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申命记》:为什么以色列民族拥有独特的个性?

很多人都知道以色列拥有独特的民族个性,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称之为“贱民”(韦伯《古犹太教》)。以色列的民族个性来自独特的民族文化,这一主题在《申命记》中表现的特别突出。读者在读过《申命记》之后,会深刻理解以色列人的民族个性。

《旧约.申命记》:为什么以色列民族拥有独特的个性?

学者们认为,《申命记》是以色列人的第二律法,即上帝在西奈山颁布的是第一律法,此卷书的内容是第二律法,也叫“重复的律法”。

第一律法产生时间稍早,是上帝让摩西刻在两块石板上的律法——约柜律法。

《申命记》的背景晚于西奈山诫命,是以色列人来到摩押平原,即将进入迦南福地,上帝和以色列人重新立约。

《申命记》是“摩西五经”的最后一卷书,是《旧约》故事的高潮,也是被犹太学者公认为最重要的一卷书。

这卷书的主题和以色列人的民族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是被基督徒引用频率很高的一卷书。

《申命记》的结构按不同标准分为不同部分。

有学者根据“条约”标准,把《申命记》分为五大部分:前言、历史开场白、条文、诅咒和祝福、后续安排。这种分法比较专业和抽象,不好理解。

第二种分法较为著名和流行——三段演讲法,即这卷书讲述了摩西在摩押平原向以色列人所作的三次演讲,每一次演讲的角度有所不同。

第一次演说(1—4章),摩西面向过去,向以色列人讲述了他们如何来到摩押地的边界。

第二次演说(5—28章)面向未来,讲述以色列人如何在迦南地过上受律法支配的生活。

第三次演讲(29—32章),摩西带领以色列民族重新和上帝立约。

这些演说之后还补充了关于摩西之死的描述(33—34章)。

《旧约.申命记》:为什么以色列民族拥有独特的个性?

通过摩西的三次演讲可以看出,以色列民族的精神领袖摩西将无法进入迦南,在自己即将离世之前,他想通过演讲,重申以色列人和上帝的关系,以及以色列人面临的挑战——征服迦南;特别是以色列人遵循的律法。

因此这卷书也可以看作摩西的临终嘱托和最后遗嘱。

摩西在《申命记》中说:上帝因为以色列人的悖逆而迁怒自己,尽管向上帝做出恳求,但上帝决定他无法进入应许之地——只能在山顶上遥看。

《申命记》有几大主题特别重要:

一,在西奈旷野流浪的四十年,尽管以色列人多次背叛上帝,使得上帝发怒,但上帝并没有抛弃以色列人。

《申命记》说:“上帝在旷野引导你四十年,是要苦练你,试验你,要知道你心内如何,肯受他的诫命不肯”(8章1节)。

这段话的含义是,自亚伯拉罕时代起,上帝即确立了和以色列人的特殊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上帝是最高意志的体现者,主宰以色列人的命运;以色列人应该敬畏和顺从上帝,上帝也承担对以色列人的承诺和责任。

上帝始终信守和以色列选民所立的约,不抛弃以色列人;上帝一直让以色列人经历磨难,锤炼其心志,坚定其信心,最终使之成为合格选民。

二,“摩西十诫”是犹太一神教形成的重要标志。

“摩西十诫”原本是西奈山时期上帝颁布的律法,被刻在两块石板上,保存在约柜中。《申命记》重新强调了以色列人的十条诫命。

比如,除上帝之外,不可信奉其他神;不可崇拜偶像(如百物或日月星辰);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当守安息日;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贪恋他人妻子、财物,等等。

“摩西十诫”标志着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神教——犹太教的形成,同时意味着犹太民族统一体的形成。

在人类上古文化时期,多神教很流行,但“摩西十诫”明确规定以色列人只能信仰唯一的神——上帝,否认其他神的合法性。这是犹太一神教形成的标志。

希伯来人祖先亚伯拉罕已经确证对上帝信仰的唯一性,亚伯拉罕明确否认“外邦神”的存在,强调上帝信仰的纯一性。

《旧约.申命记》:为什么以色列民族拥有独特的个性?

三,《申命记》律法证明,以色列民族统一体正式形成。

民族统一体的形成取决于独特的民族信仰、习俗习惯、法律、道德,这一点在《申命记》中表现的特别明显。《申命记》律法是以色列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如《申命记》中的律法,既明确了以色列人对上帝的信仰,同时又对以色列人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社会生活做出了详细规定。

在《申命记》时期,王政尚未产生,以色列人的生活受士师引导,但上帝已经预言以色列人将立“王”。《申命记》对未来的以色列“王”做出了法律限定。

如王不可多立嫔妃;不可多积金银,不可向兄弟心高气傲。有学者认为,这是西方宪政制度的起源之一——以法律形式限制统治者的权利。

《申命记》规定了以色列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神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利未人是专门的上帝祭司;以色列平民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如以色列人有义务帮助同族兄弟,不得向他们收取利息,不得虐待孤儿寡妇和寄居者;以色列人对待服侍自己的以色列仆人以七年为限,七年期满应当让他们成为自由人;以色列人的长子具有法定的财产继承权,等等。

《申命记》还规定了以色列民族的饮食规范以及婚姻家庭关系。

如以色列人必须保持洁净,不得吃动物的油脂或血液,不得吃不分蹄且不反刍的动物,不得吃无鳞无翅的鱼类等。

《申命记》还规定,以色列人应该以严谨、圣洁的态度对待婚姻和家庭:如禁止婚姻外的不正当关系;兄弟有义务为丧亡的哥哥生子立后的责任——以便“尽兄弟的本分”;“新娶妻之人不可随军出征,也不可委托他办理什么公事”,等等。

《旧约.申命记》:为什么以色列民族拥有独特的个性?

三,《申命记》为以色列民族的未来定居生活做出了预言。

如战争条例。《申命记》的历史背景是进入迦南地之前,上帝通过摩西之口,对以色列的未来的征服战争做出了明确规定。

如每当与仇敌征战的时候不要怕他们,因为上帝与以色列人同在;不可驱逐摩押人,应当除尽亚玛利人、赫人、迦南人、希未人、耶不斯人;战争之前应当先讲和睦,如果敌方拒绝,就可以灭尽他们,等等。这是为即将来临的民族征战作充分准备。

再如先知条例。

上帝反对占卜、巫术等迷信,许诺为以色列人兴起像摩西那样的先知;先知负责把上帝的命令传达给以色列民众;但上帝将诅咒、惩罚假的以色列先知。

《申命记》还预言了以色列民族的未来命运。

《申命记》说:以色列人将背叛上帝,违背上帝律法、诫命,所以以色列百姓将遭受流离失所的命运,将失散在万民当中。

历史证明,《申命记》的预言得到了应验。

以色列人有两次大流散:一是公元前6世纪被巴比伦灭亡,以色列人被掠至巴比伦,所罗门建造的圣殿被毁。这是以色列历史上极其悲惨的一页,宣告了犹大王国的终结,第一圣殿时期结束。

二是公元135年,犹太人起义被罗马人镇压,900多个犹太村庄被毁,50多万犹太百姓被杀。

罗马皇帝哈德良摧毁耶路撒冷,禁止犹太人朝拜,禁止安息日,第二圣殿时期结束;耶路撒冷仅留下一段外城西墙,即著名的“哭墙”。

《旧约.申命记》:为什么以色列民族拥有独特的个性?

《申命记》和《新约》的关系非常密切,两者的联系体现在许多方面。

如《申命记》说,有一天上帝会兴起一位像摩西那样的先知,虽然这可以指以后的无数先知,但文中的先知人称使用的是单数。这种表述为施洗约翰以及耶稣的出现做了背景和铺垫。

耶稣的大量作为和摩西的历史很相似,如耶稣分饼和肉给人们吃;耶稣许诺有一股湍流不息的活水;耶稣所行的许多神迹,等等。《新约》中的许多耶稣事迹让人们联想起《申命记》中的摩西。

再如耶稣在旷野抵制魔鬼撒旦的诱惑时,也曾经引用了《申命记》中的一些话(如6章13节、8章3节)。

耶稣教导人们说,要做正义之王,按照上帝的诫命作王,如同情受剥削、受压迫的人,不贪恋世俗财物、不认为自己比弟兄了不起,等等。这些说法和《申命记》中的表述关系密切。

总之,通过《申命记》故事可以看出,这卷书包含的律法、诫命已经把以色列人塑造为一个民族整体:他们拥有同一个信仰,同一块地,同一部律法,同一个圣所。这就像耶稣为他的子民所作的祷告一样:为叫他们合二为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