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VCD感覺很清晰,為什麼現在有些視頻用電腦看感覺畫面慘不忍睹?

武漢世俊羅商貿


第一,最重要的,顯示器。當年是對分辨率不敏感的顯像管電視,而現在是對分辨率對應極其敏感的液晶顯示器。而且當年的電視尺寸,最普及的是21寸和25寸。在這個尺寸的顯示效果非常好的顯像管電視上,距離還是客廳,看vcd確實感覺觀感可以。而且還有就是,當年的顯像管電視的畫質就是很好啊!要不為啥當初東芝等日本廠商完全看不上液晶非弄等離子呢!所以在那個片源的前提下,當時的顯示設備,要比現在的設備出色太多太多。

第二,那個時候的畫質,本身也比較弱。不說分辨率這種,摻雜上壓縮等問題的情況,單純說碼率。按當年700兆的容量,兩張一部電影,碼率也就不到零點幾兆。換成新的介質比如網絡視頻,和現在網絡上的清晰畫質好點,比高清差點,比超高清差不少。也就是說當年你看vcd的觀感,應該類似現在看優酷選第三檔次清晰度。而藍光1080p光盤的不壓縮碼率,大概35兆到50兆,iptv電視的碼率大概10兆。從這個最硬的指標也可以看出來,當初的視頻就是素質一般的。還有就是,那個年代誰重視畫質呢?反正我沒聽誰為了畫質好買索尼,東芝vcd的。只知道為了看盜版盤更爽,一定要買國產的超強糾錯vcd!


knan1108


我記得當年是個狂熱的光盤收藏者,當年用黑白電視看好像是98年當年8歲後來用長虹25寸彩電看不要太牛逼當年十歲就那臺彩色電視當年看的不要太爽用的愛多標王vcd各種光盤看的嗨起加上fc遊戲裡,後來我爸給我買了日立筆記本電腦分辨率應該是720當年是15歲那時候用筆記本看光盤就覺得模糊了但是還能看,08年我用聯想揚天系列的臺式機分辨率1080看光盤感覺畫質大不如前模糊到看不下去,這時候流行土豆網看視頻期間我也下過不少視頻但是畫面也一般,12年我用聯想tkpd w540頂配版ips 3k屏看曾經的土豆視頻那個畫面簡直是慘不忍睹放全屏基本馬賽克啥也看不清,用自適應屏幕那個就屏幕中間很小一個框根本看不見忘了提當年看視頻的軟件叫風雷影音好像。這時候起我對分辨率有了認識開始刻意保存1080分辨率的片子,2014年我用上課戴爾m3800筆記本4k分辨率,從此2k以下的屏幕再也用不下去哪怕沒有我都不用。後來配的電腦基本都是4k除了打遊戲用2k 144而從前那些視頻和照片在拿出來在4k屏幕看就是很小的大頭貼。所以以前清晰的視頻現在看起來模糊是因為科技真的進步了以前的那些都過時了。


低保戶20


當年的VCD分正版和盜版的啊。正版我就沒錢買了,後期的翻版,那個清晰度也很高的,一點雪花都沒有。而到了DVD的時候,那個清晰度跟現在的藍光也沒什麼區別,,,,,就說那條染了金色的毛,也看得一清二楚,,,臥槽!!


來野啦


以前覺得VCD很清晰,更多的還是因為當時沒有更好的顯示設備,VCD的分辨率很低,只有大概352*288,但是當時的主流電視分辨率也不過是480P左右,這樣電視物理分辨率和VCD影片分辨率接近,實際播放效果也會相對不錯,儘管現在看來顆粒感很強,但是在當時看起來圖像還是很清晰很銳利的。

然而現在的電腦顯示器至少也是1080p分辨率,比VCD的分辨率不知道高了多少倍,這樣把352*288的圖像強行放大到1920*1080的顯示器上自然是模糊一片,別忘了液晶顯示器對畫面點對點的效果很敏感,實際效果只能變得更差。

還有觀看距離的影響,過去看電視都在客廳裡,人眼距離電視的距離都有好幾米遠,這樣即使電視和VCD的分辨率低也不至於暴露的這麼明顯,但是電腦顯示器距離人眼可能就不到一米的距離,這時候VCD的畫面表現就會一覽無遺,碩大的像素塊,模糊的色彩在高清顯示器上自然是沒法看的。

不過,如果不把VCD畫面在顯示器上強行放大的話,在一個小窗口下看的效果恐怕還可以接受,說白了,受限於當時的硬件條件,能看個VCD就很滿足了,現在動輒1080p和4K顯示器,人們習慣了之後自然難以回到過去。


嘟嘟聊數碼


感謝您的閱讀!

記憶最深的,是用VCD看了周星馳的《逃學威龍》,那是我第一次接觸VCD,就覺得很神奇。以我有點模糊的記憶,那時候確實能夠感覺到VCD很清晰。

實際上,那時候最貴的並不是VCD,反而最昂貴的是DVD,而且後者的畫面更清晰,VCD,也叫影音光碟(Video Compact Disc;VCD),是一種在光碟(Compact Disk)上存儲視頻信息的標準。

然而,現在看來,VCD的分辨率真的低的怕人,分辨率為352x240像素。實際上,VCD的畫質很差,一個是因為分辨率不高,另一個是當初在制定標準的時候,它的VideoBitRate(視頻流),被限制在每秒1.15Mb。

VCD在播放如果出現了質量比較差的時候,會顯示畫面停頓或者一些模糊類似馬賽克的情況,因為VCD是將影視信息壓縮的光盤,解壓縮後的圖像數據逐幀傳送給顯示器,顯示器按每秒 30幀(或25幀)的速率一幀接一幀地把畫面顯示在屏幕上,就出現了圖像運動。可是,當相鄰幀變化太大時,容易出現模糊畫面。

當然,我們當時覺得清楚,是因為沒有參照物,而且當時的25寸或者更低的尺寸,都會影響我們的判斷。


LeoGo科技


有好多人都覺得是分辨率的問題,實際上根本不是,是顯示器的問題。現在都是液晶顯示器,很少有顯像管那種顯示器了。我就做過對比,同樣的cctv11播放老版三國演義,在液晶顯示器上看就覺得畫質特別不好,顆粒感特別清楚。但是在那種大屁股電視上看就特別清晰,你能說片源不一樣嗎?但是你能明顯感覺出來熒光屏電視的畫面像是被磨皮了一樣,雖然沒有顆粒感,雖然感覺畫質還不錯,但是看起來是稍微帶一點模糊的,就是給一張照片上面蓋了一層紗一樣。但是在液晶顯示器上就沒有這種感覺,液晶顯示器給人的感覺就是放大鏡非要把畫面放大給人看。所以兩者相比的話,自然還是以前的顯像管熒光屏看起來更清晰一些!

其實從顯示效果上看還是以前的熒光屏畫面更好,現在都用液晶顯示器只是為了護眼而已!顯示效果並不如以前的好!


漸霜風緊


不要瞎jb技術分析了,真相就是,當初你沒看過高清的視頻,所以哪時候就覺得很清晰。 現在大家都已經適應了高清,再給你看以前的,一下子就感覺很明顯模糊。 並不是這些片源變了,是你變了,不信你掏出你小時候的vcd,用你家的老電視放一下試試。 同樣的道理還有手機,以前480p的手機,當時用覺得很清楚,沒有顆粒感,你現在再拿出來用用看。。


江南獵貓


VCD它的分辨率只有352*288,連大1/2的磁帶錄像機都不如,更別說超過500線的LD了。而且因為採用MPEG1的高壓縮比壓縮,方塊效應嚴重的一塌糊塗,在當時720*576的標準清晰度電視山看都是垃圾。你現在回憶起來覺得很清晰只是一種錯覺。

現在有些視頻你在電腦上看很垃圾,是因為你的電腦分辨率大了,如果還是原尺寸播放低分辨率的視頻,在屏幕上寄是一小塊,但是一旦你用兩倍或者四倍放大,那麼這種放大的算法一般都很爛,所以看起來就像我的世界一樣滿眼大方塊或者加了模糊的大方塊。


大塊兒板兒磚


過去看VCD只是顯像管的電視機,用現在的大屏幕液晶電視播放VCD碟片,屏幕上就是模糊的。VCD碟片一張容量有限(最多刻錄700兆、最多60分鐘的視頻文件,那時一部故事影片的VCD碟片根據影片長度需要二張到三、四張碟片),分辨率也有限,放在過去的顯像管的老電視機和電腦顯示器上播放尚可,在現在的大屏幕液晶屏幕上播放畫面就看得很不清晰了。

後來的DVD碟片效果就很清晰了,因為DVD一張的容量分別為4.7G(單面單層)或9G左右(單面雙層),一部電影只採用一張碟片(片長很長的影片至多二張),因為容量大,視頻的清晰度和分辨率就很高。而且寬銀幕影片和遮幅寬銀幕影片在製作DVD碟片時,基本上都製作為16:9可變畫面,在現在的16:9比例的液晶電視播放時,在影碟機設置中調整一下,就可以看到正常的寬銀幕畫面。在過去老4:3比例老電視機播放寬銀幕電影,就只能是中間一個窄條換面(如果不壓縮為窄窄的畫面,上下用黑條填充,寬銀幕影片畫面就不全,兩邊丟失很多內容,只有中間一塊)。在現在用投影機播放寬銀幕影片的DVD碟片時,也可以設置為16:9模式播放,把投影機換為變形鏡頭(就像過去膠片拷貝放映機放映寬銀幕影片要更換變形鏡頭一樣),再把幕布根據放映畫面的大小調整為像電影院銀幕一樣的長方形,這樣就可以得到類似在電影院看電影的效果。不過恐怕只有電影發燒友才會這麼做。還有一點DVD碟片可以壓縮進多種配音音軌和多種可關閉的字幕,在影碟機遙控功能鍵上可以根據喜好選擇,國外影片想聽國語配音聽配音,想聽原聲選擇原聲,不喜歡字幕可以關掉。VCD就沒有這些功能。

現在更有藍光DVD替代了普通DVD,藍光碟的容量更大,一張碟片是25G到50G容量,這樣一部電影的分辨率和清晰度更高,播放出來的效果更好。

不過現在絕大多數電影收藏者從經濟角度考慮(畢竟財大氣粗者是少數,藍光DVD的售價不低),都是在網上下載喜歡或感興趣的電影收藏,過去的網速低、硬盤小,電影都是大多是壓縮在500兆以內,當時看還可以,放在現在的大屏幕上也是模糊一片。現在的網上壓縮的電影文件大多都是採用MP4或MKV格式,這兩種格式畫面效果好,而且可以同時壓縮進二種以上音軌(國外影片可以把國語配音和原聲如同DVD碟片一樣壓縮在一個文件內,願意聽哪個自己選擇),過去的AVI和RMVB格式畫面效果差一點,主要是隻能一種聲音,國外片要麼下載原聲、要麼就只能下載配音。現在網速基本都達到了至少100兆,硬盤容量也大了,網上壓縮的電影至少都是2G左右,按照需要還有十幾個G到幾十G的,文件越大,分辨率越高,在大屏幕上和用投影機播放時的畫面越清晰。現在為節約成本,連電影院都改為數字放映機和數字拷貝,原理其實和常見的投影機一樣,但其投放的亮度和分辨率是投影機比不上的,數字電影放映機價格在幾十萬到上百萬,數字電影拷貝也是類似電腦硬盤(但電腦不能識別),容量根據影片長度在400G(90分鐘影片)以上,估計像《復聯4》這樣長度的3D影片,還至少是2K的(只有2k以上數字放映機才能放映進口分賬電影,露天放映的移動式小型0.8K和1.3K數字機只能放映國產片和買斷的進口片,並且文件小,放映的畫面不大,且分辨率低),文件至少在八、九百G。只有這樣才能投放出大畫面。其實膠片放映的分辨率最高,但其洗印成本太高,且很難長期保存,放映一次還有磨損,現在都被數字模式替代了。


MOIVE


因為大腦的記憶本身就是一種欺騙性映射記憶,通過大腦記住的圖像,都是殘缺的映射性記憶,請問你能準確的記憶幾個大明星的臉部嗎?記不住吧,都是靠特徵性記憶。可是你偏偏認識幾個大明星。

你看以前的低分辨率的顯示屏,關注的是圖像裡的素材內容;可是當你換了高分辨率顯示器看圖像以後,你眼球可以關注的,捕捉的素材細節更多,比如色彩記憶和特徵記憶就與看低分辨率顯示器不同了!

你再以後接觸更高分辨率的,又會不一樣,大腦都是化學反應,不同的化學反應記憶的東西不一樣,你記住了東西,不是記住了分辨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