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历史上曾经的宗教,在《倚天屠龙记》里的魔教

在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里有被称为“魔教”的明教,还与波斯有着联系。

没错,书中的明教就是历史中的摩尼教。在古代的西域就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地方,是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带了了文化艺术上的交流。

西域历史上曾经的宗教,在《倚天屠龙记》里的魔教

草庵摩尼教寺——世界仅存的摩尼教遗迹

一、摩尼教的起源

公元3世纪中叶,在中亚流行着多种宗教,如袄教、诺思替教、景教、佛教等,此时的波斯帝国在萨珊王朝统治下,这也是前伊斯兰时期的最后波斯帝国。此时的帝国对袄教和摩尼教比较支持,宗教氛围相对和谐。

在安息王朝时期巴比伦底格里斯河畔出生了一个叫摩尼的波斯小孩,他的原生家庭信仰着犹太基督教中一个小教派厄勒克塞派,年幼的摩尼自然也被家人带到厄勒克塞派中生活。但是,摩尼就是那个不一样的人,他说自己从小就受到天使的启示。

二十四岁时,他受到神我(宗教名词,各个教派的解释不同)的启示,摩尼综合吸收其他宗教的元素、希腊的神秘哲学等,创立了自己的新教。摩尼教的教义是一种多宗教思想的有趣综合,他查拉图斯特拉、佛陀、耶稣是真正的先知,但是摩尼说自己得到的启示比他们更加全面,这也就为摩尼教教义吸收其他宗教的元素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摩尼教的教义其实和其他宗教也是大同小异,主要思想为:世界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力量,即光明和黑暗,明暗也是善恶的本源,通过宣扬“二宗三际”来拯救人类的灵魂,简言之也就是二元论。

比较其他宗教,光明和黑暗对立的理念是相似的,但是,摩尼教对这种二元对立的论述具备了更加折中的理念,由此也具备了极强的适应力,传播起来就更加容易。

摩尼起初的传教之路是困难的,只是在波斯北部有极少人追随他,后来他到了印度传教,使一个地名为杜兰的小君主皈依了摩尼教。从印度回到波斯后,先是取得了呼罗珊总督卑路斯的信任,然后通过卑路斯的引见接触了萨珊王朝的国王沙普尔一世,并得到传教批准。

西域历史上曾经的宗教,在《倚天屠龙记》里的魔教

摩尼教文献残页

从此,摩尼教逐渐强盛,成为了波斯帝国乃至世界性宗教,信徒还到罗马帝国和东方传教。但是,好景不长,支持摩尼的沙普尔一世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巴赫拉姆一世一改支持政策,处死摩尼并开始迫害其教徒。可一时的镇压和破坏是摧毁不了一个宗教的,摩尼教并没有就此消亡,而是经过西传至西班牙、东传至中国。

二、摩尼教的东传

(唐)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上之上元和元年:是岁,回鹘入贡,始以摩尼偕来,于中国置寺处之。其法日宴乃食,食荤而不食湩酪。回鹘信奉之,可汗或与议国事。——《资治通鉴》

由此可见,在唐宪宗继位时,摩尼教就已经传到了回鹘。而当时的回鹘指的是漠北回鹘,至于摩尼教是何时传入回鹘的,最早记录在《九姓回鹘可汗碑》的记载中,写道:“可汗乃顿军东都,因观风俗。□□□师,将睿息等四僧入国,阐扬二祀,洞彻三际,况法师妙达明门,精通七部,才高海岳,辨若悬河,故能开正教于回鹘。”

当时正是唐帝国发生安史之乱时期,本来是被史朝义的诱骗前来攻打唐朝的漠北第三代可汗牟羽可汗,却在唐朝劳军使药之昂的劝说下调转攻击方向,渡过黄河之后协助大唐夹击盘踞洛阳的史朝义,并取得成功。牟羽可汗成了有功之人,在洛阳逗留的时候遇到了睿息等四位摩尼教传教者,于是牟羽可汗把他们带到了回鹘进行传教。

有了大BOSS的支持,睿息等人传教的速度非常快,公元763年,牟羽可汗把摩尼教立为国教。如此取得统治者的肯定,这与早就生活在漠北回鹘中的粟特人不无关系。这些粟特人的来源有两种情况:一是通过丝绸之路的商贸来往而很早就来这里定居生活的,二是由于西方大食崛起侵略粟特人家园之后东迁的粟特人。

不管这些粟特人是怎么进入回鹘的,不可否认,他们对回鹘改宗信奉摩尼教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摩尼教最先是传到了西域地区,但是却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发展,反而在漠北回鹘得到极大发展。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政治发展的需要

初,回纥风俗朴厚,君臣之等不甚异,故众志专一,劲健无敌。乃有功于唐,唐赐遗甚厚,登里可汗始自尊大,筑宫殿以居,妇人有粉黛文绣之饰;中国为之虚耗,而虏俗已坏。——《资治通鉴》

西域历史上曾经的宗教,在《倚天屠龙记》里的魔教

经书残页

在司马光的记载里,在安史之乱前的回鹘人还是比较原始的游牧式的公有制生活,但是随着回鹘在安史之乱之后得到很大发展。牟羽可汗在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见识到了封建统治的一系列典章制度,也看到了中央集权的统治模式,更感受到了大唐帝国作为天朝上邦的气派和威仪。

牟羽可汗也想效仿大唐皇帝一样的王者风范,所以对回鹘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改革,汗国的政权组成、阶级关系向着封建王朝的方向发生了变化,而社会现实的变化必然也伴随着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

汗国的绝对统一离不开社会意识形态的统一,这就需要与之相应的宗教提供支撑。回鹘人一直信奉的萨满教崇尚自然,是一个多神信仰的宗教,不利于意识形态的统一。而新引进的摩尼教则不同,教义称:“王者犹如朗日,诸明中最;亦如满月,众星中尊。”这里把国王比作是“朗日”和“满月”,有着“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宏大气势,为封建集权统治提高了宗教方面的合法性。

那么,为了自己的统治,牟羽可汗宣布摩尼教代替萨满教成为漠北回鹘的国教也就顺理成章了。

2、经济发展的需要

敕勒川,阴山下,天地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回鹘社会早期的游牧生活真实写照,但是光有游牧业是远远不够的,在适宜耕种的地方回鹘人也开始了农业生产活动。随着吐蕃侵占河西地区,东西贸易交流的丝绸之路被截断,只能通过北面的“回鹘路”继续通商。

新形成的贸易通道上受利最大的当属回鹘了,回鹘汗国大修驰道,设立站点。在《资治通鉴》中记载道:“回纥以南、突厥以北开一道,谓之参天可汗道,置六十八绎,各有马及酒肉以供过使。”而只要是有么贸易的地方就有善于经商的粟特人,在不善经商的回鹘人眼里,粟特人就成了牟羽可汗发展经济贸易的合作者。

做相互合作的对象,牟羽可汗为粟特人传播摩尼教提供支持,甚至仗着自己在大唐的影响,申请唐王朝允许粟特人在中原内地修建摩尼寺;而粟特人凭借经商的能力帮助牟羽可汗发展经济。

恩格斯认为:一切宗教观念“归根结底都是从他们的经济生活条件,从他们的生产方式和产品交换方式中引导出来的。”的确,回鹘日益发展的经济生活条件、生产方式和产品交换方式需要摩尼师们的真心帮助和支持,民众也就对摩尼教有了接受心理。

当然,摩尼教在回鹘汗国传播也并不单单是以上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随着回鹘人的饮食、风俗的渐变上也为摩尼教的传播提供了契机。比如萨满教是重荤食的,那是游牧时代最能直接获得的食物,而在回鹘发展的过程中,荤食渐渐被摩尼教提倡的素食替代。

西域历史上曾经的宗教,在《倚天屠龙记》里的魔教

回鹘文《弥勒会见记》

而且,在回鹘的外交工作方面,更是少不了粟特摩尼师的身影,陈垣先生在《摩尼教入中国考》中写道:“其敬重等于宰相都督,其亲信等于骨肉。”可见摩尼师在回鹘统治者身边的重要性。粟特人还带来了先进的文化、文字,回鹘的绘画艺术受到极大影响,连回鹘文都是在粟特文字的基础上创制而成。

可以说回鹘的经济社会发展、封建统治与摩尼师的帮助支持、摩尼教的传播,是一场互利互惠的双赢买卖。

三、摩尼教的消亡

公元840年,漠北回鹘在天灾人祸的无情摧残下分崩离析,有少部分南迁投奔唐朝外,很大一部分选择西迁,大致分为三支:一直进入河西走廊后建立了甘州回鹘,一支西迁至中亚建立了喀喇汗王朝,还有一支进入西域高昌地区建立了高昌回鹘。

这三支中,因为喀喇汗王朝接近于西方的伊斯兰世界,后来他们改信了伊斯兰教,只有河西走廊的甘州回鹘和西域的高昌回鹘还保持着摩尼教信仰。

在对吐鲁番地区的考古中发现了绘有摩尼形象的壁画和大量的摩尼教文献,说明在当时的高昌回鹘,摩尼教还是兴盛的。在回鹘文《摩尼教寺院文书》中记载,高昌境内游三座摩尼寺,即位于高昌古城中心“可汗堡的”东城摩尼寺、位于交河故城的西城摩尼寺、位于今天焉耆的唆里米摩尼寺。

但是,在西域这片土地上文化和宗教的碰撞是不会停歇的,佛教从印度传来了,景教从波斯传来了,道教从东方的中原传来了,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即使回鹘还坚持着自己的摩尼教信仰,可别的宗教的侵蚀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那么在高昌回鹘的摩尼教是何时式微的呢?在陈垣先生的《摩尼教入中国考》中写道:“自元并西域,回教徒立功者众,回教势力,随着东徙,而摩尼遂尔式微,新疆渐变为回地。”这种说法将摩尼教的衰亡归咎于伊斯兰教的东渐,但是事实却并不是如此。

太平兴国六年,诏遣王延德、白勋使高昌。延德等叙其行程,言高昌佛寺五十余区,皆唐朝所赐额。复有摩尼寺,波斯僧各持其法,佛经所谓外道者也。——《宋史·高昌传》

说明在宋朝初期,高昌回鹘的摩尼教就已经式微,被流传于本地的佛教逐渐取代,在出土的文书中也可以发现,高昌回鹘的王子曾经在公元983年奉可汗之命把城里的摩尼寺改建成佛教寺院。而喀喇汗王朝打到最后的佛国高昌回鹘的时候已经是1004年,比太平兴国年间晚了五六十年,关于伊斯兰教东渐引起摩尼教消亡的说法就无从谈起。

西域历史上曾经的宗教,在《倚天屠龙记》里的魔教

高昌回鹘时期的摩尼教信件

随着关于摩尼教的相关文献的出土,摩尼教在高昌回鹘消亡的原因得到进一步明确解读。根据在摩尼寺改建成佛寺墙壁上被薄墙遮蔽的“摩尼教教主肖像”和男女摩尼教徒的肖像壁画,以及在摩尼教寺庙遗址发现的佛教僧侣的干尸等,说明在高昌回鹘曾经发生过强有力的摩尼教取缔政治行动。没有了统治者的支持,,摩尼教的消亡也就是在所难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