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途多舛的中国民航首款国产客运飞机

一、概述

有人说它是终结者,它结束了中国民航全部使用外国飞机的历史。有人说它是开拓者,它点燃了中国国产民机在中国民航界的星星之火。虽几经波折,命途多舛,但它一直倔强地存在着。斗转星移,时光飞逝,它的身影已渐渐离我们远去,但它的灵魂却一直存在着,存在于中国民航界,存在于每个中国民航人的心中。它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运-7飞机。

命途多舛的中国民航首款国产客运飞机

运-7(中国代号:Y-7,英文:Xian Y-7)运输机,是20世纪70年代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公司参照苏联安-24型飞机研制生产的一型双发涡轮螺旋桨中短程运输机。运-7于1970年12月25日首飞,并于1984年完成试飞,1984年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正式颁发运-7飞机适航证,该机1986年投入民航客运服务。

命途多舛的中国民航首款国产客运飞机

杭州市萧山区靖江镇政府办公楼前的运-7飞机

二、蓬勃发展期

1986年4月,运-7首航仪式在合肥举行,5月1日正式向中国民航局交付,正式编入航班投入运营,打破了外国飞机垄断中国民航客运的一统天下。1985年12月1日,李鹏、姚依林以及国务院各有关部委负责人在首都机场乘坐运-7-100型飞机。由于运-7直至80年代中才真正形成批量规模,早已落后于国际水平,噪音和舒适性很成问题。截至1992年年底,各型运-7已交付85架。截至1997年,运-7飞机交付120架。

命途多舛的中国民航首款国产客运飞机

在运-7基本型的基础上,我国又研制了运-7-100飞机。它加装了翼梢小翼,增加失速警告系统。驾驶舱为三人体制,载客增加到52人。100型可以满足在复杂气象条件下起飞、航行和进场着陆的要求,提高了基本性能和舒适性。1987年运7-100型投入运营。它曾一度形成过50余架的市场保有量,因故障率相对比较高,造成运营成本高,逐渐退出主流客运市场的竞争。1987年4月23日,运-7-100型首飞沈阳-平壤国际航线。

命途多舛的中国民航首款国产客运飞机

运-7飞机以它的适航性、可靠性、舒适性、可维护性、经济性等许多优点,受到了用户的欢迎。目前,运-7飞机每天承担的航班已占全国航班总数的1/5。由它编织起来的航班网,几乎覆盖了整个中国。但实际上,由于运-7直至80年代中才真正形成批量规模,早已落后于国际水平,噪音和舒适性很成问题,民航和乘客都不喜欢运-7。虽然说运-7客机一度成为中国国内数量最大的客机机群,但很快被进口客机所取代。

三、历史转折点,武汉航空空难

2000年6月22日,武汉航空公司运-7-100C型客机,注册号码B-3479,从恩施起飞,飞往武汉,因为武汉机场天气恶劣,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30分钟后坠毁在永丰乡四台村,飞机上42人,以及防波堤外正在维修船只的7名人员死亡。此后,武汉航空的波音737照常飞行,与失事客机同型的运-7则全线停飞。往返武汉及恩施的航班也暂时停飞,2000年7月16日复航。武汉空难后,其他仍在使用运-7飞机的航空公司也相继将该机型停飞。

命途多舛的中国民航首款国产客运飞机

停放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运七飞机运-7

四、结束民用航空使命

2011年3月27日,我国民航系统最后一架,国籍登记标志为B-3435的国产运七-100飞机在安全飞行两万小时候退役。我国民航系统唯一一架现役运-7-100飞机在河南洛阳机场成功完成最后一次飞行,运-7-100飞机的退役也标志着“接班人”——新舟600飞机正式投入使用。这架运-7-100飞机自1991年投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教学训练工作以来,共安全飞行2万小时,功成身退后,将作为民航机务维修实习飞机。新舟600飞机是中航工业西飞国际推出的40至60座新型涡桨支线飞机,它将替代运-7投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飞行教学。

命途多舛的中国民航首款国产客运飞机

本架运-7由南方航空捐赠给民航博物馆

五、总结

运-7飞机已离我们远去,但运-7的灵魂却深深地留在了中国民航骨髓里。从运-7、新舟-60、ARJ-21到C919,中国航空工业自主研发国产大飞机的路上,遍布奋斗与伤痛。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中国航空工业从业者们身上体现地淋漓尽致。

延伸阅读:欢迎大家阅读作者撰写的关于国产客运飞机的其他文章,如《国产支线客机ARJ-21适航取证之殇》《C919任重道远,ARJ-21初具规模》等。若喜欢,可以点击关注。我会持续更新类似内容,分享航空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