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華畢業的高平人」侯奇:從醫生到投資人 學習永遠在路上

「北大清華畢業的高平人」侯奇:從醫生到投資人 學習永遠在路上

侯奇,高平人,200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並獲得碩士學位,現在一家醫療VC機構任執行董事,從事醫療器械領域的風險投資。從醫療跨界到金融,對侯奇來說,是偶然也是必然,是機遇也是選擇,是挑戰也是成長。

一個小時,從醫療行業跨入金融領域

2000年,侯奇以高平市理科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部臨床七年制本碩連讀。畢業後,他先後在北京佑安醫院肝膽外科和民航總醫院骨科工作。

“高考—達到分數線—報到—開始上課—實習—進入臨床科室—畢業後到醫院工作,大部分同學都是這樣走,我也就隨大流了。”

當年填報高考志願的時候,侯奇對於專業選擇並沒有太多想法,臨床專業是聽從家長的意見填報的。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侯奇本身對金融投資領域也十分感興趣。工作以後,侯奇逐漸發現自己的性格和醫生這個職業的匹配度欠佳。雖然自己已經獲得了泌尿科和骨科兩個專業的主治醫生資格,也已經成為民航總醫院骨科的主治醫師,可以自己主刀完成一些骨科手術,但在2016年中旬,他最終還是覺得離開醫療行業。“這個原因是極其複雜的,解釋起來又是另外一個很長的故事了。”

恰巧這個時候,一個做PE投資的朋友得知他有換行業的想法後,鑑於他之前的工作經歷,介紹他去一家專業做醫療領域投資的VC機構,這個新工作可以將他十幾年的醫學專業知識、經驗與性格和興趣融合在一起。在和這家VC機構的老大喝了1次茶,聊了差不多1個小時之後,侯奇順利獲得了offer,至此從醫療行業跨入金融領域。

侯奇現在主要做醫療器械領域的股權投資。據他介紹,現在醫生使用的醫療器械都需要取得醫療器械註冊證,一個好產品的註冊證,從研發成功到醫生可以使用,短則需要1—2年,長則8—10年。目前我國的醫療器械發展水平整體對比美國、日本等地是比較落後的。20年前我國開始對進口產品進行仿製,10多年前嘗試在進口產品上進行微創新,雖然現在整體上還是以仿製為主,但也逐漸開始出現全球創新產品。大部分醫療器械生產廠家的產品在沒有上市之前,都是沒有收入的,侯奇所做的就是為這些廠家進行股權融資,幫助他們獲得資金以推動發展。

“未來自己會充分利用醫療+金融的跨界優勢,繼續尋找優質項目,同時也會和一些有想法的醫生和研發工程師更好的合作,幫助他們完成一些創新的產品。可以讓中國的老百姓早日用上更先進的醫療器械,這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侯奇驕傲地說道。從治病救人到醫療器械投資,從臺前到幕後,侯奇致力幫助患者的初心一直沒有改變過。

「北大清華畢業的高平人」侯奇:從醫生到投資人 學習永遠在路上

“學習並不代表可以掙很多錢,但卻給了我們更多選擇的權力”

“整體來說,轉行到現在還是非常滿意的,現在的工作和自己的性格愛好匹配度挺高的。”第一年熟悉和學習行業。第二年快速成長,獲得公司2018年度最佳投資人獎勵。截至目前第三年,已經投資了5家公司,最好的一家心臟器械公司在不到2年的時間已經獲得了10倍左右的回報,取得這個成績在醫療器械領域是非常不容易的。“到現在為止,我對整個醫療器械領域的投資可以說非常自信。”侯奇的話語中滿是堅定。

剛轉行第一年,其實侯奇也是比較迷茫的。在轉行之前,侯奇想象中的一級市場的股權投資是每天坐在辦公室分析資料,注重的是專業技能、信息收集以及評估能力,但實際工作後才發現這個行業更需要的是綜合能力,經常在外面跑,進行一些社交和談判也是常有的事。而且因為自己以前沒有做過股權投資,也沒有系統學習過這方面的知識,完成一個項目的投資對他來說簡直是毫無頭緒。

為了儘快適應新工作,侯奇一方面不斷加強個人學習,不僅報名商學院系統性地學習金融和管理學知識,購買有關股權投資的書籍來看,還主動和周邊的同事以及上級學習。另一方面,侯奇積極參加各種項目路演和投資人聚會,從實踐中獲取知識。結合自己的醫學背景,用了大約一年時間,他的工作逐漸走上正軌。“之後就是不斷學習,積累經驗,增強專業能力,同時結交朋友,拓寬朋友圈的過程。”

從剛開始的不知所措到現在的信心滿滿,侯奇之所以能轉行成功,離不開他不斷的學習。談到對畢業生的建議,侯奇也特別強調到了學習的重要性。

關於對畢業生的建議,侯奇很認真地為大家總結了三點。第一是要及早發現自己的興趣,確定目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目標明確就更容易規劃前進,少走彎路。第二是要明白選擇大於努力。中國現在已經不再是總體高速發展階段,開始出現了分化。有些新興行業正開始高速增長;有些夕陽行業已經達到頂點,即將開始走下坡路。所以選擇發展前景廣闊的行業,會更容易拉開和周邊人的差距。第三是要持續學習,不管是本行業的更深知識,還是其他行業比較寬泛的知識。一個深度,一個廣度,都是有益無害。“學習並不代表可以掙很多錢,但給了我們可以選擇的權利,否則即使有好的機會給到面前,不能選擇也是沒有辦法的。”侯奇的自身經歷就是最好的證明。

“如果高平產業規劃涉及我的領域,我十分願意貢獻自己的力量”

由於長期在外工作學習,侯奇很少有時間回家鄉,大部分都是在過年過節的時候才回來。“在外經常懷念家鄉的人,想念家鄉的飯菜,比如爐面、酸菜餄餎、川湯等等。”鄉愁在侯奇心中,具化為一個個熟悉的名字和浪漫的一蔬一飯。

侯奇最近一次回高平是2019年的春節,“三館三中心、炎帝公園等一些公用建築都修建的很不錯;電動三輪和公交車也讓出行非常便利;商場特別繁華,但是太擁擠了,要注意安全。”在談到發展的同時,侯奇也真誠地提出了一些潛在的問題。

從2000年離開高平到現在,侯奇覺得高平最大的變化就是變大了。“以前東西南北街+古城路是主城區,其他地方相對有點荒涼。現在高平城擴大了很多,很多街道都非常繁華。當然這是在節假日時期見到高平的樣子,平時的樣子見得偏少一些。”他很嚴謹地說道。

“現在全國的大城市都在不約而同的做同一件事,就是搶人才。有人才有可能性。希望高平也可以出臺一些人才計劃,留住人才,為高平發展增加更多可能性。”

“國家科創板提出了六大產業:新一代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節能環保。大的方向已經出來了。高平要看看在哪個賽道上有一定積累和優勢,然後進行適度佈局。如果發現自己和這六大產業一點沾邊的都沒有,那就真的需要擔心了。”

“我現在是在做醫療領域的股權投資,對其他領域的投資也有一點點認知。現在地方政府都在做招商引資和產業引導基金。如果高平的產業規劃涉及到我自己的工作領域,我十分願意貢獻自己的力量。”

接二連三的意見不斷被提出,看似簡單的話語,卻滿是對家鄉的深情與關心。像所有在外工作的遊子一樣,侯奇雖然遠在他鄉,但內心卻始終在牽掛著家鄉的一舉一動,如果能為自己的家鄉發展貢獻力量,他很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