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高價不愁賣,今年豐收遇滯銷,老農:咋就“趕不上趟”呢?

豫南城區屬“魚米之鄉”,是南北氣候交界區域,中國絕大多數動植物資源,都適合在這裡生長和繁育。過去,小龍蝦剛進入我國水域不久,我們這裡的稻田、水溝就出現了許多,必竟其殼厚肉粗,同當地笨蝦的肉質和口味沒法比,所以當時沒有人願意食用,僅是一些水產加工企業進行收購,價格很低。

往年高價不愁賣,今年豐收遇滯銷,老農:咋就“趕不上趟”呢?

去年年初,我們這裡的小龍蝦突然火了,價格一度漲到二十幾元一斤,各種餐飲店都推出特色吃法,燒烤店也成主打品種。因為小龍蝦容易養殖,生長週期短、產量高,於是農村興起“有地不種挖蝦池”的熱潮。其結果是大批量的成品蝦還沒有上市,市場就“掛了”價格大跌,畢竟餐飲業需要的食材量是有限的,並且人們對某一種食品的熱度也會下降,最後小龍蝦的市場行情,基本又恢復到過去水產加工企業收購價格。

往年高價不愁賣,今年豐收遇滯銷,老農:咋就“趕不上趟”呢?

同小龍蝦的生產養殖一樣,目前農村農產品的生產導向,主要是依靠市場調節,以利益誘導和價格波動,使生產和需要趨向平衡。其實,市場調節能靈活反映和調節市場供求關係,引導生產和消費,促使農民按市場需求進行生產,可以激勵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農業經濟具有生機和活力。可是,如果掌握不好市場的調節導向,盲目的跟風,也很容易帶來巨大的損失。

往年高價不愁賣,今年豐收遇滯銷,老農:咋就“趕不上趟”呢?

因為,市場調節容易造成周期性的經濟波動。市場調節是通過供求和價格的波動來實現的,由於單個生產者對總體情況及有關市場信息掌握是有限的,對未來看法往往出現偏差,單個家庭或者一個農業企業的計劃,難以簡單地自發綜合為一個地區的計劃,生產者之間很難相互協調。另外,市場經濟中農民基本上是根據價格進行生產決定,但價格所反映的供求關係往往是短期的,而不能反映長遠農業發展的要求。

往年高價不愁賣,今年豐收遇滯銷,老農:咋就“趕不上趟”呢?

因此,如果出現“往年高價不愁賣”,今年的生產計劃就需要慎重考慮了,考慮好可不可以再擴大生產,不要盲目跟風,避免“趕不上趟”遇滯銷。

往年高價不愁賣,今年豐收遇滯銷,老農:咋就“趕不上趟”呢?

幾年前,市場上出現了一種新興的紅薯品種,這種紅薯被農民和消費都稱作“蜜薯”,它的代表品種是煙薯25號,當時蜜薯憑藉獨特的口感和甜度,在全囯甘薯食用品質組競賽中,一舉獲得全國甘薯食味第一名,從那個時候開始,蜜薯逐漸被廣大消費者所接受,而且知名度越來越高,價格也接近紫薯價格,達到3塊多錢一斤。

往年高價不愁賣,今年豐收遇滯銷,老農:咋就“趕不上趟”呢?

蜜薯香甜軟糯,營養價值很高,其代表品種煙薯25號,幹基還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別為5.62和10.34,粘液蛋白為1.12%(鮮薯計),皆高於同類品種。蜜薯最適合燒烤食用,那種金燦燦的果肉,附著烤出來的薯蜜,光是看著就讓人流口水,所以,往年一直是高價不愁賣。

往年高價不愁賣,今年豐收遇滯銷,老農:咋就“趕不上趟”呢?

蜜薯個頭較大、產量較高,同普通的紅薯產量差不多,因為比普通的紅薯品質好價格高,農民都願意種植。今年我們這裡的種植農戶卻遇到了困局,以往農民在旱地裡多種植普通甘薯,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加工成紅薯澱粉或製作成紅薯乾片。可是,近年來大家喜歡上了蜜薯,尤其是今年,很多農民改種蜜薯,又因為天氣適宜,迎來了蜜薯大豐收,總產量大概要比去年翻一翻。

往年高價不愁賣,今年豐收遇滯銷,老農:咋就“趕不上趟”呢?

目前,農民眼看著豐收在即,但銷路卻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市場零售價格最高才一元一斤,很多農民正在著急和發愁。有人會問,不是可以加工成紅薯澱粉或製作成紅薯乾片嗎?

往年高價不愁賣,今年豐收遇滯銷,老農:咋就“趕不上趟”呢?

其實,蜜薯跟普通品種的甘薯不一樣,根本就不適合加工,蜜薯的含糖量和蛋白質含量雖然很高,但是澱粉含量卻不理想,乾溼度比例也較大,並沒有加工成紅薯澱粉或製作成紅薯乾片的價值。

也有人提議,可以把這些蜜薯先儲存起來,當下實在賣不掉,以後可以慢慢賣。可是蜜薯含水量也較高,不能同糧食一樣簡單進行儲存,對儲存的溫度、溼度和環境要求嚴格,代價較大,還容易發芽,以蜜薯的價值計算,也不划算進行長期和大量儲存。

往年高價不愁賣,今年豐收遇滯銷,老農:咋就“趕不上趟”呢?

昨天,通過同賣蜜薯的老農攀談,筆者瞭解到,之所以蜜薯今年遇滯銷現象,不是蜜薯豐收惹的禍,跟盲目跟風種植有直接的關係。雖然今年天氣比較好,很多地區蜜薯都迎來了大豐收,形成蜜薯集中上市,導致市場蜜薯供大於求,價格銳減。

往年高價不愁賣,今年豐收遇滯銷,老農:咋就“趕不上趟”呢?

筆者認為,農民在種植往年暢銷的農產品之前,應該先仔細考察一下市場需求,而不是盲目跟風打比,否則很容易出現去年的小龍蝦和如今蜜薯的局面。你在農業生產中是否遇到“趕不上趟”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