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金丝楠木棺材的原料,真的是从朱棣陵墓上偷来的吗?

用户111139981945


虽说民间一直盛传,乾隆皇帝看上了朱棣陵墓里面的金丝楠木,想让自己的陵墓也用上同样的材料,因此想了个办法将朱棣陵墓中的金丝楠木给弄了出来,用到了自己的陵墓上。但是在真实的历史里面,事情的真相可能就和传闻有一些略微的出入了。

在中国历史上其实依靠盗墓来获取建筑材料并不新鲜,早在唐代就有用墓砖来修建城墙的记载,所以要说乾隆用明朝皇陵上的材料这并不奇怪,据传说在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乾隆巡视明皇陵的时候,就看中了朱棣长陵中的金丝楠木大柱子,但是呢,礼部尚书和文渊阁大学士当时搬出来《大清例律》中记载的“盗墓,仗一百,流三千里,已开棺椁见尸者,绞”来奉劝乾隆皇帝这这种盗墓行为,而当时有一些臣子知道乾隆的心思还是在那些金丝楠木上面,所以便想出来了一个歪招,那就是上奏请求修缮明皇陵。

乾隆看到奏折心领神会,立刻下旨全面修缮明皇陵。而负责修缮皇陵的大臣上奏,讲述楠木已经没有库存,并且开采苦难,建材议将长陵和永陵改小一点,随后“拆大改小,皇陵盗墓”便流传开来。(以上都是传说,史料中并无明确记载)那么乾隆皇帝真的将明皇陵中的金丝楠木偷梁换柱的换出来用到了自己的陵墓上面吗?

乾隆皇帝确实将明皇陵上的楠木给换下来了,但是这些楠木的具体用途却没有交代,而用到自己的陵墓上的可能性不会太大。

自乾隆五十年开始修缮明皇陵开始,历经两年时间,明皇陵的修缮工作顺利结束。据史料记载,从明皇陵运走的材料里面,仅仅楠木就有238件,还有数万尺小件的楠木,一些石头旧砖更是数不胜数。

这些材料的用途在当时说是“运回京城,以备各工取用”。没有表明要用于乾隆皇陵的修建,但是也没有否认,所以很多人就提出了乾隆盗取朱棣陵墓的金丝楠木修自己陵墓的说法,但是我们要知道,乾隆皇帝是在乾隆八年就已经开始对自己的裕陵开始动工的,花了近十年、时间,耗资近两百万、;、三四十年。乾隆几乎不可能再去拆掉自己的陵墓重新修建吧。并且在史料中乾隆皇帝的陵墓中的木材来源是可以考据的,史料中记载“但凡楠木系从广东、四川、湖广、福建四省进,杉木系江南、浙江、湖广、江西四省进,金砖系江南省进”所以可以说,乾隆皇陵中的金丝楠木几乎不可能是从朱棣的皇陵中盗取过来的。我们换一种角度想,作为堂堂的天下之主,怎么可能修缮自己的陵墓要去盗取前人用过得材料,而皇家盗用前人的陵墓用作建材一般也都是迫不得已,例如皇帝突然离世,陵墓去没有修缮好,这时候再去开采伐木显然时间是来不及了,所以只能够从前人的陵墓中去拆卸。顺治皇帝便是如此。


历来现实


乾隆,在生前修建自己帝陵的时候,想要弄块好的棺材板,而每一根都可成为栋梁的金丝楠木却无处可寻,有钱都买不到。因为它太珍贵了,拿来做棺材,能千年不腐;拿来做栋梁,能够千年屹立不倒。

看来要弄到这金丝楠木,怕是比登天还难了。但是却没能难倒写出传世绝句:“一片两片三片四片,五片六片七片八片”咱们的乾隆爷。乾隆爷为何要做“盗贼”,偷了明朝皇帝的金丝楠木?(裕陵地宫乾隆牌位)

因为他听说明十三陵里面有自己想要的金丝楠木,而且长短粗细刚刚好。

朱棣在位时,国力强盛、社会稳定,就打算乔迁北京,于是就命人修建宫殿和陵寝。朱棣非常重视,不仅派人寻找皇陵宝地,对建筑材料也是格外的重视,什么都想用最好的,所以金丝楠木在那个时候也被砍伐了很多。

而且金丝楠木生长的特别缓慢,从小树苗长成大树,最快也要60年。如果发育不良的话,得90年。一个人才能活多少年呢?

所以到了乾隆时期,金木楠木就相当匮乏了。这堂堂清朝皇帝去拆前朝旧宫还算说的过去,但这把人坟,怎么听着都不像话。(裕陵地宫棺椁)

于是就找来几位军机大臣,商量着怎么才能名正言顺的把这坟给挖了?还真被这些人想出办法来,但是…有点缺德啊。

但是咱们脑回路清奇的乾隆爷,还真就龙颜大悦了。于是就以维修之名,盗窃了明朝嘉靖皇帝地表建筑的金丝楠木,高高兴兴地为自己百年之后的安身之所打造了一个好住处。(乾隆棺椁)

唉,为了一块木头,让自己堂堂一代帝王背上“盗墓”之名,这乾隆爷也是够了,而且后来自己的陵墓还不是被孙殿英那个盗墓贼给炸了?一报还一报啊…

我是搞史人,欢迎阅读关注。


搞史人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根据一些史料的记载和文学作品的展现,我们发现乾隆他确实是动过明朝皇陵的金丝楠不,但是至于是不是朱棣的墓那就不一定了。

在评书《君臣斗》中有这么一段是讲到乾隆用明朝皇陵金丝楠木的。

刘墉与和珅斗法,就说到了这个事,说乾隆从明十三陵里拆了很多的木头来修建乾清宫。

由于评书是文学作品,很多人对这个事的真实性心存怀疑,但是有历史事实证明他确实动过明皇陵的金丝楠木。

《清史稿》中就有记载:“乾隆五十二年,三月癸酉,上回跸。丙子,以重修明陵成,上临阅,申禁樵采。”这是在说乾隆五十二年的时候,乾隆下令重修明十三陵,而当时采取的修建的方案是拆大改小,因此会换出很多木料出来,但是后来这些珍贵的金丝楠木材却不见了,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去向。

金丝楠木作为皇家的专用木头,到了清朝时期现存的金丝楠木已经很少了。楠木能够耐腐、防虫,它纹理精美瑰丽,冬暖夏凉,还有着不易变形等优点,这对于追求奢靡的乾隆怎么会可以放过呢?

乾隆是一个极喜奢靡的皇帝,无论做什么都是大手笔,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经常大摆奢华的宴席,铺张的出行,形成一股奢靡的风气。

那么在国家强盛的时期,乾隆想给自己修建一座华丽雄伟的陵墓,自然要用到大量的金丝楠木。

现存的又不够用了,怎么办呢?所以他想到把别人陵墓的拆下来给自己用。即修建了乾清宫,自己陵墓的木材用料也有着落了,一举两得多好。

别人盗墓是为了金银珠宝,发财。一国之君盗墓却是盗取人家的木材,未免有失体统。


江水趣谈


金丝楠木是我们国家特有的一种木材,这种木材纹理清晰,木含香气,金光闪闪,而且不易开裂,是一种顶尖的木材。在古代,金丝楠木主要用于皇家建筑,或者极具地位的用具。

历史上的皇帝对于金丝楠木似乎有种谜一样的迷恋,物以稀为贵,金丝楠木的稀少更是成为皇帝追随的一个重要原因,九五至尊就是应该用这种稀少的,而且品质顶尖的木材。于是历朝历代皇帝造宫殿,自己的棺材都是将金丝楠木作为首选。



当然,随着历朝历代不断的使用,金丝楠木越来越少,到了乾隆时期,几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步了。


所以,在诸多的野史之中。金丝楠木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高,而对于金丝楠木的需求却是不减,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说法,说乾隆皇帝为了金丝楠木,不惜干起了盗墓贼的勾当。为了金丝楠木,他对明成祖的墓葬动起了手脚。

大臣们为了满足乾隆皇帝对于金丝楠木的需求,于是就借对明成祖的墓葬进行修饰的时候,进行移花接木,以大改小的方式将无数的金丝楠木给调换了出来,最后用来满足乾隆皇帝的需求。



这种事情在后来的评书,也是乃至戏剧中更是频繁的出现,至于可信度,那还是比较可观了的。


围知历史


这不是传闻,而是确有此事,但是说乾隆皇帝偷好像太难听了,毕竟是一代君王,普天之下,哪里不是他的呢?所以叫拿更合适一点,而且不是拿朱棣陵墓的,而是拿明世宗嘉靖皇帝陵墓的。这可能是乾隆皇帝对明成祖朱棣还有一点敬畏之心吧,所以没有轻动明成祖的长陵。

那么这前前后后都是怎么回事呢?前面说过,乾隆皇帝是一代英主,生前备极荣耀,当然也希望死后能够风风光光。而当时皇家陵墓最宝贵的木料就是金丝楠木,乾隆皇帝不是傻子,他难道不想要吗?

金丝楠木可不得了,在当时的中国只生长于云贵川的深山老林中,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里,砍伐金丝楠木是一件相当不容易事情,即便是砍下来了,怎么运出来也是个大问题。

乾隆皇帝当然知道这点,他曾经打算叫人进山砍伐,但是又怕劳民伤材,因为给自己建造陵墓,需要楠木的量可太大了。不仅是棺材要用,棺椁要用,陵墓的各门也要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楠木的防腐效果。如此大的量,真要进山砍伐,必然会引起朝政的非议,乾隆皇帝还不是一个昏君,他拎得清轻重。

这个时候,该他手底下的人出场了,《大清律例》写得明白,盗墓者死,所以乾隆皇帝肯定不能去盗墓。但是为了缓和明末清初以来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乾隆皇帝可以考虑重修明皇陵呀。

提出这个建议的人叫金简,此人从乾隆四十二年起担任工部尚书,颇能领会乾隆的心意。乾隆一听就明白了,什么叫重修呀?重修就是把面积缩小,多余的木料不就可以拆下来了吗?所以乾隆皇帝照准,但是没有重修朱棣墓,而是先从嘉靖皇帝墓开始。

金简是这样做算术题的,把嘉靖皇帝墓的门、殿全部呈建制缩小,这样一来保持了朱棣墓的雄伟布局,没有轻动,不会引起世人反感。二来使嘉靖皇帝墓和其他明朝皇帝的墓变得一样大小,对外也好宣称整修完善。乾隆对金简的整修方案颇为满意,就让他全权负责此事,结果完工后,多下来的楠木到哪里去了呢?

谁都知道,但是谁都没有说。后来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这件事传了出去,而且越传越神,最后就变成了乾隆皇帝偷明皇帝陵墓的金丝楠木了。

岁月流转,如今几百年过去了,无论是清朝也好,明朝也罢,都化作了一岁月流转,如今几百年过去了,无论是清朝也好,明朝也罢,都化作了一堆黄土。纵使乾隆皇帝的棺材用上了最好的金丝楠木,可又怎么样呢?

1928年7月5日,军阀孙殿英派人炸开了乾隆皇帝的陵墓,将外室的宝物搜刮一空。然后用斧头劈开棺材,把乾隆的尸骸扯出来,为了抢夺乾隆嘴巴里的宝物,士兵甚至打碎了他的牙齿。可怜这位生前偷盗别人陵墓的大清皇帝,最后的结局居然是自己被人偷了个精光,这是不是很讽刺的一件事情呢。


小小嬴政


首先肯定一点,乾隆的金丝楠木棺材的原料是从明陵里盗出来的,但是不能叫盗,叫偷,乾隆他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重修。

并且,乾隆没敢动明成祖朱棣的长陵,怕影响不好,他动的是明世宗朱厚熜的永陵。


大家都知道,盗墓是古代的大禁忌,并且《大清律》规定严禁盗墓,一旦发现即“杖一百,流三千里,已开棺椁见尸者,绞”。所以“十全老人”乾隆干的这事必定不得善终。

1785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年,乾隆去朱棣长陵奠酒,你一个清朝皇帝去明朝皇帝墓前怀念先人?其实他就是去看看长陵的石料和木料,最重要的肯定就是金丝楠木了。

《清史稿·高宗本纪五》中有记载:“五十年,三月壬子,上幸盘山。甲寅,上诣明长陵奠酒。”

乾隆52年,他下旨令人重修明十三陵永陵,为什么要重修?看看设计方案就知道了,拆大改小,其实就是为了偷里面的石料、木料等珍贵材料。

《清史稿》中有记载:“丙子,以重修明陵成,上临阅,申禁樵采。”

最后,乾隆决定拿永陵下手,它是嘉靖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陵墓,史料记载:一共运走的明细有,大小金丝楠木238件,木墩头584件,改砍糟楠木224件,小件楠木截头折方25700余尺,花斑石500余块,旧砖130万块等等。

现代考古学者也这么说,因为清朝陵墓中的很多珍贵建筑材料,确实来源于明朝的木材、砖石。


盗别人的陵墓里东西,并且用在自己身上,估计我们正常人都不会干这事,但是乾隆就这样干了,后果大家也知道了。

1928年7月,孙殿英部队盗取东陵中的乾隆裕陵。乾隆耗银两百多万两修建的陵寝被打开,最终乾隆的骨头四散,凄惨无比。

据《于役东陵日记》记载,刘人瑞描述了他进入乾隆裕陵地宫时所见到的悲惨情形:持灯进入地宫,见有白骨数节浮于泥水之中。重敛者找到4具头颅,不能辨其是男是女,其情状比西太后陵凄惨百倍。


不知道我的回答,您还满意吗?


从小爱历史


趣谈唐宋元明清,在幽默中掌握历史新知识!

没有十足的把握证明乾隆皇帝偷窃朱棣陵墓的金丝楠木,但从历史的诸多迹象来看,却有可能。

民间野史:乾隆盗墓,彻底拉开金丝楠木的迁移史

零几年最火的宫廷剧《宰相刘罗锅》中有这么一段剧情,摘录如下:

刘罗锅:和中堂,今日我要参皇帝。和珅:不可能,你没这胆子。刘罗锅:万岁,三年前乾清宫大火您还记得么?皇上:那是自然!刘罗锅:有人见十三陵木料材质上佳,下旨拆了十三陵盖得这乾清宫,这不是偷坟掘墓么?皇上:这......

尽管是电视剧镜头,但当时看起来颇为有趣,于是乎翻尽资料,终于得出点结论来。这就是清廷著名的野史传闻------乾隆盗墓。

野史,自然不能当做正史来看待,我简单翻一下原文:

1787年乾隆皇帝突然下令整修明帝国的十三陵,而这件事的负责人是刘罗锅。当时的整修方案是:把大的木料改成小的木料,与此同时将大木料运出。至于运出的木料放在了哪,所有人都讳莫如深。

这木料运到哪去了?传言是否真实?在整个清史稿数十万字中我又找到这么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用了将近一天的时间,资料实在是......)

乾隆五十二年,三月癸酉,上回跸。丙子,以重修明陵成,上临阅,申禁樵采。

好了,到现在为止,我们可以确定一点:乾隆的确为明帝国十三陵整修过,而那个所谓的民间野史也不一定全是错误的。

接下来,我们要看一下现代资料了:


现代考古学中表明:清陵的部分建筑材料的确用到了明代的石料、木料。

直到这,我们还差一个环节就可已论证完毕,那就是:明十三陵有没有金丝楠木?

这一点,在《明太祖实录》和《五杂俎·物部二》中有详细记载,简而言之:有金丝楠木。

乾隆缺金丝楠木,明十三陵有金丝楠木,乾隆整修过明十三陵,清陵的部分建筑有明朝的石料、木料,剩下的,就不需要我多说什么了。

没错,这就是事实

接下来,我们讲一些最基本的常识:金丝楠木!

金丝楠木分多种,排第一的是乌木,当然,这也是诸多帝王的最爱。除乌木以外,差一点的金丝楠木百年左右即可成材。(乌木要历经千年,高温高压极端天气或者雨水之地形成,咱们就不讨论了。)每一根可成为栋梁的金丝楠木,价值是万两黄金。如果把运费算上,则更是一个天文数字。这种东西做家具,容易出坑,很少有人喜欢。可要是做棺材,能千年不腐;做栋梁,能千年不倒。


江南烟雨地曾这样说过:黄金万两易得,乌木一方难求。

那整个清帝国一块金丝楠木都没有了么?至于去偷坟掘墓么?

至于,非常至于。

在明代开始,金丝楠木就已经列为贡品,百姓上贡上等金丝楠木,可获得官职;官员在规定时间内无法上交金丝楠木,将会影响仕途。经过明代和清帝国前半段时间盲目的乱采乱伐,使得金丝楠木早已变得越来越少。所以......

顺便说一句,乾隆是非常喜欢金丝楠木的。在清代有这样一个词汇‘天地至美’,就是形容金丝楠木的。(翻译过来是这个成语)一旦用金丝楠木制作家具,乾隆还必须亲自过问。

现如今,十三陵有这么多上好的金丝楠木,乾隆上心倒也在情理当中。


趣谈唐宋元明清


皇帝盗墓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少有,毕竟有损阴德,而乾隆皇帝可不这么认为,人家玩的不叫盗墓,叫偷梁换柱,这事在清史稿中完全没有记录,但是现代考古学家们却在乾隆的陵墓中发现了明十三陵的木材,这是结结实实打了乾隆爷的脸,坐实了他盗墓的身份。

乾隆五十二年,曾下令修葺明十三陵。

《清史稿》记录“乾隆五十二年,三月癸酉,上回跸。丙子,以重修明陵成,上临阅,申禁樵采。”

这修葺明陵看着是对前朝的尊敬而,明陵是越修越小,尤以长陵定陵为甚,这裕陵是越盖越大,其中不言而喻。而实际上却是将明十陵中的木材运回了北京。这一点也在现代考古学者那里得到了证实。

如此“铁板钉钉”的事实,史书上却不见一点笔墨,乾隆确是中国盗墓者中身份最显贵的嫌疑犯。

明陵里有什么好木材,竟然让大清皇帝想出了偷梁换柱这样的方法,来盗取呢?

(明十三陵 长陵金丝楠木圆立柱)

乾隆爷也不缺银子,为什么非要拆人家墓呢,这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木材,因为木材是不可再生资源,特别是金丝楠,几百年才能长成那么一点,可遇不可求,有银子也未必有地方买去。

《五杂俎》中有记载“楠木生楚蜀者,深山穷谷不知年岁,百丈之干,半埋沙土,故截以为棺,谓之沙板。佳板解之中有纹理,坚如铁石。试之者,以署月做盒,盛生肉经数宿启之,色不变也。”

古人认为,做棺材最好的木料是乌木,其次是金丝楠木,最后是黄金柏木。有“黄金万两易得,乌木一方难求”的说法。

2017年岑巩县发现的乌木(金丝楠木)

楠木材质细实、抗腐蚀性效果好,自古就被认为是最优质的木材。

楠木属于软木,容易刮擦,所以做家具不适用,但是做成大殿柱子或者棺材确是非常好的材料。毕竟常年埋在地下,耐腐蚀才是最重要的指标,而金丝楠木,可以做到几千年都不会变质糜烂。

明成祖朱棣决定牵都到北京,宫殿的修建以及陵墓都非常受到朱棣的重视,还专门成立了置办金丝楠木部门。只要在职的官员向朝廷进贡金丝楠木就能立马升官,平民进贡都能马上得个一官半职。

而金丝楠木的黄金生长周期需要60年,由于前期的过度开采,到了清朝的时候,已经很难找到笔直成型,可用于建造大梁的楠木了。

所以皇家规定,金丝楠木只有皇家才可以使用,普通平民如果用了就是僭越。

所以到了乾隆时期,有“1克金丝楠木价值等于10克黄金”的说法。

乾隆更是把金丝楠木比作“天地至美“,宫中做金丝楠木家具时,他还要亲自去审阅定制的。

(祾恩殿)

明十三陵地面建筑中,最为壮观的就是祾恩殿,建立高大富丽,这里面的木结构都是上等的楠木,殿内的 60 根巨柱,都是用整根金丝楠木制成的,直径很粗,得要两人合抱。

这大概就是乾隆皇帝惦记明十三陵木材的原因吧,不过盗墓毕竟不祥,乾隆盗别人的墓修建自己的陵寝,结果百年后,他自己也被人盗墓了,落了个尸骨不全,也算是因果循环,轮回报应。


雨霁视角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偷字用的太难听了,读书人的是能算“窃”吗?

我们知道,帝王都会把修建自己的陵墓当作是头等大事,通常是一继任就开始着手修建陵墓,皇帝作为世界上最高贵的人,也被世人称作是“天子”,上天之子用的物品当然也要用到全天下之“最”,而棺材中最好的莫过于树中贵族的金丝楠木了,传言用金丝楠木做成的棺材可以数百年不腐,并且可以永保龙体。


乾隆听到金丝楠木如此之好,下令将自己的棺材也用金丝楠木订制,本来很简单的一件事,从南方的大山里砍一棵金丝楠木即可,但恰好那几年没有一棵金丝楠木成年,要知道,在金丝楠木如此优良的性能下也有着十分缓慢的生张过程,通常需要七八十年才能成材,乾隆继位是已经二十五岁,哪里等的了这么久。

于是他就瞄上了朱棣墓里的金丝楠木,但自己身为堂堂一个皇帝去偷死人的东西终究是说不过去,脸上也没地方挂,朱棣的墓很是豪华,不光是棺材就连大梁柱子都是用金丝楠木做的,而我们的乾隆皇帝却只能在一边眼睁睁的看着。



一天他把军机处的几个大臣叫来商议此事,商量着怎么把朱棣的木头名正言顺的借走,几位军机大臣还真是有办法,用一手瞒天过海把木头给运走了,原来军机大臣提议'修缮“一下朱棣的陵墓,将一些”破旧“的材料换下来,这一换也就有了乾隆的金丝楠木棺材。


历史伶俜者


金丝楠木作为皇家的御用木主要盛行于明朝,作为中国四大名木之首,金丝楠木自古以来就是皇家园林、宫殿、陵墓的主要木具来源,而作为棺材的金丝楠木之所以在皇家备受推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木有香气,木质细密,不易变形。其木材表面在阳光下有金丝浮现,伴有微香。

《五杂俎》中有记载“楠木生楚蜀者,深山穷谷不知年岁,百丈之干,半埋沙土,故截以为棺,谓之沙板。佳板解之中有纹理,坚如铁石。试之者,以署月做盒,盛生肉经数宿启之,色不变也。”足见其名贵之处。

到了乾隆年间,清朝延续旧统将金丝楠木定为皇家御用木,但是那时候金丝楠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消减严重,成为异常稀缺的木质资源。虽然金丝楠木料难寻,但是四九城内却存在着大量的明朝遗存金丝楠木,乾隆的太爷爷顺治在位时曾用金丝楠木修建宫殿苑囿,而所用的木料就是从明朝宫殿拆卸下来的。所以乾隆爷兴建裕陵用用老朱家的东西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乾隆八年(1743)乾隆的陵寝裕陵开工,乾隆十七年(1752)交钥匙,嘉庆四年(1799)乾隆皇帝乔迁新居。裕陵在建造过程中,由于要使用大量的金丝楠木,于是乾隆将眼光盯上了明朝的囤货,奈何大明宫殿台阁已经基本被他上三辈祸祸光了,然而这并难不倒能写出“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这种传世绝句的千古一帝乾隆爷。脑回路清奇的他将目光又转向了当时金丝楠最多的地方,明十三陵。

《清史稿·高宗本纪(五)》里记载,“五十年,三月壬子,上幸盘山。甲寅,上诣明长陵奠酒。”

为了兴建裕陵乾隆爷还亲自去探望前朝的朱棣。据记载乾隆五十年(1785)乾隆御驾至十三陵之一的长陵,祭拜明成祖朱棣。但是此刻的乾隆爷可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兴建裕陵正缺工少料,但是老朱家的长陵却富丽堂皇,这怎么着也得想办法过户一些才行啊。但是明目张胆扒人祖坟搞不好就遗臭万年,身为十全老人的乾隆爷此刻非常迷茫,于是召集了部户部和几位军机大臣吃着火锅唱着歌商量怎么名正言顺的给人坟掘了?

经过乾隆爷的明示暗示,大臣们早就已经猜的八九不离十了,于是就有大臣上书言称明十三陵而今已经太过破旧了,应该由国库掏钱修缮一番。乾隆看到这个奏折大喜过望,这样做一来可以此事示告天下陛下体仁海量,二来这时中间偷摸弄点儿,实在是妙哉妙哉。

话不多说即刻开工,三年后,修缮完成“三月癸酉,上回跸。丙子,以重修明陵成,上临阅,申禁樵采。”然而,这明陵是越修越小,尤以长陵定陵为甚,这裕陵是越盖越大,其中不言而喻。所以没错,清东陵实际上用的就是十三陵的料子,乾隆爷住的阴宅也就是朱棣朱翊钧等联名过户给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