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邊的秭歸,人民只知道這裡的兩個居民,一個屈原,一個王昭君

長江邊的秭歸,人民只知道這裡的兩個居民,一個屈原,一個王昭君

北非的卡薩布蘭卡,以電影《北非諜影》名世,人們戲稱:在那裡只有兩個居民,一個叫漢弗萊·鮑嘉,一個叫英格麗褒曼。而長江邊西陵峽口的秭歸,一直以來,人們也只知道這裡的兩個居民,一個叫屈原,一個叫王昭君。當然,秭歸隔壁的興山人民聽到這個話會很不高興地爭辯:昭君是我們這裡的人!可是,一般的人哪裡知道什麼興山縣,他們只知道王昭君和香溪,他們乘船路過時可以看見的香溪口,就在秭歸城附近。況且,王昭君生活的那個年代,她的老家還真的就在秭歸的管轄之下。

長江邊的秭歸,人民只知道這裡的兩個居民,一個屈原,一個王昭君

秭歸縣位於湖北省西部,長江西陵峽兩岸,是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的故鄉,是舉世聞名的三峽工程壩上庫首第一縣。地理座標為東經110°18′-110°10′,北緯30°38′-31°11。東與宜昌縣的三鬥坪、太平溪、鄧村交界,南同長陽的榔坪、賀家坪接壤,西鄰巴東縣的信陵、平陽壩、茶店子,北接興山縣的峽口、高橋。東南至太陽坪,與宜昌、長陽接壤;東北至五指山,與宜昌、興山接壤:西南至香爐山,與巴東、長陽縣接壤,西北至羊角尖,與巴東、興山接壤。秭歸為大巴山、巫山餘脈和八面山坳合地帶。長江流徑巴東縣破水峽入境,橫貫縣境中部,流長64公里,於茅坪河口出境,把秭歸分為南北兩部,構成獨特的長江三峽山地地貌。境內地形起伏,層巒疊嶂,地勢為四面高,中間低,呈盆地形。

長江邊的秭歸,人民只知道這裡的兩個居民,一個屈原,一個王昭君

從楚始都丹陽算起,有記載的歷史已經愈兩千年。據《歸州志》記載:“州雖僻壤,但東通吳會,西接重夔,南達荊郢,北抵襄樊,洵所謂重山之咽喉,長江之鎖陰也。”從前的歸州,山重水複,制約了它各方面的發展。秭歸建城以來,前後七次搬遷,最後一遷即是1998年秋天開始的,由歸州鎮西遷38公里到茅坪鎮。

歸州是一個文明古鎮,早在30萬年前,人類便開始在這裡定居,3600年前,古歸國在這裡誕生,310年前,楚始都在這裡建立。千百年來,人傑地靈、鍾靈毓秀的歸州,誕生了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走出了“民族和睦使者”王昭君,演義了硝煙瀰漫、鼓角齊鳴的三國故事,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著稱於世。

長江邊的秭歸,人民只知道這裡的兩個居民,一個屈原,一個王昭君

蓄水後的歸州坐落於距歸州古城3公里處的屈原廟村陶家坡,依山就勢,背山臨江,呈“凹”形分佈於屈家溝東西兩側,是一座鄉土氣息濃郁,文脈傳承清晰,生態環境優美的庫區移民搬遷鎮。

上午到巴東金山碼頭,打聽到從巴東到歸州,快班船都不停,只有兩個選擇:等下午的慢船去歸州,或者先多乘30多公里的水路去茅坪,再從茅坪往回趕回歸州—因為在老縣城和新縣城之間,隨時有小快船往來。等到下午很麻煩,在巴東,計劃裡的項目都完成了,計劃外的硃砂士也去了。

長江邊的秭歸,人民只知道這裡的兩個居民,一個屈原,一個王昭君

沒有再呆下去給小艾妹妹添麻煩的理由了。可是,多走一個茅坪和秭歸的來回,時間上和金錢上都不合算。最後,小艾靈機一動,問碼頭上的人:“可不可以買到茅坪,幫我們這個朋友在歸州剎一腳嘛?”對方說要找船長才可以,我一看,旁邊站一個氣宇軒昂的中年人正在用重慶話和碼頭上的人聊天,他穿的深色制服衣袖上有四道槓。於是,我用家鄉話向船長說明了意圖,當然,也攀了老鄉,船長爽快地答應了。

長江邊的秭歸,人民只知道這裡的兩個居民,一個屈原,一個王昭君

高峽出平湖,是三峽沿岸每個景區的人用來形容新三峽最繞不過的句話。儘管看到這句話已經相當疲勞了,可是,整個庫區,越往下行,越覺得:只有這句話才最合適用在新三峽裡,或者反過來說,新三峽就是前人“高峽出平湖”夢想的現實版本。從巴東以後的江面,就都是千篇一律的平湖景觀了。

38公里的水路,快船40多分鐘就到了。歸州碼頭,依舊是那讓人氣短的石梯—那是給175水位準備的。行李太沉了,顯得石梯似乎永遠爬不完似的,快到頭也快堅持不住的時候,在上面的一位“麻木”司機看我。

長江邊的秭歸,人民只知道這裡的兩個居民,一個屈原,一個王昭君

這麼困難,快步走下來接我的行李。他悟性很高,直接說:“屈原祠5塊錢,走嗎?”在船上我就看見在岸邊的屈原祠,路程不近,他開的價應該很公正車子一直沿江邊走,後面一段從一個很陡的土馬路往下走,坡度和彎度都很大,真的很怕一個什麼閃失我們就像祭奠三間大夫的粽子一樣掉進長江去餵魚了。終於到了江邊,一個旅遊碼頭正對的就是屈原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