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看!以周代商後,華夏文明發展出現了哪些轉變?

時間來到華夏大地上的公元前1046年,這一年是華夏文明發展史上至關重要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徐徐前進的華夏文明軌跡將會迎來它的一個大轉彎——武王起兵伐紂成功而帶來的“宗周代商”。然而這一次的朝代更替並不是簡單的後承前制(如漢承秦制),更多的是一種文化上的取代。那麼宗周和殷商在文化或者制度上到底有哪些差異呢?我們先從這兩朝的文化信仰說起,再來一點點深入。

值得一看!以周代商後,華夏文明發展出現了哪些轉變?

0.0.0 武王伐紂,華夏文明進入拐彎車道

一、 商周文化區別

1、 信仰

首先整個商朝集體是非常崇拜天帝的。上至國家戰事,下到平民生老病死,有事沒事都要佔上一卜來問下天帝下一步該怎麼做。但商朝之人崇拜的天帝卻又不同於西方的上帝,這裡的天帝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他既能呼風喚雨控制自然,又能瞭解民間瑣事為民指路。殷商遺址出土的甲骨文有關祭祀天帝的就有大部分。另外,商人還認為商王死後,就會飛到天上去和天帝一起生活,從而成為新的神靈來庇護商人,所以說在商朝商王死後,是有許多貴族自願去殉葬的,因為他們認為這樣能跟隨商王一同成為天神。《禮記.表記》記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這裡的鬼就是殷人死去祖先,他們是和天帝生活在一起的,故說是後人祭拜天帝,其實也就是祭拜自己的先祖。

值得一看!以周代商後,華夏文明發展出現了哪些轉變?

1.1.1 商人最喜歡用龜殼占卜,問問天帝未來兇吉

而周朝卻不是信仰天帝,相比之下週人更加偏信天——天命。從殷商的滅亡中,周人知道了天帝並不庇護祭祀他的人。故周人便用天代替的天帝,他們認為天是主宰萬物的根源,而天卻只庇護有德的人,當殷商不在有德之時,便不在庇護。比如周朝遺址出土的銘文中(如井人鍾、大盂鼎等等),有關於天命與修德的就佔了大部分。只有有德之政才是天命所歸,這是周人的共識,相比於殷商模糊的天帝概念,周人將其信仰具體化,同時以德配之,形成了一整套天命體系。

值得一看!以周代商後,華夏文明發展出現了哪些轉變?

1.1.2 周人更加崇拜天,強調有德之人乃是天命

所以說,可以看到殷商與宗周首先在信仰上就大為不同,殷人崇拜天帝,認為國家與人民的任何事情天帝都會給予庇護,這就相當於自己是不能左右時局的,而歸一個獨立的天帝管轄。周人崇拜天,認為天是庇護有德之政,有德之人才是天命,這就相當於在一定程度上認可了人本身的重要性。不得不說,周人對待信仰上相較於殷商有一個大的進步。

2、 婦女社會地位

根據殷墟出土的文物看來,毫無疑問女性在殷商社會中佔據著很重要的地位。縱觀整個殷商時期,女性參政是個很普遍的現象,對於巫師這樣重要的崗位,很多都是女性在承擔。而且大到商王的王后親自披甲率軍出征,不遠萬里奇襲敵軍(這裡指婦好、婦井),小到貴族百姓的妻子外出從事農作物生產或者擔任史官,這些都是在當時整個社會看來很平常的現象。同時在殷商,女性亦可有屬於自己的封地與財富,這種權利與當時的男子並無無異。所以說在整個殷商時期,女性的地位大體來講並不是後世各王朝的男尊女卑局面,更多的是一種平等。

值得一看!以周代商後,華夏文明發展出現了哪些轉變?

1.2.1 殷商婦好女將軍,巾幗不讓鬚眉

而反觀整個周王朝,自建立起便經常防範“牝雞司晨”——即女性干政。因為周人認為婦女是男子的從屬品,根據《禮記·郊特牲》記載:“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這句話便是講的女性在年幼時要依順她的父親和兄長,嫁人後要依順她的夫君,夫君死後則要依順她的子嗣。由此可見,相比於商朝,周朝女性的社會地位是一個懸崖式下跌。在周朝貴族女性除了做一點簡單的女工之外,要想得到屬於自己的封地與財富,這是不可能的,故周朝是一種男尊女卑的社會。

值得一看!以周代商後,華夏文明發展出現了哪些轉變?

1.2.2 到了周朝,女性社會地位極低直至中國近代

可以看到,在女性社會地位上,雖然說商周是兩個連續的王朝,但其差異是十分明顯的。其中商朝的女性除了可以合法參加國家大事的決策,甚至還能獲得自己的封地,這在整個中國古代社會是十分罕見的。而周朝的社會則是一個典型的男尊女卑社會,而且以周禮確定的男尊女卑社會基石在華夏大地上延續了2000多年,直至中國近代才正式宣告結束。不得不說,周人對於女性地位這一點,相比於殷商來說,乃是一個文明後退。

二、經濟層面

殷商是農業、手工業以及畜牧業同步發展的,但是到了殷商中後期,因手工業已極度發達,從而促進了商朝民間物品交換,衍生出了最早的大規模長途販賣商人群落,殷商的各種大邑幾乎都有這種商人。而官府對此也是極為支持的,專門設置官職以此來方便這些商人。在殷商遺址河南安陽殷墟中就出土了幾枚銅貝——這也是我國最早的銅錢,由此可見殷商時期的商業已經很發達了。

值得一看!以周代商後,華夏文明發展出現了哪些轉變?

2.1.1 古時候的銅貝(楚國的)

然而到了周,殷商的勳貴與平民失去了往日的土地與權勢,只能靠經商為生,而只有周朝的貴族與平民才有資格得到良田從事農業勞動。所以說到了周,商人的地位已不及殷商時期高了,國家政策也逐漸偏向了農業。尤其是到了周的後期,天下幾個大諸侯國如秦、齊等等都在強調農業的重要性,而間接的使得商業地位在此下降,由此說來,周逐漸的向單一農業文明發展。

值得一看!以周代商後,華夏文明發展出現了哪些轉變?

2.1.2 周朝初期良田分予了周人

所以說,可以看到,殷商是華夏文明商業發展的初始階段,它既有農業文明,也有商業文明,是一個有機的結合體。而周朝,因為汲取了殷商覆滅的緣故,更加傾向於發展農業文明。事實也是如此的,到了週末時期,各諸侯國均強調農業的重要性,同時這一重農政策在華夏曆史上也延續了2000多年。

三、制度層面

殷商主要實行內服與外服制度。其中內服任官是指在商人本族能夠控制與活動的區域裡擔任官職,其中包括相、卿士、三公等等一些直接對商王負責的重要官職。而外服則是對臣服於商的各部落首領官職的稱呼,它包括商王不好直接統治的區域的一些方國首領以及商王派去的監視人員。對於內外服制度,其任職人員有很大的協調性,既可以是王室子弟,也可以是提拔有才能的平民或奴隸(傅說就是從奴隸提拔起來的名相),而商王也正是通過這種方式來穩定國內發展。

值得一看!以周代商後,華夏文明發展出現了哪些轉變?

3.1.1 圖中圓圈區域可以看成內服管理區域

而周滅商之後,國土疆域遼闊,便實行的是分封制。將偌大的國土分封給了大量王室子弟與少量功臣,諸侯在各自的封地內享有世襲統治的權利,同時也擔負起了給周天子定期朝貢與提供軍賦等等的責任。這樣就形成了一套等級森嚴的體系,周王——諸侯——卿、大夫——士,但這也嚴格限制了下層人民進入上層,進而使得階級更加固化。

值得一看!以周代商後,華夏文明發展出現了哪些轉變?

3.1.2 周朝的分封制,等級制度相當嚴格

可以看到周與商採取的用人制度是不相同的,對於殷商來講王室與各附屬國(外服)之間更多的是一種支配的關係(監視制),維繫紐帶為武力,當殷商王朝內外乏困之際,便是附屬國反叛之時。反觀周人的分封制,乃是建立在血緣紐帶上的一種制度,各分封諸侯國與周王室的關係更近,這樣相比於殷商更利於中央對邊疆的統治性。同時通過分封也能使得新佔領的領地,更快的被周人所統治,對於開疆拓土來說,非常有利。

四、起源層面

據史書記載,殷商是最早起源於黃河中下游地區的農業文明,但因經常四處遷移,故而整個商族之人都擅長以物換物的商業貿易,最後在緩慢的發展中,壯大起來。直至成湯時期,在東邊的商人已經非常強大了,最終積蓄力量一舉西進滅了夏朝,從而建立殷商。而周人則是起源於西北地區的半遊牧半農業文明,直至商朝中後期才逐漸遷移至岐山腳下的周原,從此才完全完成至農業文明的轉變。由此可見,殷商與宗周的發跡軌跡完全不同,殷商乃是從農業文明轉為農業與商業文明的結合體,而宗周卻是由半遊牧文明轉變為全農業文明。這樣兩者之間本質的差異不是可以靠短短几代人就能融合掉的,在周人取代殷商之後,必然會去除掉自己不能理解的那一部分,這也是兩者出現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

值得一看!以周代商後,華夏文明發展出現了哪些轉變?

4.1.1 商人滅夏,西進示意圖

通過以上殷商與宗周文化的對比,可以發現其差異是十分巨大的。首先宗周並沒有繼承殷商的宗教信仰——即崇拜天帝,而是轉向了“天命”與“德政”的綜合體,這也就避免了華夏文明政治上誕生出“君權神授”的概念。同時在女性社會地位上,宗周卻沒能在殷商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發展男女平等,而是轉向了男尊女卑的社會體系,這實為一種遺憾,但也是可以預見的。畢竟宗周是從半遊牧半農業文明演變成農業文明,其中男性無論是在遊牧還是農業中都佔據了主導權,這並不像是殷商從事商業貿易,男女皆可從事。而在制度上,宗周實行的分封制是一種以嚴格的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制度,它有著嚴格的等級觀念,從而保護了當時貴族的權利,同時也保證了王室對於偏遠區域的有效影響力。而殷商與宗周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差異,在瞭解他們的文明發展起源之後,已經可以完全明瞭。半遊牧文明轉變而來的宗周和農商結合的殷商註定在整個世界觀上不可能重合,相反由此帶來的偏差直接使得華夏文明發展開始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