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发射井生存能力低 但中美俄依旧保有井射洲际导弹

其实美国、俄罗斯和中国都是保有一定数量的固定发射井和井射洲际弹道导弹,对于核大国来说任何可能存在的核反击手段都要继续维持,保持核打击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接下来的核反击。

固定发射井生存能力低 但中美俄依旧保有井射洲际导弹

在所有核反击形式中,固定发射井确实是生存率最低的一种,因为他是固定在那里无法移动的。但是我们要注意:核反击并不是等对方核弹头在已方头顶爆炸后才开始反击,而是已方的洲际导弹要保证在对方核弹头落地前就要发射出去,当然这要借助一系列导弹预警系统的支持,甚至在对方洲际导弹还在飞行初段就做出预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固定发射井生存率低但只要能打出去就已经完成使命,最坏结果就是“一次性发射器”。

固定发射井生存能力低 但中美俄依旧保有井射洲际导弹

地下发射井没有那么脆弱

其实固定发射井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不堪”,既然固定发射井不能像车载或者核潜艇那样随时移动,所以各国建造发射井时为了保证其生存能力都进行了极端的加固。下图为苏联R36M(北约SS-18)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盖及其发射井结构,由多层钢板和铅板组成,抗力为421.8公斤/平方厘米,相当于一个指甲盖大小的地方能承受421.8公斤的力。美国对这种固定发射井的打击手段就是用圆概率偏差小于100米、当量50万吨TNT的战略级热核弹头直接攻击,对于这些深入苏联腹地的洲际导弹发射井除此之外别无其他有效措施。

固定发射井生存能力低 但中美俄依旧保有井射洲际导弹

其实大家对于核武器和洲际导弹总是有种误解:精度不重要,靠威力就行。这种观点对于无差别打击城市目标是正确的,但是对于打击固定发射井来说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打击地下发射井就是靠核武器爆炸时巨大的超压,但超压随距离增大呈非线性衰减,如果导弹命中精度过低会导致超压衰减过大而无法撼动导弹发射井。下面3张图为精度和爆炸当量对于核武器毁伤K值的影响(核弹头对硬标的毁伤力),从图2中可以看到精度对于发射井的伤害高于当量。再结合图3,同样50万吨级当量核弹头对于抗力为3500公斤/平方厘米的发射井摧毁概率,精度为370米时只有3.8%的可能性摧毁,但当命中精度提升至92.5米,摧毁概率则上升到46.5%,概率提高10倍以上。如果命中精度同样是375米时,50万吨级核弹头摧毁概率3.8%,当量提升至100万吨则摧毁概率只提升到不到6%,只有不到2倍。所以我们看到,各国发展洲际导弹时都无一例外的努力提升自己的圆概率偏差(精度)而不是一味的提升弹头当量,目的就是为了有效打击对方地下发射井。

固定发射井生存能力低 但中美俄依旧保有井射洲际导弹
固定发射井生存能力低 但中美俄依旧保有井射洲际导弹
固定发射井生存能力低 但中美俄依旧保有井射洲际导弹

所以各国发展这种地下发射井时只要能做到加固甚至超加固,那么核打击中并不是没有生存概率的。当发射井的抗力达到3500公斤/平方厘米时,100万吨级核弹头以185米精度命中摧毁概率只有22%,生存能力达到78%,命中精度越低发射井生存的概率就越高。早期“民兵”洲际导弹发射井抗力为140公斤/平方厘米,相当于距离100万吨级核弹头地爆爆心366米位置的超压,换句话说即便这种早期地下发射井只要百万吨级核弹头命中精度小于366米就可以保证生存。我们一直所说的地下发射井生存能力不够是因为他是固定式的,不能像移动发射车或者弹道导弹核潜艇那样随时换地方。

固定发射井生存能力低 但中美俄依旧保有井射洲际导弹

井射弹道导弹强大的运载能力和射程

固定发射井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运载能力强,因为可以不用考虑发射重量。无论是机动发射车(公路、铁路)还是弹道导弹核潜艇运载,他们运载的洲际导弹都必须考虑机动能力,也就是限制导弹尺寸和发射重量,否则无法运载或机动能力不够而遭受打击。比如俄罗斯白杨、亚尔斯、中国东风-31/41这些公路机动导弹,他们的发射重量都控制在40-50吨,有效载荷都在2吨以内,否则发射车和机动公路无法适应这种“庞然大物”。而美国“三叉戟II”虽然比公路机动弹要大一些,但也只是在58吨,运载能力2.4吨左右。

固定发射井生存能力低 但中美俄依旧保有井射洲际导弹

RS-24“亚尔斯”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

固定发射井生存能力低 但中美俄依旧保有井射洲际导弹

UGM-133“三叉戟II”潜射洲际弹道导弹

但是井射导弹不同,特不需要机动,自然没有尺寸和发射重量的过多限制,可以做到很大,这样就等于在投射能力和射程有很大优势。比如美国的MX“和平卫士”洲际弹道导弹,他的发射重量达到86.4吨,运载能力达到3.5吨以上,可以运载12枚当量47.5万吨的W88型战略热核弹头,比“三叉戟II”还要多4枚。而应用液体燃料洲际导弹因为比冲大、推力强,可以做到更强大的投送能力。比如苏联的R36M“撒旦”,10吨的有效载荷和最远1.6万公里射程成为世界上投射能力最强、射程最远的洲际弹道导弹,也是美国重点打击的对象。中国的DF-5系列洲际导弹也具备6吨以上的载荷能力,升级后的DF-5B/C则更是具备多弹头重返大气能力,具备同时打击多目标的能力。以前液体燃料导弹需要在发射前临时加注燃料,但现代液体封装技术也可以做到液体燃料长时间贮存在导弹弹体内,发射准备时间大大降低,反应速度大大提升。

固定发射井生存能力低 但中美俄依旧保有井射洲际导弹

LGM-118A“和平卫士”洲际弹道导弹

固定发射井生存能力低 但中美俄依旧保有井射洲际导弹

R36M“撒旦”洲际弹道导弹

固定发射井生存能力低 但中美俄依旧保有井射洲际导弹

DF-5B洲际弹道导弹


对于核大国来说,任何可能存在的核打击方式都不会放过,构建海陆空“三位一体”核打击和核反击能力是保证大国在核战争生存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