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家族那么友善的对待前朝皇族,刘裕为什么做不到?刘裕对他们做了什么?

小葱花579


简单来说,刘裕要为后代扫除威胁。

公元416年,东晋太尉刘裕率晋军北伐后秦,于次年攻灭之,北方另外两个强大政权胡夏和北魏均对此进行了内部辩论,结果是一致的——刘裕必退,因为刘裕急着回朝篡位。

《魏书·崔浩传》:“臣尝私论近世人物,不敢不上闻。若王猛之治国,苻坚之管仲也;慕容玄恭之辅少主,慕容暐之霍光也;刘裕之平逆乱,司马德宗之曹操也。"

崔浩的这个比喻非常恰当,刘裕从一介平民起步,平孙恩、灭桓楚、攻西蜀、击刘毅、破司马休之,使得自东晋建立以来就经常割据分裂的南方合为一体,对外也是战功赫赫,灭南燕、后秦、降服仇池、大破北魏,光复洛阳、长安,跟曹操三分天下有其二何其相似。

功业的辉煌自然伴随权力的加身,曹操自己没称帝,却给儿子曹丕打好了基础,至今还有人以此为他辩护,说他是汉朝的忠臣,可刘裕却没有这个条件,他可以做曹操,但没人能做曹丕,他的儿子都太小了。

刘裕的长子刘义符出生于406年,此时刘裕已经44岁了,可谓老来得子。在克服长安后,刘裕一度想要继续西征,平定关中后回师东向,彻底收复中原。

但他留在建康的心腹刘穆之却在这时病逝了,后方那帮晋朝君臣会不会趁机搞事呢?刘裕不放心,他不可能辛苦大半辈子还给别人打工的,必须要回去。

刘裕前脚刚走,后脚胡夏骑兵便杀到了长安城下,晋军大败,北伐后秦,却是为他人作嫁衣。

刘裕惋惜不已,却也不顾上北部,专心经营内部事务。

418年,刘裕被任命为相国、总百揆、扬州牧,受封宋公,受九锡。同年,晋安帝司马德宗被杀,其弟司马德文继位。

419年,刘裕进爵为宋王,获得皇帝规格的十二旒冕、天子旌旗等一系列殊礼。

420年,刘裕代晋称帝,改国号为宋,东晋灭亡。

建国后,刘裕多少有机会对外开拓了,称帝同年便派兵南征林邑(今越南南部),将林邑国收为属国。可惜天不假年,422年,刘裕还计划出兵北魏,结果病倒了,离开了他亲手出来的王朝。

从这些时间点我们可以看出,灭后秦以后,刘裕都很忙,忙着建国。这跟曹操不同,曹操在封魏公之时,曹丕就已经27岁了,在军中待了快十年了,威信和能力都有,而刘裕去世时,刘义符也才17岁,从未接触过军事,政治手段也没有天生加持。

在这种情况下,刘裕不可能学曹丕和司马炎,善待前朝皇族,虽然善待能获得个宽厚美名,但为此背负江山颠覆的风险,实在太不值当了,尤其是在前朝皇族还有威胁的时候。

我们知道东晋君权一向很弱,宗室力量也不强,但不代表没有,刘裕称帝时司马氏宗室还存在一定力量,有不少司马氏宗室逃往北方,降附北方政权。

这种宗室外逃的局面是曹丕和司马炎所未曾遇到的,而曹魏和西晋都是在天下之争中占据巨大优势,刘裕却并非如此,他的北伐未竟全功,北方政权打着司马氏的旗号对刘宋的统治造成了一定威胁。

此外,刘裕的统治根基也有问题,他并不能获得国内士族的支持,可在魏晋南北朝,世家大族是怎么也绕不开的,本质上来说,皇族也不过是一个士族。

士族的权力在东晋达到顶峰,从建国伊始的“王与马共天下”算起,东晋百余年的历史先后经历了王氏、庾氏、桓氏、谢氏等等大族的门阀统治,皇帝说话反倒不怎么管用。

如果说刘裕也能够获得士族的支持,上位那是轻而易举,可他出身底层,“仅识文字”,士族看不上他,直到他当了太尉,士族对他也是爱理不理的。而他也不想分权给士族,他的权力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从士族手里夺过来的。

按理说,东晋士族力量无比强大,对付刘裕不是难事,但之前桓玄篡位给东晋的士族政治造成了巨大打击,几个士族互相掐架的时候,刘裕却在平乱中崛起,逐渐掌握了军权。

正好,刘裕崛起的时期,士族并没有王导、谢玉这种人才,刘裕一个接一个个地轮过去,建立了寒门崛起、打压士族的南朝宋。这也导致刘裕跟士族的关系很差,他打压士族,也担心这些士族拼死一搏,把前朝皇帝拉出来跟他拼,这事他当年对付桓玄的时候就做过,还是名正言顺的征讨逆贼!

在担心前朝皇族造反的情况下,处理掉他们自然是最好的选择,要是像苻坚这种烂好人,什么叛徒都宽恕的,一朝战败,昔日的手下败将瞬间变成王朝大敌。

当然,刘裕也不是屠夫,他并没有杀掉所有司马氏宗室,只是杀了里面有能力有威望的,毒杀了司马德文,又翦宗室之有才望者,这才安心治国理政,至于司马氏宗室的小鱼小虾,刘裕是不屑一顾的。

只不过,刘裕的想法,也是后来者的想法,打他这起,亡国之君的好日子就到头了,此后直到宋朝,这种禅让亡国的君主就基本没有善终的,包括刘裕自己的子孙。


平沙趣说历史


纵观南北朝历史,是一个战乱,贫弱,军阀割据,乱世出奸臣枭雄的时代,人心之沦丧,道德无㡳线,出卖和背叛多如牛毛,儒家的忠信礼智受到了毁灭性打击。造成了这个时代的政治人物无互信,全部都是利用和利益。依靠的是谁拳头大谁就是老大的人生信条,枪杆子里出政权。人人信奉武力制胜夺权称王称帝,根本就没有忠诚两个字。

刘裕出身农民,出身贫民之家,从㡳层士兵经过摸爬滚打,浴血撕杀,用生命搏取功勋。更是看多了这个时代的冷血和无情,明白了权力之路的残酷和残忍。在刘裕所处的东晋王朝,从建立初,就是无数的军阀叛乱,藩镇叛乱反抗皇权,反抗中央。而这些叛乱的世家门阀都是因为掌握了军队,拥有私兵,所以都是野心勃勃,经常发动叛乱。严重削弱了东晋经济民生。

当时王马共天下,王氏拥立有功而子弟满朝高官,掌控了东晋的话语权。王导当时权力巳经相当于宰相,实际控制了东晋政治走向和国策。而当时淮北流民军统帅祖约,苏峻不满中央打压,发动了东晋第一次大叛乱,被王导堂兄王敦领兵剿灭。王敦掌握了荆州,武昌军队后,又于公元322年举兵叛乱。这个是东晋第二次大规模叛乱。然后有江左世家子弟孙恩发动的叛乱,有荆州刺史桓玄叛乱,卢循叛乱,徐道覆叛乱。东晋王朝真的是军阀霸气,权臣牛逼,演戏般你方唱罢我又上场,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的全武行,大打出手,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战争之害,叛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屠戳百姓,出身于底层贫民的刘裕,是深恶痛绝,感同身受。

所以,刘裕掌握东晋朝政军队后,决定以杀止戈,以暴制乱,对纵兵作乱之辈,坚决斩首震慑天下不臣,有野心之徒。称帝后害怕司马氏死灰复燃,动摇自己的统治,给天下枭雄可趁之机,刘裕不得不斩尽杀绝司马氏皇族,从而让南朝结束战乱和动荡。


红红火火讲历史


导读:老龙深入解读司马炎温和立朝和刘裕血腥镇压前朝皇氏的差异,各位小看官且听老龙慢慢道来!

在西晋经过中原的八王之战的大混战之后,因为外族的入侵,导致西晋的最后两个在长安等地即位的皇帝被俘虏,西晋走向灭亡。司马炎开创的国家一朝而灭,于是晋元帝在今天的南京即位,在东晋的军阀和门阀的斗争中,引发了孙恩等的起义。于是刘裕在北府军的将领们中脱颖而出,在刘裕击败桓玄等竞争对手之后,刘裕创立了刘宋,那么为什么刘裕要对前朝王族大开杀戒呢?

《一》:“金戈铁马,赢得仓皇北顾”

其一:战功赫赫,劳苦功高
  1. 刘裕虽然贵为汉室宗亲楚王刘交的后代,到他这一代,已经和种地的农民无异了。随后在东晋的末年,沿海地区爆发了孙恩卢循之乱。在这种情况下,刘裕积极投身于政府军,准备靠着军功一举上位,在他的周围,同僚都是北府军的将领,这些人以后或者是他的对手,或者是他的部下。在平定了孙恩之乱之后,刘裕靠着击败野心勃勃的桓玄如日中天,基本把控了东晋的大权。

其二:南征北战,初创刘宋
  1. 在刘裕击败了国内刘毅等反对势力之后,刘裕学着不远之前的大司马桓温带兵征伐外敌来为自己的野心铺垫政治号召力,刘裕不愧是东晋和南北朝之间的数得上号的战神级别的人物,靠他的北府军,一举灭亡了南燕和后秦,在内外的势力都平定之后,刘裕就开始了他的篡位行径,那么刘裕为什么没有像司马炎一样妥善的对待司马德宗司马德文兄弟呢?

《二》:东晋政治结构和刘裕

其一:东晋的门阀势力

大家都知道,东晋建立初期,就流传着王和马共天下的说法,东晋完全是靠着世家大族撑起的政治势力而稳定朝局的。而刘裕只是一个小小的平民出身,显然没有他们那么有号召力,在科举制度出现之前,门阀依旧影响了南北朝数百年,只要司马家族的皇帝还在,这些门阀肯定会学着之前陶侃对付苏峻号召天下兵马对付刘裕。

其二:刘裕的出身

刘裕作为寒族出身的皇帝,对权力的把控之心和对外人的不信任感当然强于单纯的司马炎这种世家大族拥立上位的皇帝,刘裕从小兵到一步一步走到北府军领袖到最后建立刘宋,完全是靠自己一刀一枪上位的。他自然希望所有的权力都把控在自己的手中,司马家族两个退位皇帝在他看来自然是定时炸弹。



其三:年纪不允许

在刘裕成为皇帝建立刘宋的时候,刘裕已经五十多岁了,靠着战功起来的刘裕自然比周围的任何人都洞悉周围政治暗流的涌动,他实在很怕自己在去世之后,有人号称恢复前朝司马家族天下的政治口号来起兵。而后面即位的宋文帝,在手段,


老龙史社


千年依旧,鉴往知今!


司马炎就是西晋开国皇帝,是为晋武帝,他在位时期,先后灭蜀和吴,统一三国,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分裂时期。政治上大封诸王,更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发展生产,革新政治,振兴经济,厉行节俭,推行法治, 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人口增殖,[整个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因此他在位时期又被称为太康之治。

除了后期奢侈腐化,其实对前朝宗室也非常不错。

蜀后主刘禅

被封为安乐县公,乐不思蜀就是来源于此!整天吃喝玩乐,美女为伴!好不快活


吴末帝孙皓

咸宁六年,司马炎派出的多路攻吴大军,大军兵临城下,孙皓效仿刘禅,开城投降,孙皓被押送到洛阳面见司马炎,他见到司马炎后叩头称臣,后来被封其为归命侯,孙皓在太康五年寿终正寝。


魏亡国君主曹奂

咸熙二年,做了五年傀儡的曹奂将皇位禅让给了司马炎。司马炎封曹奂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宫室安排在邺城,给予他使用天子旌旗,行魏国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都仿效魏国初期的制度,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待遇。而且他的后代能够世袭其爵位,可以说是历史上禅让后待遇最好的皇帝了。

除了限制自由,基本上都生荣死哀!司马炎对前朝宗室也算是 独树一帜了。

但是 司马炎放过了别人子孙,刘裕 为什么无法放过司马氏子孙?

其实主要还是刘裕的自身的情况,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

自身情况

刘裕崛起于晋末乱世里,见惯了世间不平,上位后能对当权派多好?东晋末期,内有 门阀士族,各种叛乱不断!外有北方政权虎视眈眈 ,百姓民不聊生,他作为穷苦大众,你站在他情况你也会这么做!其祖上虽然为刘邦兄长楚元王刘交,但实际上到他这一代,寒门都算不上,最后之所以能北伐,篡夺东晋政权,完全就是自己杀出的一条血路!


社会背景

其实这个更容易解释, 东晋一朝为门阀最盛的朝代,王庚桓谢贯穿始终,寒门很难上位,刘裕如果不死先后平定孙恩卢循,然后桓玄,最后北伐,加上刘牢之的器重,他也是一生泯然众人,根本没有出头之日!


刘裕对司马氏的处置方式

权力越大,欲望就越大,刘裕自然不愿意成为晋安帝这个傻子皇帝的手下,他开始伺机谋杀晋安帝。晋安帝死后,他没有直接称帝,而是拥立了晋安帝的弟弟司马德文。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呢?是因为刘裕不想当皇帝吗?并不是,相反,他比谁都想当皇帝,只不过当时流传着一个谶语,说“昌明之后有二帝”,他比较迷信,所以拥立了司马德文。

司马德文上位不久,刘裕就逼司马德文写禅让诏书,自己好“名正言顺”。司马德文自己也知道局势不可控制,倒也洒脱,写的禅让诏书写的很干脆。诏书中又将刘裕夸了一番,表示出刘裕才是真命天子。刘裕就在这样的局面下登基称帝,他面子上效仿当初的司马炎,把司马德文封为零陵王,也“大方”的表示,你司马氏可以在自己的封地有自己的制度。

实际上,司马德文并没有像曹奂那样的运气,因为刘裕此人本就多疑。他在司马德文回到自己的封地之后,就派了将军去监视司马德文的一举一动。而司马德文的一些亲戚,为了讨好刘裕,也加入了监视司马德文的行列之中。

不仅如此,司马德文的皇后生下了孩子之后不久,孩子就被刘裕害死了。刘裕疑心更重,他不光想让司马德文没有后代,还想让司马德文死。但因司马德文心里有数,非常防备,所以刘裕没有下手的机会。最终,刘裕让司马德文的一个亲戚骗走了褚皇后,随后,卫兵入室,杀掉了司马德文。司马德文死后,刘裕也就不隐瞒了,直接下令:诛杀司马全族!


最后,东晋皇族司马氏被刘裕屠杀殆尽,开了历史上屠杀前朝宗室的坏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