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寫情懷,泉州古城林堅璋、朱伯華的藝術生活

紙上寫情懷,泉州古城林堅璋、朱伯華的藝術生活

字為世間至寶。“敬惜字紙”是中華文化傳統美德,表示著古人對寫有文字的紙張具體而積極的尊敬,所謂“惜字功律”,瀆汙字張,瞽目變愚。人生世間,莫不仗文字之力,則一切事理,皆不成立。讀書識字,舞文弄墨是聖人之事,書畫且是神祇的恩賜。

泉州花時間文創室攜手七彩藝文會館舉辦《古城二老紙上寫情懷書畫展》,駐足於一幅幅賞心悅目書畫作品面前,林堅璋、朱伯華倆位老師就是綿延傳承“珍惜字紙”的好楷模,二位老先生都是餘尊敬的前輩,筆墨俱佳的文化老人,至今仍保持著如此旺盛的創作精力和熱情,借紙寄情,走筆抒情,堅持不懈地在探索著藝術的表現形式和表現語言。淡然呈現的皆是人生的道理,埋伏在此,等著一個個同生同氣的觀者……

朝暉夕陰,暖風清月。他倆心存敬意,對筆墨紙硯的喜愛超乎一切,常常把邊邊角角留下“邊角料”用來書寫小如米粟,且片楮字依恣肆汪洋,不愧才人手力,餘稱之為“花邊小品”。事雖瑣屑末節,卻見何其高貴的根本,莫不充盈著濃厚的情懷,也是他們兩人在藝術觀念和個人氣質方面非常合拍,都屬於兼擅多面手,而且三觀一致,可以說是很投緣。南林北朱,陡然縮短彼此空間距離。

另一種情懷是耕讀傳家,丹青傳情,筆墨言志,出神入化。一手學傳統,一手師造化。片紙隻字,為人所重,顯示了專有雅趣及傳統情懷。在這匆匆忙忙、紛紛擾擾、人慾泛泛的社會,實屬難得!書畫看似容易實則需要真工夫的活計。人人會寫會畫,但出彩甚少,所謂門檻低,若舞出七彩龍蛇來,實在寥寥。說到底,書畫就是在拼一種境界,視野開闊,閱歷豐富,閱人無數,看似信手而來,實際藏了氣象萬千。

紙上寫情懷,泉州古城林堅璋、朱伯華的藝術生活

林堅璋

一夕老至少年心。餘喜歡與前輩既往,所以交往浸密。其中長者樸翁更甚!(林堅璋先生,字穎之,號樸園、樸者)他蟄居新門街頭芳草園對面。居室為正方形,似舊時廳堂,甚是寬大,環牆背壁俱為通頂書架;架上形形色色書籍壘列層堆,經史子集,碑拓線裝等等。靠南窗牆上掛著一幅早己退紅的據說是1998年書房門扉上掀起重裱的“仙人舊館”鏡片,廳角一列曲型多用長沙發,起、視、行、思、進、退一併進行,驟然聞令人有坐擁書城之感,他所藏之書,在泉州私人藏書中當屬數一數二,尤其是碑帖類。樸翁家中賓客三不五時絡繹不絕,黨政軍民來來往往,三教九流進進出出;每值滿座高朋,品茗闊論,雖只是談天說地,東拉西扯,卻常常妙語迭出,奇思屢見,融融陶陶。“學,然後知不足。”樸翁心地公平,天賜好記憶,久年三代秩事他都記住記牢背誦如流,說起來也眉飛色舞,氣韻驚人,舉重若經,字句與意思之間銜接得天然無隙,間或插個小典故,彷彿信手拈來,又如月光鋪撒於小河,水流明亮柔潤,隨水而去了,是那樣的一些繁密的杏花,聽得人入化,入神,恨不得捧一把杏花送給蒲松齡去……老先生也喜點厚煙,客方入座,即燃一支,一柱嫋嫋,悠悠然。一個人的他白天不懂夜的黑,日夜顛倒,偶爾連續睡它個十多個小時並不稀奇,有人邀約飯局便起身赴宴,若無便又倒身入眠,這一態勢對於老先生來說是常態,家常便飯,他常自嘲自己過著“美國時間”。樸翁什麼都快,“入定”快,“出定”也快,平時走路快,說起話來更快,尤擅快書,如似“心電圖”。老先生書丹力能扛鼎,古拙沉著,深得北人厚重骨格,一片天機。老先生藏碑帖甚多,固然以碑入帖、碑帖兼融,質妍相生,更是博採眾長,吸收諸家優秀元素,熔於一爐。線條、結字、氣格、神理以及底蘊筆隨意到,習久自具一家面目。餘最喜歡老先生那手骨力有神的大草,隸法逆鋒作大草,落筆古高,剔肉留骨,可見翰墨勝概。老先生交遊甚廣,博學多能,深通佛理,甚有心得,偶有開示,直入如來之地;交友甚大,尤如他的朋友圈,三千微友常點六百,應酬不絕,物化人情。收藏豐碩,從奇石到奇物,無所不藏。其書法藝術總與他的生活緊密相連,把自己的喜好和收藏,學養和意趣以及對歷史宗教的理解都兌換成了自己的藝術符號。常有人說樸翁身上有股很濃的士大夫味素,餘見聞所及就是如此。

紙上寫情懷,泉州古城林堅璋、朱伯華的藝術生活

朱伯華

伯翁,朱伯華也!他北人而具南人潤澤,面形正端,敦厚圓融,中規中矩;眉目清善,眼睛不大,而喜於表情,隨時隨地笑眯眯。關鍵還在於他腳健,天微亮便上住地附近河邊公園溜達,帝都如此,溫陵如此。三不五時他也會淘到些許古瓷片,這得益早年供職於石家莊陶瓷研究所練就好眼力。他衣著樸素,短短灰白的平頭,樣樣常稀鬆。生活裡的的伯翁特逗!他帶有濃濃京腔,張嘴就來一段,如說相聲脫口秀,又是幽默又是灰諧悠悠地口吐蓮花,說到性奮處臉上萬般神情瞬間滑過二三條街。與老先生交談交流,不必有什麼固定的話題或主題,更不用中心思想,也不必講究起承轉合的那套規矩,三五好友,清茶淡酒,宇宙洪荒、細菌粒子、千年往事、昨夜周折……老先生時常率性把筆,任意而談,叩心扉則從容有致,析時事則鞭辟入裡,鉤沉亦可曲徑通幽。他裡裡外外透著平頭百姓本色,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老先生書畫敦厚,古風嫣然,五味並呈。據悉,他從小師從郭風惠、馬月華、楊景芝、董曉山、秦仲文、婁師白等大家,的確非常難能可貴,他的才華和稟賦也展露無餘。伯翁言雜且深隱,待人謙和有加。老先生常作金文秦篆,頗有生拙野逸之趣。曩於溫陵北峰招賢院原址的萬科公寓見其大篆所書“山海禪關”四字,閎約深美,寓意深遠,也許是老先生的座右銘。伯翁睿智豁達,書丹從不拿腔拿調,也不講究字陣佈局,線條蒼虯,過目難忘。老先生昂首虎步,雜才而謙虛,從不聲張,絕藝在身,人莫知之。只見他造山設水,落筆雲煙,胸中有大氣象,光明磊落。餘最欣賞的還是老先生的繪畫和生活的狀態,不緊不慢,遊刃有餘,怡然自得,在他那兒算是真正做到了藝術即生活,生活即藝術的份兒。

尤其風雅好畫,於諸動物畫中,擅長畫水墨寫意虎,以書法入畫,元氣淋漓嶂猶溼,用墨點染在溼色上勾勒來表現虎皮的質感,亦有盛名。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可真正把虎作人來畫者,朱伯華老師也。常見他邊聊邊畫,略略於宣紙點幾滴墨,神來之筆下的水墨虎畫竟然,但那得需要多少風霜作底呢?就是這意思,去繁就簡之後,丘壑都被掩在冒似簡靜的幾滴之下了。

他鏨鎖自勵:具人性,盡人倫,安其身,立其命。立意更上層樓。老先生的作品是他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最好註釋。

紙上寫情懷,泉州古城林堅璋、朱伯華的藝術生活

紙上寫情懷,泉州古城林堅璋、朱伯華的藝術生活

漫步其畫間,適適然,施施然,穿枝拂葉,越陌度阡,如幽曲小徑上,鳥也應一句,花也問一聲,一路迤迤邐邐而來,何其顧盼有情也,何其撲懷而來也!有時見其現場作畫,餘禁不住爆誇一句:五百年出一人。老先生咧著嘴憨笑答:五十元出一人。他的另一手好手藝為作書畫理論文章,讀他的藝術評論如開了一扇小窗,這小窗開得敞亮,直指人心。譬如,《裝飾畫的空間》、《楷書四講》、《墨虎畫法淺談》、《取法痕跡天籟自鳴》、《謝赫“六法”之我見》等文章先後發表在《中國文之評論》、《中國藝術報》、《美術》、《美術之友》等專業期刊。

紙上寫情懷,泉州古城林堅璋、朱伯華的藝術生活

紙上寫情懷,泉州古城林堅璋、朱伯華的藝術生活

一個高手對於另一個高手的賞識,才是最有分量的肯定。好事成雙,明心見性,兩名老先生二度合作,聯袂展出,可謂珠聯璧合,更是友誼的見證。他倆作字作畫經常不墊氈子,宣紙下往往只簡單鋪一張報紙,就從容揮灑。外出筆會或即景不從講究工具,皆客隨主便。朱墨相映,燦然成章。

《老子》有言,“見小曰明。”天涯留跡,足資情懷!林堅璋、朱伯華老師忠於自己和藝術,堅持自己的趣味和品質。所以在看過他們的作品之後就會情不自禁地說:這才是純粹藝術!紙上寫情懷,到此精華聚。

洪泓/文 林良標/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