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抑鬱症是精神原因還是身體原因?

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臨床可見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

患抑鬱症是精神原因還是身體原因?

患抑鬱症是精神原因還是身體原因?

抑鬱症不是玻璃心,更不是矯情做作,它是一種疾病,疾病的成因往往是複雜的。

(1)生物學因素

①遺傳學因素

如果家庭中有抑鬱症的患者,那麼家庭成員患此病的危險性較高,這可能是遺傳導致了抑鬱症易感性升高。其中雙相抑鬱症的遺傳性更高些。

②神經內分泌系統(腎上腺皮質激素和甲狀腺激素)

現代科學通過臨床觀察抑鬱症患者,檢測抑鬱症患者的腦部數據時,發現93.2%的抑鬱症患者腦內神經分泌功能紊亂,在這基礎上各國醫學專家通過大量的臨床研究,最終確定了抑鬱症的發病機理。

③神經生理學的研究(生物節律)

研究表明抑鬱症很多生理功能指標(如體溫、睡眠、皮質醇等)有生物晝夜節律變化,主要表現為相位偏移,大多為相位前移,即生理節律的峰值時間提前,抑鬱症病人快速眼動睡眠潛伏期縮短(即前移),有人認為可視為抑鬱症的生物學指標,具有論斷意義。

④生物化學的研究(神經遞質失衡理論)

研究表明,情緒調節化學物質(稱為神經遞質)的功能和效果的變化可能在引起抑鬱症中起重要作用。

還有,荷爾蒙平衡的某些變化會使你更容易抑鬱。例如,婦女通過與生孩子有關的荷爾蒙變化或有某些甲狀腺疾病的人,可能會出現抑鬱症狀。

患抑鬱症是精神原因還是身體原因?

(2)社會心理學因素

有下列性格特徵的人易患上抑鬱症:敏感、多疑、情緒不穩、好強、悲觀、自信心低、有不良的思維模式、過分煩惱或者感覺無法控制生活事件。這些性格特點會使心理應激事件的刺激加重,並且這些性格特徵多是在兒童少年時期養成的,這個時期的精神創傷影響很大。

(3)社會因素

①生活事件的頻度、嚴重程度

不良生活事件:如離婚、重病或屢遭不幸,親人的離去,人際關係緊張,經濟困難,或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這些都會促發抑鬱症。

早期的創傷和虐待:年幼時經歷過創傷事件的人在某種程度上似乎更容易在以後的生活中抑鬱。

日常壓力:與朋友或家人發生衝突會使人感到壓力,增加易患抑鬱症的人的風險。

②文化差異

大多數人往往只關注了性格和社會事件對抑鬱症的影響,熟不知抑鬱症也可以是先天性的。

我們瞭解了抑鬱症的成因後,需要及時察覺自身抑鬱症狀並採取措施。如果抑鬱成因為先天性的生物因素,那麼只能交由醫學來解決,我們需要做的是趁早發現並積極就醫;

如果發現自己符合抑鬱症人格,也不要灰心,可以求助心理諮詢改變認知和完善人格;

如果此時正經歷創傷事件,那麼提醒周圍朋友多包容並提供心理支持,若痛苦程度較重無法依靠他人幫助走出陰影,則需要馬上求助諮詢師和醫師。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kyyq66

如需幫助,請加微信號:weiben1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