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僧曾极力化解萧远山和慕容博的矛盾,为何对鸠摩智不管不顾?

用户64325649


灵冲霄为您解读各种金庸武侠与文学名著的冷知识,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在《天龙八部》的“王霸雄图,血海深恨,尽归尘土”一章中,扫地僧闪亮登场,一番如神似佛的操作后,萧远山和慕容博的执念因果和所受的伤势隐患尽数化解。但同样执念甚深,隐患极重的鸠摩智却没有当场顿悟,但扫地僧却也没有强求。

那么扫地僧为何不像点化萧慕二人那样点化救治鸠摩智呢?这里灵冲霄就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药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

从原著中扫地僧的表现来看,这位大佬根本没有对鸠摩智不管不顾,而是上来就对他好言相劝。奈何鸠摩智不领情啊,无论扫地僧怎么劝,鸠摩智就是不听。就像听不进扁鹊良言的蔡桓公那样,蔡桓公坚信自己没病不让扁鹊治,那扁鹊也无法强行给他治。

《天龙八部》原著中鸠摩智的表现真乃和拒绝扁鹊治疗的蔡桓公如出一辙。

“这老僧大言炎炎,我若中了他的诡计,鸠摩智一生英名,付诸流水了。”那老僧见他脸上初现忧色,但随即双眉一挺,又是满脸刚愎自负的模样,显然是将自己的言语当作了耳畔东风,轻轻叹了口气。

所谓“药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就是这样,扫地僧武功和佛法上修为再高,你不听劝。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其实扫地僧非但没有治对少林心怀敌意的鸠摩智,就连根正苗红的少林高僧,“二百年来武功第一”的玄澄大师当年都没有得到扫地僧的治疗。

老僧摇头道:“太迟了,不能救了。当年玄澄大师来藏经阁拣取武学典籍,老衲曾三次提醒于他,他始终执迷不悟。现下筋脉既断,又如何能够再续?”

鸠摩智执念甚重,比萧慕二人更难点醒

扫地僧治疗萧远山和慕容博的暗伤前,是先动手为二人化解的执念——即所谓的“王霸雄图,血海深恨,尽归尘土”。

灵冲霄个人觉得扫地僧能成功点化萧慕二人是因为二人之间因果纠缠羁绊极深,所以同时治疗之下效果极好;而鸠摩智此时是单一一人,缺了跟他相爱相杀的段誉,扫地僧几次点醒无果也只能无奈放弃。这就跟两个人说对口相声一样,逗哏的说得吐沫横飞,捧哏的就是不入活,那这段相声也难以继续往下演。

还有一点,鸠摩智本身就精通佛法,以他的自傲程度,根本听不进去籍籍无名的扫地僧所说的佛法禅理;萧远山和慕容博毫无佛法根基反倒更容易被扫地僧点化。这就像向杯子里倒水一样,空杯子比装满水的杯子更易容纳新水。

鸠摩智的伤比萧慕二人更严重

萧远山和慕容博虽然也因修炼少林绝技而走火入魔,但他们只是在自身武功不凡的基础上兼修了数门少林绝技而已。而鸠摩智呢?他是彻底放飞自我了——在本身已身怀修为极深的吐蕃武功(比如火焰刀)的情况下兼练了逍遥派道家的小无相功,少林的七十二绝技他练了个遍,此外还练了易筋经。整个金庸武侠也找不出几个像鸠摩智这样兼练N多武功,武功体系如此驳杂的人。

扫地僧在点评萧远山和慕容博伤势的时候,只是描述他们修炼的武功以及伤情,并没有说不能治。而见到鸠摩智时,却直言:“大轮明王,你错了,全然错了,次序颠倒,大难已在旦夕之间。”原著中扫地僧说鸠摩智隐患的字数以及场景安排比萧远山和慕容博两人加在一起还多,真可见鸠摩智隐患之重。

老僧又道:“明王若只修习少林派七十二项绝技的使用之法,其伤隐伏,虽有疾害,一时之间还不致危害本元。可是明王此刻‘承泣穴’上色现朱红,‘闻香穴’上隐隐有紫气透出,‘颊车穴’筋脉颤动,种种迹象,显示明练过少林七十二项绝技之后,又去强练本寺内功秘笈‘易筋经’……”他说到这里,微微摇头,眼光中大露悲悯惋惜之情

看原著这段表写,扫地僧这话里话外的意思满满的透露着没治了,你赶紧找个凉快点儿的地方待着,能臭的慢点儿。


我是灵冲霄,擅长金庸武侠和文学名著点评!欢迎关注评论!


灵冲霄


在《天龙八部》中,扫地僧就是神一般的人物,武功高出当世高手一大截,同时佛法造诣境界也比当世佛学大师高很多,在《天龙八部》中,扫地僧极力化解萧远山和慕容博的矛盾,为何对鸠摩智不管不顾呢?

其实,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小哥一一分析。

萧远山父子、慕容博父子、鸠摩智乱战藏经阁,会造成少林寺不可估量的损失

很多人可能好奇,这几个人打架,怎么就造成少林寺不可估量的损失呢?

少林寺最为重要的地方就是藏经阁,这里收集了少林寺历代高僧的佛法感悟和各种珍贵佛经,有些佛经可能都是孤本,同时少林寺的各种武学典籍也在这里存放,如果萧远山父子和慕容博父子、鸠摩智大战藏经阁,以他们的武功修为,破坏力可想而知,最终藏经阁必然会被严重破坏,而这势必影响少林寺的发展。

所以说,在哪个时候,扫地僧必须出面干预,不然的话经此一战,少林寺可能都要逐步消亡了。



扫地僧被乔峰的大仁大义所感动,因此现身藏经阁

慕容博将死之人尚且诡计多端,妄图诱导萧峰父子和他达成战略共识,但是萧峰义薄云天,深明大义,一番铁骨铮铮的话说的慕容博哑口无言,当时的情况是萧远山父子对阵慕容博父子和鸠摩智,二对三,萧远山父子处境比较危险,扫地僧受乔峰一番慷慨陈词,内心大受感染,因此他也非常热血的现身藏经阁,其实是他被萧峰的人格所吸引,献身其实是助力萧峰,让慕容博等人不敢肆意妄为。

扫地僧化解慕容博萧远山之仇冤,化解天下之危难

扫地僧出面后,经过和大家的谈话,发现萧远山和慕容博仇深似海,此一战在所难免,而萧峰对慕容博也是不可饶恕,一切事情的根源则是慕容博妄图恢复燕国引起的,所以佛法高深的扫地僧追本溯源,让萧远山和慕容博在鬼门关走了一趟,真实体验了一把生死寂灭,再让他们重生,过去的一切事也烟消云散。

所以说,扫地僧度化萧远山慕容博其实是金庸先生描绘佛法的无上神通,在瞬息间度化世人的能力,扫地僧度化萧远山慕容博,也在无形中化解了天下的一场大乱,救万千黎民于水火,体现了大道无形的境界。

扫地僧不度化鸠摩智的原因:时机未到,难证菩提

扫地僧用大神通让慕容博萧远山放下几十年的深仇大恨,领他们顿悟成佛,内心自此归于平静,而鸠摩智此刻的情况非常明显,他意气风发、孽缘缠身,他来到中原的目的不仅仅是显露自己高强的武功和高深的佛法修为,他同时还肩负着吐蕃国和其他国家结盟对抗大宋的重任,所以说鸠摩智是孽缘缠身。

面对扫地僧,所有的人都选择静静观察,但是鸠摩智却敢出手偷袭,可见鸠摩智心高气傲,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在这种情况下,扫地僧是无法度化鸠摩智的,因为鸠摩智心魔深种,没有特殊的机缘他很难顿悟。

佛教虽然将“度尽众生”,但是也有“佛渡有缘人”的说法,很明显在扫地僧眼里,度化鸠摩智的那个人并不是自己,缘分未到,何必强求?所以他放弃了度化鸠摩智。


古梁镛


《天龙八部》中有一幕非常重要,那就是扫地僧化解了萧远山和慕容博的仇怨。

整部天龙八部的主要线索就是萧远山和慕容博的仇怨。

当剧情到达高潮,两家的矛盾达到巅峰的时候,一场牵动整个武林的大战就将一触即发的时候,扫地僧如同神佛下世一般地出现了。他不仅仅化解了萧远山和慕容博两人的心魔,而且还用自己的高超武功化解了这两个人的身体上的不适,武功上的缺陷。

扫地僧为他们化解的方法很简单。

让二人互相疗伤,以阴济阳,以阳化阴。于是,萧远山和慕容博的问题被他完美解决了。

鸠摩智,当时也在场。

扫地僧也对他的武功进行了点评。扫地僧用了“大错特错”、“大祸临头”八个字来形容。因为他修炼少林七十二绝技并非用正道而修炼,而是以逍遥派的小无相功为根基强行修炼。后来又练了少林派的易筋经内功。这些武功的强行修炼,互不兼容,使得鸠摩智最终走火入魔。

鸠摩智置之不理!

鸠摩智不仅练习少林派武学,还联系其他门派武学,如逍遥派,小无相功等。鸠摩智武学比较杂,而萧远山和慕容博主要是强行联系少林派武学,日积月累的积累了很多内伤,只有少林派内功才可化解,扫地僧化解了萧远山和慕容博两人的心魔,化解了这两个人的身体上的不适,武功上的缺陷。


蓝方块


少室山藏经阁一战,奠定了扫地僧中原佛理武学第一人的地位,在风云际会的藏经阁内,有一个细节值得推敲:为何扫地僧先行救助萧远山和慕容博二人,而冷落鸠摩智?因为鸠摩智并非中原人士?

彭彭以为,扫地僧极力救助萧远山和慕容博二人的原因有三:一是因为少林寺“因果循环,报应不爽”的佛学理念;二是扫地僧时时关注他二人症状,治愈方法了然于胸;三是因为扫地僧疑是逍遥派门人,鸠摩智偷学小无相功犯了江湖大忌。

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佛家讲“一饮一啄,皆有定数”,扫地僧极力救治萧远山和慕容博,正是为了弥补少林寺的过错,化解这段因果,毕竟此事因少林寺而起。

三十年前,玄慈还是一个年轻僧侣,某一日得到慕容博的密报:契丹萧远山密谋到少林寺夺取武学秘籍。玄慈振臂一呼,江湖人人响应,后集结三十多人奔赴雁门关,阻击萧远山。

雁门关一役,引发了两代人的恩怨情仇,导致中原武林血雨腥风。玄慈作为带头大哥,轻信谗言,误杀了致力于促进宋辽两国和平的辽国重臣萧远山的爱妻,致使萧远山家破人亡。萧远山悲愤难尽,击毙二十多名江湖好手,跳崖未死后心生报仇之意,他躲藏在藏经阁内偷偷修习少林武学,伺机报仇,因为所学斑驳,造成体内生有隐疾,时时发作,痛苦难耐。

萧远山的家仇国恨追根溯源是玄慈一手造成地,少林寺负有间接的责任。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佛法高深的扫地僧深谙这一点,故而一直度化萧远山,极力化解萧远山和慕容博之间的仇恨和痛处,借此来弥补少林寺的错误。

玄苦大师,乔三槐夫妇等人的死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玄慈轻信谗言造下的孽果,正所谓一饮一啄,这也是为何萧远山杀死少林高僧玄苦,玄慈自杀,扫地僧没有出手的重要原因。

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萧远山和慕容博身体里的隐疾能被扫地僧一语击破,是因为扫地僧在时时关注,在暗中步步引导,对他二人的隐疾之痛早已研究透彻,心有解决方法,所以在救治二人时有的放矢。

雁门关一役后,萧远山,慕容博两人皆以“假死”状态潜藏在江湖,为了各自的目的躲到藏经阁内强学少林武学,不直觉中二人的身体穴位紊乱,隐疾缠身,痛苦折磨日日不休。

扫地僧看到二人皆是佛缘深厚之人,希望渡化萧远山和慕容博,但二人心有执念,为了武学修为,对扫地僧刻意安排的经文忽视不见。

将我祖师的微言法语,历代高僧的语录心得一概弃如敝履,挑到一本《拈花指法》,却即如获至宝……两位居士乃世外高人,却也做此愚行。倘若不以佛学为基,则练武之时,必定伤及自身。功夫练的越深,自身受伤越重。

扫地僧佛法高深,武学修为已臻化形,看到二人走火入魔,提出以慈悲佛法化解他们体内愈来愈深的的戾气,以佛法针对病症,对症下药,化解二人身体的痛处和心里的执念。

扫地僧和鸠摩智的身份问题

扫地僧曾是逍遥派门人,知道鸠摩智隐疾的治愈只能依靠化去一身武学修为或者补全“小无相功”两种办法。化去鸠摩智的修为对“嗜武如命”的他来说,简直生不如死,补全小无相功又违背了逍遥派的祖制,同样不行,这也是为何扫地僧冷落鸠摩智的原因。

逍遥派行事隐秘,鲜有人知,派内教规更是蛮横,正如康广陵曾说:若是逍遥派的名号被旁人无意间听去,本门的规矩是杀无赦。但鸠摩智的“李鬼版”小无相功被扫地僧一眼看破:

小无相功精微渊深,可据以运使各家各派武功,以此为根基,本寺的七十二绝技,倒也皆可运使,只不过细微曲折之处,不免有些似是而非罢了。

逍遥派的武学传承举世无双,扫地僧不仅知道小无相功的名称,他更是知道小无相功的运行特点,极有可能,他是逍遥派的门人,文中还有更多证据证明:

他们四人四手互握,内息相应,以阴济阳,以阳消阴,权位之图,仇恨之心,天地悠悠,消于无形。

阴阳互济,正是道家的法门基础,天地悠悠的无为境界,正是道家理念,可以推断出,扫地僧极有可能是佛道双修,他在拎着萧远山和慕容博二人尸体的时候,根据萧峰描述,仿佛身体有“邪术”,追之不及,逍遥派中正有这样一门绝学,名曰逍遥御风,那么,答案呼之欲出,扫地僧曾经是逍遥派门人。

纵使他慈悲为怀,但古来门户之见大若天,鸠摩智行事毫无章法,扫地僧料想鸠摩智也不会自废修为,又不可能为其补全小无相功第七本,所以,放任他离去,也为后来段誉吸收了鸠摩智全部内力,挽救了其性命做了铺垫。

综上所述,萧远山和慕容博能以大机缘得扫地僧的点化,解决了身体和心理上的苦痛,在这部“有情皆孽,无情不冤”的悲剧著作里,倒是莫大的福缘!

我是彭彭,致力于多角度读书、品书,欢迎您的留言关注评论分享~


彭彭喷


扫地僧在天龙中惊鸿一现,是有感于萧峰以天下苍生为念,不肯为了一己之私,妄动两国刀兵。他极力化解萧远山和慕容博的矛盾,是消除了慕容博为祸天下的风险,更是对于萧峰大仁大义的一种回应!至于鸠摩智,扫地僧其实给过他数次机会,可惜未能珍惜!

扫地僧佛法高深,对于个人恩怨生死看得很淡!佛渡有缘人,也需要有缘人抓住机会!

扫地僧对于萧远山、慕容博在少林寺中的所作所为看的是一清二楚,可是对待二人的态度也是有所区别的。萧远山查看经书是为了对付少林寺现有武学,扫地僧不忍他走入魔道,在他经常看书的地方放了《法华经》和《杂阿含经》希望他回头是岸。慕容博却贪心不足,不仅将“七十二绝技”囊括了去,还抄录了副本,扫地僧对他却是不闻不问了!


扫地僧知道二人走火入魔,却从未想过主动出现,引二人走向正道,只是从旁指点,让其自身自灭!玄澄大师是少林寺两百年来武学第一人,扫地僧也只是提醒了三次,却没有主动想要救护,导致他经脉尽断!

可见扫地僧对于个人生死成败,十分看淡。遇见有缘人,会暗中指点,却也不会干涉他人自己的选择!

鸠摩智利欲熏心,完全不相信扫地僧说的话,导致错失良机!

扫地僧对萧远山、慕容博的伤势和亲身经历了如指掌,二人对扫地僧深信不疑。鸠摩智却觉得扫地僧为了取回《易筋经》和“七十二绝技”故意欺骗他!而且鸠摩智自身病痛为时尚浅,扫地僧的话引不起他的重视。

鸠摩智寻思:“少林寺的七十二项绝技被慕容先生盗了出来,泄之于外,少林寺群僧心下不甘,却又无可奈何,便派一个老僧在此装神弄鬼,想骗得外人不敢练他门中的武功。嘿嘿,我鸠摩智哪有这容易上当?”《天龙八部 第四十三章》那老僧又道:“明王若只修习少林派七十二项绝技的使用之法,其伤隐伏,虽有疾害,一时之间还不致危及本元。可是明王此刻‘承泣穴’上色现朱红,‘闻香穴’上隐隐有紫气透出,‘颊车穴’筋脉震动,种种迹象,显示明王在练过少林七十二项绝技之后,又去强练本寺内功秘笈《易筋经》……”他说到这里,微微摇头,眼光中大露悲悯惋惜之情。”《天龙八部 第四十三章》


鸠摩智对扫地僧的话不以为意,甚至还暗中偷袭扫地僧。扫地僧将鸠摩智身体情况讲的明明白白,他却无动于衷,刚愎自用又讳疾忌医。扫地僧对他颇为失望,心中悲悯却也无可奈何!

鸠摩智越听越不服,心道:“你说少林派七十二项绝技不能齐学,我不是已经都学会了?怎么又没有筋脉齐断,成为废人?”转念又想:“修练内功不成,因而走火入魔,原是常事,但我精通内外武学秘奥,岂是常人可比?这老僧大言炎炎,我若中了他的诡计,鸠摩智一生英名,付诸流水了。”老僧见他脸上初现忧色,但随即双眉一挺,又是满脸刚愎自负的模样,显然将自己的言语当作了耳畔东风,轻轻叹了口气。《天龙八部 第四十三章》

扫地僧之所以现身化解萧远山和慕容博的矛盾,是因为萧峰的行为令他感动!

慕容博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但是却被萧峰义正言辞的拒绝了。这些话一字不落的被扫地僧听到了,才不自觉的发出了声音,现出了踪迹!后来扫地僧一番话语,点出了萧远山、慕容博等人的病痛,萧峰下跪请求扫地僧救治自己父亲。扫地僧说,萧峰宅心仁厚,以天下苍生为念,任何吩咐,无所不从。这其实已经答应了萧峰为萧远山治病!



那老僧合十还礼,说道:“施主请起。施主宅心仁善,以天下苍生为念,不肯以私仇而伤害宋辽军民,如此大仁大义,不论有何吩咐,老衲无有不从。不必多礼。”《天龙八部 第四十三章》

从武学练出来的毛病,不能轻易救治。萧远山和慕容博两人正好互补,可以互相救治。只是慕容博野心太大,如果放任他就此离去,将来会为祸天下,所以扫地僧才出手将两人点化,同时化解了两人身上的病痛!

扫地僧胸怀苍生,却不将个人生死放在心上,化解萧远山和慕容博的矛盾,是被萧峰的仁义所感动!鸠摩智自欺欺人,刚愎自用,扫地僧对他只能失望叹息!

谈天说地,谈武侠,我是浮萍!感谢阅读“浮萍谈武侠第六十七期”!不对请直言,期待你的关注!


浮萍谈文史


佛曰:机缘未到!这个机缘,正是鸠摩智自己的心意。

鸠摩智的态度和行为

扫地僧突兀出现,他向鸠摩智讨要“易筋经”时,鸠摩智死不承认。

——他说到这里,眼光向慕容复转去,只看了一眼,便摇了摇头,跟着看到鸠摩智,这才点头,道:“是的!令郎年纪尚轻,功力不足,无法研习少林七十二绝技,原来是传之于一位天竺高僧。大轮明王,你错了,全然错了,次序颠倒,大难已在旦夕之间。”   

——鸠摩智从未入过藏经阁,对那老僧绝无敬畏之心,冷冷的说道:“什么次序颠倒,大难已在旦夕之间?大师之语,不太也危言耸听么?”那老僧道:“不是危言耸听。明王,请你将那部易筋经还给我吧。”鸠摩智此时不由得不惊,心想:“你怎知我从那铁头人处抢得到‘易筋经’?要我还你,哪有这等容易?”口中兀自强硬:“什么‘易筋经’?大师的说话,叫人好生难以明白。”

然后,当扫地僧向众人阐述佛法和武学的道理时,鸠摩智偷袭了扫地僧。

——原来鸠摩智越听越不服,心道:“你说少林派七十二项绝技不能学,我不是已经都学会了?怎么又没有筋脉齐断,成为废人?”双手拢在衣袖之中,暗暗使用“无相劫指”,神不知、鬼不觉的向那老僧弹去,不料指力甫及那老僧身前三尺之外,便似遇上了一层柔软之极,却又坚硬之极的屏障,嗤嗤几声响,指力便散得无形无踪,却也并不反弹而回。

从鸠摩智的态度和行为来看,此时的他,对于扫地僧的话语,是完全不相信的。再加之此时他的弊端尚不明显,他自信自己能够解决。

——只是近来练功之时,颇感心烦意躁,头绪纷纭,难以捉摸,难道那老僧所说确非虚话,果然是“次序颠倒,大难已在旦夕之间”么?转念又想:“修练内功不成,因而走火入魔,原是常事,但我精通内外武学秘籍,岂是常人可比?这老僧大言炎炎,我若中了他的诡计,鸠摩智一生英名,付诸流水了。”

扫地僧是何等高人,他不为名利,不图讨好别人。既然鸠摩智不愿相信他的话,那就随缘吧。

——那老僧见他脸上初现忧色,但随即双眉一挺,又是满脸刚愎自负的模样,显然是将自己的言语当作了耳畔东风,轻轻叹了口气。

化解异种真气的手段

扫地僧为了化解萧远山和慕容博之间的矛盾和体内异种真气,使其二人在生死台上走了一回,再世为人后,二人幡然醒悟,从此放下恩怨,也化解了可能出现的天下大乱。

从扫地僧的手段看,他是先让这两人处于假死状态,再让他们内力互融,从而达到阴阳相济的效果。

——众人这时方才明白,那老僧适才在藏经阁上击打二人,只不过令他们暂时停闭气息、心脏不跳,当是医治重大内伤的一项法门。

——渐渐听得萧远山和慕容博二人呼吸由低而响,愈来愈是粗重,跟着萧远山脸色渐红,到后来便如要滴出血来,慕容博的脸色却越来越青,碧油油的甚是怕人。旁观众人均知,一个是阳气过旺,虚火上冲,另一个却是阴气大盛,风寒内塞。

——萧远山和慕容博的四手本来交互握住,听那老僧一喝,不由得手掌一紧,各人体内的内息对方涌了过去,融会贯通,以有余补不足,两人脸色渐渐分别消红退青,变得苍白;又过一会,两人同时睁开眼来,相对一笑。

由此可见,这种治疗的最关键,还在于二人的内力相反,能够互治。

这也说明,扫地僧救治二人,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经过长期观察模拟,他知道萧远山慕容博的病根,这才能对症救治。

而鸠摩智呢?他只有一个人,找不到和他内力相反的人来救治他。

如果这个时候扫地僧要救他,那就只能像后来段誉那样,吸尽他的内力了,或者就直接破其丹田,废其武功。

但这样很明显就违背鸠摩智此时的心意了,对于他这种武痴,这个行为无异于杀了他。

再后来,鸠摩智体内异种真气开始反噬,他不得不苦练“易筋经”压制,但是,他越练反噬越厉害,反噬越厉害他越是加紧练,这就形成恶性循环了。

待到他和段誉王语嫣共坠枯井时,这顽疾已经危害到他的性命了。这个时候他一定后悔没有听扫地僧的话,但为时已晚了。

幸好,机缘巧合之下,他的内力被段誉吸尽,虽然武功尽失,但也保住了性命。从此他精研佛法,成为了一代高僧,作为一个“反派”,他的结局算是最好的了。

——这一来,鸠摩智大彻大悟,终于真正成了一代高僧,此后广译天竺佛家经纶而为藏文,弘扬佛法,度人无数。其后天竺佛家衰微,经律论三藏俱散失湮灭,在西藏却仍保全甚多,其间鸠摩智实有大功。


弥江小地主


扫地僧宅心仁厚为什么不救国师,有人说国师还未病入膏肓,其实不然,国师太贪了,练的武功太多了更是同时学了道家的小无相功和佛家的易筋经早已经病得不轻了。还有人说扫地僧怕被鸠摩智像乔峰一样打伤自己。这更不可能了。在第二堂课上,鸠摩智捣乱的时候,扫老师还轻微教训了他一下,轻轻一掌,鸠摩智飞出了几丈远,要不是连撞几根大树,他会被怕得更远!扫地僧和乔峰一样宅心仁厚,不忍心杀了鸠摩智,也不救他,这是为什么呢?

鸠摩智比起慕容博、萧远山有个本质的不同,慕容博活着的信念非常明确,就是复国,只要能复了国,什么都愿意付出,哪怕是自己的性命,随便拿走。萧远山也是,只要能复了仇,牺牲自己有什么不行?他们两位老人的动机非常简单,只有一个。

鸠摩智就不一样了,鸠摩智的理想是什么?鸠摩智的野心是什么?鸠摩智自己也不知道。鸠摩智对武功有追求,少林七十二绝技,易筋经,六脉神剑他一样也舍不得丢,鸠摩智对权利有追求,灭大理天龙寺,灭少林寺,他什么都敢干。


看球医生


因为萧远山和慕容博的矛盾,关系到国家的安危。萧远山代表大辽,慕容博代表大燕国,他们之间的矛盾不化解,讲关系到宋辽两国的国家安危,一旦两国开战,将是民不聊生。而鸠摩智只是一个武痴,对社会的危害不大


萌飞星辰


没得救了,留给段誉收拾升级


MIKALEO439


扫地僧说了,鸠摩智比他们两个还要贪婪,还要顽固,所以连扫地僧也没有能力点化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