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孩子能否用“打”方式?心理专家的解释,正是家长要的答案

​曾经写过一篇有关暴打叛逆期孩子的文章,被不少读者指责、讨伐。我也深深反思过,打孩子并不是管教的目的,只是孩子不打声招呼就外出大半天,并且电话关机玩失踪,经历三番五次苦口婆心地劝告仍无效后,最后一次狠狠抽了孩子一顿,事后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明青少年独自出门的危害性,从那以后,熊孩子再也不敢玩失踪游戏。

几年前合肥中铁国际城小区发生一起高空扔酒瓶的事,一熊孩子从34楼的家里把酒瓶拿到18楼往下扔了15个酒瓶,幸好当时没有发生不幸的事情,他的父亲在小区群里道歉并晒了孩子屁股被打成伤痕累累的照片。这一次,几百个人的群里,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不能打孩子。反而不少邻居支持父母的行为,孩子犯错了,有时候被狠狠地揍一顿,才会明白自已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确实很严重,才会对规则、界限,以及法律产生敬畏心理,吃一堑长一智后,如再有冲动想法也不再敢越雷池一步了。

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就管教孩子能不能惩罚这件事上,她多次提到过: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要形成很多东西,除了爱与被爱外,还要心存敬畏。孩子做错事情,甚至犯法了,一定程度的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让孩子认识到逾越规矩甚至触犯法律,需要承担责任,从而懂得反思、后悔,知道后怕,吸取教训后再也不敢了,孩子真的不敢才是真正保护了自己。如果没有一定的惩罚,孩子很有可能心存侥幸再犯同样或类似的错误。

李玫瑾教授在分析青少年犯罪行为时,也多次提到过,人很多时候犯罪的原因就是没有敬畏之心。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怎么能成方圆,没有敬畏之心一定要闯大祸。我们教育孩子也是如此,要让孩子知敬畏,守规矩,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而在如今的教育环境,尤其是推崇的快乐教育、素质教育中,极力反对打孩子的教育方式,动辄就以家暴扣大帽子,谴责打孩子是最无能的家庭教育。即便孩子犯了大错,熊孩子为了验证书上看到的“孕妇摔跤会流产”而故意推搡孕妇,结果家长却以“他还是个孩子”护犊子。

这事要搁在70年代、80年代,父母早就两个耳光扇过去了,或者吊起来一顿毒打。那些年代成长的孩子,有哪个没有挨打过,有哪个没有被家暴过?他们有心理产生阴影,变得胆小自卑吗?他们有痛恨父母举刀刺杀父母的吗?有不忍暴打与羞辱而跳楼自杀的吗?这些统统都不存在,只是被父母打出门后,找上小伙伴瞎晃到晚上,偷偷溜回家见机行事,如果父母不再生气就嬉皮笑脸地当作什么事都没发生过,如果父母还在气头上马上夹起尾巴做人直到父母心平气和。

而现在的教育观念,孩子犯了大错,父母先看看书上怎么说,然后考虑很久才做出决定,也只是掰开了揉碎了讲讲道理。偶有没控制好自己不良情绪,冲着孩子河东狮吼或者出手动粗,孩子就受不了,有一声不吭离家出走的,有“啪叽”一声跳楼的,还有磨刀霍霍杀母亲的。

为什么同样是挨打,不同时代的人出现如此截然相反的情况呢?如今教育成本的上升,教育效率不仅没有得到提高,反而大大地降低,甚至摧毁了孩子健康成长。现在的孩子抗挫折能力差,受不了一点点委屈。

一、抗挫折能力差

现在的孩子个个温室里长大的花朵娇艳欲滴,一大家子两三代长辈争相侍候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孩子从小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尽管孩子的童年很快乐,但终究要长大走出家庭。等到他们面对学习的压力,面对竞争的压力,面对与他人相处融入群体生活的压力时,抗挫折能力差的就出现不少问题,不合群、没有团队意识,老子天下第一,与同学朋友有矛盾起冲突,不能和平解决问题,而是起了祸害之心。更有甚至被老师批评了几句,就寻死觅活的,并且写下遗书说学校管理太严、学习压力太大,老师虐待自己等拖下一大堆人当垫背。

有个家长心疼上初中的孩子太辛苦,抱怨学校要求太严,上课时间太早,孩子的睡眠不够。其实我们上初中的时候,不也是早上6:00起床晚上11:00多睡觉吗?我们那个时候虽不能说每个人能乐在其中,但也个个从那个年代健健康康走过来了并且生下健康的孩子。为什么我们能吃苦孩子就不可以呢?

说到底,孩子抗挫折能力差的主因还是家庭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把孩子宝贝得太精致太娇嫩,说不得骂不得,吃不了苦受不了挫折,别说给点颜色就是说话语气重了些都自责得不行。

二、受不了委屈

现在的孩子,都是蜜罐里泡大的,只能听顺耳动听的话,不能一针见血地批评,像毛驴一样要顺着毛摸,一旦逆毛就踢蹄子耍脾气。家人会这样宠着溺着,可是与同学相处、同事相处呢?别人也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当骄横的公主、王子相遇,就出现谁也不服谁的分外眼红格斗了。如果校园霸凌越来越多现象,与不让孩子受委屈的家庭教育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

如果孩子在家犯了错误,及时说教不管用,偶尔来点体罚有助于孩子内心强大起来。最起码孩子的察言观色能力提高了,因为挨过打受过体罚的孩子,他会神经高度紧张,眼神变得很机警,身体也变得非常灵敏。当父母生气要打孩子时,孩子会本能地采用自我防御功能,竖起耳朵听父母在讲什么,仔细观察父母的眼神,他们学会察言观色,会主动接受信息,搜寻信息,灵敏地保护自己。

一般在家挨过打骂受过体罚的孩子,内心比较强大,也比较皮实,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挫折,也会认为没什么大不了很容易就抗过去了;要是听到别人说不好听的话,也只是难受一会儿,很快就会调整心态嘻嘻哈哈当没事一般,有了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有什么委屈受不了呢?

打孩子并不是管教目的,只是让孩子明白规则、界限,对于一些事情必须有怕的意识,要心存敬畏。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就是说做人必须要有底线。有时候,不能触碰界限的意识、观念,只能靠惩罚来形成。有位教育家说过,犯了过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受到惩罚,不是因为他们犯了错,而是要让他们日后不去犯错。

打骂并不是惩罚的唯一方式,只是在没有更好更有效的惩罚手段时,有时候打孩子是一种高效的管教方法。但有一条父母必须切记:一定要在冷静、理智的良好状态下惩罚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