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功臣中,有一人不該被封為侯爵,只因他做對了一件事

明朝洪武三年的一天中,朱元璋心情非常的高興,因為在他當上皇帝的三年內,天下基本上已經太平,中原地區在他的治理下也在慢慢的恢復以前的繁榮場面,朱元璋看著百姓們高興的臉龐也想起了跟隨他的那些功臣們,這些人出生入死的為他打天下,如果沒有這些人的幫助,他朱元璋一個人是成不了氣候的,也完成不了開國立業的壯舉,因此朱元璋決定對以往的功臣們進行分封,當時很多功臣聽說朱元璋要分封了都十分的高興,畢竟有了爵位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明朝時期的爵位本來也是按照以前的爵位來設置的,公爵第一,侯爵第二,伯爵第三,子爵第四,男爵第五。不過後來明朝刪掉了後面的子爵和男爵,只保留了公爵、侯爵和伯爵。所以伯爵就是爵位裡面最低的。

在受封的功臣裡面有一個叫做廖永忠的人,他當時也算是年輕,而且在開國中也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廖永忠心中清楚的知道就他那點功勞最多封個伯爵完事了,可是事情出乎了他的意料。

朱元璋的功臣中,有一人不該被封為侯爵,只因他做對了一件事

廖永忠在很小的時候就跟隨自己的哥哥廖永安加入到了朱元璋的隊伍中,當時廖永忠年紀不大,所以朱元璋就略帶調侃的問廖永忠:你這麼小,難道也想要富貴嗎?廖永忠雖然年紀小,卻非常的會說話,對朱元璋說:富貴什麼的再說,我要求的是為明主效力,殺敵立功,然後名垂青史,這就是我加入您的原因。

廖永忠的一句話不僅誇讚朱元璋是明主,還表明了自己的心中的抱負。這讓朱元璋非常的高興,廖永忠敢說能講,自身也有一定的實力,先後跟隨自己的哥哥擊敗了陳野先和蠻子海牙等大敵,然後在攻克集慶、鎮江等城池的時候也立了功。

後來在攻打張士誠的時候,廖永忠的哥哥廖永安不幸被俘遇害,朱元璋痛心之下問廖永忠:可願意為他的哥哥報仇。廖永忠咬牙切齒的說道:我一定會為我的哥哥報仇的。於是朱元璋讓廖永忠接替了廖永安的職務,擔任樞密僉院,統帥廖永安留下的人馬。

朱元璋的功臣中,有一人不該被封為侯爵,只因他做對了一件事

雖然廖永忠手下也有了一定的人馬,但每次作戰的時候,廖永忠都是一個配角,最多在衝鋒的時候廖永忠本人勇猛無敵的多殺幾名敵人。就這樣廖永忠還當上了一個行省的右丞,不得不說朱元璋對於廖永忠是真的喜歡。當朱元璋和陳友諒在鄱陽湖列陣對打的時候,廖永忠更加表現出了他本人的勇猛。

當時元末第一猛將張定邊單船殺來,直奔朱元璋的艦船,這時候周圍人都不知道該怎麼辦,說時遲那時快,朱元璋身邊的大將常遇春直接拿起一把大弓對著張定邊就射,張定邊負傷,手下人又駕駛著船隻突圍。

廖永忠看到常遇春那樣做,也帶領著自己的手下拿著弓追著張定邊射,不過元末第一猛將的稱號不是白得的,又從朱元璋的軍中殺了出去,朱元璋對此非常的惱火,不久就給陳友諒來了一個火攻,陳友諒戰敗逃走的時候被射殺。

朱元璋的功臣中,有一人不該被封為侯爵,只因他做對了一件事

陳友諒雖然戰死了,但他還有一個兒子,在張定邊的保護下拒守城池,可惜的是陳理這個人沒有能力,雖然有張定邊的存在,依舊被朱元璋的人給攻打下來了,在攻打陳理的時候,廖永忠就是其中的一員大將。廖永忠在此次的作戰當中非常的勇猛,被朱元璋親自賜予了一塊八字匾額,上書:功超群將,智邁雄師。

廖永忠從朱元璋那裡拿到這塊匾額之後,非常的高興,連忙吩咐自己的家人把這塊匾額掛到門上,當時很多人都羨慕廖永忠,說只有大功的人才能夠得到這種賞賜,後來廖永忠跟著徐達常遇春繼續四處征戰,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所以被朱元璋封為中書平章政事。

廖永忠除了會打仗之外,還會收買人,這一點也算是他的特長,當時廖永忠前往廣東的時候,就先給元朝的何真寫了封信,讓他趕緊投降之類的。何真在廖永忠來到之後直接開城投降,然後廖永忠帶著何真在廣州境內轉了一圈,那些城市的守將紛紛的投降。後來廖永忠又前往廣西,還是直接勸敵人投降,這一點就連名將常遇春也都無法比,因為常遇春有時候殺降將,很多的人看到常遇春寧戰不降。

朱元璋的功臣中,有一人不該被封為侯爵,只因他做對了一件事

廖永忠收復了兩個行省的地盤之後回到京城,朱元璋特地對太子朱標說:廖永忠很辛苦,你帶著百官去迎接一下。廖永忠在太子的迎接下見到了朱元璋,當即大聲的對朱元璋說道:我完成了使命。朱元璋也非常認可廖永忠的才能,還專門下令讓太子送廖永忠回家。

廖永忠到家之後和家人分享一下自己在外邊多麼多麼厲害,不費一兵一卒就把兩個行省的地盤給拿下了。其實當時元朝的人也都知道了大勢已去,廖永忠過去也差不多就是收復一下而已,雖然看似功勞很大,其實不然。相比劉伯溫而言,廖永忠的功勞就是小巫見大巫,大豆碰見石頭。

廖永忠在家中的躺椅上躺下,一邊曬著太陽一邊喝著茶,思緒慢慢的回到了幾年前,那時候陳友諒剛剛被消滅,朱元璋正準備和張士誠決戰,而他們名義上的皇帝小明王處境有點危險,朱元璋就讓廖永忠去把小明王接回來。

朱元璋的功臣中,有一人不該被封為侯爵,只因他做對了一件事

廖永忠準備奉命去把小明王接回來,但是在廖永忠的身邊出現了一個人,按照朱元璋的說法這個人是一名儒生,也就是一個讀書人。讀書人見到廖永忠之後在廖永忠的耳邊低語了幾句,然後廖永忠就滿懷心事的出發了。

廖永忠見到了小明王,小明王雖然是皇帝卻生活的並不好,因為他僅僅是名義上的,手下也沒有個真正的勢力,廖永忠給小明王弄了很多好吃的東西,然後還專門給小明王弄了一艘船,畢竟他是皇帝,君臣有別。小明王聽說是朱元璋來接他了,也非常的高興,就收拾好行李登上了廖永忠為他準備的那艘船,當船行到中間的時候,船沉了,跟著船沉的還有小明王。

廖永忠看到船沉了之後就回去向朱元璋覆命,哭著說小明王沉到水底了,朱元璋當時的表現不知道是怎麼樣的,我想應該是高興的吧,皇帝在廖永忠的眼皮子底下死了,而廖永忠卻一點事兒沒有,這不得不讓然好奇朱元璋的想法。

朱元璋的功臣中,有一人不該被封為侯爵,只因他做對了一件事

分封功臣的時候,朱元璋把公爵封完之後,眾人發現上面沒有劉伯溫的名字,接著封的是侯爵,這時候廖永忠三個字在大殿上回響,廖永忠以為自己聽錯了,但他沒有聽錯,朱元璋把他封為了爵位,並且還多此一舉的提到了當年小明王沉入海底一事,說廖永忠窺探朱元璋的意思,所以沒有封公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