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魚長三伏”,不,這只是黃金生長期的開始

大家好,我是農村仔學農業。很高興能與你們分享養魚過程中遇到的那些事。

俗話說“魚長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節,往往出現在每年陽曆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時氣候一般有著“氣溫高、溼度大、氣壓低、風速小”的特點。對於人來說,高溫悶熱往往容易中暑,但對於水產而言,卻是每年魚類黃金生長期的開始。

確切地說,魚體的生長髮育及快速增重主要集中在7月-10月。此時魚塘魚苗魚種經過4-6月三個月的連續投餵,生物載重量已經有了一定增加。隨著7月水溫的上升,魚類攝食慾望和強度大大增加。在年度投飼計劃中,7月-10月的投飼量往往佔到全年的70%左右,魚類的生長也往往集中在這幾個月的時間內。

俗語說“魚長三伏”,不,這只是黃金生長期的開始

錦鯉投餵魚食

俗語所說的“魚長三伏”可能與以前的養殖條件有著一定關係。當時漁用配合飼料、增氧設施設備、魚藥、微生物製劑等等這些養殖輔助措施幾乎沒有,養殖密度小,缺氧現象也不顯著,往往依靠單一的青飼料進行飼養。三伏天是植物生長旺盛的季節,伴隨著水溫的上升,魚類在此時也表現出旺盛的攝食慾望和極高的生長速度。故此,老一輩人往往認為“魚長三伏”。

俗語說“魚長三伏”,不,這只是黃金生長期的開始

青飼料餵養草魚

當漁業養殖發展到今天,魚塘養殖密度往往過高。但與此同時,養殖過程中的輔助措施和手段增多,養殖技術也在不斷地提高。隨著7月水溫進一步升高,影響魚類攝食的硬性指標---水溫達標,而影響魚類攝食以及飼料轉換的其他限制因子溶氧含量、水質、病害等,也可以人為地通過技術水平和輔助設施加以調節改善。此後的4個月,理所當然成為了魚類生長增重的黃金季節。

那麼,在養殖黃金季節裡我們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1、減少溫度躍層引起的感冒

隨著高溫天氣的到來,魚塘水溫躍層現象明顯,表層水溫高,密度小,中下層水溫低,密度高。此時水層之間溫度大概相差10度以上,晴朗天氣正午開啟增氧機能夠及時打通上下水層,減少水溫差帶來的應激反應,預防感冒的發生。

2、密切注意魚池溶解氧變化

此時期內魚塘水溫高,魚類攝食強度大,水中及底質中有機物含量比較高,同時水中浮游動植物以及微生物都比較活躍,再加上水體生物載重量比較高,整個魚塘耗氧能力相當之高。我們應密切注意水中溶解氧的變化,同時根據天氣變化以及魚群活動情況,適時開啟增氧機,防止泛塘事故的發生。

俗語說“魚長三伏”,不,這只是黃金生長期的開始

適時開啟增氧機


3、管理好魚塘水質,加大病蟲害防治力度 注意魚塘水色變化,適時加註新水,控制肥料投入,保持水體“肥”“活”“嫩”“爽”。經常對料臺進行殺菌消毒的工作,並觀察記錄魚體活動情況,發現魚病情況找出原因進行治療,同時定期改底,改善水質。

4、抓緊季節進行投餵 此時期為魚體生長的黃金季節,根據天氣情況及水質狀況確定每天的投飼量,採取“定時、定量、定質、定點”方式進行投餵,投餵過程中觀察魚體吃食慾望、進食速度以及食量,遵循“七成飽”的原則。

隨著水產養殖技術、設施設備以及輔助手段的提高,“三伏”其實預示著魚類生長黃金期的到來。因此,加強魚塘水溫、溶氧、水質、底質、投飼等方面的管理以及加大病蟲害防治力度,成為了魚塘中後期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俗語說“魚長三伏”,不,這只是黃金生長期的開始

滿滿的收穫


活到老,學到老。我是農村仔學農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