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代皇帝“罪己诏”的数量来看明朝国运的渐衰

01

在古代,每当有自然灾害或四方动荡时,凡是思维正常的君主差不多都会象征性的下一道“罪己诏”,以表示自己德行凉薄,上天给自己降罪惩罚,自己现在知错了,求求上天原谅你这位“儿子”吧。

而揆诸历史,明代的“罪己诏”数量为历代之最

据统计,有明一代凡二百七十六年,计十六帝,其中有十一位下过罪己诏,数量达到了惊人的二十七份,平均每十年一次。要知道,封建王朝的帝王都在标榜君权神授,故每一次“罪己诏”实则都是在削弱自己的神圣性,非到万不得已不会为之。

而皇帝同样也是政治人物,每一个举措都是政治举措,想达到的目的往往也是政治目的,而基于“罪己诏”的特殊性,它的产生,往往是与国运息息相关。那么有明一代十一帝二十七份“罪己之诏”,分别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达,预示着什么样的国运走向呢?关注八卦君,我们一起来扒一扒叭。

从明代皇帝“罪己诏”的数量来看明朝国运的渐衰

02

首先,列举一下明代罪己诏下达情况。

明太祖——5次,建文君——1次

明宣宗——1次,明英宗——2次

明代宗——5次,明宪宗——1次

明孝宗——1次,明武宗——1次

明世宗——2次,明神宗——2次

明思宗——6次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罪己诏所颁布的背景。

03

明朝的第一份罪己诏来自于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洪武七年八月。

当时大明已建国七年有余,但天下还没有彻底平定,北方还有北元虎视眈眈,辽东纳哈出时常入寇,云南还有元朝余孽梁王把匝剌瓦尔密。

这些威胁导致边境战乱不断,明朝的军官将士们战败身死的很多,导致将士们的亲属离散,家境贫寒,难以为继,凡此种种,数不胜数。

然而死者已矣,生者却还痛苦的活在世上,他们身为烈士家属得不到朝廷相应的抚恤而艰难度日,遭受过战乱的普通民众也是如此,都很难在世上生存,有些在远方做官的人也是死在任上,留下妻儿孤苦无依,朱元璋有鉴于此,认为这是自己“德行凉薄”,所以才没能够使得大家都过上好日子,使得阵亡将士没有得到抚恤,因此他特地下了一道罪己诏,检讨自己治国的过错导致将士们妻儿没有得到抚养。

因此他说:“曩因天下大乱,死者不可胜数,生者备历艰辛,已有年矣。朕起自布衣,削群雄,定祸乱,改元洪武,今已七年。才疏德薄,日夕虑上帝有责,思之再三,惟因兵戈罹殃者,朕失抚餋存问。盖军士为朕开拓疆宇,奋不顾身,殁于战阵,尸不至家,魂无所依,父母年高,妻寡子幼,一旦捐弃,至今不能存活,此朕之过也........君临天下者,所以为民也,或君思治而民乖,或民乐善而君昏,臣或贤而君不德,君或懦而臣刚,此古今所难也。所司奉行者,勿倚仁为弊,以干刑宪。”

朱元璋检讨完自己的过失后就极力补救,命令各地方政府对于鳏寡孤独,骨肉离散的将士百姓,均有官府供养其妻儿,流落异乡者送还乡里,各地的赡养供给落实都相当到位,稳定了大明的军心民心,也巩固了大明政权的统治。

从明代皇帝“罪己诏”的数量来看明朝国运的渐衰

04

在朱元璋的五份罪己诏中,有三份罪己诏内容都是因为奇异的天象和特殊的自然现象所引起的恐慌,古代信奉“天人感应”的理论,认为上天展示异象,必定是在警示人间的统治者有失德之处。因为朱元璋统治期间发生了两次“五星紊度”的奇异天象和一次“雷震谨身殿”的特殊自然现象,所以朱元璋为了向上天表明改过自新之意,下发了三次罪己诏。朱元璋最后一次罪己诏则是由于洪武十八年北方爆发了大规模的水旱灾害,灾情十分严重,威胁到了明朝在北方的统治根基,故此朱元璋下罪己诏以聚拢人心,并同时减免北方地区的赋税,让各地官员展开救灾工作,使得北方地区的统治逐步稳定。

建文帝因为“靖难之役”的爆发,在南京城危在旦夕之际颁布过一份罪己诏,但是这份罪己诏文本已经不存于世,内容也无从知晓。

明宣宗、明英宗父子都分别因为大规模的水旱自然灾害颁布过一次罪己诏。

05

而英宗的第二份罪己诏则是因为自己御驾亲征一手酿成了“土木堡之变”,自觉耻辱,于是在被也先放回大明后让许彬为他写了一份罪己诏,其文亦已不可考。

明代宗景泰帝任用贤臣抗击北虏,治国方面也是兢兢业业未有大过,但是为何会在统治的短短七年之间产生五份罪己诏呢?

实在是天不佑代宗,景泰时期各种灾异现象频发,即位之后先是南京地震,不久又雷击大殿,山东河南等地爆发洪水,随后更是连续两年出现恶劣雨雪天气,一直到统治的最后一个年头,还在爆发大规模的水旱灾害。

按照“天人感应”的理论,他这个统治者无疑是首当其冲的背锅侠,为此也导致了景泰帝七年统治期间五次下诏罪己,“朕恭膺天命,总理笃机,顾凉德之靡胜,致乖违之有,自上天悬象,垂戒实深。”

从明代皇帝“罪己诏”的数量来看明朝国运的渐衰

06

明宪宗统治时期因为发生了“慧见星田,光芒西指”这一奇异的星变现象引发恐慌,为安定人心颁布了罪己诏。

明孝宗弘治十一年清宁宫大火,要知道,明代清宁宫可是皇太后的居所,因为自己的过失惊扰了皇太后静养,这可是大不孝,孝宗为此痛心疾首下了罪己诏。

明武宗正德九年,皇宫再次大火,这次起火的是乾清宫,在众臣的极力要求下,行为乖张的明武宗也不得不颁布了罪己诏。

明世宗嘉靖二年,南方水灾严重,影响了明朝的重要的税收来源地湖广、江浙地区,因而威胁到了大明的统治,为此刚刚登基想要励精图治的嘉靖皇帝下罪己诏表明自己的决心。

当然了,我们都知道嘉靖皇帝本人三分钟热度,励精图治才刚开了个头就去求仙问道了,之后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直到嘉靖三十六年,皇宫三大殿起火,一向不管苍生黎民死活的嘉靖也有点害怕了,认为大火是上天的示警,为此他效仿永乐故事,下诏罪己,然后就继续修仙去了。摆出一副我虽然认错,但是我绝不悔改的架势。

从明代皇帝“罪己诏”的数量来看明朝国运的渐衰

07

明神宗登基之后不知道是不是哪里得罪了火神,皇宫隔三差五的就起火,嘉靖年间重建的三大殿还没用多久,万历二十四年又一次起火。

当时的大学士赵志皋等人就说,我们查了下典籍,发现皇帝您老人家的爷爷嘉靖因为三大殿起火下过罪己诏,“查得嘉靖年间三殿火灾,皇祖世宗皇帝曾下罪己之诏,颁示天下”,我们寻思着你作为孙子理应学习先帝的优秀事迹嘛,建议神宗“仿而行之”于是逼得神宗也下了个罪己诏。

但是你以为这就完了吗?火神表示我跟你没完!万历二十五年,一年不到的时间,三大殿再次大火,工部的人估计心都在滴血,“我才修好的咋就又给烧了!”万历皇帝也觉得自己是不是缺德事做多了所以老天爷一而再再而三的烧我房子,因此再次下罪己诏,大骂自己“不德”,希望上天给个面子别在烧我房子了。

08

崇祯皇帝作为明朝末年的最后一个皇帝,并非荒淫无道之辈,而是希望做一个有为明君,力图以自己的力量中兴大明,奈何才能不足以至于失败,因此他多次下诏罪己,也是表明自己求治的决心。

崇祯八年,当时的农民起义军在“闯王一代目”高迎祥的带领下攻克了大明中都凤阳,火烧皇陵和龙兴寺,挖掘明朝祖坟,天下震动。

崇祯皇帝作为大明皇室子孙不得不素服避殿,哭告太庙以表悲痛之情,大明正统之神圣在此刻被人狠狠地踩了一脚,统治的威权被人撼动,崇祯皇帝为此颁布罪己诏表明祖坟被挖自己有不可推卸之责任,并将凤阳地方官处以死刑。

从明代皇帝“罪己诏”的数量来看明朝国运的渐衰

09

崇祯十四年,明朝的统治危机愈发严峻,李自成连续攻陷湖广、河南等地,并且攻克开封斩杀福王朱常洵,前兵部尚书吕维祺等人,全国多次出现“黄眚”一类的灾异。皇帝叔父被杀,国家大片土地沦陷在农民起义军之手,崇祯皇帝不得不再次颁布罪己诏表明自己的失败,并为此事负责。

崇祯十五年的形式相比较十四年没有任何好转,整个国家在一步一步快速的滑落进深渊,总督陕西都御史汪乔年战死,松锦大战结束,明军惨败,洪承畴投降满清,总兵曹变蛟战死,祖大寿在锦州被围困长达一年之久弹尽粮绝以后,终于出城投降满清,明朝最后用尽全身力量组织起的大军在松锦大战中消耗殆尽。

李自成在河南河北连战连捷如入无人之境,局势的紧张逼迫着崇祯想要急切的消灭李自成好腾出手来对付满清,于是下诏催促孙传庭出关作战,左良玉、虎大威等四镇大军在朱仙镇大败于李自成,孙传庭姗姗来迟被李自成击败溃逃入关。满清再次南下一路攻城克地劫掠至山东南部等地,面对着如此让人绝望的形式,似乎崇祯皇帝能做的也只有再次颁布罪己诏并痛骂自己

“不德”了。

从明代皇帝“罪己诏”的数量来看明朝国运的渐衰

10

崇祯十六年,满清大掠北归,在螺山大破明朝八镇军兵,因为满清入关导致“畿内山左,极目丘墟”,而流贼“矫命横行,连陷藩封,震惊陵寝,豫楚江北,半被摧残”,故此崇祯皇帝“特下罪己之诏”

在崇祯十六年的下半年,张献忠南下破武昌,杀掉楚王朱华奎,孙传庭因为军队缺乏粮饷被李自成击败退守潼关,李自成破关而入斩杀孙传庭,在陕西一路攻城略地,西安沦陷,秦王朱存枢被杀,李自成已经在陕西站稳了脚跟。

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建国“大顺”,改元“永昌”,宣布“吊民伐罪”东征明朝,随后李自成就攻克太原,俘虏晋王朱求桂,至此李自成已经占领了湖广河南大部地区以及西北数省之地,大明的亡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晋王的死让崇祯皇帝再次下罪己之诏,在诏书中崇祯皇帝不断的反思和认错,在诏书中多次出现“罪在朕躬”、“朕之过也”之类的话语,表明了此时崇祯皇帝的痛苦。短短一月之内,李自成的大军已经直逼京城,崇祯皇帝于是颁布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封罪己诏,深知自己中兴大明的愿望已经成了泡影的崇祯帝不再客气,在诏书中对贪官污吏和骄兵悍将多加斥责,并且认为自己不能对此明察秋毫,“任用非人”,故此自己有大罪。

从明代皇帝“罪己诏”的数量来看明朝国运的渐衰

11

除了第一次下诏罪己是在崇祯八年以外,之后的五次罪己诏都是从崇祯十四年至崇祯十七年短短三年内连续颁布的。

在崇祯十七年二月和三月崇祯皇帝更是连续下发了两份罪己诏,崇祯亦是意识到自己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不可能再实现中兴大明的理想了,这六份诏书除了崇祯八年是针对剿匪失利下诏罪己,之后无一例外,都是因为天灾人祸,自然灾害和流民四起而下诏罪己。

然而再怎么表明自己励精图治的决心在此时都毫无用处了,上天并不能真的听到人间天子的呼救,最终随着崇祯十七年三月最后的罪己诏中的一声声“朕之罪也”,明朝最终走向了覆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