程先生没那些戏,而是现在没什么人会演。有些戏比较温比较拖沓也是事实,比如《柳迎春》《碧玉簪》。那么据说这出《女儿心》无论从什么角度衡量,都能代表程砚秋舞武兼备;文武并重的另一种演绎风格,那么为什么这出戏只在上海演过,却没有在北京露演呢?这还得说程先生的人品比较宽容大度和高尚。

一出让李世芳给搅和了的程派名剧《女儿心》

程派名剧《碧玉簪》

事情是这样的:《女儿心》1941年11月9日首演于上海黄金大舞台,1946年再度演出于上海天蟾舞台。程先生除创造了数段精彩绝伦的新腔,以及做功优美;繁琐漂亮的身段以外,还特制了豹尾双枪,他舞动起来游刃有余,充分显示了他深厚的武功功底。“赠剑联姻”一场,百花公主与海俊身行交错、高矮亮相、载歌载舞,动作优美至极!据说程先生这些地方的舞蹈身段,还是从芭蕾舞里的一些技巧和舞姿里汲取了灵感,大胆化用而来的。

“怒斩八辣”是“点将”中的精彩部分,据说,程先生当时对人物的把控,性格演绎都非常精彩!其眼眉神情细腻传神,掏翎子时候有数个漂亮身段,是融合山西梆子以及昆曲里的身法精华,使程派在舞武兼容的演绎风格中,又添加了新的编演风格和内容。

一出让李世芳给搅和了的程派名剧《女儿心》

史依弘金喜全演《百花公主》

除此之外,在点将一场戏里,按照二十四节气制作了二十四面百花旗,旗上绣着个节气的应节花朵,场面美艳绚烂之极!最为重要的是,这出程派新戏,舞武并重,新颖别致,据说演出阵容整齐,是《锁麟囊》的班底,此剧一出,又一次轰动沪上。

本来程先生在上海演完要在北京上演,结果李世芳在差不多的时间里,也编演了这出故事基本相同的戏,他这出戏,也取名《百花公主》,是他父亲晋剧名旦李子健移植于山西梆子,李世芳听说程先生要在北京上演此剧,心里立刻忐忑不安,怕人家珠玉在前,自己相形见绌,于是差人去程先生那里,说明此事,并要求程先生不要在北京上演此剧。

一出让李世芳给搅和了的程派名剧《女儿心》

李世芳演《百花公主》

说实话,我每看到这里心里都很不舒服,这叫什么事,你演就不叫别人演,再说就是同一出戏,不同名角儿有不同的处理和演绎,大家都演争奇斗艳观众肯定会喜欢,你不能因为戏演不过人家,就把人家的路堵死,不让人家演吧?

结果是程先生二话没说,很爽快的就答应下来,并表示这出戏保证不在京津演出。结果是这出戏到今天几成绝响!我们今天看翁先生的文章也能感觉到他的不满。翁先生说:因为李世芳的原因,这出戏始终没有在北京天津演出过,致使酷嗜程剧程腔的人,至今谈起,仍然心有戚戚,引为憾事!

一出让李世芳给搅和了的程派名剧《女儿心》

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

此剧程门弟子中,除了李蔷华有唱片问世,会唱几段,其他人就根本没听说会演此剧,原因可能很多吧,这也和这出戏文武并重有很大关系,到今天,可能看过此剧的老人也死得差不多了,想请一位见证人出来说说,都成了奢望。

因为此戏难度大,连程先生老年时和他的挚友都说:“《女儿心》花费了我很多心血,可惜没有在北京演过,现在你就是让我演也演不动了”。2010年网上传言说李海燕要复排此剧,结果到现在也没见踪影,看来基本打了水漂了。

每想至此,我想喜欢程派的戏迷,心中都会很不是滋味!一出程派名剧,也许能和《锁麟囊》一样大放光彩的好戏,因为人为的因素,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使人良多感叹,遗憾无限!却毫无办法挽救,这个和今天的京剧绝技的消失何其相似,不得不让人们遐想连连,良多感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