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尼拔的戰爭,慘敗之後的羅馬

坎尼戰役戰敗的消息傳到羅馬城,羅馬人平靜地接受了這個結果。以元老院議員為首的全體市民在城門口歡迎、慰問帶著殘兵敗將回到羅馬的瓦羅。陣亡者家屬的服喪期由以往的1年改為了30天。沒有人責備瓦羅,就連當初極力主張要與漢尼拔一戰的人們,此時也沒有了多餘的話。特雷比亞之戰、特拉西梅諾湖之戰、坎尼會戰,沒有一個貴族抱怨慘遭失敗的這些戰鬥總指揮是平民出身。其他民族聚會到廣場抗議的情況,此時也看不到了。

坎尼會戰之後的羅馬和漢尼拔

禍不單行,在坎尼慘敗之後,又傳來在高盧的兩個軍團被殲滅的消息。自從漢尼拔進入意大利以來,高盧部族紛紛起兵,為了鎮壓這些起義,羅馬人派出了兩個軍團,由法務官波斯斯圖米烏斯帶領。但是當他們追擊高盧人的時候落入了高盧人的圈套,進入到了森林之中。高盧人沿途砍倒了大樹,又照著原樣把它們復原,當羅馬軍團進入樹林的時候樹立的樹木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個一個地倒了下來,兩個軍團8600多人完全被樹木壓倒不能動彈,一旁的高盧士兵衝了出來殺死了他們。據倖存者證實,統兵的法務官波斯圖米烏斯也戰死當場。

漢尼拔的戰爭,慘敗之後的羅馬

幾天時間內,羅馬人失去了8萬名士兵,元老院不得不派出使節去求神諭。

另一方面,在漢尼拔的營地,眾將士正在慶祝這場完勝,人們的喜悅之情表露無遺。將官們紛紛向漢尼拔進言要求攻打羅馬城。但是這位31歲的指揮官對於這些進言充耳不聞,他堅信只有分裂了羅馬同盟才能進攻羅馬,從而徹底消滅羅馬。

漢尼拔心裡很清楚,攻打羅馬這樣的大城市對於他的部隊來說,為時尚早。這種攻城戰不是一兩天就能夠決出勝負的,在當時的情況下,高盧人並不可信,他依賴的是略多於2.5萬人的部下,只是靠著這點兵力要拿下羅馬這樣的大城市是不現實的。

羅馬城不是一天能攻下的

羅馬及其同盟體系總共有大約75萬人的兵力,而其同盟大約為50萬左右,這是漢尼拔帶來的軍隊所無法打敗的一支力量。獲勝的辦法唯有瓦解羅馬同盟,才是最終能戰勝羅馬的方法。

不管別人怎麼說,漢尼拔內心瓦解羅馬同盟的這一戰略他會堅定不移地貫徹實施下去,即便是坎尼戰役,也是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而服務的。坎尼戰役之後,漢尼拔把戰俘分成了羅馬市民兵和同盟國士兵兩部分,後者被無償釋放回國,當他們走的時候漢尼拔要求他們說服自己的同胞加入漢尼拔的陣營。


漢尼拔沒有浪費時間,他繼續向意大利南部挺近,他不去攻打羅馬,而是要爭取到此時已經動搖的羅馬同盟,他相信坎尼戰役的勝利會動搖羅馬同盟在南部的根基,他要攻打那些城市,迫使他們脫離羅馬。

漢尼拔的戰爭,慘敗之後的羅馬

他首先攻打的是卡拉布里亞地區,這裡有一兩個城市做了抵抗,但是很快被他攻下。之後幾乎所有的城市都對漢尼拔打開了大門,只有一些羅馬的殖民城市沒有攻下來。此時唯一堅定站在羅馬一方的是墨西拿海峽的雷焦,哪裡距離西西里很近,可以得到西西里島上親羅馬勢力的援助。羅馬聯盟在南方被漢尼拔削去了一角。

但是對於羅馬人來說,最沉重的打擊莫過於加普亞的背叛。在當時的意大利中南部地區,加普亞有著重要的地位,市民除了沒有權力投票參與羅馬政治之外,享有與羅馬市民同等的權利,也是個完全自主的城市。

當漢尼拔在坎尼會戰中擊敗羅馬之後,加普亞背叛了羅馬,這是漢尼拔釋放俘虜帶來的效果。他們與漢尼拔之間談和條件如下:

1、加普亞沒有向漢尼拔提供兵員的義務。

2、漢尼拔承認加普亞的完全自治。

3、漢尼拔向加普亞送去了300名羅馬市民兵俘虜,換回正在西西里戰場服役的300名加普亞市民。

一個有一定實力的城邦國家,一般周圍會有幾個衛星城市,而這個有實力城邦國家的背叛,也會帶動其他幾個小城市的背叛。在坎尼會戰的公元前216年,漢尼拔再也不用帶著士兵在帳篷裡過冬了,他們終於住進了屋子,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睡覺了。公元前216年到公元前215年的冬季,漢尼拔的大軍就在加普亞度過。

迦太基國內

在坎尼戰役獲勝後,漢尼拔把自己的小弟馬可尼派到了本國通報戰勝的喜訊。他們從會戰中陣亡羅馬士兵手上摘下來的戒指堆積如山地展現在了迦太基人的面前,據說迦太基的元老院響起了一片歡呼聲。漢農卻沒有沉浸在旁人的喜悅之中,他是與漢尼拔對立的國內農業派的代表,漢農向馬可尼發出了疑問:

“請問拉丁同盟中的37個殖民城市中,有多少投降了漢尼拔,加入了我們?”

“一個都沒有。”

“也就是說,敵人依然強大,那麼羅馬的殖民城市和同盟城市中,有沒有背叛羅馬的跡象?”

“不清楚。”

“羅馬有沒有派出使者向漢尼拔請求和談?”

“還沒有。”

“那麼現在和漢尼拔剛翻越阿爾卑斯山的時候有什麼不同?坎尼會戰勝利之後,迦太基和羅馬依然處在戰爭中,各位,我提議現在和羅馬講和。”

漢尼拔的戰爭,慘敗之後的羅馬

但是羅馬並不願意講和。他們雖然遭受了極為沉重的打擊,但是羅馬人並不會在這種屈辱的情況下妥協,他們會繼續戰鬥。

參考文獻:《羅馬人的故事》 鹽野七生

ADCOCK,F.A.,The Roman Art of War under the Repiblic,Cambridge,1940.

ASTIN,A.E.,Scipio Aemilanus,Clarendon Press,Oxford,1967.

AYMARD,A.&AUBOYER,J.,Roma e il suo impero,Firenze,1958.

BADIAN,E.,Foreign clientelae 264-70 B.C.,Oxford,1958.

BARBAGALLO,C.,Classi,partiti e legge nella repubblica romana,Pisa,1974

CICCOTTI,E.,La guerra e la pace nel mondo antico,Torino,1901.

EARL,D.C.,Tiberius Gracchus:A study in Polotics,Latomus,Bruxelles,1963.

HALL,U.,Notes on M.Fulvius Flaccus,1977.

ROMANELLI,P.,Storia economica e sociale dell'impero romano,Firenze,1933.

ZANCAN,P.,Mitridate Eupatore,Venezia,193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