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正确认识当前的物价形势

钮文新:正确认识当前的物价形势

10月CPI同比上涨3.8%,涨幅有点超出预期,但从总体认知看,猪肉价格上涨幅度过大是CPI涨幅超预期的“唯一因素”已成社会共识。也正因如此,几乎100%的经济学家和投资专家均认为:央行不能因为这样的物价上涨而提高利率。

毫无疑问,猪肉价格已经成为中国CPI中的主要矛盾。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从同比情况看,10月份,猪肉价格上涨101.3%,影响CPI上涨约2.43个百分点,占CPI同比总涨幅的近三分之二。从环比情况看,10月份比9月份,猪肉价格上涨20.1%,涨幅扩大了0.4个百分点,影响CPI环比上涨因素约0.79个百分点,占CPI环比总涨幅的将近90%。

钮文新:正确认识当前的物价形势

通过上图我们应当可以看到,2019年2月份以前,由于“非洲猪瘟”人们不敢吃猪肉——需求不足,导致猪肉价格不断下跌,并拖拽CPI一起下跌;2月份以后,大量杀猪瘟疫控制,疫情好转,消费量开始逐渐回归正常,但瞬间导致较为严重的供给不足,猪肉价格开始上升,同样对CPI产生严重影响。尤其是今年6月份以后,CPI由猪肉价格决定的态势更为明显,环比涨幅加大,对同比涨幅形成较大刺激。

钮文新:正确认识当前的物价形势

很显然,中国现在压低CPI的有效方法应当是:想方设法增加肉食供给,而绝不是采取紧缩货币的方式。理论上说,紧缩货币只能进一步压低全社会的需求,但却抑制不住人们吃肉的欲望。所以,用紧缩货币的方式抑制“人吃肉”,无异于“猪得病、人吃药”,不仅毫无意义,反而会破坏内需。但是,“利率高低猪决定”的历史经验毕竟是存在的,所以股市投资者担心货币政策受到猪肉价格影响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这次应当不一样,在全球市场以价格下跌为主的背景下,中国央行不会用利率手段应对短期猪肉价格的剧烈变动。但中央银行必须注重操作上的技巧。比如,11月9日(周六)公布了CPI数据,如果央行不需要通过紧缩货币应对,那11月11日(周一)就应当适度开展逆回购操作,控制货币市场利率,必要让7天期shibor的轻微上浮而产生过激的市场效应。

这样的操作手法对于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和预期管理”倍显重要。

钮文新:正确认识当前的物价形势

当90%的机构和经济学家均指出不该因猪肉价格拉高CPI时,也有个别证券投资机构的研究员提出“CPI上涨可能制约央行货币宽松”。提出这样的观点没什么错误,本来就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但问题是:第一,这样的看法并不排斥央行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也不排斥稳健中通过一些政策手段引导利率下行,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措施;第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央行一直强调“稳健货币政策”,什么时候宽松过?但令人遗憾的是:又有专业财经网媒体以显要位置,赫然将“股市下跌和宽松货币或受限”用大标题摆在一起,如此编辑手法是什么意思?

我们必须重申: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内部需求非常疲弱,这时候“借猪瘟煞有介事地忽悠”,通过绑架老百姓物价预期绑架货币政策,这样的作法正常吗?到底居心何在?同时我们必须认真地告诉股市:在全球实业资本、股权资本竞争空前剧烈的时期,中国股市千万别被“猪”吓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