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出汗腹脹是脾胃溼熱、一直手足冰涼才是脾胃虛寒,怎麼調理?

很多人對脾胃的溼熱和虛寒都分不清,留言的很多人我看了一下,對於這兩個症狀都是隻有一個很模糊的概念,其實脾胃溼熱與脾胃虛寒也屬於脾胃不和的一種

今天就說說這兩個症狀的區別吧。

總是出汗腹脹是脾胃溼熱、一直手足冰涼才是脾胃虛寒,怎麼調理?

脾胃溼熱

脾胃溼熱,我們又稱中焦溼熱,其主要表現為脾胃運化受阻,溼與熱蘊集在脾胃當中,從而導致脾胃虛弱,引發脾胃功能失調。

脾胃溼熱多由感溼邪或飲食不節、過食肥甘,釀成溼熱,內蘊脾胃所致。

脾胃溼熱的人除了有體倦身重、大便溏洩、胸口出汗以外還有以下三個常見的症狀:

1、脘灼熱疼痛,嘈雜泛酸。

2、口乾口苦,渴不欲飲,口甜粘濁,食甜食則冒酸水,納呆噁心,身重肢倦。

3、小便色黃,大便不暢,舌苔黃膩,脈象滑數。

總是出汗腹脹是脾胃溼熱、一直手足冰涼才是脾胃虛寒,怎麼調理?

在中醫裡脾胃可以說是一對難兄難弟,一個出了問題,另一個鐵定跑不了。所以,脾胃溼熱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食慾不振,反酸等等,如果溼熱長期滯留,就相當於在胸口點了一堆火,外在的表現就是出汗了。

調理思路:清熱化溼,理氣和中

方藥:清中湯加減調理,若溼熱並重可用王氏連樸飲加減調理,若溼偏重者可用三仁湯加減。

脾胃虛寒

本病指脾胃陽氣虛衰,陰寒內盛所表現的證候。脾胃虛寒的主要病因是飲食習慣不良,如飲食不節制、經常吃冷飲或冰涼的食物等,再加上生活節奏快,精神壓力大,更易導致胃病。脾胃虛寒也可由脾胃氣虛發展而來。

這類患者多有胃痛隱隱,綿綿不休,冷痛不適,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則緩,勞累或食冷或受涼後疼痛發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等症狀。

總是出汗腹脹是脾胃溼熱、一直手足冰涼才是脾胃虛寒,怎麼調理?

中醫裡講究的平衡二字,如果人體的平衡被打破,那麼這個人肯定得出問題,脾胃虛寒就是陽弱與陰的一種表現。

所以這一類氣血流通不是很好,本來體內的寒氣就比較多,一遇冷就更加受不了了,寒氣聚集最多的地方就是手腳了,所以這一類人的手腳不管是一年四季都是涼的。

調理思路:健脾散寒,理氣止痛。

方藥:中陽虛兼營陰弱可用小建中湯加減調理,中陽不振兼寒溼可用理中湯加減調理,偏氣虛可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調理。

寫在最後

所以,脾胃溼熱與脾胃虛寒雖然同屬於脾胃不和,但完全是兩個不一樣的症狀。如果把兩個混為一談,那就大錯特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