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位古人都有过贪财或不良行为,为什么历史评价却很正面?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为国立下不世之功,神奇的是他们为什么都还要公开贪财或者行为不检呢?的确令人费解,跟着知常容去一看究竟吧。

我们按时间顺序来了解一下。

这3位古人都有过贪财或不良行为,为什么历史评价却很正面?

秦国名将王翦。

秦始皇在击溃三晋之后,主要的对手自然就是楚国。当时王翦说让我带兵必须要六十万,还有一个李信将军说,我二十万就可以了。这如同招标一下,价低者得。所以秦始皇让李信出兵,败了。没有办法,最后还是找到王翦,王翦还是一口价:六十万。

秦始皇咬咬牙答应了,这六十万就是秦国所有的力量。

临走的时候,王翦加价了,当初他灭燕赵之时也没有提过这样的要求。王翦说你要给我钱,土地,而且越多越好。

秦始皇觉得很奇怪,你难道还担心自己贫困吗?

王翦说不是这样的,我现在还有用,到时候老了,没有用了,我再向大王要,大王肯定不给我了,我现在趁着自己有用要为自己子孙多捞一点。

你们觉得这是一个带着秦国所有武装力量出征的大将吗?

他做的还更过分呢,一路上数次派特使去,秦王以为是紧急公文,谁知道就是问秦始皇要钱和土地。

秦始皇被他弄烦了最后说提的要求都答应了。

这3位古人都有过贪财或不良行为,为什么历史评价却很正面?

汉初三杰之一萧何。

汉初三杰之一,刘邦对他的评价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当时评有功之臣,萧何摆在第一位,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这是一种特殊的荣誉。但就是这样一位开国相国居然干起了强买土地和民宅数千起,影响特别恶劣,不但如此还接受了商人的贿赂,民怨四起啊。最后刘邦把萧何抓了起来,进行审问,因为他做的太过份了。

这3位古人都有过贪财或不良行为,为什么历史评价却很正面?

南宋中兴四将之一韩世忠

韩世忠在黄天荡一战成名,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当然张俊此人品行恶劣参与了岳飞之案,是岳飞被曲杀的幕前推手之一。

据说韩世忠吃空饷,本来三万人他报六万部队,他去下属家吃饭,必须要下属的小妾作陪, 不然就不行。最有名的事件就是呼延通事件,呼延通这个人性格很烈,受不了要杀他,最后被韩世忠贬为小兵,最终呼延通自杀。

这3位古人都有过贪财或不良行为,为什么历史评价却很正面?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有一个词语叫自污,有一个词语叫贪污。贪污和自污是不一样的,因为贪污是主动要的,自污是不想要,但故意装作要的。

王翦为什么要向秦始皇索要钱财呢?不但现在有些人不解,当时他的一个副手说将军你这样做是不是太过份了,我们还没有打,怎么就先要钱财了呢?

王翦就告诉他,这你就不懂了吧,我现在手中握有六十万军队,这是国家全部的家当,秦王本来就很多疑,如果在作战中,他忽然觉得我不可靠了,那这场仗我们不是输定了嘛。我这样做就是希望他不怀疑我。

同为秦国名将的白起就不懂这样的道理,最后被秦昭王赐剑落得自杀的大结局。

这3位古人都有过贪财或不良行为,为什么历史评价却很正面?

萧何为什么又要贪财呢?

萧何的威望很高,因为萧何此人很廉洁,不但如此为刘邦立下的功劳也很大,已经到了刘邦没有什么东西封赏给他的地步了。

当时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一个又一个的造反了,当然都都被刘邦擒杀了。刘邦此时对所有的功臣都不信任,他在讨伐黥布的时候很多次派人去询问萧何在干什么?这意图很明显,就是对萧何也起了疑心。

因为关中的老百姓对萧何十分信任。 这个时候有人就告诉他,你再这样下去,你的命也不保了,因为你的威望太高了。那怎么办呢?需要自污,所以萧何才做了刚才文中提到的强买田地和民房。

当刘邦把萧何抓起来审问的时候,王卫尉跟刘邦说了这么一句话,刘邦就秒懂了。王卫尉说萧何何必要这样做呢,如果当时他举旗反对你,那整个关中就不是你的了。他那个时候不这样做,反而去接受商人的贿赂,难道他傻吗?

刘邦马上派人把萧何放出来,然后向他道歉。

这3位古人都有过贪财或不良行为,为什么历史评价却很正面?

韩世忠真这么贪财吗?《宋史》记载他

嗜义轻财,锡赍悉分将士

这样一个拿到钱财就分给将士之人怎么会是一个吃空饷之人呢?他要那么多钱财干什么呢?而且宋朝皇帝的赏赐都很丰厚,光赏赐就能做富翁了。

我们看《宋史》记载的一次赏赐

广马七纲,甲千副,银二万两,帛二万匹;又出钱百万缗,米二十八万斛

我们再看闲职之后的韩世忠做了什么?他马上与部下断绝联系,自号清凉居士,光这个名字就能看出韩世忠的本性。

这3位古人都有过贪财或不良行为,为什么历史评价却很正面?

另一个中兴四将之后的张俊晚年是真心贪财,强占了很多土地,光田租一年就能收年收租米达六十万斛。成了当时罕见的大地主。所以什么是自污和贪污一比就清楚。

韩世忠为什么要自污呢?宋朝历来对武将是十分不信任的,特别像赵构经历过苗刘之变,对武将更是持防备态度。当宋金局面稳定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解除他们的兵权。显然岳飞没有看透这一点,所以最终难逃一死。韩世忠选择自污保住了一命。

这让我想起《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中的一句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这3位古人都有过贪财或不良行为,为什么历史评价却很正面?

很多事情都是盛极而弱,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站在这些名臣良将的角度,当自己能够威胁到了君主的时候,就说明已经起到了极点,此时最重要的就是从那个点下来。但很多有才能的人并不是这样认为的,他们认为只要全心全意地为皇帝,为百姓服务就可以了。所以最终很多人都惨受横死,岳飞是一例,春秋战国时期的伍子胥也算一个。而唐代的郭子仪似乎看透这一点,所以能保全,但不得不与这些奸臣宦官周旋。

或许就一句话:过刚易折,如同阴阳之道只有阳而无阴自然行不通。这样说来似乎有些令人沮丧。这也是帝制时期的功臣名将的悲哀。

所有有才自有有才好,无才自有无才妙。祸福相依才是人间本象。

你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