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白鹿原》中人物的存在價值,探祕作品背後的深刻內涵

淺析《白鹿原》中人物的存在價值,探秘作品背後的深刻內涵

活著就要記住,人生最痛苦最絕望的那一刻是最難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結束的最後一刻;熬過去掙過去就會開始體驗呼喚未來的生活,有一種對生活的無限熱情和渴望。

這句話出自陳忠實先生的作品《白鹿原》是為了鼓勵人們在人生痛苦和難過時,堅持下去,也只有堅持下去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幸福,和對生命的熱情。

讀《白鹿原》的時候我總能找到在困境中堅持下去的勇氣,和在命運下不屈服的勇氣,而這或許正是《白鹿原》深受讀者喜愛的原因。

淺析《白鹿原》中人物的存在價值,探秘作品背後的深刻內涵

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陳忠實先生開始構思一部四五十萬字的長篇小說。在之後的兩三年時間裡,他開始夜以繼日的收集素材,並於1988年清明時開始著手寫草稿,僅用了八個月的時間就寫完了這部小說,但在接下來的三年時間裡,陳忠實先生都在對作品進行一定程度的修改,直到1993年6月《白鹿原》才得以出版,並且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愛戴。

小說描寫的是地勢雄偉 ,資源豐富,自古兵家必爭之地的陝西關中平原上的白鹿原。通過 白、鹿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糾紛,展現了半個多世紀中國農村斑斕多彩、觸目驚心的歷史長卷,小說氣勢宏大,撼人心魄,人物刻畫形象生動,尤其是白嘉軒,田小娥的鮮明形象。

故事情節帶著昏暗的色彩,又透著深深的社會現實,讓人有種不忍心讀下去的傷心之感。它真實的表現了一個時代的悲劇感,將人性複雜、封建禮制的殘忍不留一絲空隙的表現在主人公的身上。

淺析《白鹿原》中人物的存在價值,探秘作品背後的深刻內涵

一、田小娥:真性情的女子,封建禮制下,無力的抗爭,無奈的選擇

女主角田小娥的構思來源於,一份記錄了中國婦女現狀的文獻,文獻上記錄早期中國,女孩普遍在16、17歲結婚,婚後一兩年內生下孩子,期間如果不幸丈夫去世,她們便需要擔負起整個家庭的重擔、供奉父母、撫養孩子,直到生命終結,獲得一個貞潔女子的牌坊。

而她們的一生是否幸福,從來都沒有人關心。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陳忠實決定寫一個擁有反抗精神,獨立人格的女性,田小娥的形象便是從這個時候出現在了陳忠實的腦海裡。

田小娥的一生都是痛苦的,有著生的痛苦、死得痛苦、活的痛苦。她的人生從她十幾歲嫁給郭舉人時就不再屬於她了。一個花容月貌的女子,和一個年過古稀,早已喪失生育能力的老人。即使她能獲得財富生的滿足,但內心的空虛和寂寞卻是無以言表的。加之做小妾的她,又被正式所欺負,更加堅定了她離開的決心。

淺析《白鹿原》中人物的存在價值,探秘作品背後的深刻內涵

也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田小娥在遇見年輕,勇敢的黑娃時,毫不忌諱的勾引他,直接和他說,我晚上給你留門。對命運的不公平,她僅有的反抗工具就是肉體和性。而在和黑娃偷情被抓後,她沒有絲毫的畏懼和後悔,她怕的不是死,而是一輩子做別人的玩偶。

和黑娃相愛的時候,他最想要的只是過普通女人相夫教子的生活,而這簡單的夢想,終究沒有實現,白鹿原人,對她的成見和唾棄,在一次殺死了她的夢想,讓她成了一個不配見陽光的女人。

動亂年代黑娃被田福賢領兵抓捕,好不容易逃跑了,卻留下了沒有生存能力的田小娥。為了維持生計她不得不尋找下一個依靠,為了救黑娃她在堂叔的軟磨硬泡下獻出了自己的肉體,之後多次與子霖發生關係更多的只是為了生計。

淺析《白鹿原》中人物的存在價值,探秘作品背後的深刻內涵

人們諷刺小娥多次與不同的男人發生關係,唾棄她。然而她僅僅只是男權主義下的犧牲品,一個漂亮女人活下去不可多得的選擇。

整部作品中她又是唯一一個在被男人玩弄的同時也玩弄男人的女人,她是唯一一個打過男人耳光,唯一一個尿到鹿子霖鹿臉上的女人。

儘管她的這點反抗是不徹底的,也因此為自己的反抗而招來了更大的災難。但相比於其他女性向命運屈服的態度,陳忠實先生又無疑不是把對一個時代的反抗精神,通過田小娥這個小人物所表現了出來。至高無所的儒家信念。

二、白嘉軒:多重化人格的悲劇人物,儒家思想的傳承者,封建禮教的維護者

白嘉軒是是一位土生土長的關中漢子,具有天性的純良,兢兢業業等諸多中華民族的優良品質和至高無上的儒家信念。

他是這部長篇小說的核心人物之一 ,作者對其形象塑造 、性格刻畫 ,更多體現的是文化心理結構的表述方法 ,即人在社會實踐中由長期所處的家庭環境 、社會環境和所受的文化教育薰陶相互作用 而形成的心理素質 、價值取向以及思維方式 。

小說一開始就以白嘉軒一生娶過的七房女人開頭,白家為了延續子孫,也為了掩飾白嘉軒不能傳宗接代的窘迫,而表演了一出借種的鬧劇。

淺析《白鹿原》中人物的存在價值,探秘作品背後的深刻內涵

白嘉軒自始至終都沒有反抗過,他的一生都在封建禮制下服從。他家的匾額上寫著:“耕讀傳家”,也是一種對儒家思想傳承的體現。

受儒家思想影響的白嘉軒也是,在為人處事上,也充滿了仁義。小說第四張,白嘉軒豁達地買下搬磚和泥的鹿姓小夥,收買李家寡婦的六分水地時,慷慨的多加了五斗米。

對長工鹿三更是厚待,他讓黑娃和自己的孩子一起讀書,讓鹿三一直在他家工作。

在小說的第六章,白嘉軒立“鄉約”,希望以此正民風。將它們刻在青石上,鑲在祠堂裡。讓路過的村民們都逐一背下,並學以致用,以此來規範村民的行為。

受此影響白鹿村也成了禮儀之邦,人們不在打架鬥毆、賭博,而是變成了說話纖細柔和的“禮儀之邦。”

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白嘉軒又是封建禮制的維護者。在黑娃和田小娥婚姻上,白嘉軒堅決反對,並說田小娥是一個災星。在小說第十五章中,白嘉軒聽到族人彙報小娥無白狗蛋偷情後,他毫不猶豫的在祠堂裡將白狗蛋打的渾身稀爛,慘死家中。

淺析《白鹿原》中人物的存在價值,探秘作品背後的深刻內涵

當鹿三殺死田小娥後,白鹿村開始了自然災害,人們認為是小娥回來復仇時,村裡許多人都想著為小娥上香。只有他白嘉軒,監守著自己的原則。他心狠手辣的將小娥的屍體挖出,燒成灰,鎮壓在塔下,讓她永世不得超生。

為了維護封建禮制,他不僅對田小娥心狠手辣,對自己的女兒百靈也沒有手軟,百靈是他的獨生女兒,從小被視為掌上明珠。寬鬆的環境下,養成了百靈活潑,大膽,倔強的性格。她受新思想影響勇敢的拒絕了父親為他安排的舊式婚姻,將退婚信交給對方。

父親卻因此對他恨之入骨,也由最初的勸他,到後來的威脅和軟禁,直到白靈死去,他也沒有原諒。

白嘉軒的形象也漸漸趨於完全,他即是儒家思想的傳承者,也是封建禮制的維護者。他既有仁慈的友愛的一面,也有兇狠堅定的一面。但在子女的教育上,他終究只是一個失敗的,孤獨的老頭。

淺析《白鹿原》中人物的存在價值,探秘作品背後的深刻內涵

三:通過陳忠實《白鹿原》透視中國傳統文化

小說從頭至尾都都蘊含了豐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充分挖掘出諸多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如儒家文化、宗法文化、民俗文化等,都給當代文學史留下了清晰的印跡。

儒家文化

《白鹿原》所展示出的中國傳統文化是全面而豐富的,幾乎涉及到了中國各方面的傳統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有著漫長曆史的儒家文化。在作者的敘述中,我們不難看出作者對古老的儒家文化的價值取向有著獨到見解,也不難看出作者對儒家文化在歷史的發展到一定的時期有著個人理解。

淺析《白鹿原》中人物的存在價值,探秘作品背後的深刻內涵

宗法文化

宗法制度在中國的漫長曆史進程中佔據著重要位置。在中國傳統的家族中幾乎都有宗法制度的寫照。有著宗法思想的白鹿原村民希望的是過著自給自足、與世無爭、繁衍後代的穩穩當當的生活。

在宗法文化的影響下白鹿原上的這個大家族很團結,面對困難他們能在宗法下的大家長白嘉軒的主持下一起面對並且戰勝困難。我們可以看到宗法文化下比較有利的一面,但是這種宗法思想阻礙了人民先進思想的發展,阻礙了先進文化的發展,阻礙了時代的進步。

作者寫這部作品的意圖也可能是揭示在白鹿原中的宗法制生活方式的落後、愚昧,指出封建禮教對人的危害,對宗法制度進行了深入地剖析。

民俗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所包含的內容極為豐富,民間文化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白鹿原歷史悠久,以農耕為生,有著自己數千年的原始信仰,帶著濃厚的民俗色彩。 民俗文化在作品中的體現有很多方面,如婚俗、喪俗以及其他方面。從婚俗角度來說。

淺析《白鹿原》中人物的存在價值,探秘作品背後的深刻內涵

在小說的開頭,就仔細的描寫了白嘉軒七次娶妻的過程,白嘉軒娶了幾房媳婦死了幾房,她們的喪禮方式極其簡單。而白秉德老漢的喪禮方式繁雜而又正式。

從而可以看出其中的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 在作品中作者表達所運用的語言是通俗的,因此能夠受到民眾的接受與喜歡。 這是一部民族與通俗相結合的小說,帶有強烈的民俗意味,充滿了豐富的民俗文化。

通過閱讀這部作品,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對待傳統文化有著自己的看法。

既有對傳統文化的弘揚又有對傳統文化的批判,他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展現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糟粕與精華並存的,所以它對人的影響和對社會的影響是雙重的,所以我們在對待傳統文化時,既不能一味的肯定也不能一味的否定,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參考文獻】

陳忠實 . 白鹿原

陳忠實 . 陳忠實文集

唐雲 . 覓我所失 : 論《白鹿原》對儒家文化的闡釋和留連

論《白鹿原》中性愛描寫的文化價值

《白鹿原》中白嘉軒人物形象淺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