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极度特殊的“四不像”政权——深度解析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

壹——天国的惨败 

  1863年12月,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的外围要塞全部陷落,天京成了太平天国的光杆司令部。忠王李秀成痛哭流涕,甚至以死相劝洪秀全“让城别走”,弃守天京,以保太平天国的主力不被困死。

  傲娇的洪秀全严厉拒绝,还大骂了李秀成一顿,这就为后来太平天国的“闷死”结局挖了个大坑。不到半年,洪秀全病逝于天京,其实就是被饿死的。

  在清军的团团围困之下,整个天京城都没粮食供应了,所有人都饿得快不成人形了。

  1864年7月19日,曾国藩领导的湘军攻破天京城。随后清军开始屠城,太平天国正式覆灭。

  从1851年到1864年的十四年,太平天国有过极为华丽的演出,曾经一度吊打得清朝军队哭爹喊娘,甚至连曾国藩都曾被太平军打得怀疑人生。但是昙花一现的太平天国最后衰败得也极为迅速,逃脱不了覆灭的结局。

  对于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很多其它资料上的一般说法有这么几条:

  本质原因都是说这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只要是农民阶级革命,一般就成不了;

  其次是说太平军后期作战有重大战略失误,导致天京被围;

  然后是中外政府联合绞杀,敌人太强大,这是客观原因;

  最后就是一些主观原因,比如太平天国领导阶层腐败严重,《天朝田亩制度》的共产化实现不彻底,统治者争权夺利导致天京事变等。

  本人认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的确在根子上影响了农民起义的成功率,太平天国运动也不例外,但是我们分析历史现象也不能把标签贴死了就完事了。

  历史现象的产生都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特定解决方案,具体现象得具体分析。

  毕竟历史上还有像刘邦和朱元璋这样的农民起义者是成功的,太平天国为什么就不行?

历史上极度特殊的“四不像”政权——深度解析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

洪秀全雕像

  太平军前期作战勇猛,攻占天京,一举拿下全国的赋税之源——两江一带,动摇了清政府的财政根基。为什么到了后期太平军就越来越不行了呢?

  中外政府的联合绞杀太强大?这个说法也不太准确。太平天国起义期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也同时开打,清政府和英法联军打得死去活来,1860年英法联军还一度攻入北京,导致清帝外逃。而对于太平天国,外国势力也并非是一直呈打压姿态,1853年英法政府还曾派使者访问过天京,一度承认过太平天国的存在。

  至少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大部分年头内,清政府、太平天国和外国侵入者等三方势力是呈现互相试探、互相攻伐的形态的。并非从一开始清政府就和外国侵入者一笑泯恩仇,团结牵手一致对付太平天国。

  其实在太平天国的前中期阶段,清政府一度是最惨最弱的一方势力,一方面要跟英法政府打第二次鸦片战争,直至被端掉北京老巢,一方面又被太平军攻破江南江北大营,这看起来反倒是像太平天国与外国势力对清政府进行两面夹击。

  那么太平天国为什么会失败?其领导阶层后期腐化严重、朝纲混乱的根源在哪里?

  其实我们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来分析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

  微观能够影响宏观,宏观能够表现微观。

贰——天王的大误

  从微观上来看,我们就只关注洪秀全一人足矣。对于太平天国,我们可以说,成也秀全,败也秀全。

  忠王李秀成被俘后,曾写出太平天国“十大误”(其实是十一误,有两个4):

  1、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

2、误因李开芳,林凤祥扫北兵败后,调丞相曾立昌,陈仕保,许十八去救,到临清州之败;

3、 误因曾立昌等由临清败回,未能救李开芳,林凤祥,封燕王秦日昌复带兵去救,兵到舒城杨家店败回;

  4、 误不应发林绍璋去湘潭,此时林绍璋在湘潭全军败尽;

4、误因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此是大误;

5、 误翼王与主不和,君臣疑忌,翼起猜心。将合朝好文武将兵带去,此误至大;

6、误主不信外臣,用其长兄次兄为辅,此人未有才情,不能保国而误;

7、误主不问政事;

8、误封王太多,此之大误;

9、误国不用贤才;

10、误立政无章。

  除去前面四条,后面七条大误都是洪秀全的“杰作”。尤其是所谓的“误因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此是大误”这一条,其实是讲的“天京事变”,背后指使者就是洪秀全,这一大误,直接将在巅峰期的太平天国砍掉了半条命,破坏性极大。李秀成写成这“十一大误”,可见其对洪秀全是怨念颇深啊。

历史上极度特殊的“四不像”政权——深度解析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

李秀成雕像

  洪秀全本就是一个无才之人,他创建太平天国,纯属巧合之中的巧合。

  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就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的平民百姓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大规模农民起义的苗子早已产生,洪秀全无意之中吹了一把,火苗就此烧成大火。

  说来也搞笑,洪秀全当初创建拜上帝教,并不是因为活不下去了,而是因为考“秀才”屡次落选,发现儒家仕途这条路走不通之后,才怒而反孔反儒,改信“上帝”,还说自己是上帝次子。说白了,他就是个宗教狂人,他创建拜上帝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宣扬自己的“上帝次子”的身份,而不是真的为了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

  洪秀全对于太平天国最大的功绩就是创立了拜上帝教,此后太平天国的壮大就没他什么事了。初期拜上帝教发展教徒的传教工作主要是由冯云山在做,维稳工作则由杨秀清和萧朝贵以“天父下凡”和“天兄下凡”的身份负责,太平天国成立初期的筹备工作和太平军的战略发展问题也是由杨秀清这个东王一手负责的。洪秀全这个天王就一直坐在深宫里贪图享乐,从来不过问太平天国的军政事务,其实他也不懂。

  直到天京事变,由于东王杨秀清同时也是洪秀全的爸爸——“天父”在人间的独家代言人,杨秀清动不动就以“天父下凡”的身份责备洪秀全的虐待下官等等私生活劣迹,搞得洪秀全很没面子。

  于是洪秀全一手策划了天京事变,密令北王韦昌辉杀了太平天国全盛起来的最大功臣——杨秀清,相当于直接砍掉了太平天国一半的血量。从此以后,洪秀全就开启了摧毁太平天国的模式。(关于天京事变的具体剖析,可以参考我的上篇文章—— )

  天京事变以后,洪秀全将太平天国的脖子越掐越紧,他召回翼王石达开杀掉了北王韦昌辉,随后扶持自己的兄弟为王,挤走石达开,将太平天国这个老台子拆得乱七八糟。

  越到后期,太平天国的朝纲就越混乱,光封王就封了两千多个,朝政坏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太平天国这么大一个政权,却要拥立洪秀全这么一个完全不懂军政国事的人为一国之君,相当于就是群龙无首,任你六臂九脚,没有脑袋怎么行?

  而且有洪秀全在,长出的脑袋也要被破坏掉,前期有杨秀清在,被洪秀全一斧头砍掉了,后期有李秀成在,也被洪秀全活活拖死了。

  洪秀全对于太平天国而言本就是个错误的领导人,他没有参与到太平天国的壮大进程里去,在后期反而对于太平天国的发展有摧毁作用。太平天国没有纠正这种错误的机制,所以失败是必然的。

叁——异类的政权

  再从宏观上来分析的话,太平天国就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四不像”政权。它既不像中国传统的封建政权,也不像正宗的宗教政权,又不像彻底的革命政权,更不像它想要达到的共产主义政权。看起来什么都不像,看起来什么都像一点。

历史上极度特殊的“四不像”政权——深度解析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

太平天国古城墙

  太平天国不像传统的封建政权。封建帝制政权讲究君权至上,但太平天国的君权之上还有神权。太平天国的创建基础是拜上帝教,所以上帝拥有最高的权力,神权高于君权。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杨秀清能够以“天父下凡”的身份制衡拥有君权的洪秀全。

  既然都拜上帝了,所以太平天国又是反孔反儒的,而不仅仅是反清政府。太平天国的这一特性,就把全中国的所有儒家知识分子置于了对立面,不仅仅是清政府要扑杀它,连汉族的精英分子也要千方百计灭掉这个异类政权,比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等汉族精英。这一下子,太平天国给自己竖立的敌人就多得数不清了。

  太平天国也不像正宗的宗教政权。它虽然有最高神权的存在,但是一度与君权产生了巨大的矛盾,而且这种矛盾不可调和。洪秀全本身就没读过《圣经》,却偏偏硬要瞎掰出自己极度不完善的教义,导致太平天国从一出生就成畸形,神权与君权互相内斗。太平天国也在世俗化与宗教化的两种趋势之中摇摆不定,白白耗费了大量国力,这种矛盾在天京事变中终于大爆发,洪秀全一举消灭掉了代表最高神权的杨秀清,也把走向全盛的太平天国从巅峰期一举拉了下来,从此走向覆灭。

  太平天国不像彻底的革命政权。它虽然反清政府,也反孔反儒,但它不反封建帝制。虽然洪秀全仅是自封“天王”,没有登基为帝,但他同时又被称“万岁”,自称“朕”,下面一堆的王从“九千岁”到“六千岁”都齐全了,天京城内各种王府崛起,高层满脑子的封建特权思想,剥削起民众来不比清政府差多少。

  这哪里是什么革命政权啊,分明是披着造反外衣的又一个“清政府”啊,到了后期,太平天国的军民们也就再没有初期的凝聚力和积极性了,战斗力下降,败仗也就越来越多。

  到哪边都是被狠命剥削?有什么区别呢?

  太平天国更不像它想要达到的共产主义政权了,虽然它的《天朝田亩制度》要实现:人人要平等,人人有田耕,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但是以当时的社会条件,根本无法实现。实际上很多贫苦百姓自愿加入太平天国,就是奔着《天朝田亩制度》的这一中心思想来的。太平天国对外宣称如此,现实中却恰恰相反,其国内高层权贵掌握的特权、土地、钱财和其它资源远远超过平民百姓,体现的是处处不平等,处处不均匀。

  施政理想达不到,现实制度却又千疮百孔,这就是太平天国面临的死结,在那个时代无法解开。

  如此一个“四不像”的政权,咋看起来,哪里都对劲,细看起来,哪里都不对劲,它的失败,就并不偶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