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的忧伤:不想伤人,是不懂如何社交,父母试用ICPS训练

文|媛妈育儿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不少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疑惑:孩子明明在家挺乖的,为什么一上幼儿园就问题频出?

老师反映,孩子总容易因为玩具和小伙伴闹别扭,不爱分享还打人,导致其他孩子都不爱和他玩。

说到这里,可能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这不就是熊孩子嘛!多半是家长溺爱的缘故。

对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可能说得通,但对于3~4岁的孩子而言,这其实还称不上熊孩子。因为他们并不是有意欺负他人的,而是不懂得如何与他人正确社交。

尤其是刚刚上幼儿园的年纪,不少孩子都会出现争吵打闹的情况,常常行为失控惹麻烦,让人头疼不已。

“熊孩子”的忧伤:不想伤人,是不懂如何社交,父母试用ICPS训练


​01“熊孩子”的忧伤:不是想伤人,是不懂如何社交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这类所谓的“熊孩子”,实际上是社会能力弱的表现。

简单来说,在遇到难题时,他们通常没办法思考如何解决,而是采用失控的方式向外宣泄,企图引起他人的关注。

而那些在社交中明显表现得更好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会主动开动脑筋思考,这个方法不行,那我就换下一个。

“熊孩子”的忧伤:不想伤人,是不懂如何社交,父母试用ICPS训练

因而,对于那些本身不想伤人但的确做出了伤人行为的“熊孩子”,父母首要做的并不是惩罚,而是教孩子如何正确社交——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感受,想办法解决问题,并预见可能造成的后果。

但现实是,大部分家长都急于将分享、友爱这样的美德传递给孩子。可采用惩罚说教的方式,只会让问题越来越糟。

因为此时孩子所在乎的事,并不是父母表面上看到的问题,而是自己的情绪感受。

就像两个孩子为了抢一个玩具大打出手,父母认为是孩子不懂得分享,而孩子认为“我先看到的就是我的,他们玩就是侵犯了我的权益。”

只有真正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让孩子愿意接受正确的处理方式。

对此,美国亚拉尼大学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家默娜·舒尔,专门设计了ICPS训练计划。

“熊孩子”的忧伤:不想伤人,是不懂如何社交,父母试用ICPS训练


​02何为ICPS训练计划?

在《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一书中,作者基于积极养育运动,提出了ICPS训练计划,为I can solve problem的缩写。

当一个孩子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就不会做出一些不当的行为,而这需要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同理心、思考能力和预知能力。

“熊孩子”的忧伤:不想伤人,是不懂如何社交,父母试用ICPS训练

毕竟大多数孩子之所以会与他人爆发冲突,都是由于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又或者无法理解规则,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想法。而缺乏思考能力的他们,又不知该如何良性处理问题,也压根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

这一系列的欠缺串联起来,就形成了大家常说的“熊孩子”。

对此,ICPS训练计划分为了基础版和升级版,对家长来说,可操作性还是比较强的,那么具体如何试用呢?

“熊孩子”的忧伤:不想伤人,是不懂如何社交,父母试用ICPS训练


​03基础版Icps训练——培养表达能力与同理心

1)字词游戏

了解正确表达情绪感受需求的词语,除了能尽量避免冲突的发生,也能给孩子构建起基本的逻辑。

比较基础的自此有,表达意愿的是/不,表达联系的和/或者,之前/之后,表达差距的有一些/所有,相同/不同。

这些词孩子可能平时听得比较多,但都来自于父母的命令式口气,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是被动的。

要想让孩子主动习得,就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或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引导他加入自己的思维。

“熊孩子”的忧伤:不想伤人,是不懂如何社交,父母试用ICPS训练

比如,告诉孩子“这个玩具是你的,你可以自由支配,但手机不是你的,是爸爸妈妈的,如果想玩的话,必须征求爸爸妈妈的同意。”

而联系词,可以让孩子理解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引起了什么后果。并了解到,想要的东西不一定能立刻得到,逐步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

表达差距的词,能让孩子明白相同的问题可能存在不同的解决方式。

从孩子会说话之后就可以开展字词游戏,但让孩子充分理解这些词,可能要到3岁以后才行。

但只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运用,就能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形成这种感知。

除此之外,父母还可以通过绘本、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将孩子带入到具体的情景中,使其理解得更加深刻。

打下这些基础后,还可以教孩子可能/也许,为什么/因为,公平/不公平等,这样的因果联系、开放性和可能性,会让孩子拥有发散的成长型思维。对之后的ICPS升级版中,理解行为和后果之间的联系大有裨益。

2)培养同理心

同理心是情商中的重要一部分。当孩子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时,社交能力就会得到质的飞跃,更容易被集体接纳。

“熊孩子”的忧伤:不想伤人,是不懂如何社交,父母试用ICPS训练

要想让孩子具备这种能力,父母就要先从自己做起,孩子闹脾气就是最恰当的时机。

首先,父母要允许孩子发泄情绪,而后帮助他定义和理解情绪,等到孩子逐渐冷静后,再告诉他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正确表达。

平常可以多给孩子看情感脸谱图,或进行情感识别的小游戏,让孩子能通过他人的表情来判断情绪。

这能极大程度改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想法的缺点。

“熊孩子”的忧伤:不想伤人,是不懂如何社交,父母试用ICPS训练


​04升级版ICPS训练——教孩子多元化解决问题

1)引导孩子思考多种解决方式

家长首先要知道,孩子独立解决问题是人生中的必经一步。

有了ICPS基础版的训练后,孩子已经具备了表达和独立思考的基础,家长可以教孩子试着从多个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具体的步骤是这样的:

■概括设想的问题。比如孩子想玩幼儿园的木马,此时另一个小朋友也想玩。

■告诉孩子这个问题有很多种解决方法。父母:“两个小朋友应该怎么协商坐木马的问题呢?你可以把所有能想到的方法都说出来,看看你能想多少?”

■记录孩子的方法。把孩子所有的想法都写在纸上,直到写满为止。

■若孩子不配合则加以引导。这个方法有时也会遇到阻碍,比如孩子不愿意动脑筋想等,对此

父母要鼓励孩子大胆思考,可以给出适当的提示。

■以此类推,得出孩子的众多想法。

■在孩子即将想不出来的时候,再给予适当提示和鼓励。

“熊孩子”的忧伤:不想伤人,是不懂如何社交,父母试用ICPS训练

这样设想的方式,由于没有损伤到孩子的利益,通常会让他比较客观。如果能搭配玩偶、图画或角色扮演的游戏进行,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父母可以给提示,但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主动思考,让他考虑行为的后果。

2)引导孩子思考每个解决方式的结果

在进行完上一个步骤后,父母还可以引导孩子对自己所想的方法进行评价和预估,判断每一个解决方式会导致什么后果,并将其在纸上对应起来,就能得到直观感受。

当整个清单列出来之后,孩子就能通过对比判断,哪样的方式更好,哪样的方式存在什么样的缺陷。

在多次列清单、一一排除后,孩子以后再遇到冲突或问题时,就会自动在脑中进行这样的步骤。

“熊孩子”的忧伤:不想伤人,是不懂如何社交,父母试用ICPS训练


​05进行ICPS训练的注意事项

◆不直接给孩子答案

进行ICPS训练的根本目的,是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哪怕一开始孩子想出的做法不尽如人意,父母也要有耐心,不要直接把答案给孩子,这样的训练是没有意义的。

“熊孩子”的忧伤:不想伤人,是不懂如何社交,父母试用ICPS训练

◆强调事实和感受,不加以评价

在孩子提出各种想法后,不论是错是对,父母都不要急着评价。

如果对其中一种加以赞扬,那么孩子的思想可能就会被压抑,想不出下一种方法。

如果父母指出某种方法不对,那么孩子就不愿意再继续思考了。

◆注重过程而不是结论

ICPS的训练,并不是为了让孩子一下子就找到最合适的方案,而是使其能多元化看待问题。

因而,父母的需求要从让孩子找出结论,转移到让孩子思考上来。不要太过着急,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

通过ICPS的基础版和升级版,来教孩子自主解决问题,他就不会因为社交能力弱而变成真正的熊孩子。

二胎宝妈、营养师,为大家分享育儿生活中的心得;图片皆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另外,码字不易,如有个别错别字,请别介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