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竟然藏着一个“世外桃源”也是中卫西边的一块文化福地

在中卫许多尽人皆知的景点中,长流水村籍籍无名;在“乡土宁夏”报道的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特色旅游名镇(村)的名单上,也没有长流水的身影。那里的沙漠中藏着一个“世外桃源”,也是中卫西边的一块文化福地。

村后藏着一个绿色峡谷

长流水村距离中卫市不远,30公里左右。沿着沙坡头大道西行,过了孟家湾北拐,就是腾格里沙漠。穿过包兰铁路看见一个小村庄,那就是长流水。一眼望去,长流水村与中卫其他沙漠中坐落的村庄没什么区别,土坯房破旧,村道蜿蜒寂静,只有醒目的路标显示着村子的与众不同。

沙漠中竟然藏着一个“世外桃源”也是中卫西边的一块文化福地

沿着路标绕过村子,车子驶到荒漠的边缘,忽然间让人眼前一亮。只见高高的断崖下,一曲清流顺着断崖汩汩而去,一片葱郁的绿色长峡舒展开来,高大的绿树,整齐的农田,夹杂秋草野花,静静地随风摇曳。顺着沟底的流水逆行,在影影绰绰林木的环绕中,发现一汪碧绿深邃的水库。继续西行,爬上前面高高的土坝,又一个水库绿得醉眼。

沙漠中竟然藏着一个“世外桃源”也是中卫西边的一块文化福地

据迎水桥镇综治办的丁文勇介绍,从前长流水村600多人的耕地,绝大多数在这个绿色峡谷内,全靠我们看见的两个蓄水库灌溉,村人才得丰衣足食。查阅《中卫县志》得知:长流水的这股涓流,由西北自吊沙坡内陆湖泉贯通汇流发源,流经长流水、孟家湾至冰沟门对岸注入黄河,长约15公里。后来由于生态环境变化,大部分湖泊被腾格里沙流前移覆盖淤压。明清以来,这里逐渐变为季节性干沟潜流,四季汇流泉水,故取名长流水。

沙漠中竟然藏着一个“世外桃源”也是中卫西边的一块文化福地

这里真是一个奇妙的地方,高崖上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荒漠沙地,深谷下却铺展着一条生机盎然的绿色长廊。荒凉和原始、绿色和鲜活、宁静和怡然就这样相生相伴,相依相偎,仿佛千百年来不曾改变过。

沙漠中竟然藏着一个“世外桃源”也是中卫西边的一块文化福地

在紧靠峡谷水库的旁边,“驻扎”着一个旅游公司。老板是村里的两个年轻人,都姓黄。据黄老板介绍,2014年的时候,一些驴友,还有经常组织野营野炊的,自发来这里游玩。人走之后,留下的垃圾到处都是。为了保护村子的原生态环境,他和村里另外一个年轻人决定做一个景点,既接待游人,又可以回收垃圾。两人注册了公司。今年到现在为止已经接待了六七千人,有广州、四川、陕西、河南的外地游客,本地游客也不少。

村里有着一座“奢华”羊圈

丁文勇就是长流水人。据他介绍,长流水村在唐代是个驻军营地,人们在村里挖出来了唐朝的钱币。在村口,他指着一户人家的院墙外说,据说当时有一个城堡的堡垒就在这个墙角。他小时候见过营台的墙体,现在都被拆掉盖了房子。

沙漠中竟然藏着一个“世外桃源”也是中卫西边的一块文化福地

在村子的西北边,有一座虽然破败但依然显示昔日“气派”的院落。三间正房面南,四梁八柱格局,东西分别有三间厢房,所有房檐都用青砖砌成,墙后还有暗室。在这个当时100多口人的小村子里,建起如此讲究的院落,说明屋主颇为富裕。据说房子刚建起来不久,解放了,叫黄自荣的屋主被打成了地主,这座宅子后来就成了生产队的队部、村委会的办公地点。现在,它已沦为羊圈。10月11日下午,当我们走进这个“奢华”羊圈时,感觉羊们大概是早晨才出去。从院子到正房,铺满了厚厚的潮湿的羊粪。正房屋里,两根刷着紫红色油漆的柱子,在昏暗的光线和浓烈的羊粪味中泛着幽幽的光。

沙漠中竟然藏着一个“世外桃源”也是中卫西边的一块文化福地

村里现有600多人,常住的不到百口,大都是老人,还有几户放羊的。年轻人,打工的,上学的,都搬到城里去了。据丁文勇介绍,村里最早的住户就是黄姓和丁姓两大姓,大概是乾隆年间搬来的。奇怪的是,村里流传下来的地名却叫马家峁,姬家圈,刘家田,王家田,但就是没有这4个姓氏的人家,什么原因,没有人知道。

空白

村北铺着一片文化遗址

据《中卫县志》记载:长流水是旧石器文化遗址,大约3万多年前人类就在此繁衍生息。1951年,考古者在村西南约200米的河谷南北相对的台地上,搜集有石斧、石锛、石磨盘、石磨棒、圆刮器、打制小石片、骨珠、浅灰色石环等。

沙漠中竟然藏着一个“世外桃源”也是中卫西边的一块文化福地

在县志记载的这片河谷南北相对的台地上,记者看到中卫市政府于2013年立的一块水泥碑上标明:这片台地是细石器文化遗址。

沙漠中竟然藏着一个“世外桃源”也是中卫西边的一块文化福地

之后查阅有关资料发现,2014年11月17日《宁夏日报》记者蒲利宏报道的《宁夏首次发现疑似旧石器人类洞穴遗址》文章中提及,在中卫岩洞子湾发现一个天然洞穴,内部散落着一地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物,初步判断为旧石器时代人类洞穴遗址。洞穴内地表散见宽形石斧、窄形石斧、砸击器等重型石器。宁夏博物馆原馆长周兴华说,从石器型制及打制技术看,洞内所见石器与洞外中卫长流水旧石器遗址地表所见重型石器一样。

沙漠中竟然藏着一个“世外桃源”也是中卫西边的一块文化福地

据了解,上世纪20年代以来,宁夏及其毗邻地区常见于史学著述的旧石器遗址有3个:灵武市水洞沟遗址、中卫市长流水遗址、内蒙古乌审旗萨拉乌苏遗址。近百年来,唯有长流水遗址,从未有人做过考古发掘。21世纪以来,长流水地表陆续发现了形似非洲、欧洲、喜马拉雅印度地区旧石器时代的许多石器材料,因非考古发掘,没有地层学证据,目前只是从类型学上作出一些推测。

沙漠中竟然藏着一个“世外桃源”也是中卫西边的一块文化福地

10月11日当晚,在拜访周兴华时,他表示,破解这些谜团,验证这些推测,还有待进一步考古验证。

沙漠中竟然藏着一个“世外桃源”也是中卫西边的一块文化福地

周兴华等人在几天前的野外考察中,于迎水桥镇丝路古道侧边又发现一处原始人类的大型生产、生活遗址。

在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500米的遗址原始地层上面,遍布各类石器遗物和各种陶器残片。石器遗物大多数是各种型制的石磨棒、石磨盘,砂岩质地,用于粮食、草籽等食物脱壳加工,多留有磨擦使用痕迹。陶器遗物是各种型制的红陶、彩陶、灰陶器具残片,其中彩陶、红陶残片分布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红陶片素面,彩陶片为黑色纹饰,风格与马家窑类型彩陶类似。

沙漠中竟然藏着一个“世外桃源”也是中卫西边的一块文化福地

周兴华认为,迎水桥镇丝路古道沿线旧石器时代早期重型石器工具遗址、新石器遗址与大型石器、陶器制作场所的发现,不仅为研究北方、大西北史前时期石器工具的种类、大小、特点及生产工艺提供了新的实物证据,更为重要的是对途经河西走廊的东西方古代交通的最早开拓时代提供了新的信息。

村外还有一段丝绸古道

周兴华在《宁夏中卫发现丝绸之路古道遗址——沙漠绿洲丝绸之路东段北道考证(下)》一文中写道:多年来,他和一些文物爱好者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对沙漠绿洲丝绸之路进行田野考察。近年,在中卫市新发现了几段古道遗址,与古代文献记载的经过古灵州的沙漠绿洲丝绸之路的地理方位完全吻合。

沙漠中竟然藏着一个“世外桃源”也是中卫西边的一块文化福地

新发现的古道遗址位于沙坡头区迎水镇至甘塘地区,是一条宽畅的车马大道。第一段位于迎水桥镇孟家湾骆驼峰子山北坡下,第二段位于长流水笈笈湖口,第三段位于长流水沟北岸,第四段位于上茶坊庙至一碗泉,第五段位于老营盘水、双墩梁。五段古道遗址互相连接,呈东西走向,长约数十公里,宽约4米。古道遗址因世代车辆碾轧,人畜践踏,凹于地表,路面僵硬泛白,杂草稀少,道路明显,车辙犹存,沿途古代石器、陶片、瓷片、钱币等遗物多有所见。

沙漠中竟然藏着一个“世外桃源”也是中卫西边的一块文化福地

新发现的这条古道西北连接通往武威的丝绸之路,东南连接从古灵州渡过黄河通往固原、西安的丝绸之路。古道沿途建置有一连串的烽火墩,如孟家湾墩、头道墩、二道墩、三道墩、土墩子、双墩子等,与河西走廊汉、明长城、烽燧相望。地方古文献记载的丝绸之路驿站亦位于古道沿途,遗址尚存,如沙坡头驿、下茶坊庙驿、长流水驿、上茶坊庙驿、一碗泉驿、甘塘驿、营盘驿等。

沙漠中竟然藏着一个“世外桃源”也是中卫西边的一块文化福地

在长流水沟北岸,丁文勇指给我们看周兴华所说的第三段丝绸之路。只见荒漠沙地上,目测1米多宽的沙路上零星长着一簇一簇的芨芨草,乍一看,感觉和周边的沙滩没有太大区别,不太像路。从脚下的“沙滩”往东走,越走路的“模样”越清晰,几十米开外,朝北稍拐的弯道处,一条像模像样的沙路在眼前向远处延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