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民族的“華夏”由何而來?


世界歷史之悠久,當屬中國;世界人口之眾多,當屬中華民族。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就算自黃帝姬軒轅算起,至少也有5000年的歷史了,而黃帝之前的中華民族文化,如伏羲氏,距今已7000多年曆史。

中華民族又稱華夏民族,也就是以後發展成了漢族,故漢族自稱華夏族,華人,加之我國境內各民族絕大多數都是同根共源,所以總稱各民族叫做中華民族。

華夏民族的“華夏”由何而來?

華夏族的名字源於兩個氏族,其中“華”源於華胥氏,“夏”來自於夏族。夏族的始祖就是夏禹,而禹的祖先是黃帝軒轅氏,黃帝軒轅氏和炎帝神農氏的祖先又是太昊伏羲氏,伏羲氏的母親就是華胥氏,可見,華胥氏是華夏族最早的祖先。

華胥氏是上古時期的一個原始部落,華胥則是當時部落的女首領,據傳說有一日,華胥在野外一片雷澤地遊玩,發現了地上有一個巨大的腳印,出於好奇心,她便把腳放在上面試一試大小,忽然紅光籠罩全身,感應到腳印中有能量於身體遊行,之後便受孕,懷胎十六個月,之後便生下了伏羲和女媧。(出自《山海經·內東經·郭注》《精編廿六史·五帝》等)



在當時,還有一個部落叫做燧人氏,就是那個發明鑽木取火的燧皇,在《尚書大傳》中被列為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之首。燧人氏與華胥氏通婚,所以,華胥氏作為了伏羲女媧之母,燧人氏自然就成了伏羲氏之父。由於當時仍然是母系社會,以母為尊,所以多數史籍中只強調華胥氏為伏羲氏的母親,而甚少提及燧人氏可能是伏羲氏的父親。


作為華夏的起源,上面提及的華胥氏和夏族的由來只是眾多史籍中的一種,還有一種說法是上古“華”和“夏”通用,且把文化和文明較為發達的地區稱之為“夏”,故當地人被稱之為“夏人”,稱四方為“蠻夷狄戎”。自《尚書》起,古籍中開始將“華”與“夏”連用,合稱“華夏”。


當然還有指華夏即中原,又稱“中夏”或“中華”,不過無論如何的稱呼,都指向我們巍巍中華,泱泱大國,是我們的祖國,是傳承幾千年的文化,是體內世代相傳的中華魂!

華夏民族的“華夏”由何而來?





題外引申:

燧(suì)人氏:風姓,名允婼,被後世奉為“火祖”。

華夏民族的“華夏”由何而來?



人工取火:相傳看見有鳥用咀去啄燧木,發出火光,從中受到啟發,然後折下了燧枝,通過鑽木取得火源,發明人工取火,結束了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華夏文明的新紀元。

結繩記事:通過在繩索或類似物件上打結的方法記錄數字,表達某種意思,用以傳達信息,處理事件。結繩記事,得先有繩;學會了編制繩子之後,還得掌握一定的結繩技能,就是要會打結;掌握了結繩技能之後,還得有一定的象形為結,以不同的形狀來表達不同意思的能力。只有這三者都具備了,才能象形結繩,以形表意,用以記事。

百獸命名:以前人們將所有的動物都稱之為“蟲”,燧人氏將動物分為了四類,天上飛的叫做“禽”,地上跑的叫做“獸”,有腳的爬行動物叫做“蟲”,沒有腳的爬行動物稱作“豸(zhì)”。

華夏民族的“華夏”由何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