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下滑淨利卻暴漲超400% 新華醫療釋放怎樣的“煙霧彈”

在A股上市公司當中,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多見,可營收下滑淨利潤卻暴漲的實屬少見。然而,新華醫療正好是“少數派”當中的一員。 前腳還陷入子公司“變臉”的尷尬境地,後腳又宣佈為另一家子公司成功引入戰略投資。對於這些子公司,新華醫療該如何處置?

《投資者網》向勁靜

日前,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華醫療”,600587.SH)發佈三季報,和以往的業績情況不同的是,新華醫療此次交出的是一份“營業收入下滑,淨利潤卻暴漲”的成績單。

除此之外,新華醫療還有一件令市場關注的事情,前腳還陷入子公司成都英德生物醫藥裝備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成都英德”)“變臉”的尷尬境地,後腳又宣佈旗下另一家子公司成功引入戰略投資。對於這種“不履行補償義務”的子公司,新華醫療為何如此偏愛?從2010年開始,新華醫療長期靠外延式併購開擴張業績,哪怕旗下子公司常年處於虧損狀態也能“容忍”。如此下去,新華醫療的未來又會如何?

下滑與暴漲之間

根據新華醫療發佈的三季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為63.15億元,同比下滑12.92%;淨利潤為8.11億元,同比增長422%。那麼,在營收下滑、淨利潤暴漲之間,有著怎樣的原因?

新華醫療解釋稱,“公司前三季度的淨利潤之所以出現大幅度增長,是因為公司全資子公司華佗國際以股權對價和現金支付相結合的方式將所持有的威士達60%的股份轉讓給了華檢醫療。此次交易完成後,威士達成為華檢醫療的全資子公司,威士達不再納入公司合併報表範圍。”

新華醫療因為子公司成為“暴漲戶”,但也是為旗下子公司操碎了一地的心。

营收下滑净利却暴涨超400% 新华医疗释放怎样的“烟雾弹”

此前,新華醫療收到上交所的通報,被批評也是因為2014年收購旗下的子公司成都英德。彼時,新華醫療以發行股份和現金支付的方式購買成都英德85%的股權,當時成都英德的高層和核心人員也因此獲得473.67萬股並承諾,2014年至2017年淨利潤分別不低於3800萬元、4280萬元、4580萬元、4680萬元。

营收下滑净利却暴涨超400% 新华医疗释放怎样的“烟雾弹”

可實際上成都英德這幾年的業績情況如何?數據顯示,成都英德2014年至2017年的淨利潤分別為3163.35萬元、3252.24萬元、-5057.83萬元、-4593.45萬元,連續4年都未實現業績承諾,且還合計虧損3235.69萬元,與當時的業績承諾金額之間的差額巨大。最關鍵的是,在業績不達標後,隋湧等9名自然人遲遲不履行業績補償義務。

截至目前,新華醫療只收到2015年度的業績補償款合計995.08萬元,可2016年度和2017年度的業績承諾卻未履行。

同時,新華醫療還也發佈公告稱為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整骨煙臺醫院有限公司以增資擴股引入戰略投資者的方案最終實施完畢,醫院已完成工商變更登記,新華醫療持股比例變為40%,煙臺醫院從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變為參股子公司。

據瞭解,煙臺醫院是新華醫療2014年出資成立的,引人注意的是,自成立以來,該子公司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數據顯示,2017年和2018年1月-8月,煙臺醫院淨利潤分別虧損1957.13萬元和1531.87萬元。那麼,新華醫療為煙臺醫院引入資金之後,將有怎樣的措施扭轉煙臺醫院的虧損局面?為此,《投資者網》聯繫新華醫療,並未得到任何回應。

狂買與狂賣之間

如此為子公司操碎心,可看出,新華醫療旗下的子公司不少。

根據數據顯示,新華醫療在2010年到2019年10月31日期間,外延式併購投資多達38家公司,其中2014年併購的公司數量最多。這些公司的確讓新華醫療的營業收入大大地增長,但也由於大多都處於虧損所以導致都在吞噬公司的盈利能力。

這些年的併購來帶的並不止於此,還使得新華醫療的商譽減值拖累。2018年的年報數據顯示,新華醫療對11家子公司計提商譽減值準備1.22億元。其中有10家子公司經累計計提商譽減值準備金額後,商譽賬面價值已變為零。上海遠躍製藥機械計提商譽減值額度最高,為6352.01萬元,其次為成都英德,計提減值準備金額3767.03萬元。

然而,在狂買的同時,新華醫療也在狂賣。比如:去年新華醫療出售了上海方承醫療器械58%股權;今年1月新華醫療轉讓其持有的蘇州長光華醫生物醫學工程有限公司8.2041%的股權。2019年上半年,出售了子公司長光華醫8.2041%的股權和威士達60%的股權。

如此靠狂賣的確也讓新華醫療扭虧,比如:2017年新華醫療全部非經常性損益累計約2.02億元,其中,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約1.04億元,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7614.63萬元。

而到了2019年前三季度,雖然新華醫療扣非後淨利潤為2341.81萬元,但公司的非經常性損益卻高達7.79億元,這一數值也是創下了該公司上市以來的最高紀錄。

可新華醫療一邊狂買一邊狂賣,是否說明公司的發展戰略是出於某種考量?由於公司並未針對《投資者網》的提問給出任何答覆,暫時無從知曉。(思維財經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