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轻易相信 这些考研的谣言

01

名校都存在歧视本科院校

从经验角度来谈,每年报考名校的学生中,大批都是来自非名牌高校,而最终被录取的,也大批属于"名不见经传"一类。这在每一个985学校都是适用的。

这对广大的双非甚至二本三本同学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消息,这种怀疑,终究是对自己本科出身的不自信。不过也不必过于担忧,考研的最终成绩排名还是按照分数来的,根据初试和复试的加权比重得出最后的总得分,再依据这个得分来排名,对绝大部分同学来说都是非常公平公正的。

从理论角度而言,重点高校学生毕业之后的路途相对广阔,选择较多。因此并没有那么多的学子盯着好学校的研究生名额,除非真的想走科研道路。除去一部分保研生,剩下留给一般高校学子的名额还是有的。

02

复习启动得很晚也考上了

此种言论屡见不鲜。考研不宜拉太长的战线,但也绝不是不费功夫便可一蹴而就的事情。除非你自己天生就是智力超群。

大抵这种言论猖獗的原因在于,存在一些写帖子或讲故事的人,往往将自己已有知识的积累历史与备考过程割裂开来,譬如:分明在前期有意无意阅读过专业内外的书籍,接触过专业内外的知识,有过各种经验和体会,却只在故事中讲述自己做过哪些与考研直接相关的活动来,避而不谈之前的积累。

这无异于大伙齐心推一棵树,而当最后一个人出来助力的时候,树突然倒了,于是乎功劳就被那一人领走一样,并没有参考价值。

03

笔记资料越多越好

考研不仅拼才华,拼努力,还拼资源,拼经济基础。每天关注大小新闻动态,起码需要有报纸可翻看、有手机可查阅、有网络可登录,这一部分的信息搜集确实不可缺,但接收的信息过多,超过了一个合适的度,反作用就可能开始出现。

同样的,不论资讯、笔记还是其他考研辅导资料,宁可求精,也不求多。面对质量参差不齐的资料,若不懂分辨,难以取舍,便很可能使自己陷入繁杂的信息洪流中难以自拔。

04

复习书都买回来

就一定能考上

有很多同学都会有一种习惯,看到学长学姐推荐的好书,买!上课老师说要用哪本书,买!自己偶然发现一本书不错,买!最后自习室桌面上堆起了一摞又一摞的学习参考书,数学四本、逻辑三本、写作三本,英语五本,结果每一本写一道题,哪本都没写完,哪一章都每学透。

其实,缺一本资料真的不会少一分,缺一本资料真的不会缺少全世界。市面上比较成型的参考书,基本上都包含了所有的知识点,我们只要抓住一本书好好学,就可以。

05

详细的时间表靠谱吗

考研是一件需要明确规划并严格执行的事。不过每个人对知识的敏感度、接受程度、吸引效率都不同,有的人早上看政治很高效,有的人则偏爱读英语;有的人1小时就可完成他人2小时完成的任务量,有的人在某一个知识点上卡壳好久;有的人半天难以拼凑出一句漂亮的话,有的人走在路上就可以挥洒出一篇文章。

如此种种,个人情况不同,复习的进度和方式自然不同,正确的方式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复习进度方案和时间规划。而不是拿着网上给的、学姐学长写的详细时间表,盲目套用到自己身上,就可能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遭遇尴尬,以至于行动与计划越走越远,打消复习积极性。

06

初试过了就是考上了

大家都说考研的初试非常重要,但复试也同样重要。自从采取了差额复试以后,同学们复试的时候十分有压力了,特别是近几年考研的考试白热化越来越严重。每年进入复试的学生越来越多,但比例不会变,导致最后成功录取的学生却很少。

所以说考研复试的竞争往往比初试更为激烈、残酷。考研复试从英语口语、听力、专业课和综合面试等多方面考察考生,难度不容小觑。要是初试过了而折在复试上,想必只会更懊恼。

07

落榜者的教训无用?

成功者经验很宝贵?

有一些天真无邪的言论:初试分高的一定能力不差,复试分一般也可以!初看起来,合情合理。毕竟别人没凭关系、没凭长相拿到了高分,那不是实力是什么?

但大家好好研究一下历年录取情况就会发现:所谓的初试顺数第一与倒数第一者之间的分数差有多少?这里面的落差有多少是由于政治英语的拉分造成的,有多少是因为两门专业课拉分造成的?

譬如第一名的政治英语高出平均成绩的10分,但专业课平平;而最后一名同学的政治英语刚滑过及格线,但专业课考了高分,从而逆转了被刷的局面。那么,你如何评价所谓的"实力"或"能力"?标准在哪?

此例只想说明:你备考在英语方面迷糊了,应该去找英语牛人做指导;在专业课方面迷糊了,应该去找专业牛人做指导。妄图在任何录取者的身上找到包含所有领域的绝对正确经验,多少有些异想天开。

有些时候,我们的眼光过于关注成功者的经验谈,而对一时失败的人为何失败的原因置之不理。成功固然值得学习与尊崇,但不要忘了:

第一,任何一场考试对人才的遴选,都会充斥着大量的偶然因素。有人偶然高了分数线几分从而过了初试,有人偶然差了那么几分,从而遭残忍的淘汰。你如何就此划定失败的经历一文不值?

第二,从必然因素看,导致失败的众多因素中,是否也有一些可能是自身在备考的过程会遇到的?如果你自身不曾发觉,听之任之,那你是否也容易重蹈覆辙?

相反地,看到了别人尝试过的方法不合适,走过的路不正确,而你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方法和套路,是否就可以在这一点上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走同样的弯路呢?

不要轻易相信 这些考研的谣言

努力+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可以顺利考上研究生,不要懈怠,坚持到底就会战胜很多人;同时不要只用努力去麻痹自己,你更需要对的学习方法,这个需要平时给自己留一些思考的时间,多做总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