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老年人精神需求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高龄化、家庭规模小型化、人口流动频繁化,及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加剧、个人意识增强,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得不到关注的现象凸显。

老年人从生理上已经进入衰退期,体弱多病、每况愈下是他们身体健康状况的主要特征。衰老使很多老年人变得忧心忡忡。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素质也会逐渐弱化,表现出进取心差、风险承受能力弱、害怕孤寂、情感脆弱、内心空虚、容易灰心、经常感到失落、自卑和抑郁等心理症状。离开了熟悉的工作环境,社会角色和地位发生了急剧变化,社会活动减少,这些都会对老年人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造成老年人心理失衡、情绪低落、抑郁和消沉,出现焦虑、孤独感,严重的甚至会诱发身心疾病。

老年人既有物质方面的需求,也有精神方面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经济上具备自我养老能力的老年人将逐新增多,老年人精神方面的需求将显得更为强烈和重要。对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予以充分的关注、引导和合理满足,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促进其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幸福感的增强,能够弥补物质资源的相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物质资源的保障功能,并增大现有物质资源的保障作用。

西方学者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关注情感和心理支持对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一些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如丹麦、瑞典等,就基于自己的教训告诫世人,要反对养老中的唯设施主义,在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其精神需求的满足。(记者 杨尚燕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