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證紅色記憶(散文)

腳證紅色記憶(散文)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縣委黨史研究室主任楊宗興

每個人都有理想,有理想就會去追尋。

楊宗興,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縣委黨史研究室主任。他的理想追求非常特別:用腳丈量紅軍爬過陸定一寫的《老山界》,用心觸摸紅軍走過的寨、人、事,用情編寫了一本《紅軍在城步》的書。紅色記憶在他腳板下得到還原,紅軍精神在他的書寫下得到世人傳承。

我沒見過楊宗興的面,只是電話中聽過他那謙和的聲音。他的名字能走進我的腦海,走進我的心房,還是3年前隨廣東作家回家鄉採風,縣委宣傳部彭賢良副部長送我一本他編寫的《紅軍在城步》。於是,我記住了他的名字,記住這個對還原紅色記憶孜孜不倦追求的兄長。

腳證紅色記憶(散文)

楊宗興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老山界刻有紅軍萬歲古樹前考察

陸定一的《老山界》,是我在上小學時背讀過的課文,那些如“我們決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瑤山,地圖上叫越城嶺,土名叫老山界。”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頭頂上一點點排到天空;向下看,簡直是絕壁,火把照著人的臉,就在腳底下。 ”等等精彩句子至今還記憶猶新。也就是從那時起,我才知道老山界就在我的家鄉,讓我在幼小的心河裡就流淌著紅軍過苗寨的故事。

腳證紅色記憶(散文)

楊宗興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老山界的雷公巖考察

作為一名兄長,楊宗興在上學時肯定背讀過陸定一的《老山界》,不然他不會對老山界那麼痴迷、那麼執著。作為一名教師,楊宗興肯定有他的夢想,不然他18歲從師範學校畢業不會來到越城嶺山區的太陽中學任教。作為一名文學愛好者,楊宗興肯定有他的詩與遠方,不然他寫不出《老山界,紅軍情》在邵陽市拿一等獎的徵文作品。作為一名追記紅色記憶的印證者,楊宗興肯定有他的家國情懷,不然他不會在每個崗位上把老山界記掛在心間……

腳證紅色記憶(散文)

藍天白雲下的苗寨

思索中,我彷彿看到了楊宗興工作時的場景:上語文課時,每次帶領學生朗讀《老山界》時,他都會被文中的優美文字和深遠意境陶醉;夜深人靜時,他在回味《老山界》情真意切處,把愛國情懷融入筆端寫就了徵文稿;當新聞秘書時,他回老山界採訪最多,新聞稿件裡“老山界”成為了他筆下最神聖、最莊重的字眼;任黨史辦主任,編寫《紅軍在城步》一書時,他細心查閱過歷史書籍和史冊,走過“老山界”所涉及的村村寨寨……

腳證紅色記憶(散文)

位於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老山界紅軍雕塑群(來自網絡)

動情處,我彷彿體味到了楊宗興用腳步印證“老山界”這一紅色記憶地的心路歷程。楊宗興在電話中告訴我,這些年間,他一直在忙佐證老山界在城步之事。陸定一《老山界》寫過的苗家村寨,他花了近三年的時間,用腳板去走過和體驗過,目的是求證、考察遺留在這些村寨的紅軍印記。回到縣城,又一頭扎進所有的黨史、縣史文獻裡。“五加二、白加黑”的日夜查尋,他終於在陸定一老人給城步縣政府辦的回信中找到了證據。信中所提到的“雷公巖”、“塘坊邊”小地名,恰巧就在他走過的城步長安營長興村與汀坪破落水村。那一刻,他真的興奮了,平時不怎麼喝酒的他,喝下了半斤米酒。

腳證紅色記憶(散文)

陸定一老人給城步縣政府辦的回信

興奮時,我從楊宗興的話語中感受到了初心和使命,感受到了一個共產黨人的責任擔當。走上縣委黨史研究室主任的他,在黨史辦前幾任編的《中共城步黨史大事記(2019——1998)》《城步人民革命史》《中共城步黨史第一卷》的基礎上,為全面釐清紅軍在城步的史實,反映紅軍經過城步各地的發展變化,城步縣內五個鄉鎮留下了他的足跡,廣西、貴州等紅軍走過的地方有他的身影。大量的事件和物件及史料佐證,夜裡難眠的他,以時不待我的精神,列出了以“紅軍過城步概述、大事記、紅軍故事、流散在城步的紅軍傳略、考證材料、紅軍文物、遺址、紀念地、宿營地和當今發展”等寫作大綱,展開了編寫《紅軍在城步》《城步年鑑(2013-2016)》《中共黨史第二卷》《城步鄉鎮簡志》等書籍工作。這幾本書與讀者見面,就引起了軍界、政界和媒體界的關注,還得到讀者的好評。

腳證紅色記憶(散文)

由楊宗興牽頭編寫的書籍

展未來,我從楊宗興的展望中看到了一個共產黨員的紅色夢。他對我說,他這幾年去過全國不少的紅色景點,感到江西、貴州在挖掘紅色教育資源上功夫下得深,故事的整理方面也是走在全國前列的。城步縣也高度重視紅色旅遊資源挖掘,也構思設想在南山修建一個王震廣場,在老山界修建紅色紀念基地、老山界紅色招待所,打造老山界紅軍步道,把當年紅軍的宿營地與會議地址等地標開發出來,讓遊客在這裡既能體驗紅軍走過的路、又能心靈得到昇華。同時,也在用好紅軍橋、紅軍墓、紅軍烈士紀念碑等教育資源,讓紅色記憶永遠相傳。他相信,這些設想一定會實現。

腳證紅色記憶,傳播紅色基因,楊宗興還在路上……

腳證紅色記憶(散文)

苗寨的早晨

筆名: 族人才俊;真名:陳建族。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廣東散文詩學會會員,廣州市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廣州日報》和《中國國家地理》《海軍文藝》《廣州文藝》雜誌等報刊,並有作品入選《軍地公文寫作99例》《魅力水鄉》《全國名鎮·醉美東湧散文詩精品集》《中國百年詩人新詩精選》《2018中國散文詩年選》等作品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