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有哪些形态特征和功效?

有缘相逢知己人


农村一野生植物,可作为中草药,殊不知其叶更是美味佳肴

近几年来,人们在吃这方面的改变非常大,大部分肉类食品和海鲜出现的频率越来越低,而频繁出现的是各种农村的野菜。野菜本就是一种特别稀罕的美味,不仅能满足味蕾的需求,还能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它们的价值丝毫不低于日常所食用的蔬菜。但是有个一直困扰着人们,哪种野菜可以食用,哪种野菜不可以食用,这对于不熟悉野菜的人来说,确实是一大难题。在农村有这样一种野生植物,人们只知道它可作为中草药使用,殊不知采其嫩叶凉拌更是美味佳肴,还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特别适合夏天食用,这种植物就是败酱。

我猜大部分朋友对这个名字都很陌生,但只要在农村待过,就一定见过这种植物,只是对败酱这两个字不太亲切,对它的样子却十分清楚。败酱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在生长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它可以存活几年或者十几年,比许多花草的生命力要顽强得多。其植株本身高矮不一,稍微幼嫩一点的仅有三四十厘米,而一些年老的就要高出很多,大多数在一米左右,甚至还有两米左右的。它的根状茎通常不是竖直向上,而是横向卧地或者斜升,只有主茎才会竖直向上,主茎表面呈黄绿色至黄棕色,有时略带淡紫色,看起来就有种专属大自然的气息。

败酱植株本身不是特别光滑,尤其是下半部分,布着一层或多或少的倒生白色粗毛,相对而言,上半部分就要光滑得多,至少用肉眼无法看到绒毛。植株底部的基生叶通常有很大一簇,它们形状各异,卵形、椭圆形或是椭圆状披针形,当花开花谢的时候,基生叶就会枯萎脱落。茎生叶通常是成双成对生长,叶片表面为暗绿色,背面为淡绿色,边缘有一些稀稀疏疏的锯齿,锯齿只是徒有其状,并不会伤害到人们。

这种植物在我国的分布范围还算广泛,除了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广东和海南岛没有以外,其他地方都能发现它的存在,此外,俄罗斯、蒙古、朝鲜以及日本也有分布。败酱在农村随处可见,尤其喜欢生长在树林里、田地里、荒地里、灌木丛中、田埂边以及草丛中,若要将它斩草除根,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它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就算在零下好几度,它依然能若无其事的存活,但20~30°C是生长最适宜的温度。

我们都知道败酱平时都被人们用作中草药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撒脓、活血祛瘀等功效,然而在部分地区,人们都会采摘其嫩叶部分食用。因为败酱草本身具有清热的功效,所以吃起来略有苦涩味,人们就会将它放在锅内焯一遍,再放入水内泡几个小时,达到去除苦味的效果,随后即可捞出沥干凉拌了,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适量的调料,一份既好吃又养生的佳肴就完成了。

伙伴们,你的家乡有没有吃败酱叶的习惯呢?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试一试哦!


三农萌新


败酱草最先出自于《神农本草经》,是一味传统的中草药,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地为江苏、浙江、湖北、安徽、山西、内蒙古等地,多生于山坡、草地、路旁。败酱草又称为苏败酱、遏蓝菜等,为败酱草科植物白花败酱、黄花败酱的全草。

败酱草的形态特征

1.黄花败酱

长50~100cm。根茎圆柱形,多向一侧弯曲,有节,节间长不超过2cm,节上有细根。

茎圆柱形。直径0.2~0.8cm,黄绿色至黄棕色,节明显,常有倒生粗毛,质脆,断面中部有髓,或呈小空洞。

叶对生,叶片薄,多卷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羽状深裂至全裂,裂片边缘有粗锯齿,绿色或黄棕色;

叶柄短或近无柄;茎上部叶较小,常3裂,裂片狭长。有的枝端带有伞房状聚伞圆锥花序。气特异,味微苦。

2.白花败酱

根茎节间长3~6cm。着生数条粗壮根,茎不分枝,有倒生白色长毛及纵沟纹,断面中,茎生叶多不分裂,叶柄长1~4cm,有翼。

败酱草的作用

《本草纲目》中有言:“败酱善排脓破血,故仲景治痈及古方妇人皆用之。为易得之物,而后人不知用,盖未遇识者耳。”《本草正义》中也有说道:“此草有陈腐气,故以败酱得名。能清热泄结,利水消肿,破瘀排脓,惟宜于实热之体,惟产后诸痛,当以瘀露作痛者为宜。”

中医认为,败酱草药性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

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肠痈肺痈,痈肿疮毒,产后瘀阻腹痛。

一般用量为6~15克。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弱,食少泄泻者不宜服用。

败酱草的临床应用及配伍

败酱草用于治疗肠痈初期未成脓者可配伍红藤、大黄、牡丹皮等;治疗肠痈脓已成者可配伍薏苡仁、附子;治疗肺痈发热,咳唾脓血可配伍鱼腥草、桔梗、芦根等。

败酱草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鼻窦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胃病、胰腺脓肿、放射性直肠炎、化脓性结肠炎、前列腺增生、静脉炎、皮肤病及一些妇科疾病如盆腔炎等。

败酱草的现代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花败酱主要含香豆素,环烯醚萜,皂苷,甾醇等;白花败酱主要含挥发油,莫罗忍冬苷,番木鳖苷,白花败酱苷等成分。

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镇静、保肝利胆、抗肿瘤、抗氧化、镇痛、耐缺氧、降血压、对黏膜及胃肠道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


小叨健康汇


败酱草有哪些形态特征和功效?

败酱草又叫遏(e)蓝菜、菥(xi)蓂(mi),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常甚至于菜地、麦田,是很让农民朋友头痛的杂草。

不过,败酱草可是中医常用材料 ,有祛淤排浓、清热解读的作用。

败酱草的形状特性,有点像我们常吃的菊苣,叶柄比较长,边缘呈锯齿状,还有粗毛。如果不外力破坏,可长到一米高。

败酱草的功效表现在:改善阑尾炎、痢疾、肠炎、肝炎、结膜炎等症状,配合其他中药有治疗作用。

不过,作为一名吃货,没花多少心思去研究它的功效,小伙伴们还是咨询医生比较合适。咱们只分享怎么吃更美味。

先来一份“凉拌败酱草”。

将败酱草的嫩茎叶摘洗干净,在放了盐的沸水中烫一下,再在清水中过凉,挤干水分切成段,放在碗里。

根据个人喜好撒上食盐、味精、香油、生抽或者酱油,拌匀即可。

“败酱草炒鸡蛋”也比较简单。

跟其他野菜一样,将败酱草的嫩茎叶摘洗干净,在放了盐的沸水中烫一下,再在清水中过凉,挤干水分切碎,放在碗里。

将鸡蛋打入碗内,撒上食盐,搅打均匀后,用平底锅放少量油,煎成蛋饼。或者用炒锅放适量油,下入葱丝。

煽炒出香味后,倒入蛋液滑散,撒上味精炒匀入味后起锅。

“败酱草蛋汤”

将败酱草的嫩茎叶摘洗干净,在放了盐的沸水中烫一下,再在清水中过凉,挤干水分切碎备用。

鸡蛋磕入碗里,撒点食盐,搅打起泡。汤锅至火上,加入适量清水烧沸,将蛋液边倒入边搅拌,形成蛋花。

倒入败酱草碎末,把汤烧沸后撒点味精,也可以加胡椒粉和香油,摇匀出锅。

统一答复读者:

有不少小伙伴咨询小编编的问答每天30万的阅读量是怎么做到的?收益跟答题字数、阅读量、评论数、点赞量有什么关系?

小编编花了一周时间对自己做的600个悟空问答进行数据分析,将总结出的核心规律分享给大家。

有兴趣了解的朋友,可点击小编编头像,上方“私信”,或者看“作者介绍”联系。


野蔬叔食记


亚高原区入夏迟,

晨起上山剜苦苣。

旷野一时红尘远,

食之解毒祛闷郁。

苦苣,又名苦苦菜、苣荬菜、麻苣菜等,中药名为“败酱草”,民间俗称苦菜,是一种药食兼用的无毒野生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钾、钙、镁、磷、钠、铁等元素。苦苣不但能吃(凉拌等),而且能治病,具有清热解毒、明目和胃、破瘀和血、消炎利尿、排脓消肿之功效。

记得早年有一次取中药,医院药房没有“败酱草”。药剂师说:“自己到山上找些放上”。我茫然,不知其为何物。他说“败酱草就是苦苣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