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華:中國的現代化不是西方國家人與自然對立鬥爭的現代化

在中國共產黨人的語境中,生態環境從來都不是一個小問題,而是關係黨的初心和使命、黨的宗旨和任務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成果,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然要求。

因此,生態文明建設包括但不僅僅限於資源環境的生態保護。生態文明建設從來都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根本大計。我們曾經歷過人定勝天的豪放年代,也曾經歷過生態失衡的痛心歲月,而今正在走向重構並演繹生態文明建設邏輯的新時代。

黨的十九大提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新時代,提供更多、更優質的生態產品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之一。

也就是說,在這一新時代,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更優質的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黨的十九大提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建設成為總體佈局和總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且具有貫穿性特徵。

林建華:中國的現代化不是西方國家人與自然對立鬥爭的現代化


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其內容主要包括:生態產品理論,其核心要義是,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態紅線理論,其核心要義是,生態安全要有底線約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其核心要義是,生態環境就是生產力;“山水林田湖草”理論,其核心要義是,生態建設要有系統性;生態制度理論,其核心要義是,生態文明要依賴制度建設;生態時代理論,其核心要義是,生態建設決定文明,等等。

在生態文明建設邏輯重構的框架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是極其重要而堅實的支點。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這一論斷,在層層遞進的邏輯演繹中,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新抓手。

“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就是說,要將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統一起來,其重心在金山銀山,在發展。“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就是說,當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發生衝突時,要以生態環境保護優先,其重心在綠水青山,在保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就是說,人類有生態需要,而綠水青山能夠滿足這一需要,其重心在和諧、在共生,其核心在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綠水青山之於人類,具有無可替代且不能複製的重要地位。綠水青山是生態環境的濃縮性概念。要言之,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結底取決於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

“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這一論斷,在宏闊的邏輯演繹中,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新思路。現代化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也是一個動態性的概念。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人民始終上下求索、銳意進取,在致力於實現現代化的探索中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人民的成功實踐昭示世人,通向現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條,只要找準正確方向、馳而不息,條條大路通羅馬。中國的現代化不應是也不會是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所走的人與自然對立鬥爭的現代化道路,而必然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道路。這是我們對現代化與生態文明建設關係的新認知。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習近平總書記這一論斷,在悠遠的邏輯演繹中,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新方向。其核心要義,就是要通過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來協調當代人的發展與後代人的發展之間的關係,從而既保證當代人的發展權,又保證後代人的發展權,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

無論是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還是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中國共產黨人重構的生態文明邏輯彰顯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清醒和理性,旨在提升保障中國生態安全、全球生態安全的自覺和自信,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作者為北京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本文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生命共同體視域下的《資本論》生態思想研究”(批准號19BKS009)、北京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北京外國語大學)的階段性成果]

本文摘編於北京日報2019年09月30日《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監製:劉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