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转折点的西夏崇宗李乾顺,他的决定改变了华夏的走向

西夏崇宗李乾顺,是西夏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而他更是经历金国崛起、辽国灭亡、联金灭宋、携手西辽、又与金国交恶等,诸多影响力巨大的事件,甚至可以说,他的决定改变了华夏历史的走向。

历史转折点的西夏崇宗李乾顺,他的决定改变了华夏的走向

西夏崇宗李乾顺

少年天子,得辽国协助而亲政,使得李乾顺性格优柔寡断

生于富贵帝王之家本是幸事,但西夏外戚梁氏根基深厚,曾囚禁西夏惠宗李秉常,致其忧郁而亡,年仅三岁的李乾顺继承皇位,依旧是梁氏把持朝政的傀儡,梁氏为了提高声望,不顾西夏内部日益凸显的矛盾,与北宋常年发生战事。

在辽国与北宋之间,确实北宋军事实力相对较弱,却不是西夏所能任意欺负的‘软柿子’

宋将章楶(jie)于平夏城之战,击败西夏30万大军,随后又伏击逃兵,连续数战西夏失利损失惨重,宋军逼近西夏都城兴庆府,大有一鼓作气平定西北边患之势。

西夏请辽国出面调停,但辽道宗的条件是鸩杀梁太后,由西夏崇宗李乾顺亲政,其实辽道宗换谁执政都没区别,铲除不服从辽国的外戚梁氏,能够对西夏群臣造成震慑,借机树立辽国影响力

史书未见梁氏抗拒之事,不得而知梁太后是为国自尽,还是被群臣所逼迫,但终究她的死为西夏带来生机。

西夏的奏表与辽国的调解,令北宋汴梁城吵翻了天,北宋此时也是党争倾轧,保守派认为对西夏战事取得胜利,而西夏又与辽国结盟请和,应该见好就收,避免将战事扩大。

西夏崇宗李乾顺的运气很好,争议声中宋哲宗病重,古代兵戈被认为凶事,因此北宋接受西夏求和,并依照惯例给予岁赐。

所以,西夏崇宗李乾顺刚亲政,就收获了两样大礼,辽国为其铲除外戚专权,北宋为其带来丰厚的资财,对其迅速稳定西夏内政助力极大

为回馈辽国,李乾顺出兵协助镇压拔思母部起义,同时约束党项各部停止对北宋的劫掠,三方出现短暂的和平!

历史转折点的西夏崇宗李乾顺,他的决定改变了华夏的走向

北宋哲宗赵煦

公元1120年金国攻陷辽国祖地上京临潢,摆在西夏面前有三条路:助辽、助宋、攻西域。

助辽:西夏很清楚辽国的实力,百万雄军数十万铁骑,辽上京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国祖地,既有天险又有重兵防范,决没想到会败在万余兵力的女真部落。

西夏群臣皆乐观认为,辽国之败不过一时大意,只要辽国尽起精锐,必能轻松剿灭女真叛乱。

事实上,自护步达岗之战,辽天祚帝亲征,却被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以少胜多击败,辽国损伤惨重,对东北已经失去掌控,女真攻城略地令辽国郡县所失几半”,归附部众不计其数。

而辽国内部叛乱却此起彼伏,相继有多位宗室自立为王,加上宋朝的动向又颇为诡异,很显然对“燕云十六州”尚存野心。

面对危亡的局势,辽天祚帝面对西夏故作镇定,没有令西夏征发援军,这个决定对危亡的辽帝国是致命的。

若是西夏军队能够卫戍西北诸州,至少能够延缓辽国的灭亡进度,以辽国的疆域与人口,只要能够拖入持久战,辽国翻盘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但天祚帝既自负又多疑,《辽史》评价其“降臻天祚,既丁末运,又觖人望,崇信奸回,自椓国本,群下离心”。

在国家危亡之时,西夏好意邀请其入西夏筹谋,但天祚帝拒绝西夏好意,宁愿携臣属远逃漠北避祸,使得尚未失陷之地群龙无首,西夏助辽之路被天祚帝自己所封死。

《辽史》遣驸马萧特末、林牙萧察剌等将骑兵五万、步卒四十万、亲军七十万至驼门。十二月乙巳,耶律张家奴叛。戊申,亲战于护步答冈,败绩,尽亡其辎重。

历史转折点的西夏崇宗李乾顺,他的决定改变了华夏的走向

金辽战争示意图

助宋:对于当时的西夏,尚且未与金国有交往,因此即便瓜分辽国,在认知里也仅限宋国

宋国不仅军事能力颇为强劲,更是超级经济大国和人口大国,即便一个州郡的产值都抵得上半个西夏,辽国也要依靠宋朝的岁币度日,在战事的关键时期,北宋定然不会吝惜金钱财帛。

问题是,宋朝以天朝上国自居,始终认为西夏王朝是割据宋朝疆域的叛军,因此北宋常年与西夏交战,却不敢与强大的辽国轻启战事

宋徽宗不习政务痴迷书画,却对收复领土颇为热衷,以此满足其文治武功的虚荣心,西夏便成了北宋的试炼场,都城时刻面临北宋禁军的打击。

西夏太多次向宋朝表忠心,此时若再表忠心,很可能得到的不是信任,而是加倍的猜疑,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即便辽国被瓜分,西夏能够得到切实的利益,但谁又能来保证西夏安全

西夏与北宋之间仇深似海,经常是反复屠城,《宋史》多见双方交战时“城中请降,受其降而屠之”的言论。

西夏崇宗李乾顺个人感情上,也亲近辽国疏远宋朝,李乾顺数次求婚于辽国,公元1104天祚帝将宗女耶律南仙,册封为成安公主,许配给李乾顺为皇后

两人感情虽无明确记载,但相处二十年朝夕陪伴,所以于公于私,助宋灭辽都不是李乾顺最好的选择。

北宋王韶《平戎策》: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则夏人有腹背受敌之忧。夏人比年攻青唐,不能克,万一克之,必并兵南向,大掠秦、渭之间,牧马于兰、会,断古渭境,尽服南山生羌,西筑武胜,遣兵时掠洮、河,则陇、蜀诸郡当尽惊扰。

历史转折点的西夏崇宗李乾顺,他的决定改变了华夏的走向

耶律大石西征

攻西域:辽国与金国几十万军队列阵燕京,北宋也在向宋辽边境增调兵力,使得西夏所受到的压力顿时减轻。

作为辽国附庸的天山诸国群龙无首,西夏若能联结西域诸国,辅以武力威胁,以中亚之军力及财物支撑,可与金宋鼎足而立。

这样的构想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耶律大石以‘可敦城’十八部,合计万余兵力,在无后勤补给的情况下建立西辽。

西夏早在李元昊称帝前,便已征服甘州及西州回纥各部,沿途可为其供给粮草,而西夏虽然被宋朝重创,但数万精兵还是能够调动,以百战精锐趁中原混乱之际征服西域,对西夏而言无疑是上策。

西夏崇宗优柔寡断的一面显露,未确定中原最后的胜者之前,始终不敢与辽国撕破脸面,也许在他的心底,还在期待出现奇迹,辽国能够平息金国,恢复过往宁静祥和的样子。

因此对耶律大石的西征之举,西夏不仅未予阻拦,反倒与盟友西州回纥通信,协助耶律大石向西域进军。

西夏崇宗推崇汉化便能看出,其对中原富庶之向往,若夺占西域并实现治理,势必要将统治中心西移,若西夏有此想法早就已经施行。

宁夏被称之为‘塞上江南’,河套平原更是被誉为‘黄河明珠’,又有谁愿意轻易舍弃,为了这两块土地,西夏与辽国和北宋争夺百年,付出无数的鲜血才守护。

《辽史》:大石不自安,遂杀萧乙薛、坡里括,自立为王,率铁骑二百宵遁。北行三日,过黑水,见白达达详稳床古儿。西至可敦城,驻北庭都护府,会威武、崇德、会蕃、新、大林、紫河、驼等七州及大黄室韦、敌剌、唐古、忽母思、奚的、糺而毕等十八部王众,遂得精兵万余。

历史转折点的西夏崇宗李乾顺,他的决定改变了华夏的走向

金辽战争

金国的攻势超过西夏的想象,在金国的裹挟下,西夏又参与了对北宋的战争

西夏崇宗李乾顺面对国际形势突变难下决断,但金国的扩张却异常迅猛,先夺中京大定府,后陷南京析津府,最后夺云州,俘获辽天祚帝,成为北方草原新的霸主

在这个过程中,西夏以三万精锐对辽国进行救援,西夏将领李良辅追击金军,却被完颜娄室所击败,西夏始知金国之强劲。

金国灭辽过程中,看到北宋的富庶和孱弱,不愿与控弦数十万的西夏在西北消耗,因此完颜宗翰代表金国,许诺西夏共灭北宋,将割让北宋天德、云内、武州、河东四军,及武州等八馆之地。

西夏崇宗武力既无把握胜金,又得到金国许诺有利可图,双方就此结成同盟。

宋徽宗与辽国天祚帝都轻视了西夏的作用,以至于当西夏在短时间里,横扫西北才追悔莫及

而金国就聪明得多。

金国已夺取北宋大片疆土,完颜宗翰许诺的云内等地,变成了金国的战略防御,完颜宗弼虽以武力夺回,却又以陕西北部数千里之地作为天德、云内等地补偿。

将无力统属的陕北转化为筹码,既令西夏志得意满,成为金国西北的屏障,又能抽身全力向北宋发起进攻

公元1127年,金国攻破当时世界最大都市,人口高达百万的北宋都城汴京,赵宋政权仿效晋朝南迁,于临安建立南宋!

谁也不会想到,以千余人起兵的女真部落,竟能够在十四年间(1114年至1127年)便成为天下共主南宋、西夏、高丽、蒙古诸部,甚至西域沙州回鹘,皆“奉表称臣”。

西夏李乾顺依旧做着称霸西北的美梦,好在他懂得克制欲望,不去招惹金国控制的核心地带

,而是向陕西的北宋残余驻军发动进攻。

金国南进以迫降南宋,遭遇以中兴四将为首的联合打击,也不愿与西夏有摩擦,因此也颇为拉拢,金国将未能实际占领的,青海诸州也都赐予西夏。

等到夏崇宗晚年,虽然将西夏的国土面积扩张,却失去了战略上的均衡,西夏东、南、北三面被金国包围,唯有西面经河西走廊通往西域。

除此外西夏的财政,更加依赖金国的贸易支持,若与金国交恶,则中原财货断绝,耶律大石建立西辽以后,对丝绸之路过往行商收取重税,更削弱了西夏的财政来源。

战略压迫,国内经济衰退,又无强国作为后盾,西夏面对金国更加谨慎恭勉!

历史转折点的西夏崇宗李乾顺,他的决定改变了华夏的走向

西夏国稳固疆域图

西夏崇宗李乾顺堪称优秀的守成之君,却并非战略眼光的英主

西夏在辽国与北宋相继灭亡的关键时刻,拥兵数十万却没能制定战略方向,受到金国拉拢和军事打击便妥协。

西夏若能在时代的转折点,为保留战略优势而奋力一搏,向兴起的金国展现强势,如进取山西掩护辽国残余、南下缓解北宋汴京之围,都有可能改变两国与西夏的国运。

参考文献:《宋史》《西夏书事》《平戎策》《辽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