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權謀教育的第一步,就是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做錯就會很陰暗

陪兒子去上圍棋課,這天晚上老師佈置的主要任務就是,小朋友結伴下棋。我鼓勵他選擇一個稍強一點的夥伴來玩,下到中盤,對方一個失誤,兒子贏得一個先手,立即能夠提掉對手很多子,但是對方卻不幹了,要求悔棋。兒子一直強調落子無悔,最終那個小朋友只能接著下。此時對方小朋友的情緒波動很大,接下來的棋局很明顯的就落了下風,下了幾十手之後,兒子正在思考中,對方就把棋局一把搞亂,場面在尷尬中結束。

我在旁邊並沒有說話,我就看著他如何的去處理讓不讓對方悔棋,以及處理最終的尷尬局面,兒子的爭勝知心很強,最終他堅持了讓對方遵守規則。幾個家長和老師都對那個悔棋的孩子說,勝敗很正常,如果你在比賽中立即都被判定失敗,取消資格了,那個小傢伙在窗口處平靜一會而,又抱著棋盒來找兒子下棋。兒子不情願,但是我鼓勵他繼續和他下,不過,這個悔棋的小朋友,最終沒有戰勝自己的情緒,再次中途棄局。沒太長時間,課程也結束了。

在《資治通鑑》中就講到了唐太宗的教子心得就是“遇物則誨”,我也是一直堅持這個原則來教育孩子,在回去的路上我對他說:

你是不是認為堅持“落子無悔”的這個遊戲規則,很正確?而且周圍的家長和老師也都是這是對的?其實不是這樣,這裡面有三個關鍵點:

兒童權謀教育的第一步,就是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做錯就會很陰暗

1、規則要堅持,但是還要在不重要的地方掌握靈活度。這不是比賽,而是小朋友之間的切磋,在對弈中尋找對方的強處和對比自己的不足。此時不是比賽,堅持規則不是目的,目的是讓自己學到東西,提升自己的水平。而忽視了這一點,不斷的強掉規則,卻讓自己失去了下棋的機會,讓對方不歡而散。在比賽中必須堅持規則,這讓我們去爭取勝利和榮譽,而在私下玩,必須讓對方一下,這能讓我們獲得,提升和快樂。目的不同,對規則的靈活度就不一樣。

2、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冷靜和理性,“靜為躁君”。靜為躁君的意思就是,急躁的人永遠都是冷靜人的奴隸。和你下棋的小朋友,為什麼本來他比你強點,但為什麼兩次他都沒有下完,根本原因就是情緒影響了棋藝,一個人技術再高明,一旦情緒化,就無從發揮了。一個人在社會上,越是成功的人,越是能夠控制自己急躁的情緒,讓自己無論什麼狀態下都能夠保持理性。這樣不僅僅能夠避免失敗,即使失敗了,也能避免自己輸得更多。

3、不僅僅是下棋,其實人生更需要大局觀。下圍棋,最忌諱的就是對幾個子的過度重視,不願意失去一個子,恰恰最後悔失去更多的子。所以圍棋一直強調的就是大局觀。其實人生也是如此,不能斤斤計較別人的錯誤,你能讓他繼續和你下棋,沒有受到他的影響,這點上,你做的對。其實更重要的大局觀,就是第一次悔棋的時候讓著他,我們知道我們有贏得實力了,就沒有必要計較本局的成敗,讓他悔棋,這樣他就能多陪你好好的玩幾局,而不用這麼尷尬了。

這些話,說給兒子聽,不知道他是不是能夠聽懂,但是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也不能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不斷的把這些道理灌輸給孩子,讓他們一點一點的潛移默化。權謀的教育不是讓孩子更加陰暗,而是讓他能夠擺脫情緒,知道為了自己真正的目的可以暫時不需要堅持規則,而且要建立起更大層面的視野,也就是大局觀。之所以,把這些寫出來,就是想給其他同樣為父母的人,分享一下經驗,權謀的初級教育,無需陰暗,也無需看太多的書,只要保持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即可。本文源自“權謀智慧”微 信 公 眾 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