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曹魏後,劉禪的晚年是如何度過的?

革斤春風


\t劉禪是蜀漢帝國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享受了長達41年的皇帝生涯。

不過蜀漢帝國滅亡後,他被司馬昭弄到了洛陽,在這裡被封為安樂公,又度過了8年時光,這才離開人世,享年64歲。<strong>

\t蜀漢帝國在劉禪的統治下,從未發生過內亂。

這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東吳帝國先有諸葛恪專權,後有孫綝兄弟霸政,皇帝幾乎成了個擺設。曹魏政權司馬家族自從曹叡死後,便一直專權。唯獨蜀漢帝國的大權,始終都掌握在劉禪的手裡。

當鄧艾大軍殺來的時候,劉禪能夠調動的兵馬依舊在10萬人左右,可以斷定,劉禪從未被姜維架空過。姜維帶出去屯田的兵馬也不過8萬,而且也是在劉禪的允許之下才帶出去的。

後主諱禪,字公嗣,先主子也。建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立為王太子。及即尊號,冊曰:“惟章武元年五月辛巳,皇帝若曰:太子禪,朕遭漢運艱難,賊臣篡盜,社稷無主,格人群正,以天明命,朕繼大統。今以禪為皇太子,以承宗廟,祗肅社稷。使使持節丞相亮授印緩,敬聽師傅,行一物而三善皆得焉,可不勉與!”三年夏四月二十三日,先主殂於永安宮。五月,後主襲位於成都,時年十七。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是歲魏黃初四年也。---《三國志》

\t一個愚蠢的皇帝,能夠牢牢掌控政權41年之久嗎?我覺得不行。人性是非常複雜的,不要說做皇帝,就是做一個村長,都需要應付形形色色的各種人。

\t作為蜀漢帝國的皇帝,劉禪手底下不可能全是忠心報國,一點私心都沒有大忠臣,肯定也有為了自己的私利做出出賣蜀漢事情的惡人。所以劉禪能夠把這一幫人給治理得服服帖帖,這不光是皇帝的威嚴在起作用,更多的是水平問題。

所以我認為劉禪這個人,還是非常有能力的。不到最後一刻,他也不會放棄。諸葛瞻在他的吩咐下,帶領8萬大軍前去對付鄧艾,結果全軍覆沒。

壓根就不知道鄧艾有多強大的軍事力量,而成都城內就只剩下一萬多人馬,又該如何抵擋鄧艾呢?所以劉禪就算是投降,也是在抵抗了以後,才做出的選擇。

\t劉禪被押解到洛陽,樂不思蜀實屬無奈。

劉禪亡國投降以後,成為了司馬昭的座上客。當然這種座上客跟囚徒是沒什麼差別的,只是為了做給東吳看,劉禪的待遇方面還不錯,甚至被封為安樂公。

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宴請劉禪,請他欣賞歌舞,全部都是蜀地的歌舞。劉禪居然一點沒有思念家鄉的感覺,而且還看得挺開心。

初,建安五年,時霸從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採,為張飛所得。飛知其良家女,遂以為妻,產息女,為劉禪皇后。故淵之初亡,飛妻請而葬之。及霸入蜀,禪與相見,釋之曰:“卿父自遇害於行間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指其兒子以示之曰:“此夏侯氏之甥也。”厚加爵寵。---《魏略》

\t司馬昭就笑著問劉禪,安樂公是不是看到蜀地的歌舞,想起了家鄉了?劉禪連忙笑著搖搖頭,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此間樂,不思蜀也。

\t重頭戲還在後面,劉禪的手下郗正告訴劉禪,等到下次司馬昭再問起來的時候,就說先祖的墳墓在蜀地,甚是想念,希望可以回去祭拜。

果然司馬昭再問起來的時候,劉禪就按照郗正的說法回答了。司馬昭手下的耳目早就監視到了這件事,所以司馬昭就問道:這話好像是郗正告訴你的吧?

劉禪連忙傻呵呵地笑著說,你咋知道的?就是他教我說的。司馬昭哈哈大笑了起來,認為劉禪這個人的確沒有什麼威脅,也就放下了戒心。

郗正在一旁連連嘆氣,氣得不知道說什麼好。但是我認為劉禪這一招實在是厲害,他這麼做是為了自保而已。當年身在蜀地,手握兵權,尚且不能抵擋曹魏大軍,如今身陷囹圄,就算是放回蜀地,又能有什麼作為呢?

與其想著復國,倒不如在這裡好好過完自己剩下的日子。人生還能活多長呢?劉禪已經做了41年的皇帝,難道還不夠嗎?

\t劉禪兒子7人,女兒2人,後宮4人。

劉禪這一生,有記載的老婆只有4個人,張飛的倆女兒就佔了兩個名額。剩下王貴人是太子的生母,還有在蜀漢滅亡時自殺的李昭儀。可以說後宮的人數著實不多,當然這是有記錄的,應該還有部分沒有記錄的。可是從歷史上歷代帝王后宮有記錄的數量上來看,劉禪完全算不上什麼荒淫無道之主。

\t劉禪一共有7個兒子,大部分是死在了西晉滅亡時的永嘉之亂中。由此可見,劉禪全家當時應該都是在洛陽皇城居住,雖然有一定的國家補貼,但是生活方面並不自由,應該是一直受到西晉皇室的監視,所以永嘉之亂的時候,他們都來不及逃跑。

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他物稱是。子孫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餘人。尚書令樊建、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秘書令郤正、殿中督張通並封列侯。公泰始七年薨於洛陽。---《三國志》

劉禪還有2個女兒,分別嫁給了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關羽的孫子關統。諸葛瞻是戰死綿竹了,所以其中一個女兒也就成了寡婦。而嫁給關統的這個女兒其實也不怎麼幸福,她和關統始終沒有生下過一兒半女。

老劉家的人丁大抵如此,我們能說這是一個荒淫無道的帝王,所該有的配置嗎?光看看李昭儀這個人,她在歷史上並不出名,可是她為什麼要為蜀漢殉國呢?可見劉禪在後宮的治理方面,是相當有方法的。

\t總結:劉禪在洛陽應該是非常不如意,但是生活必須要繼續。

背井離鄉的劉禪,來到了洛陽,其實等於是受到了高級別待遇的監禁。任何人都知道,劉禪隨時會有生命危險,司馬家對老曹家的手段足以可以想見這一點。

曹操的後人似乎就沒有劉禪這麼聰明,導致司馬家族幾乎滅了曹家全族。而劉禪不僅本人活得好好的,還保住了自己帶來洛陽的所有孩子。

這些孩子一直活到了西晉滅亡,這也算是看到了司馬家族的下場了。所以說劉禪能夠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情況下,還能保住全家的性命,自古以來,有幾位亡國之君能做到呢?

\t劉禪在這裡過得當然不如意,每天受到監視,一醒來就看到有人在房門口盯著自己,這種日子是個人都過得不開心。不過只要放下這些想法,一切都可以熬過去,有什麼比活下去更重要的呢?

\t所以劉禪用了各種手段,表示自己一點用處都沒有,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司馬家族放鬆警惕,可以讓自己稍微過得舒服一點,真的不容易。


江湖小曉生


劉禪的晚年生活,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安度餘生”,劉禪去世的時候已經64歲,在古代也算是高齡。劉禪的做法雖然不符合君王死社稷的觀念,但是卻獲得了善終,只能說功過全憑後人評價了。




公元263年11月,在位41年的之久蜀漢後主劉禪向鄧艾投降,宣告劉備集團苦心建立的蜀漢政權正式滅亡。

劉禪投降不久,就遭到了羞辱和變故。曹魏要求劉禪把宮中除皇后之外的所有嬪妃、宮女分配給沒有成家的曹魏官兵。李昭儀不堪受辱,自盡守節。264年初,鍾會、姜維密謀失敗,成都陷入一片混亂。在混亂中,蜀漢府庫遭到洗劫,許多臣民死於亂軍之中,其中包括劉禪的太子劉璿。變亂平息後,劉禪帶著5個兒子和一幫遺臣踏上了前往洛陽的旅途。我估計在前往洛陽的途中,劉禪一定想了很多。當了41年的皇帝成了“階下囚”,自己的太子和嬪妃也因此喪命,這種滋味是很不好受的。

到達洛陽後,司馬昭對劉禪還是很客氣的,待遇也不錯“封劉禪為安樂縣公……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他物稱是。子孫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餘人。”還經常舉行宴會,款待劉禪。一日,司馬昭在宴會上故意安排蜀漢的舞曲,劉禪看的笑呵呵,其他大臣則非常傷感。司馬昭對賈充說,沒見過這麼沒心沒肺的人。賈充說,要不是這樣,您能這麼輕易滅掉蜀漢?司馬昭又問劉禪想家不?劉禪說,我在這挺快樂的,不想家。這話逗得司馬昭哈哈大笑。

這就是“樂不思蜀”典故的由來。劉禪之所以會這麼表現,一來是他天性使然,更重要的是他經歷了亡國之痛,體會到了國滅、喪子、喪妻,嬪妃被羞辱的痛苦,現在寄人籬下,如果不“天真”一點,自己的性命很難得到保障。也正是劉禪傻里傻氣的天真,讓司馬昭放鬆了對劉禪的警惕,劉禪和家眷得以安安穩穩的在洛陽過日子。

271年,劉禪在洛陽去世,終年64歲。西晉追封他為思公。而他的後代則在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中喪命,劉備的血脈就此中斷。據傳,老三劉琮一脈的後人逃到了南方,繁衍生息下來,這就真假難辨了。


石頭說歷史


說起劉備的兒子劉禪,就是被趙雲長坂坡浴血拼殺就出來的阿斗,在劉備死後繼承蜀國王位,在位四十一年,最終在魏國大將鄧艾兵臨城下之時,劉禪獻印投降,蜀漢政權從此被消滅,劉禪也被世人稱之為扶不起的阿斗,劉禪在到洛陽以後,又以一句“樂不思蜀”而聞名古今,然而他的晚年時在司馬昭的控制下如何度過的呢?

首先看看劉禪這個人,在劉備死後,聽從劉備的囑託,什麼事都聽諸葛亮的安排。諸葛亮要北伐,他就讓諸葛亮北伐,沒有和諸葛亮有過什麼爭執,其作用是保證了內部的穩定。證明諶用兩個人相互制衡,這一點體現了劉禪在內政的處理上也絕非是無能之輩。還有就是劉禪在位時期,沒有誅殺過任何的大臣,也說明了他人不錯,不會亂殺人。在蜀國也沒有橫徵暴斂,大興土木之類的活動,也並沒有搞得民不聊生。

在鄧艾大軍兵臨城下之時,劉禪選擇了投降。但是他是有能力和鄧艾來一個魚死網破的,在劉禪的詳書中準確了記載了:共戶二十八萬,男女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等等。說明劉禪他還是有奮力一搏的本錢的,帶十萬之眾以逸待勞對付鄧艾的遠來之兵,取勝的把握還是有的。他的投降思想遭到了他第五個兒子劉諶強烈的反對,劉禪就對他說:你自己仗著血氣之勇,難道想讓滿城都流血嗎?這也恰恰說明了,劉禪雖軟弱,但是去不想老百姓遭到刀兵之災。雖不是什麼民主,但是這樣的精神也是難能可貴的。

劉禪的投降,讓成都的百姓免受生靈塗炭,但是姜維和鍾會的政變卻把成都帶來了血光之災。姜維政變失敗身亡,太子劉璇、漢壽亭侯關彝死於亂軍之中。軍民大亂,相互踐踏死者不計其數。劉禪被命令去洛陽,只有樊建、張紹、譙周、郤正跟隨。劉禪雖然身捨不得這片土地,但是也毫無辦法。廖化和董厥連個人都託病不起,只是不想做亡國之臣到了洛陽遭受羞辱吧,後來此二人都鬱鬱而終。

到了洛陽以後,劉禪在見到司馬昭以後,司馬昭首先是對劉禪一頓的斥責和羞辱。就是說劉禪荒淫無道,不用賢能治國,整日不理朝政,按道理來說這樣的昏君應該被斬首。這可把劉禪嚇壞了,好在一幫的文武大臣們都幫劉禪說好話,說劉禪雖然治國無方,但是早早的投降了,沒有給我們帶來很大的麻煩,就饒了他吧。司馬昭一聽,似乎還很有道理,索性就封劉禪為安樂公,給他住宅,每月給生活費,賜絹萬匹還有上百個僕人,跟隨劉禪來到洛陽的一班大臣們也都加官進爵。似乎劉禪在洛陽的生活還可以,並不是過上住在大牢裡的那種階下囚的生活。

劉禪通過高超的偽裝水平,讓司馬昭放棄了對自己的警惕,以達到明哲保身的目的。在司馬昭面前只表現的唯唯諾諾是不夠的,所以在後再司馬昭家的宴會上,司馬昭令蜀人演奏蜀樂,蜀國的官員聽了都忍不住的苦,只有劉禪獨自歡笑。司馬昭就譏笑劉禪,認為是無能之輩,諸葛亮在世時都不能輔佐周全,何況是姜維就更不行了。後來司馬昭再問劉禪是否想念蜀國,劉禪的回答是樂不思蜀。後來郤正教劉禪如何回答提問,劉禪依字而答,昭問及是否為郤正所教,禪具言如此。昭及左右皆大笑之。

後來司馬昭就是因為劉禪的誠實,對他也是十分的喜愛,從此以後就再也不懷疑劉禪了。劉禪就是通過這樣的偽裝,讓自己在敵人的控制之下達到了自身安全的目的,他這樣的大智若愚精神讓自己在洛陽安詳的度過了自己的晚年,終年六十五歲,死後也得到了晉國的冊封。

綜上所述,劉禪在位四十餘年,他所領導的蜀國一直處於弱勢,他能看清時務投降而保子民之平安,也算是愛民之主。在洛陽司馬昭的虎視眈眈之下,能隱忍亡國之痛而娛他人之心,也說明了劉禪強大的心理素質。

劉禪的一句樂不思蜀,讓他揹負了千年的罵名,在世人的眼中他是亡國之君,也都用扶不起的阿斗來形容軟弱無能的人。在他極力在司馬昭面前偽裝的時候,在他想起曾經屬於自己的蜀國土地和臣民,還有父親含恨而終的亡靈的時候,難道他就不會掉下眼淚嗎?而這一切又有誰會知曉劉禪的心思。


蔡公子講歷史


劉禪在鄧艾帶著兩萬疲憊之兵打到成都,蜀國主力大軍基本上沒有受到什麼損害的情況下,便既不加強防守,也不遷都或投奔東吳,乾乾脆脆地選擇了投降,為司馬家族的統一大業,做出了貢獻。

那麼,劉禪在投降曹魏以後,他晚年的生活是怎樣的呢?

(劉禪劇照)

劉禪是在263年投降的,去世於271年。他在曹魏一共生活了8年時間。劉禪在這8年的生活情況,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一、堅決投降階段。

說劉禪是堅決投降曹魏的,這話一點也不過分。當時鄧艾打到成都後,派人把劉禪及一眾文武大臣、皇親貴族,一路翻山越嶺,往洛陽押送。

在這個過程中,姜維曾給劉禪帶信去,讓他暫時忍耐幾天,自己會對魏軍來一遭釜底抽薪,奪兵反正,實現復國。接著,魏國將領鍾會、鄧艾、諸葛緒又鬧起來,鄧艾和諸葛緒被抓起來押送回魏國,鍾會的部下又造反,殺了鍾會和姜維,使得整個魏軍群龍無首。

可以說,當時魏軍亂成了一鍋粥,以至於劉禪都沒人管了。如果當時劉禪能夠趁機逃脫,振臂一呼。蜀軍眾將士絕對會趕緊前來投奔劉禪。劉禪在蜀軍群龍無首的情況下,實現復國,也並不是沒有可能。

但是劉禪並沒有這樣做。而是一如既往地往魏國都城洛陽趕去,費盡艱辛終於趕到了洛陽。

劉禪趕到洛陽以後,司馬昭看他這麼聽話,同時從安定人心的角度考慮,對劉禪還是不薄的。《三國志》記載:“(劉禪)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他物稱是。子孫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餘人。”那些跟隨劉禪投降過來的蜀國大臣,司馬昭也給予了他們很高的待遇:“尚書令樊建、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秘書令郤正、殿中督張通並封列侯。”

(鄧艾劇照)

二、樂不思蜀階段。

劉禪到達魏國後,史書上對他的記載並不多。畢竟他一個末代皇帝,史書也不適宜對他的事蹟進行大肆張揚。唯有《漢晉春秋》記載了一個“樂不思蜀”的故事。

劉禪剛到洛陽的時候,司馬昭從安定舊蜀國的人心,保持舊蜀國境內太平的角度,對劉禪進行了分封。但是,自古君王都對末代皇帝非常提防,害怕末代皇帝會利用自己的身份鬧事。或者末代皇帝不鬧事,其他人借末代皇帝的名聲鬧事。因此,一般都不會容他活多久。

所以,司馬昭搞了一出“頗思蜀否”的戲。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只不過,劉禪當時是裝傻,還是真傻,說法不一。我個人認為,劉禪當時是真傻,並不是裝傻,並沒有那麼“大智若愚”。正如我前面講到的。如果他真的有一點兒血性,其一,鄧艾打進來的時候他不會貿然投降。其二,在“北遷”去洛陽的路上他會藉機反正。其三,當郤正讓他回答“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時,他不會跟著那麼說。總之,當時他不思念蜀國,是真的覺得當年當皇帝,確實沒有現在當個“安樂公”安樂。

至於讓他回答“思蜀”的郤正,倒真正算得上是大智若愚。如果他不是那麼瞭解劉禪,不教劉禪說那句話,很可能司馬昭就已經讓劉禪“得暴病”去世了。

(司馬昭劇照)

三、子孫悲劇階段。

劉禪在魏國安享了8年太平日子,安然去世。史料記載的“子孫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餘人”當時也沒受到影響。劉禪的那些兒子,除了太子在鍾會叛亂中被殺,五子劉諶有骨氣,自殺殉國外,其餘子女都跟著劉禪去了魏國,過上了“樂不思蜀”的日子。

不過,他們雖然樂不思蜀,但是所投靠的主子不是一個好主子。司馬家族統一天下以後,很快就在內部爆發了“八王之亂”的內訌,結果給了北方遊牧民族機會。北方遊牧民族大量內遷,爆發“永嘉之亂”。西晉滅亡,衣冠南渡。而劉禪的那些兒子們,也基本上在永嘉之亂中被殺光了。

後世匈奴人劉淵追諡劉禪為“孝懷皇帝”,不過是為自己的政治服務罷了。

(參考資料:《三國志》《漢晉春秋》)


張生全精彩歷史


西晉泰始七年(271)蜀漢的後主劉禪在洛陽去世,劉禪的一生雖然經歷了很多大風大浪,但是在晚年卻過得非常的快活。那麼劉禪究竟都經歷過什麼呢?

劉禪是劉備的長子,剛生下來就遭遇了長坂坡之戰。如果不是趙雲把他抱回來,劉禪早就喪命長坂坡了。後來孫夫人想要挾持劉禪離開,又被趙雲和張飛救了回來。經歷這兩次波折之後劉禪開始了比較平靜的生活,一直到劉備逝世。在劉備病逝白帝城之後,劉禪被託付給了諸葛亮,當時的劉禪年齡比較小,朝政暫時被諸葛亮掌管。

諸葛亮去世後劉禪開始獨立掌管朝政,在劉禪在位的四十一年時間中雖然沒能滅掉曹魏,但是蜀漢也沒有出現太大的危機。一直到了鍾會和鄧艾的大軍打進來的蜀漢,劉禪才發現自己無力抵擋,最終選擇了向曹魏投降。當時曹魏的政權實際上在司馬昭手裡,司馬昭俘虜劉禪之後對於如何處置劉禪也有一定的顧慮,如果殺死劉禪那麼東吳未來肯定死磕到底,如果不殺死劉禪,又擔心劉禪會東山再起。

不過這個顧慮在司馬昭和劉禪的一次宴會中完全的消散了,有一次劉禪和司馬昭一起吃飯,司馬昭想要看看劉禪是不是還有雄心壯志。這時候在宴會上奏起來了蜀漢的音樂,其他的蜀漢的大臣都痛哭流涕,劉禪竟然開心的欣賞起來。司馬昭問劉禪:你思念蜀國的日子了嗎?劉禪不假思索的回答:這裡這麼快樂,我怎麼會思念蜀國呢?司馬昭當場就震驚了,當場評價劉禪:一個人沒心沒肺,也就是這樣了吧!

雖然很多人都因為這件事來嘲諷劉禪,不過筆者卻認為這件事劉禪處理的非常聰明,說他低能確實有點冤枉。在當時的環境下,劉禪只有這樣說對自己才是最有利的,難道要哭著說:故國不堪回首嗎?那麼司馬昭的刀斧手恐怕就要衝進來了。司馬昭不再擔心劉禪的威脅,劉禪也獲得了自己想要的,他的一生奔波勞累,在諸葛亮在世的時候擔憂諸葛亮篡權,在諸葛亮去世後還要平衡朝廷的實力。

在蜀漢滅亡的前,各方勢力競爭的非常激烈,諸葛亮的兒子一派和黃皓一派以及姜維一派劍拔弩張,劉禪只能做個老好人調節。當時的蜀漢的經濟相對落後,劉禪雖然奢侈也很難能夠隨心所欲。而劉禪到了曹魏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沒有了大臣們的勾心鬥角,曹魏又比較富裕,並且隨便劉禪花錢,劉禪反而是可以好好地享受一下生活了。

這時候的曹魏就是希望劉禪好好的花錢,好好地享受,越是這樣越能給東吳做個榜樣。而劉禪也明白自己的角色,到了曹魏之後和蜀漢的舊臣們很少聯繫,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自己家裡面吃吃飯,聽聽音樂,找幾個美女陪自己聊聊天,生活過的非常舒適。

綜上所訴,劉禪的晚年生活,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安度餘生”,劉禪去世的時候已經64歲,在古代也算是高齡。劉禪的做法雖然不符合君王死社稷的觀念,但是卻獲得了善終,只能說功過全憑後人評價了。


鄧海春


亡國之君還能怎麼過?還不是膽戰心驚小心翼翼過餘生。

公元263年,鄧艾兵臨成都,劉禪投降。


264年,劉禪舉家遷往洛陽。被封為安樂縣公。

後主舉家東遷,既至洛陽,策命之曰:"惟景元五年三月丁亥,皇帝臨軒,使太常嘉命劉禪為安樂縣公。

不知道為什麼,晉朝給劉禪待遇特別優厚。

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他物稱是。子孫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餘人。

一萬戶的封地、萬匹絹帛、一百多名奴婢,以及相當的其他物品。劉禪的後代擔任都尉的有三人、封侯者有五十餘人。

歷史上亡國之君,像劉禪結局這麼好的,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但是,我們猜測,劉禪在洛陽的七年,沒有一天是安心的,為了活命,他不得不把自己裝扮成一個沒心沒肺的傻子。

也許只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他才敢想起先主和相父,輕輕的一聲嘆息。也許只有在連綿的秋雨裡,他才敢想起成都的雨,輕輕的一聲嘆息。


上將噯福斯


投降曹魏後劉禪總得來說晚年過的非常不錯,甚至比滅了蜀漢的曹魏活的都要長。

在經歷了“此間樂,不思蜀”的羞辱之後,劉禪安於現狀的這種心態讓司馬昭徹底對他放心了,封劉禪為安樂縣公,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徹底過上了富家翁的生活。

因為平時深入簡出,在政治上沒有任何要求,也不太摻和司馬氏族篡曹魏的事情,劉禪居然一直很“安樂”的活到公元271年,即西晉泰始七年。期間經歷了鍾會之亂和曹奐禪讓,滅了蜀漢的曹魏都滅亡了,劉禪依然安樂的活著。

劉禪去世後,他立的世子劉恂繼位為安樂公,繼續著劉禪不問政治、悶頭玩樂的處世哲學,劉禪這一系經歷了八王之亂、永嘉之亂等等大動亂,居然依然能夠全須全尾的活著,並沒有大的損傷。

直到公元347年,即東晉永和三年,已經搬遷回了四川的劉禪家族後人遇到了東晉滅成漢的戰役,這場戰役中劉禪這一系損傷慘重,僥倖活著的後人四散而逃,劉禪一族直到這個時候才算徹底玩完,比曹魏、孫吳的後人延續的時間都要長久。


皮耶霍


公元263年,鄧艾奇襲陰平小道插入了成都,蜀漢後主劉禪用繩子將自己綁了起來,旁邊還放了一口棺材,這種感覺看起來頗有英雄氣概。可惜的是,劉禪是來和鄧艾投降的,並且順便為自己準備了一口棺材,最終的結果是鄧艾沒有殺了劉禪,還客客氣氣的讓劉禪在自己的成都宮殿裡面居住。


公元264年,蜀漢後主劉禪舉家被迫遷往了洛陽,在遷到洛陽之後的劉禪在一次宴會上,為後世貢獻了一個讓人值得銘記一生的成語“樂不思蜀”。


當時的司馬昭看到劉禪,專門請了一群蜀國的美女來給跳舞助興,司馬昭樂呵呵的問道:


“你想念蜀國嗎?”


劉禪想都沒有想,說了一句“此間樂,不思蜀也”,這句話把司馬昭給逗樂了,旁邊的大臣看了一下劉禪,提醒了他一句,要是司馬昭再問的話,你就說睹物思情,看到這場景十分思念故土,劉禪聽到這些話,欣慰的點了點頭。


沒過一會,司馬昭又問劉禪:


“想念你的蜀國嗎?”


劉禪的演技驚人,居然還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說道,實在是太想念了。司馬昭看著劉禪這個樣子,開始質問劉禪,你剛才還說樂不思蜀,怎麼現在就變卦了?


劉禪可能是有點害怕,便用手指指向了身邊的大臣,說是他教我的。


司馬昭看著眼前的劉禪,開始的笑了。


作為曾經的蜀漢後主,劉禪被安排到了安樂縣,做了一名安樂公。礙於劉禪曾經是蜀漢後主的身份,提議特意賞賜了劉禪萬戶封地,還有100多個美女,劉禪算是得以安享晚年。


而劉禪的後代們更是在蜀國擔任都尉的有3人,封侯的有50多人,作為蜀漢帝王沒有受到政治迫害,劉禪可以說是一個幸運兒了。


直到公元271年,64歲的劉禪在洛陽去世,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很多人覺得劉禪是傻呵呵的,可是也許正是樂不思蜀的劉禪才讓自己得以在洛陽安享晚年,而自己的後代也沒有因為劉禪投降的事情遭受迫害,這份睿智可以說是難得了。


歷史總探長


劉禪在歷史上是一個名聲不大好的皇帝,前期秉承劉備遺志,堅決支持諸葛亮北伐。諸葛亮死後,劉禪寵信宦官黃皓,對大將軍姜維不能用人不疑,蜀漢二世而亡,劉禪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曹魏伐蜀,並非出於衝動,機會往往在不經意間。蜀漢景耀五年(262年),大將軍姜維實在看不慣黃皓擅權弄朝,乃入後宮面見後主劉禪,請求處死黃皓,後主有心袒護黃皓,對姜維曰:黃皓不過一小人爾,大將軍不必在意。又喚黃皓過來請罪,姜維見黃皓在朝中枝連葉附,犬牙遍佈,恐於己不利,且右將軍閻宇向來有取而代之的野心,聯合了一些人打算廢掉他的大將軍之位,姜維感覺留在成都非常危險,於是請求後主讓自己前往沓中屯田。




姜維有被廢之險,這恰恰給了曹魏伐蜀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蜀漢景耀六年(263年)夏,曹魏大將軍,晉公司馬昭遣鍾會、鄧艾、諸葛緒數路大軍大舉伐蜀,劉禪派遣張翼、廖化、董厥等人前往拒敵。姜維在劍閣力拒鍾會十餘萬大軍,不料鄧艾偷渡陰平成功,蜀漢形勢急轉直下,劉禪遣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父子往敵,諸葛瞻不聽黃崇建議據險死守,最終父子二人戰死綿竹,鄧艾兵進成都。




蜀漢已經危在旦夕,但是,鍾會大軍尚被姜維阻在劍閣,南中監軍霍弋正準備帶兵回救成都,而成都還有五萬精兵,劉禪如果冷靜沉著,調兵遣將阻擋鄧艾,蜀漢能轉危為安。但是,光祿大夫譙周極力慫恿劉禪投降,而劉禪之子北地王劉湛泣血力諫,請求背城一戰,至死不降。劉禪不同意,劉湛乃殺其妻後自殺,劉禪最終聽從譙周建議開城投降。




蜀漢既亡,劉禪舉族被遷往洛陽居住。魏元帝命太常封劉禪為安樂縣公,好吃好喝好住給供著。曹魏對劉禪,可謂是頗為厚待,據《三國志.後主傳》載:“食邑萬戶,賜絹萬批,奴婢百人,他物稱是。”劉禪一直活到西晉泰始七年(271)才去世。其“子孫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餘人”(《三國志.先主傳》)。相比東吳後主孫皓的死於蹊蹺,子孫被西晉封為郎中這樣的芝麻小官。可以說,作為亡國之君,劉禪的結局算是較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