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越冬如何控旺?

农野山货


小麦播种前底肥要根据地貌施肥的多少,播种小麦不要过早,北方种小麦有一个顺口溜: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选择恰当时节根据当时的气温下种的数量,立冬后要浇一次冻水,使地温降低来阻止麦苗的生长。也可以用适量的控旺剂控旺。






赵振海998


目前,“立冬”已过,已播冬小麦由北往南正处于分蘖和出苗阶段,是加强冬前管理,促弱控旺,培育壮苗,确保小麦安全越冬的关键时期。小麦冬前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巧浇冬水

对整地质量差、地表坷垃多、秸秆还田量大、墒情较差的麦田,及时浇冬水,沉实土壤,促进根系下扎、分蘖茁壮。对墒情较好的旺长麦田不浇冬水以控制旺长。浇冬水的适宜时间为11月底至12月初,此时日平均气温为3~5℃,夜冻昼消。早浇气温偏高会促进生长,过晚会使地面结冰冻伤麦苗。墒情差的麦田应适当早浇冬水。浇冬水后,一定要在墒情适宜时及时划锄,破除板结,保持墒情。

2巧追冬肥

追冬肥一般结合浇水进行,一是施肥不应过量,对土壤肥力高、群体量大、壮苗、旺苗较多的地块,应少施或不施冬肥,以免倒伏或贪青;二是不需浇冬水的麦田一般可不施冬肥;三是底肥中未施足磷肥的地块,要注意氮磷配合施用。

3镇压保墒

对秸秆还田或旋耕播种、播后未镇压或镇压质量差的麦田,以及旺长麦田,晴天中午进行苗期镇压,可压实土壤,使根系与土壤密接,促进根系生长,压碎坷垃,减少土壤失墒,抑制旺苗生长,控旺促壮。

4杂草秋治

要在小麦三叶期及早做好化学除草。由于冬前麦苗田间叶片没有盖严垄,杂草裸露,而且比较小、嫩,抗药性差。此时要根据当地麦田杂草类型,选择适宜药剂,适时开展化学除草。喷药时一定要喷洒均匀,做到不重喷,不漏喷,切忌草多多喷,没草不喷。

5防治害虫

近几年,以金针虫为代表的地下害虫对小麦苗期的危害呈加重趋势,应注意适时防治。苗期危害严重的地块可以选择合适药品,制成毒土,在根旁开浅沟撒入药土,随即覆土,或结合锄地施入药土。也可用药兑水,顺垄浇灌。


乡坝头的小姑娘


现在已经步入冬天,据气象专家分析,今年可能出现“冷冬”,所以在冬季一定要注意小麦控旺,俗话说得好“麦无两旺”,麦苗冬前旺长能使生育期提前,养分积累减少,抗寒力下降,不利于安全越冬。旺长小麦易受冻害,故而冬前一定要注意防止小麦旺长。

麦苗过旺生长一方面表现在单株叶片数多,发育过快,个别麦田的麦苗冬前很可能就拔节;旺长另一方面表现在分蘖太多、群体过大。

一、小麦冬前旺长的原因

1、播种过早造成冬前积温过高,很容易形成冬前旺苗。田间表现一般为叶片狭长、垂披,分蘖不足,主茎和一部分大蘖冬前幼穗分化即进入二棱期;这类旺苗往往先旺后弱,在冬季遇到-10℃、持续5小时左右的低温时,就会发生冻害。

2、播种量过大造成冬前群体过大,也易形成旺苗。田间表现一般为生长拥挤,个体发育差,分蘖很少。

3、肥水过量,尤其是氮肥用量过多,也会引致冬前旺长。田间表现一般为分蘖多,叶片宽大,田间郁蔽严重。

4、品种选用不当形成的旺苗。一些春性及弱冬性品种播种过早,也会导致冬前旺长。这类旺苗冬季易受冻。

二、小麦冬前旺长的防控措施

1、由于早播,发现有旺长苗头的麦田,在麦苗分蘖以后可根据情况适时进行镇压,通过镇压可抑制主茎和大蘖生长,起到暂时延缓小麦生长的作用。镇压时要注意选择晴天,早晨有霜冻或露水未干时不能镇压,以免伤苗。镇压后及时划锄;必要时,用0.2%~0.3%矮壮素溶液叶面喷施,也可抑制旺长,抗御冻害。

2、播量过大的麦田,先及时疏苗,建立适宜的群体结构,促进个体发育;再结合浇水,补充适量氮、磷速效肥,以弥补土壤养分的过度消耗。

3、肥水过量形成的旺苗麦苗,要注意深锄断根。当麦苗主茎长出5片叶时,在小麦行间深锄5~7厘米,切断部分次生根,控制养分吸收,减少分蘖,培育壮苗。

4、一些春性及弱冬性品种,且又播种过早,一旦发现,要注意在及早划锄、镇压的基础上,冬前壅土围根,保护麦苗安全越冬。

5、可根据旺长程度处理:旺长不严重的麦田可采用深耕断根的方法控制其生长。时间在立冬前后选晴天的下午进行深中耕,深度达10厘米左右。通过深中耕达到切断部分根系,削弱植株的吸收能力抑制地上部分生长的目的;对于旺长严重有拔节趋势的麦田,可在分蘖结束后、上大冻之前选晴天下午用镇压器进行镇压2-3次,使部分麦苗受伤控旺长;对于旺长麦田除进行镇压、深耘断根、划锄等措施外,还要采取适当化控调节,抑制旺长小麦茎杆伸长,缩短节间、促进分蘖、增加抗逆能力,确保麦苗安全越冬。

6、及时浇冻水:越冬前浇水可以补足土壤水分,稳定地温,促进根系发育,确保安全越冬,并为翌年春麦苗返青创造良好的土壤墒情,还可以塌实土壤,粉碎坷垃。浇冬水要在日平均气温5℃时开始浇,夜冻昼消,冬浇正好。对秸秆还田的回茬麦,不论哪类麦田都要浇冬水,踏实土壤,防止吊根。但要搞好田间调查,对长势较弱的麦田要适当早浇,对墒情好长势壮的麦田要适当晚浇,冬前浇水结合追肥,还能对生长过旺脱肥的麦田补施肥料。

另外提醒农户,注意旺长麦田要严禁牲畜啃青,因为牲畜啃青会将很多麦苗连根拔起,还会使很多麦苗的分蘖节外露,冬季来临使大量的麦苗受冻死亡。



西南传媒总裁罗时清


1巧浇冬水

对整地质量差、地表坷垃多、秸秆还田量大、墒情较差的麦田,及时浇冬水,沉实土壤,促进根系下扎、分蘖茁壮。对墒情较好的旺长麦田不浇冬水以控制旺长。浇冬水的适宜时间为11月底至12月初,此时日平均气温为3~5℃,夜冻昼消。早浇气温偏高会促进生长,过晚会使地面结冰冻伤麦苗。墒情差的麦田应适当早浇冬水。浇冬水后,一定要在墒情适宜时及时划锄,破除板结,保持墒情。

2巧追冬肥

追冬肥一般结合浇水进行,一是施肥不应过量,对土壤肥力高、群体量大、壮苗、旺苗较多的地块,应少施或不施冬肥,以免倒伏或贪青;二是不需浇冬水的麦田一般可不施冬肥;三是底肥中未施足磷肥的地块,要注意氮磷配合施用。

3镇压保墒

对秸秆还田或旋耕播种、播后未镇压或镇压质量差的麦田,以及旺长麦田,晴天中午进行苗期镇压,可压实土壤,使根系与土壤密接,促进根系生长,压碎坷垃,减少土壤失墒,抑制旺苗生长,控旺促壮。

4杂草秋治

要在小麦三叶期及早做好化学除草。由于冬前麦苗田间叶片没有盖严垄,杂草裸露,而且比较小、嫩,抗药性差。此时要根据当地麦田杂草类型,选择适宜药剂,适时开展化学除草。喷药时一定要喷洒均匀,做到不重喷,不漏喷,切忌草多多喷,没草不喷。

5防治害虫

近几年,以金针虫为代表的地下害虫对小麦苗期的危害呈加重趋势,应注意适时防治。苗期危害严重的地块可以选择合适药品,制成毒土,在根旁开浅沟撒入药土,随即覆土,或结合锄地施入药土。也可用药兑水,顺垄浇灌。


农村—七仔


立冬前管理,促弱控旺,培育壮苗,确保小麦安全越冬的关键时期。小麦冬前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巧浇水:对墒情较好的旺长麦田不浇冬水以控制旺长。浇冬水的适宜时间为11月底至12月初。

2.巧追肥:追冬肥一般结合浇水进行,施肥不应过量,对土壤肥力高、群体量大、壮苗、旺苗较多的地块,应少施或不施冬肥,底肥中未施足磷肥的地块,要注意氮磷配合施用。

3.镇压保墒:对旺长麦田,晴天中午进行苗期镇压,可压实土壤,使根系与土壤密接,促进根系生长,压碎坷垃,减少土壤失墒,抑制旺苗生长,控旺促壮。

4.杂草秋治:要在小麦三叶期及早做好化学除草,此时要根据当地麦田杂草类型,选择适宜药剂,适时开展化学除草

5.防治害虫:苗期危害严重的地块可以选择合适药品,制成毒土,在根旁开浅沟撒入药土,随即覆土,或结合锄地施入药土。也可用药兑水,顺垄浇灌。





大衣哥远方的老表


现在已经步入冬天,据气象专家分析,今年可能出现“冷冬”,所以在冬季一定要注意小麦控旺,俗话说得好“麦无两旺”,麦苗冬前旺长能使生育期提前,养分积累减少,抗寒力下降,不利于安全越冬。旺长小麦易受冻害,故而冬前一定要注意防止小麦旺长。

麦苗过旺生长一方面表现在单株叶片数多,发育过快,个别麦田的麦苗冬前很可能就拔节;旺长另一方面表现在分蘖太多、群体过大。

一、小麦冬前旺长的原因

1、播种过早造成冬前积温过高,很容易形成冬前旺苗。田间表现一般为叶片狭长、垂披,分蘖不足,主茎和一部分大蘖冬前幼穗分化即进入二棱期;这类旺苗往往先旺后弱,在冬季遇到-10℃、持续5小时左右的低温时,就会发生冻害。

2、播种量过大造成冬前群体过大,也易形成旺苗。田间表现一般为生长拥挤,个体发育差,分蘖很少。

3、肥水过量,尤其是氮肥用量过多,也会引致冬前旺长。田间表现一般为分蘖多,叶片宽大,田间郁蔽严重。

4、品种选用不当形成的旺苗。一些春性及弱冬性品种播种过早,也会导致冬前旺长。这类旺苗冬季易受冻。

二、小麦冬前旺长的防控措施

1、由于早播,发现有旺长苗头的麦田,在麦苗分蘖以后可根据情况适时进行镇压,通过镇压可抑制主茎和大蘖生长,起到暂时延缓小麦生长的作用。镇压时要注意选择晴天,早晨有霜冻或露水未干时不能镇压,以免伤苗。镇压后及时划锄;必要时,用0.2%~0.3%矮壮素溶液叶面喷施,也可抑制旺长,抗御冻害。

2、播量过大的麦田,先及时疏苗,建立适宜的群体结构,促进个体发育;再结合浇水,补充适量氮、磷速效肥,以弥补土壤养分的过度消耗。

3、肥水过量形成的旺苗麦苗,要注意深锄断根。当麦苗主茎长出5片叶时,在小麦行间深锄5~7厘米,切断部分次生根,控制养分吸收,减少分蘖,培育壮苗。

4、一些春性及弱冬性品种,且又播种过早,一旦发现,要注意在及早划锄、镇压的基础上,冬前壅土围根,保护麦苗安全越冬。

5、可根据旺长程度处理:旺长不严重的麦田可采用深耕断根的方法控制其生长。时间在立冬前后选晴天的下午进行深中耕,深度达10厘米左右。通过深中耕达到切断部分根系,削弱植株的吸收能力抑制地上部分生长的目的;对于旺长严重有拔节趋势的麦田,可在分蘖结束后、上大冻之前选晴天下午用镇压器进行镇压2-3次,使部分麦苗受伤控旺长;对于旺长麦田除进行镇压、深耘断根、划锄等措施外,还要采取适当化控调节,抑制旺长小麦茎杆伸长,缩短节间、促进分蘖、增加抗逆能力,确保麦苗安全越冬。

6、及时浇冻水:越冬前浇水可以补足土壤水分,稳定地温,促进根系发育,确保安全越冬,并为翌年春麦苗返青创造良好的土壤墒情,还可以塌实土壤,粉碎坷垃。浇冬水要在日平均气温5℃时开始浇,夜冻昼消,冬浇正好。对秸秆还田的回茬麦,不论哪类麦田都要浇冬水,踏实土壤,防止吊根。但要搞好田间调查,对长势较弱的麦田要适当早浇,对墒情好长势壮的麦田要适当晚浇,冬前浇水结合追肥,还能对生长过旺脱肥的麦田补施肥料。

另外提醒农户,注意旺长麦田要严禁牲畜啃青,因为牲畜啃青会将很多麦苗连根拔起,还会使很多麦苗的分蘖节外露,冬季来临使大量的麦苗受冻死亡。


泰山脚下新农人


小麦冻害症状:

冬季冻害是小麦进入冬季后至越冬期间由于寒潮降温引起的冻害。根据小麦受冻后的植株症状表现可将冬季冻害分为两类:类是严重冻害,即主茎和大分蘖冻死,心叶干枯,一般发生在已拔节的麦田。因为小麦进入拔节期,抗寒性明显降低,尤其是主茎和大分蘖发育进程早于小分蘖易受害。第二类是一般冻害,症状表现为叶片黄白干枯,但主茎和大分蘖没有被冻死。类冻害会影响产量,第二类冻害对产量基本没有影响。

小麦防冻措施:

1、播种后镇压

有利于小麦过冬把地压实可以弥合土的缝隙,从而提高土地的保温能力。尤其是秸秆还田后,更要镇压。

2、选择时机冬灌

适当冬灌有利于小麦安全过冬,冬灌可以提高土壤的热容量,同时可以促进麦苗的生长发育。麦苗健壮,有利于抗冻。同时要注意冬灌要以气温在4摄氏度时为宜。如果低于4摄氏度时就会有发生冻害的危险。适得其反。温度要把控好。切记:光消不冻浇着早,光冻不消太晚了,夜冻日消浇着正好。即冷空气到来大幅度降温之前,进行一次冬灌。

3、施肥

开春,小麦返青时及时喷施磷酸二氢钾以及腐殖酸、海藻酸、氨基酸类叶面肥喷施磷酸二氢钾可以起到强根壮苗的功效,腐殖酸、海藻酸类叶面肥可以提供小麦的抵抗能力。同时,可以快速的促进小麦的返青。

4、适量播种

今年麦收时出现了种子萌动现象,发芽率和发芽势大幅度下降,所以在播种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增加播种量,但是不宜增加过多。播量过大麦苗密集,蹿高生长,易遭受冻害。具体播种量,建议询问当地种子经销商,以及详细了解品种的出芽率后确定。

5、盖草

冬前在小麦行间,每亩撒施300-400千克麦糠、碎麦秸或其他植物性废弃物,既保墒,又防冻,腐化后还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是小麦抗旱、防冻、增产的有效措施。

6、壅土围根

在越冬前麦苗即将停止生长时,结合划锄,壅土围根,可以有效防止小麦越冬期受冻,冻害严重的年份尤为明显,一般可增产5%-10%.

7、盖粪

在小麦进入越冬期后,顺垄撒施一层粪肥(俗称“暖沟粪”),可以避风保墒,增温防冻,并为麦苗返青生长补充养分,盖粪的厚度以3-4厘米为宜,每亩施用粪肥5车左右,不足时,晚茬麦田、浅播麦田、沙地麦田以及播种弱冬性品种的麦田要优先盖。

8、控旺促壮

在小麦越冬期发生冻害时,用0.3%-0.5%矮壮素溶液喷洒麦苗或划锄断根,可抑制植株生长,抗御或减轻冻害的发生。

小麦冬灌原则:

·旱情较重的地块,或者是底墒虽然较足但表墒不足地块,要抓紧时间浇水,以促进小麦多分蘖多扎根。

·墒情较好的旺长麦田,可不浇越冬水,以控制春季旺长。

·对于地力差、施肥不足、群体偏小、长势较差的弱苗麦田,越冬水可于11月下旬早浇,并结合浇水追肥,一般亩追尿素10公斤左右,以促进生长。

·一般壮苗麦田,当日平均气温下降到5℃左右(11月底至12月初)夜冻昼消时浇越冬水为。早浇气温偏高会促进生长,过晚会使地面结冰冻伤麦苗。要在麦田上大冻之前完成浇越冬水。浇越冬水要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量不宜过大,但要浇透,以浇水后当天全部渗入土中为宜,切忌大水漫灌。

小麦冬前旺长防控措施:

1、由于早播,发现有旺长苗头的麦田,在麦苗分蘖以后可根据情况适时进行镇压,通过镇压可抑制主茎和大蘖生长,起到暂时延缓小麦生长的作用。镇压时要注意选择晴天,早晨有霜冻或露水未干时不能镇压,以免伤苗。镇压后及时划锄;必要时,用0.2%-0.3%矮壮素溶液叶面喷施,也可抑制旺长,抗御冻害。

2、播量过大的麦田,先及时疏苗,建立适宜的群体结构,促进个体发育;再结合浇水,补充适量氮、磷速效肥,以弥补土壤养分的过度消耗。

3、肥水过量形成的旺苗麦苗,要注意深锄断根。当麦苗主茎长出5片叶时,在小麦行间深锄5-7厘米,切断部分次生根,控制养分吸收,减少分蘖,培育壮苗。

4、一些春性及弱冬性品种,且又播种过早,一旦发现,要注意在及早划锄、镇压的基础上,冬前壅土围根,保护麦苗安全越冬。

5、可根据旺长程度处理:旺长不严重的麦田可采用深耕断根的方法控制其生长。时间在立冬前后选晴天的下午进行深中耕,深度达10厘米左右。通过深中耕达到切断部分根系,削弱植株的吸收能力抑制地上部分生长的目的;对于旺长严重有拔节趋势的麦田,可在分蘖结束后、上大冻之前选晴天下午用镇压器进行镇压2-3次,使部分麦苗受伤控旺长;对于旺长麦田除进行镇压、深耘断根、划锄等措施外,还要采取适当化控调节,抑制旺长小麦茎杆伸长,缩短节间、促进分蘖、增加抗逆能力,确保麦苗安全越冬。

6、及时浇冻水:越冬前浇水可以补足土壤水分,稳定地温,促进根系发育,确保安全越冬,并为翌年春麦苗返青创造良好的土壤墒情,还可以塌实土壤,粉碎坷垃。浇冬水要在日平均气温5℃时开始浇,夜冻昼消,冬浇正好。对秸秆还田的回茬麦,不论哪类麦田都要浇冬水,踏实土壤,防止吊根。但要搞好田间调查,对长势较弱的麦田要适当早浇,对墒情好长势壮的麦田要适当晚浇,冬前浇水结合追肥,还能对生长过旺脱肥的麦田补施肥料。

冬小麦不同阶段施肥要领:

冬小麦在营养生长阶段(出苗、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的施肥,主攻目标是促分蘖和增穗,而在生殖生长阶段(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则以增粒增重为主。

由于气候、土壤、栽培措施、品种特性的不同,小麦植株一生中所吸收的氮、磷、钾数量及其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配也有变化。综合起来,一般认为每生产100千克小麦籽粒,需吸收纯氮2.8-3.2千克左右,磷1-1.5千克,钾2-4千克,氮、磷、钾三者的比例约为1∶0.4∶1.其中氮、磷主要集中于子实,分别占全株总含量的76%和82.4%,钾主要集中于茎叶,点全株总含量的77.6%.

冬小麦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吸收氮、磷、钾养分的数量是:出苗后到返青期前,吸收的养分和积累的干物质较少;返青以后吸收速度增加,从拔节至抽穗是吸收养分和积累干物质快的时期;开花以后,对养分的吸收率逐渐下降。冬小麦对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是从分蘖到越冬,一是从拔节到孕穗,后面的高峰远远大于前面的高峰。农业科学院对产量6188千克/公顷的冬小麦植株分析结果,在营养生长阶段吸收的氮占全生育期总量的40%,磷占20%,钾占20%;从拔节到扬花是小麦吸收养分的高峰期,约吸收氮48%,磷67%,钾65%.籽粒形成以后,吸收养分明显下降。因此,在小麦苗期应有足够的氮和适量的磷、钾营养。根据小麦的生育规律和营养特点,应重施基肥和早施追肥。基肥用量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60%-80%,追肥占40%-20%为宜。

基肥

小麦的基肥应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施足基肥于培育壮苗,促进有效分蘖和籽粒发育有重要作用。追肥施用量因各地情况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一般在每公顷施农家肥30-75吨的基础上,在北方要配施一定量的氮、磷化肥,在南方冬麦区配施氮、钾或氮、磷、钾化肥。

一般在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可用1/3的氮肥做基肥。每公顷施尿素75-150千克或碳酸氢铵225-300千克。如果土壤肥力很高,农家肥料用量很大,基肥可不施氮肥,将氮肥全部用作备肥。肥力中等的地块,可以将1/2的氮肥用作基肥,每公顷施尿素112.5-225千克或碳酸氢铵375-600千克。肥力低的地块,则将2/3的氮肥用作基肥,每公顷施尿素150-255千克或碳酸氢铵450-750千克。在肥力低又无灌溉水条件的地块,通常将氮肥全部用作基肥。一般在土壤速效磷低于20毫克/千克的麦田,应增施磷肥。每公顷施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450-750千克。基肥,将磷肥与农家肥混合或堆沤后使用,这样可以减少磷肥与土壤接触,防止水溶性磷的固定,利用小麦的吸收。土壤速效钾低于50毫克/千克时,应增施钾肥,每公顷施氯化钾75-150千克。盐碱地施硫酸钾,在土壤有效锌低于0.5毫克/千克时,可隔年施用锌肥,每公顷施硫酸锌15千克左右。

种肥

小麦播种时,还可以将少量化肥作种肥,以保证小麦出苗后能及时吸收到养分,对增加小麦冬前分蘖和次生根的生长均有良好作用。小麦种肥在基肥用量不足或贫瘠土壤和晚播麦田上应用,其增产效果更为显著。种肥可用尿素每公顷30-45千克,或硫酸铵每公顷75千克左右和过磷酸钙75-150千克。种子和化肥分别播施。碳酸氢铵不宜作种肥。

追肥

根据小麦各生长发育阶段对养分的需要,分期进行追肥。现分别叙述如下:

苗期追肥

苗期追肥简称“苗肥”,一般是在出苗的分蘖初期,每公顷追施碳酸氢铵75-150千克或尿素45-75千克或少量的人粪尿。其作用是促进苗匀苗壮,增加冬前分蘖,特别是对于基本苗不足或晚播麦。丘陵旱薄地和养分分解慢的泥田、湿田等低产土壤,早施苗肥效果好。但是对于基肥和种肥比较充足的麦田,苗期也可以不必追肥。

越冬期追肥

也叫“腊肥”,南方和长江流域都有重施腊肥习惯。腊肥是以施用半速效性和迟效性农家肥为主,对于三类苗应以施用速效性肥料为主,以促进长根分蘖,长成壮苗,促使三类苗迅速转化、升级。对于北方冬麦区,播种较晚、个体长势差、分蘖少的三类苗,分蘖初期没有追肥的,一般都要采取春肥冬施的措施,结合浇冻水追肥,可在小雪前后施氮肥,每公顷施碳酸氢铵75-150千克或尿素45-75千克,对于施过苗肥的可以不施“腊肥”.

返青期追肥

对于肥力较差,基肥不足,播种迟,冬前分蘖少,生长较弱的麦田,应早追或重追返青肥。每公顷施碳酸氢铵225-300千克或尿素45-75千克,应深施6厘米以上为宜。对于基肥充足、冬前蘖壮蘖足的麦田一般不宜追返青肥。

拔节期追肥

拔节肥是在冬小麦分蘖高峰后施用,促进大蘖成穗,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分化,争取穗大粒多。通常将拔节期麦苗生长情况分为三种类型,并采用相应的追肥和管理措施。过旺苗:叶形如猪耳朵,叶色黑绿,叶片肥宽柔软,向下披垂,分蘖很多,有郁蔽现象。对这类苗不宜追施氮肥,且应控制浇水。壮苗:叶形如驴耳朵,叶较长而色青绿,叶尖微斜,分蘖适中。对这类麦苗可施少量氮肥,每公顷施碳酸氢铵150-225千克或尿素45-75千克,配合施用磷钾肥,每公顷施过磷酸钙75-150千克,氯化钾45-75千克,并配合浇水。弱苗:叶形如马耳朵,叶色黄绿,叶片狭小直立,分蘖很少,表现缺肥。对这类麦苗应多施速效性氮肥,每公顷施碳酸氢铵300-600千克或尿素150-225千克。

孕穗期追肥

孕穗期主要是施氮肥,用量少。一般每公顷施75-150千克硫酸酸铵或45-75千克尿素。

后期施肥

小麦抽穗以后仍需要一定的氮、磷、钾等元素。这时小麦根系老化,吸收能力减弱。因此,一般采用根外追肥的办法。抽穗到乳熟期如叶色发黄、有脱肥早衰现象的麦田,可以喷施1%-2%浓度的尿素,每公顷喷溶液750升左右。对叶色浓绿、有贪青晚熟趋势的麦田,每公顷可喷施0.2%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750升。近几年来,在生产实践中,不少地方在小麦生长后期喷施黄腐酸、核甘酸、氨基酸等生长调节剂和微量元素,对于提高小麦产量起到一定作用。


杨一诺


小麦冬前旺长危害很大,一是植株抗冻能力降低,冬季和早春易受冻害;二是病虫害发生重;三是后期易倒伏;四是土壤养分消耗多,易脱肥早衰。所以在小麦冬前生长这一阶段,我们一定要严格防范小麦出现旺长控旺这一现象。那么小麦冬前如何旺长控旺呢?下面给大家讲一下小麦冬前旺长控旺方法。

小麦冬前如何旺长控旺

要切实加强旺长麦田的管理,控旺转壮,实现壮苗越冬。一般来说,冬前半冬性小麦品种苗龄在7叶1心以上,春性品种6叶1心以上,叶片长而大,叶鞘长而薄,假茎长而扁,叶片披散,植株直立且高,群体总茎蘖数在每亩80万以上,远看封垄不见行间的田块可视为旺长麦田。对旺长麦田的管理措施有以下几种,生产上可因地制宜地选用。

镇压

这是控制小麦旺长的有效措施,简单易行且效果好。可用石磙或铁制镇压器或油桶装适量水碾压,也可以人工踩踏。通过镇压损伤地上部叶蘖,抑制主茎和大分蘖生长,缩小分蘖差距,避免过多分蘖发生,达到控制旺长的目的。可视小麦长势,在冬前多次镇压,要求掌握“地湿不压地干压,阴天不压晴天压,早晨不压中午压”的原则。

深中耕

深中耕控旺效果好,而且控制时间长,条播麦田可以采用。冬前深耕7~10厘米可切断小麦部分根系,减少植株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地上部生长,减少无效分蘖发生,促进根系下扎。需要注意的是,对地力不壮,因播量过大、基本苗过多造成的群体大、苗挤蹿高的假旺长田块,由于幼苗根系发育不良,不宜采取深中耕断根的方法控旺。

化控

目前控制小麦旺长的生长调节剂种类较多,常用的有壮丰安20%多效·甲哌微乳剂、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等。一般在越冬前(12月上中旬)每亩用壮丰安20%多效·甲哌微乳剂30~40毫升或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0~40克,加水30公斤喷雾。旺长田块化控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将化控与镇压结合起来效果更




徽州小姚


小麦冬前旺长的原因 

1、气候异常 今年小麦播后10—11月份,活动积温745.7℃,比上年高93.8℃,比历年高121℃,按小麦生长发育规律,萌动出土需要积温120℃,长一片叶子需要积温75℃,小麦生长到11月底已有积温625.7℃,理论上计算10月1日播种的小麦能长出8片叶子,10月10日播种的小麦也能长出6.2片叶子,10月20日播种的小麦也能长出4.1片叶子,加上9—11月份降雨422毫米,比历年同期多降243.3毫米,10—11月份日照212.9小时, 比历年同期少88小时,形成温暖、高湿、寡照的特殊气候,利于早播小麦旺长,这是造成麦田旺长的主要原因。

  播种稍早 部分群众不能真正按照小麦品种特性适期、适量播种,而是偏早播种。冬小麦的适宜播期为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6~18℃时,今年我区出现这一气温为10月上中旬一个区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的麦田出现旺长。

播量偏大 小麦的亩播种量,要根据不同地块的肥力水平、品种特性,随着播期的推迟可适当增加播种量。但部分群众只顾群体增加不顾个体壮发随意加大播种量,许多适期播种的麦田,播种量达到12.5公斤以上,甚至超过15公斤,造成群体偏高,个体拥挤,导致徒长。

氮肥偏多 氮肥用量过多引致冬前旺长。小麦底肥使用尿素或碳铵过多,造成冬前小麦叶蘖生长旺盛,甚至发生徒长,形成群体过大的旺苗。近几年我区秸秆还田面积在36万亩以上,此类地块为加快秸秆腐烂,每亩施肥量应在原来的施肥基础上多施入5公斤尿素或15公斤碳铵即可,部分农民将用量提高到10公斤尿素或30公斤碳铵, 加上今年小麦播后降雨多,氮肥挥发少而利用率提高,结果造成冬前旺长地块增多。

小麦冬前旺长的危害

  1.降低抗冻能力 旺苗生育进程加快,提前结束春化阶段,提前拔节,小麦抗寒性降低,越冬和早春遇低温寒潮,主茎和大分蘖容易冻死。

  2.旺苗易转化为弱苗 由于叶片和叶鞘旺盛生长,消耗大量养分,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转化为弱苗。过多地消耗播种时用的种肥和底肥,早春再恢复正常生长需要补充大量的养分和水分。

  3.降低抗逆能力 冬前麦苗旺长,由于麦苗不健壮,群体大,田间郁蔽,小麦株内行间通风透光不良,茎秆软弱,个体生长差,生育后期易倒伏,降低抗旱和抵御病虫害能力。

  4.影响穗分化 造成不孕穗,使小麦减产或绝收。

  总之,小麦冬前旺长百害而无一利,必须及时控制小麦冬前旺长。

  四、防止冬前麦苗旺长的措施

冬前麦田管理应以培育壮苗,促进协调生长、保证安全越冬为主攻方向,结合我区麦田高湿秸秆还田面积大的实际,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岭南小李子


1深耘断根 麦田进行划锄、深耘,可切断部分根系,削弱植株的吸收能力,达到促进根系发育、抑制地上部分生长的目的。对生长过旺、群体过大的麦田,进行深耘断根,以控制群体的发展,促进个体发育。冬前划锄对清除杂草,提高地温还有显著作用。但中耕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深耘以深度10厘米为宜,并要断根,如果只中耕不断根,不但起不到控制旺长的作用,而且由于疏松了土壤,改善了根部环境条件,反而会促进麦苗旺长。

2浇冬水。越冬前浇水可以补足土壤水分,稳定地温,促进根系发育,确保安全越冬,并为翌年春麦苗返青创造良好的土壤墒情,还可以塌实土壤,粉碎坷垃。浇冬水要在日平均气温5?时开始浇,夜冻昼消,冬浇正好。对秸秆还田的回茬麦,不论哪类麦田都要浇冬水,踏实土壤,防止吊根。但要搞好田间调查,对长势较弱的麦田要适当早浇,对墒情好长势壮的麦田要适当晚浇,冬前浇水结合追肥,还能对生长过旺脱肥的麦田补施肥料。

还有

化学控制 。对于旺长麦田除进行镇压、深耘断根、划锄等措施外,还要采取适当化控调节,抑制旺长小麦茎杆伸长,缩短节间、促进分蘖、增加抗逆能力,确保麦苗安全越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