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村民心中真正的“美麗鄉村”

之前小編就寫過類似的文章,有關“美麗鄉村”的文章,那個文章闡述的是刷牆畫畫不等於美麗鄉村規劃,而是屬於那種敷衍的操作,是不能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根本解決不了村民根本性的問題,該窮的還是窮,該富的還是富,到底什麼才是村民心中真正的“美麗鄉村”?小編下面會分幾點給大家闡述。

一、美麗鄉村不能成為氾濫的口號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對於這一點,我高度認同。

毫無疑問,只有解決好垃圾處理、汙水治理、衛生改廁、村莊綠化、村道硬化等突出問題,才能讓廣大人民群眾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然而,眼下的很多鄉村改造,只是做到了環境整治(俗稱美麗),卻忽略了農民的更深層次需求。更有甚者,連“美麗”都是假的,更不要提農民增收了。

很多鄉村,只是穿衣戴帽的改造幾棟危房、硬化了幾條鄉村道路、裝上路燈、修了幾座化糞池、建了一個戲臺,就號稱“最美鄉村”!於是乎,全國遍地是“最美鄉村”,有些鄉村嫌“最”不過癮,另闢蹊徑,號稱“醉美鄉村”。

這麼多“最美”、“醉美”,挑戰了我對“最”的理解。其次,挑戰了我對“美麗宜居鄉村”的理解。真的是“醉”了。美麗鄉村建設,造假風不遏制,估計鄉村不是越來越美,而是越來越醜。

這才是村民心中真正的“美麗鄉村”


二、美麗鄉村之下,依然是鄉村的空心化

很多美麗鄉村的速成,不是因為改造,而是直接建設了一片又一片新樓房。諷刺的是,農民拒絕上樓。

總結農民不願上樓的原因,大致有幾種:從事農業生產不方便;不適應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成本提高。

四川達州市宣漢縣部分行政村,發現問題不少:耗費大量國家扶貧資金建設的異地扶貧搬遷安置房雖已基本建成,卻因無法解決部分村民就業、生產及生活保障等問題,導致安置房“無人居住”、“大量空置”,且陸續出現漏水等質量問題;村委會對精準扶貧、易地搬遷名額評定時,涉嫌標準不一和數字造假;因災、因病、因學返貧情況時有發生,部分群眾產生不滿情緒。

據記者報道,部分農民入住安置點期間,他們不得不在安置點和自家田地之間來回跑,白天回老宅附近種地,晚上回安置點睡覺,來回依靠步行,往返至少20公里。

對於農民來說,“住老房怕塌,住新房怕餓”。某些鄉村,一部分老人重新選擇回到老宅,讓新建的鄉村變成新的空心村。部分穿衣戴帽,就地完成美麗改造的鄉村,也好不到哪裡去。農民的收入沒有增加,有關部門完成了面子,而農民的裡子依然貧窮,不得不離開鄉村去打工,形成美麗鄉村的空心化。

只注重表面、形式的美麗,而忽略農民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最終導致的結果只能是農民對美麗鄉村的不認可,甚至是抵制。

如果鄉村美麗了,農民卻走了,那麼,美麗宜居鄉村是給誰“宜居”的?

這才是村民心中真正的“美麗鄉村”


三、美麗並不是村民的剛需

老實說,農民並沒有感覺自己的鄉村有多不美麗,所謂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農民知道鄉村存在的髒亂差,他們也在與時俱進,他們渴望享受祖國改革開放的紅利,希望縮短城鄉差距,農民對基本的生產和生活條件有改善需求,再正常不過。

當我們在談鄉土文化、傳統文化的時候,當我們追憶童年、童趣的時候,當我們留戀鄉野、田園的時候,一定要搞明白一個問題:這是城裡人要的生活,不是農村的農民。

農民就生活在那樣的氛圍裡,他們如魚得水,反而是岸上的羊——我們城裡人,急於跳入水裡。

城裡人希望鄉村出現更多雅緻的莊園、舒適的民宿,但是,這些莊園和民宿絕不是在造景上取勝,鄉村不缺景緻,鄉村缺的是活力。而活力的營造,靠的是產業支撐、功能配套、溫情傳遞、大眾參與、文化創意、時尚引領。

遺憾的是,我們當前的很多鄉村並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鄉村需要進行景觀打造 ,於是乎請來了規劃設計師、建築設計師、景觀設計師、室內設計師,對鄉村大動土木,挖山填湖,穿衣戴帽,肆意拼接,一味進行景觀性、空間性打造,忽略其內在的活力。

我們一次次談到要帶動農民致富,要帶動農民建設美麗新農村,那麼,如果缺乏系統的產業體系、運營體系、增收體系,不能讓農民受益,農民最終會排斥外來的一切開發和改造。

更何況,農民可能面臨開發和改造失敗的後果,可能要承受人文生態、自然生態被破壞的打擊。因此,無論是政府、公益組織,還是社會資本,都應放低身段、尊重鄉村、尊重沾染泥土氣息的藝術與生活智慧,以協助者的身份參與鄉村的保護和改造、鄉土文化的重建,而不是帶著骨子裡的高人一等,到村裡施助或者越俎代庖。對於農民來說,增收是第一需求,保障是第二需求,至於美麗不美麗,那是前兩者得到實現後才會考慮的。

這才是村民心中真正的“美麗鄉村”


四、村民更關心的是未來

是的,農民更關心未來,而未來,首先體現在收入的增加。

農民的收入,大致上有生產性、勞務性、經營性、資產性、政策性等五種,對於進駐鄉村的任何力量而言,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在這五個方面提高農民的收入。只有收入提高,農民得到實惠,才會積極推動其他方面的變革。

其次,對於未來,農民希望縮小城鄉差距。這就決定了農民不希望表面的修修補補,而是希望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配套設施的完善,時代發展的成果在鄉村可以得到體現。

再次,對於未來,農民希望有安全感,希望得到方方面面的保障。

最後,對於未來,農民希望鄉村能夠反哺城市。

這篇文章如果有好的地方,大家可以做借鑑的哦,如果有什麼問題,都可以和綠道旅遊規劃設計專家互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