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心神病变、主因在心,调之:脏腑阴阳为原则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通常称为“失眠”。凡经常不易入寐,人寐时间短,或寐不深熟,或连续梦景,均可作不寐论治。

不寐:心神病变、主因在心,调之:脏腑阴阳为原则

什么是不寐

中医认为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多为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脏腑机能紊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胆脾胃肾,病性有虚有实,且虚多实少。治疗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

不寐:心神病变、主因在心,调之:脏腑阴阳为原则

为什么会不寐?

中医认为不寐的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有关。基本病机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得入于阴。病理性质有虚实两面,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神不安为实;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心肾不交,心神失养为虚,但久病可表现为虚实兼夹,或为瘀血所致。

不寐:心神病变、主因在心,调之:脏腑阴阳为原则

症状分析及调理方向

不寐一证与心、肝、脾、肾、胃等有关,临床当辨明所在脏腑、及病证的虚实。

肝火扰心证: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调理方向: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痰热扰心证: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调理方向: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心脾两虚证: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不寐:心神病变、主因在心,调之:脏腑阴阳为原则

调理方向: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心肾不交证: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调理方向: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心胆气虚证:虚烦不寐,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

调理方向: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不寐:心神病变、主因在心,调之:脏腑阴阳为原则

平时生活中如何预防不寐

本病证属心神病变,重视精神调摄和讲究睡眠卫生对不寐患者来说具有实际的预防意义。积极进行心理情志调整,克服过度的紧张、兴奋、焦虑、抑郁、惊恐、愤怒等不良情绪,做到喜怒有节,保持精神舒畅,尽量以放松的、顺其自然的心态对待,睡眠反而能较好地入睡。帮助患者建立有规律的作息制度,从事适当的体力活动或体育健身活动。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晚餐要清淡,不宜过饱,更忌浓茶、咖啡及吸烟,睡前避免从事紧张和兴奋的活动,养成定时就寝的习惯。另外要注意睡眠环境的安宁,床铺要舒适,卧室光线要柔和,减少噪音,去除各种可能影响睡眠的外在因素。

调理须知:

不寐:心神病变、主因在心,调之:脏腑阴阳为原则

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实证泻其有余,如疏肝泻火,清化痰热,消导和中;虚证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在泻实补虚的基础上安神定志,如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

重要提醒:

①文中未涉及到症状的具体用药,且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具体症状还应辨证为主。

②图片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③有任何不明白之处,请在私信及评论区留言,我将竭尽所能为您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