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中国奢侈品,为何总是败给西方?

说到中国的奢侈品,很多人会想到周大福,周大生,周大福曾跻身过国际奢侈品十大品牌。咋一看,中国的奢侈品似乎发展的还不错,但是在中国,很多人买黄金,还是奔着黄金的保值去的,简而言之,买黄金的人,不会觉着自己买的是一种奢侈品,而是将之当成一种投资。

简而言之,如果论真正的奢侈品品牌,中国一家也没有上榜。以独特、稀缺、珍奇而闻名的奢侈品,大多被外国垄断,而中国本地与奢侈品有关的艺术品,要么产量太少,极少亮相,要么已经抛弃了因人而异的精雕细琢,采取了千篇一律“商业配方”。中国奢侈品内,到底有没有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中国奢侈品,为何总是败给西方?

周大生饰品“质量偏差”,工匠精神难以为继

周大生金店屡屡被爆“质量偏差”,虽然不过是几微克的差别,但是却足以看出一个企业的工匠精神,千足金变成百足金,质量对不上,这些问题不仅让消费者闻之生畏,也在损耗着这些品牌百年才积累出的隐形价值“百年老店的信用”。

这些质量偏差是怎么发生的呢?周大生官方表示,是由于长时间未卖出,清洗抛光产生了重量损耗。但黄金饰品本身就保存在玻璃柜台之中,并不是那么容易脏。虽然黄金较软,但也不至于需要经常抛光。

简而言之,对官方解释,笔者不置可否。周大生采用加盟制度,或许更难管理。虽然是奢侈品,但是屡屡越过红线,很难令人看到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中国奢侈品,为何总是败给西方?

黄金饰品,是如何成为奢侈品的?

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是由于黄金的稀缺。但是单从黄金饰品的成本上看,黄金价格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比如一根2克足金项链,按300元每克算,黄金成本是600元,但这根项链卖两千,除了黄金成本之外,还有黄金加工费,品牌附加费。当黄金被购买之后,由于日常中的损耗与变形,价格会进一步降低。也就是说,两千块买的黄金项链,可能卖的时候只能卖到580,甚至还不到黄金的成本。

收黄金的店员往往会跟你解释,你这根项链,我们收回去,还要清洗融化,再重新加工,所以价格并没有那么高。律师说,若黄金饰品质量偏低,可以索赔三倍赔偿。但是在鉴定、官司等一系列程序面前,很多顾客只能吃哑巴亏。

投资黄金饰品,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相比之下,连金条金砖都比黄金饰品更划算。

工匠精神:中国奢侈品,为何总是败给西方?

我国有哪些极具工匠精神的奢侈品

如何定义奢侈品呢?单单是材料的稀缺,恐怕难以担起奢侈品的名头。若是人文艺术上的附加价值不够,也难以令人心服口服。之前看过某外国奢侈品的调查,及其强调工艺和设计的价值,把一张中国的丝绸,印染出绚丽的颜色;擅长苏绣的绣娘们,将一根蚕丝劈成八根,在丝绸上绣上活灵活现的虾须;雕刻红木的大师手持一把雕道,在紫檀上雕出细密的虎毛。

工匠精神:中国奢侈品,为何总是败给西方?

苏绣

浙江的彩石镶嵌,首饰工艺里的点翠,以及苏绣、木雕等等中国优秀的传统奢侈品,渐渐成为新的消费潮流。不过,这些完全依赖于手工的奢侈品,总是难以批量生产,总是不能形成产业化。

工匠精神:中国奢侈品,为何总是败给西方?

木雕

精雕细刻,这种最古老的工匠精神,就体现在这些奢侈品内。与批量生产的“刻意限量”不同,这些匠人的生产速度,真的没有那么快。

工匠精神:中国奢侈品,为何总是败给西方?

彩石镶嵌

总结:眼下国外奢侈品品牌纷纷道歉,大众是否谅解依然是一个问题;金饰质量抽检结果令人担忧;那作为传统奢侈品的手工艺术品,是不是该迎来飞速发展时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