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去远方,他们已经把日子过成了诗


不用去远方,他们已经把日子过成了诗


不用去远方,他们已经把日子过成了诗


主人章明、张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分别担任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与设计总监,专注研究于公共文化建筑、既有建筑改造及城市更新等相关领域,项目获得国际及国家、省部级各类奖项30余项。代表作品包括范曾艺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杨浦滨江公共空间一期等。图为天气晴好时,章明和张姿经常带着爱犬康康在院子里的茶亭待客。

不用去远方,他们已经把日子过成了诗


一层的卧室区没有隔断,宽敞而明亮,人在室内也能感知到天气变化和空气的流动。

隔着车水马龙的南京西路,铜仁路这一侧是一片花园里弄住宅,建筑师章明和张姿的新家就掩映在这一头的都市深幽里。为了找到合意的房子,他们看了五六十套老房子。“我们的家一定要有院子,院子里要有棵树,但树不能居中,还要有个小亭子。”这是女主人的心思。直到他们见到这栋有着淡奶油色的拉坯外立面和红屋顶的20世纪30年代三层老洋房。这里曾是地产大亨程霖生的物业,小区里只建了34栋洋房,密度和前后间距都很大。这对建筑师夫妇对这里几乎是一见钟情。


不用去远方,他们已经把日子过成了诗


不用去远方,他们已经把日子过成了诗


卧室的休憩区,用钢结构做了一整面隔板置物架,并安装了可以左右移动的钢梯方便取物。中间的自制茶几可以多种方式变形。

不用去远方,他们已经把日子过成了诗


户外小院和一层主卧之间用小书房过渡,利用钢结构做了一整面搁板储物架。

从南面大门进来,一个拙趣新意的院子扑入眼帘。原先这栋洋房因为历史原因,住着4户人家,章明和张姿拆除了各种搭建,还原了院子的本貌,并且整个抬高,在地下设计了透气的架空层,让院子和室内没有高差,进出方便。院中一棵女贞树已有50余年,树冠一半落在墙内一半落在墙外,连接起家和外面的世界。喜爱绿植的张姿又种下一棵瓜子黄杨,溜着墙根的则是各种蕨类,整个院子显得生机勃勃。围墙上一圈竹篱笆是主人的特别设计,绑起来时,只要两根竹竿夹一根,就能构成极具建构感的三角形支撑。


不用去远方,他们已经把日子过成了诗


墙上钢质挂镜线上的圆环摆设是从韩国购来的悬吊烛台。

不用去远方,他们已经把日子过成了诗


可随时开合的钢窗结构让空间变得通透敞亮,爱犬康康也十分钟意在这里自由玩耍。

不用去远方,他们已经把日子过成了诗


厨房洗水池上方利用墙面做了收纳,女主人钟意用清爽的白色来归置各种小物,从这里也能看见南面的院子。

院子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一间开放式茶亭,坐下七八个人都没问题!夫妇两人将桂林旅行途中带回来的一整块老木头做了茶案,又用竹灯、枯枝老树根做了装饰,一端挂了竹帘作为隔断。他们的建筑老本行在这里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茶亭的结构体系都经过严格演算,采用钢木混合、梁架体系,搭有轻质屋顶,无论刮风下雨,都可在一亭安然。


不用去远方,他们已经把日子过成了诗


室内完整地保留了老房子的全部楼梯,只对破损处做了修补。

不用去远方,他们已经把日子过成了诗


三层利用层高做了储物空间和书房。章明和张姿夫妇保留了原来的屋顶和梁柱结构,家具新旧混搭,分外迷人。正对的灰色墙面是原来老房子壁炉的烟囱,将上面的涂料剥离后呈现出原始样貌。

穿过南面的院子,一层集中了章明和张姿的一切生活和会友的需求。院子旁的书房一侧是一个简易操作台,也是整个底层的布局中心:主人在这里准备茶和咖啡,往外可端去茶室,往西递向书房,往北走向客厅,方便极了。在客厅里,夫妇俩特别设计了茶几和置物架。茶几内部有强大的储存功能,还可多种方式高低、前后变形,满足置物、阅读、使用电脑等不同需求。黑色钢结构置物架铺满了整堵墙,钢梯可以左右移动,方便取物。他们还在顶端设置了绕墙延展的钢质挂镜线,这样一来,挂画和装饰品都不用钉子,直接用钢索悬挂即可。


不用去远方,他们已经把日子过成了诗


不用去远方,他们已经把日子过成了诗


客厅一侧就是主卧,没有隔墙,通透明亮。沿着卧室往里走,还可以看见北面一个四四方方的小院子,中间一株罗汉松影影绰绰,犹如一幅优美的中国画。老房子通常带有夹层结构,从这里到浴室就有半层之差,需要从下沉式台阶进入,一点儿错落平添了生活的乐趣。浴室旁还有一个隐藏式衣帽间,只要打开南北窗,就有风对流而过,无须担心潮湿的问题。整个底层就这样被建筑师划分出错落的五六个空间,初看并不乍眼,但放在一起形成了极强的流动感,并满足了男女主人生活和会友的所有需求,也让家庭的重要成员——经常陪伴夫妇俩上下班的爱犬康康可以满心欢快地四处奔跑。这其实极其考验建筑师空间营造的能力,好似中国园林的造景,并非一览无遗。空间层层递进,让人愿意去体会后面的可能性。


不用去远方,他们已经把日子过成了诗


在三层工作室内,钢窗结构和木梁结构既是空间构造所需,也流露出一派质朴气息,与窗外的斑驳树影相映成趣。右边是卫生间,左边是楼梯,中间的洗手台是用老房子拆下来的大梁自制的。

不用去远方,他们已经把日子过成了诗


不用去远方,他们已经把日子过成了诗


女主人十分擅长用淘来的东西自行DIY搭配。卧室的床头灯就是她买来成品后自己加装了竹灯罩的成果。

一层通往二层的老木楼梯被完整保留了下来,满是岁月留痕的裂纹和疤结,泛出了包浆,也保有了生活的温度。二层是张姿父母居住的地方,带有独立厨卫和阳台。三层则是夫妇俩的工作室。他们打掉了吊顶,露出了老洋房特有的梁柱结构和三角屋顶,并重新做了防潮、防腐和保温。工作室的一边用磨砂玻璃门隔断出储物室,另一边则放了巨大的办公桌,满足夫妇两人看图纸的需求。


不用去远方,他们已经把日子过成了诗


爱犬康康是一条两岁半的小鹿犬,也是这个家的重要成员之一。

不用去远方,他们已经把日子过成了诗


古朴的茶桌是用收来的老金砖制成的。

这里没有贵重的家具,夫妇两人将重金都花在了空间本身的打造上,这也是他们对奢侈的理解。他们定制了老式钢门窗,在风格上与老洋房一脉相承,又采用双层玻璃,内外防寒保暖,自行设计并定制了硬纱窗防蚊,极为实用。章明这么解释自己打造家的原则:“ 建筑师设计空间时和一般侧重装饰的室内设计师不同,对我们来说,风格是对应具体的需求的,最核心的还是空间、材料、质感、意境和体验。”


不用去远方,他们已经把日子过成了诗


茶亭的构造是原木与钢材的组合,看着质朴温润,又相当结实。

不用去远方,他们已经把日子过成了诗

从房子南面的门可以直接进入小院,入口处用预制白色水磨石做了地坪,铺设的小青砖是从上海周边收来的老砖。周围栽植了一圈女主人爱的绿植,围墙上接了密密一排竹篱,增添了小院的私密和雅趣。

老洋房的独特魅力和空间结构令他们深深着迷。在张姿看来,充分挖掘老建筑本身的价值比在全新的空间里进行规划更为有趣,可以像一位考古学家去探究设计的依据,跟建筑形成对话关系,“老建筑并不是像老古董放在那里让人看,而是一种启发和参照,我们可以有的放矢做出不同反应,去充分挖掘空间的潜力”。张姿小时候就曾住在这里附近,如今好似人生又兜了回来。带着爱犬康康,坐在新家的院子里,养花、品茶,感受斗转星移、四季更迭,生活过得犹如一首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