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一些区域性大国还造不出火炮呢?

我爱吃八宝饭


也要看是哪种火炮,如果是技术含量一般的小口径火炮,那么一些中等国家、区域性大国还是可以造出来的,真正难的是那些高精度、大口径的顶级火炮,这玩意确实放眼全世界也没几个国家能造出来,而

火炮制造中的核心科技就是炮管技术,没有高质量的炮管,其他一切都是白搭,举个例子,坦克炮使用的高膛压滑膛炮管,世界上除了五大常任理事国之外,印象中也就德国的莱茵金属一枝独秀了,很多国家的坦克炮炮管就是直接进口莱茵金属的金属炮坯的,比如被某些人把工业技术吹上天的日本,90式坦克的炮管还不是进口人家莱茵金属的?
▲莱茵金属生产的炮管用户

题目中说到的区域性大国,应该就是像日本、韩国等这样的国家,除了日本之外,韩国的火炮技术其实也是半吊子的,而日本的军工就更加不用说了,日本工业技术确实很发达,但是这是在民用领域,不要和军工画上等号,有些人一说到日本的工业实力就拿发动机说事,汽车发动机确实很厉害,然而你们日本国的军用发动机还真的就不怎么样,比如90式坦克的二冲程结构柴油机就是个笑话。言归正传,为什么大口径火炮的技术那么难?前面提到了,炮管技术才是火炮制造中的核心科技,而决定一门顶级火炮的基础就是一根高质量的炮管,为什么?

▲TM 9-359大口径炮管相关数据

因为膛压,大口径火炮在开炮时,炮管需要承受极高的膛压,这个膛压有多高呢?高达数百兆帕,举个例子,看上图,是美国二战期间生产的M1“Long Tom”155毫米口径榴弹炮炮管的相关数据,其中用红框框起来的部分就是炮管在开炮时需要承受的膛压数据,数值为275790千帕,也就是275.79兆帕,这是一种怎样的概念呢?首先,千帕、兆帕都是用来衡量“压力大小”的单位,而:

1兆帕 = 10.2公斤力/平方厘米;

275.79兆帕 = 2812.28公斤力/平方厘米。

意思就是说,这门155毫米火炮在开火时,炮管内壁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就需要承受2812.28公斤,即约2.8吨的压力,大家可以体会一下,2.8吨的压力,作用在一平方厘米,也就是大概“一片指甲盖这么大”的面积上,这对炮管材料以及锻造工艺的要求得有多高?

▲M777轻型牵引式榴弹炮

所以,也就怪不得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没几个国家能独立制造大口径身管火炮了,单是这炮管的生产工艺就能卡死一大票所谓的区域性大国,而且上面提到的M1“Long Tom”155毫米火炮还是二战时期生产的,而随着炮弹发射药技术的发展,今天的大口径火炮膛压基本上都在350兆帕以上,一些更先进的膛压甚至超过了400兆帕,比如老美最新的M777轻型155毫米榴弹炮,开炮时的膛压峰值达到了413兆帕,

也就是说,此时炮管内壁每平方厘米需要承受压力则已经高达4.3吨。因此,为了使炮管能够承受开炮瞬间产生的极高的膛压,不管是对材料还是锻造工艺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除了对钢材强度有着变态的要求之外,同时还要注意金属韧性、塑性的配合,以及耐高温、耐摩擦等性能,所以,在炮管的冶炼过程中需要用到一些特种冶炼技术。

▲电渣重熔

比如大家常听到的“电渣重熔”技术,该技术常用于核电站、航空、军事装备制造等众多需要用到“超级合金”的领域,而大口径火炮炮管的制造就是其中之一,所谓“电渣重熔”就是:使用铸态合金作为可消耗电极,然后把钢锭用工程熔渣覆盖,接着用交流电通过合金电极和钢锭,此时,通过电流的工程熔渣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熔渣的电阻很高),这些热量会把钢锭熔化,熔化后的金属会穿过工程熔渣到达底部的水冷模具凝结,形成精炼合金,因为钢锭中本身存在的杂质在熔融状态时与熔渣发生化学反应而被消除。简单来说,电渣重熔就是一种对金属进行再熔炼和去除杂质的技术,可以提高金属的纯度和改善结晶程度。

▲电渣重熔炉渲染图

而这个电渣重熔技术,全世界也没几个国家能掌握,除了五大常任理事国之外,也就剩德国、瑞典等有数的几个国家拥有这项技术了,举个例子,能够生产大型电渣重熔炉的国家同样也是没几个,知道世界上最大的电渣重熔炉是哪个国家生产的么?是我们中国,我国上海重机集团研制生产的450吨级电渣重熔炉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的电渣重熔炉,所以,我们的火炮技术在全世界能一枝独秀不是没有道理的。而对于火炮炮管的制造来说,经历电渣重熔技术的脱硫、脱磷后,还只是处于身管毛坯的阶段,想要成为成品的炮管,还需要进行再次的加工,也就是钻孔、拉膛线,而对炮管毛坯进行钻孔、拉膛线又是一个难度非常高的技术活,为什么?

▲大于等于10的不同长径比

因为这涉及到了对金属的“深孔加工工艺”,那么,什么是金属的深孔加工呢?就是对长径比超过10的柱型金属进行的孔加工工艺,所谓的“长径比”就是指该金属的长度和口径的比值,如上图所示,为各种不同的长径比(大于等于10),而对现代火炮炮管的加工,无疑就是深孔加工了,因为火炮炮管的长径比数值(或者叫倍径)通常都在30以上,比如155毫米榴弹炮,其倍径就大于50,这种级别的深孔加工难度有多大?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完全看不见金属内部的情况下,需要用一根超长的钻头对其进行钻孔,同时还需用锤床对这个孔进行锤削,从而在金属内部形成光滑的内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保证这个孔不能有任何的弯曲,前后直径大小必须完全一致,以及光滑的内壁不能有任何的瑕疵。因此,这种“地狱级难度”的深孔加工技术又同样卡死了一大票工业基础不扎实的国家。

▲深孔加工示意简图

加工出来光滑的内膛后,还需要对其拉膛线,拉膛线又是一个有着很高难度的技术活,需要用特殊的工具在光滑的炮管内壁进行多达数十次的拉刻,才能刻出深度一样的标准膛线,而在拉膛线的过程中,也必须保证绝对的精度,稍微有点差池,或者出现小瑕疵,那么这跟炮管就废了,前面的工作全部白费。因此,不管是深孔加工工艺,还是拉膛线技术,如果工艺水平达不到要求,那么生产出来的炮管废品率会很高,很容易就出现炸膛,

综上所述,今天的大口径身管火炮技术,基本上都是大国垄断的,当然,欧洲也有几个小国是掌握了火炮制造技术的,不过,其他一些我们熟知的区域性大国,还真的就造不出合格火炮出来。


哨兵ZH


区域性大国不去研发和生产火炮很正常。就连超级大国美国,还请台湾帮自己生产军火呢。台湾人在接到美国的军火订单后,简直是牛坏了,就差没把自己给吹上天,后来大家把台湾接到的军火订单拿来一看,喔,原来是帮美国佬生产子弹啊!大伙就都散了。

美国佬的逻辑很简单,台湾人生产的子弹便宜啊。既然台湾的子弹质量保证,价格又低,为了节约军费,干嘛不让台湾生产。

生产火炮的逻辑,其实就和美军买台湾的子弹,是一个道理。例如在上世纪60年代,英国人研制出大名鼎鼎的L7火炮以后,很多国家一看这门炮不得了,干脆就不在这个领域,再研制自己的火炮了。就连德国的豹式坦克,也是将英国的L7直接引起、安装完事。而一些用量不大的国家,算起来引进的成本太高,干脆就采购完事。

军工生产的背后逻辑,其实就是国际上结盟和条约的延伸。既然自己的伙伴稳定且可靠,大伙为什么还不集体行动呢?既省钱,也安全。

只有俄罗斯那种四处树敌的国家,为了自身的国防安全,才不得不做一个大而全的军事工业,喔,还有当年的南非,也是这样滴。


圆窗观点


只能说你低估了火炮的制造技术,高估大部分国家的工业实力,实际上能独立生产大口径身管火炮的国家不超过20个,这已经淘汰了世界上90%的国家。而这其中的佼佼者也就是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瑞士瑞典意大利等10个左右的国家。知道为什么东亚某国那些号称能把首尔炸成一片火海的“谷山大炮”要用炮管拼接技术吗?就是因为火炮生产技术不行,只能把两根现成的拼成一根用。

火炮这个武器看起来老旧简单,但是他也是集合了冶金、锻造、研磨、精密机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多个方面的技术。炮管、药室、炮闩、复进簧都是加工难点,而且就大部分人认为“很简单”的那根炮管对耐磨、耐高温、耐高压、耐腐蚀都是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加工精度不够或者有瑕疵,轻则降低炮管寿命,重则直接炸膛。所以别把火炮想的那么简单,不然越南也不会把美国和苏联二战制式的火炮还当做主力来使用。

我们简单说一下炮管吧:炮管最基本的就是要有合格的材料,现代炮管的材料都是合金钢,而材料性能的优劣涉及的范围太广了,除了基本元素配比之外,冶炼、锻造、热处理都会影响材料的性能,所以仅仅一个材料就足够淘汰掉一多半国家。而炼钢这个过程要涉及到电弧炉、炉外精炼、电渣重熔等多种关联生产工艺,精炼过的合金钢经过电渣重熔去除掉硫磷等对不利于炮管强度的元素。再将炼好的钢熔铸成一个多棱型钢锭用于下面的锻造。锻造先由大型万吨级锻压机对钢锭锻造,得到炮管用粗钢坯,再由精锻机对刚才的粗坯进行精锻,得到精钢坯,然后对其进行热处理。

之后就要对炮管进行半精和精加工,先对炮管外圆进行精加工整形,然后开炮管内孔,最后再拉膛线。由于炮管内孔的深度达到口径的30倍以上,这已经属于“深孔加工”,直径超过60毫米的深孔加工属于比较困难的加工工艺,需要在专用的机床上用深孔钻、镗刀还有内孔刀进行切削,而且深度太深并不能监控到内部的加工情况。在切削过程中炮管内壁的光整度很重要,因为加工碎屑很容易划伤炮管内壁,这些瑕疵会导致炮管的寿命降低,甚至大的裂纹会导致炸膛,有瑕疵的炮管通常都不会出厂,所以技术不到家话会有很高的废品率。

然后拉膛线,膛线是炮管的关键,膛线的加工跟深孔加工一样,也是看不到内部情况的。所以不仅需要高精度的加工设备,还需要经验丰富的操作技师,在机械领域当中经验就是资本。而且膛线加工并不是一次切削到尺寸,每次进刀切削量不大,反复加工十几次直至达到膛线要求深度才行。最后还要对炮管内膛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耐磨性,否则对炮管磨损程度很大,最终会影响射击精度。

还有一种工艺叫身管自紧,这是现代高膛压火炮的基本工艺之一。所谓炮管自紧就是身管内表面受到超出材料屈服强度的压力,这样身管外层对内层产生压力,引起部分截面塑性变形。这种炮管能以较小的壁厚度承受较高的膛压,所以相当于降低了炮管重量,也提高了寿命。但是身管自紧需要超高水压机,而且经过自紧的炮管再进行机加工时会带来一些膨胀或收缩的问题,这就需要合理安排加工工序和工艺。这种技术没有一定功底的国家不太容易搞。

上述还只是炮管的传统制造方法,还有药室、复进簧等其他关键部件,加工难度并不比炮管低。能生产炮管不代表他的技术成熟的,一方面是能不能生产符合现代化要求的炮管,第二是能不能保证合格率,你不能生产10根有8根是废品,这不叫能生产。所以说,像火炮这种看着古老简单的地面火力武器,实际上他涉及的领域是非常广的,除了要有基础材料的支持之外,还有需要的专业机加工设备和经验丰富的技师。所以,有能力生产优质大口径身管火炮的国家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多。

<strong>


雏菊西瓜Peterpan


火炮也是有很多种口径的,一些对军工技术和工业体系要求不高的小口径的火炮,那么不少区域性大国,甚至一些中等国家也还是能造得出来的。但是如果是高精度、大口径的重炮、坦克炮,那可就是不是一般的区域性大国所能造得出来的。事实上,当今世界,能够完全自主研发和生产现代大口径火炮的国家,也还是屈指可数的。

制造大口径火炮,最核心的一项就是炮管技术。

如果没有高质量的炮管,不仅无法保障大炮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更无法保障炮弹打击的精准性,其他什么都是白搭。

而锻造高质量炮管,首先就得从钢材说起。尽管火炮口径和型号多种多样,但所使用的钢材却只有那么几个。当前,各主流强国制造火炮所使用的钢材,通常是碳镍铬铂系合金钢为主。

而且,由于炮管需要适应在各种恶劣环境下工作,因此对钢材的要求相当苛刻。所以,通常要研制一种新型的火炮钢材,就得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反复试验,这动辄就需要花费十几、甚至二十几年的时间,这样的投入可不是一般的国家所能玩得转的。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完善的军工科研和生产体系,没有足够强大的综合国力,连炮管用的钢材都是研发不了。而如果连钢材都造不出,那就更别谈什么造大炮了.....

然后,就是要将钢材锻造成炮管的粗坯。

钢材还不过最基础的一道技术门槛,接下来,还得要将这些高质量的合成钢材,加工成圆柱棒材,再由电渣重熔炉进行再熔炼,进而炼出组织致密的钢锭组织。由于炮管在使用时,需要经受住高温、高压、烧蚀、弹丸摩擦等众多挑战,所以炮管材质必须要极为致密。

因此,钢锭组织出来后,还需要经过多次反复锻打。而这项工序,就需要用到至少三万吨的锻造机锻压,方能将之进一步锻造成为炮管的粗坯。

完成了炮管的粗坯,接下来就是更为高难度的内膛加工。

内膛加工首先需要采用一种配备超长钻头的大型钻床钻出一个孔,再将炮管粗坯精锻拉长。而在这过程中,需要使用一种快速精密锻压设备——旋转精锻机,由几个对称的锤头对炮管粗坯进行高频率锻打,并达到所需炮管的长度。再然后,还需要对其进行热处理,使炮管强度更高。

此外,为提高射击精度,炮管还需要进行矫直处理,这项标准要求相当的高,炮管必须要修到完全笔直的状态,不得有丝毫的偏差。矫直完成后,还要进行精车工序,削掉氧化层。至此,炮管的加工才算是初步完成。

接下来,就要进行另一道至关重要的工序——自紧。

自紧是通过对内膛施加超高压力,使炮管内径变大,内壁更加致密,内壁金属产生塑性变形,外壁仍在弹性极限以内。

由于在炮弹发射瞬间,炮管内的膛压会陡然升高。而经过自紧工序打磨过的炮管内壁,其残留压应力可抵消部分火药气体的拉应力,进而有效改善炮管内壁的金属受力,提高抗疲劳性能。

而在所有步骤完成后,还需要高级技师根据自身的经验,通过观察刀杆的状况,在炮管内部加工出膛线。这些人可都是大国工匠啊,因为这一项步骤的难度之大,可是远远超乎常人的想象。一般人从外面,是根本看不到炮管内的加工情况的,所以稍有不慎,整根炮管就会报废。所以,这项工序对高级技师的要求,也是相当苛刻的。

试想想,仅仅是一根看似普通的炮管,背后都需要如此多重的工序。可见,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工业和研发能力,没有足够 庞大的高素质军工人才队伍,就连一个炮管都造不出啦。因此,纵观当今世界,真正有能力独自研发生产大口径火炮的国家,可是屈指可数的,除了五常外,就数德国、日本这几个极少数的军工科研强国了。

而且,尽管一个炮管的背后就动用了如此的军工科技和锻造工序,但炮管的使用寿命,还不过是以秒来计算的。

举个例子,一根125炮炮管,长度约为6米,而炮弹的初速为每秒1800米,炮弹在炮管中的时间为三百分之一秒,那么发射500发炮弹,寿命也不到2秒。

而军队对于125炮的要求,是发射穿甲弹不低于500发,碎甲弹不低于2000发。所以说,在一些军事类影视作品中,说一根125炮炮管使用寿命只有八秒钟,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这些历史要读


美军M777型155㎜轻型榴弹炮正在进行训练,M777轻型榴弹炮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轻型榴弹炮之一,它是由英国“航空航天公司”应用了大量的航空科技工艺和航空材料研制而成的,就连美国这样对武器非常挑剔的国家都购买了专利,进行仿制!

现代火炮制造技术和工艺仍然掌握在北半球几个工业化水平极高的国家手里,这些国家的工业化年代非常的久远,甚至在一百多年前制造的火炮就已经享誉世界了,比如:德国的克虏伯公司、瑞士的厄利空公司、瑞典的博福斯公司……这些火炮界的“泰山北斗”声名显赫!并且一直领引世界火炮发展的潮流,就连美国也要亦步亦趋跟随,这就是工业积累带来的效应。


著名的瑞士厄利空双35㎜高炮,几乎一统小口径高炮界的江湖!全世界有至少30多个国家购买和仿制了该炮,而这种火炮从出现到现在已经40多年了,仍然在不断的改进和推陈出新。

火炮制造不是我们业界外的人想象的那样较为轻松,甚至说有了高级一些的数控工业母床就能制造出来先进而优质的火炮。如果是这样的简单那么世界上至少会有50个以上的国家可以制造了,而不是现在的仅10多个国家,因为火炮制造需要从冶炼钢材开始→各个大中小型零部件制造(机械加工)到最后的组装,需要完备的工业链来支持,而这条工业链涉及了所有的重工业部门,还要加上这条工业链上的数百万工业人口!说的更直白一些:就是巨量的资金投入和大批的链条上的技术生产者。整体具备这俩条件的世界上确实不多,因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并没有这样的高度。


说到火炮制造必然要提及炮管的生产,因为炮管加工不出来也就不可能发射炮弹,炮管加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火炮的射击精度,并且炮管属于深孔加工工艺,技术难度在火炮制造当中属于最高难点。需要在看不见内部的条件下将火炮的膛线一点点的“抠出来”,费时费力!

锻造完毕经过热处理、精整后的炮管坯进行冷加工膛线工序,先要使用“光学窥膛仪”对炮管坯内壁进行非常仔细的检查,要看看里面有没有:细微的裂纹、沙眼、夹渣、气孔……等缺陷,然后用镗床的卡盘将炮管坯卡紧…进刀,在加工膛线(阴阳纹)的过程中根本看不到内壁的加工状况,连“管窥豹斑”都不是,完全是“盲人摸象”!这就需要由资深的高级深孔加工技师去完成这项工作,要想知道膛线加工过程“走刀”是否正确,需要看“拉刀刀杆”的运动是否均匀、还要摸刀杆感受切削金属时轻微的抖动、观察冷却油的温度……这种“人与镗床合一”的经验,没30年以上的经验根本不可能完成深孔加工工艺的,你一“徒工”只能在边上看着!而且工厂里面不止一个资深高级技师……这些工作不但要有天赋,还是拿钱堆出来的经验!是一个企业压箱底的工艺、立身的本钱绝不外传!


德国“猎豹”自行高炮,是将瑞士厄利空双35㎜高炮装到了“豹式”坦克底盘上了,这样一来不但是火炮技术还加上了坦克装甲车制造技术 ,仅机械制造这一块就难倒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

通过上面最简单的介绍了炮管加工的困难程度就会清楚,没有近百年是工业持续不断的发展和工艺积淀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火炮的!并且这个过程中还不能被打断 ,只要停滞10年就会出现严重的倒退,这就需要不断的资金投入和人员在培训,这已经是巨大多少国家难以企及的事情了。

所以,火炮并不是所谓“区域大国”都能制造出来,大多数制造不出来才是正常现象!因为他们没有完成工业化和工艺积累的缺失。


皇家橡树1972


为啥看到题目的第一印象让我先联想到三哥呢,当然包括印度、韩国等国家都能“造出”火炮,但是质量什么的就不敢保证了。韩国K-9火炮炸膛已经炸出了一个吉尼斯世界记录,印度自产的“丹努什”火炮也因为种种原因和炸膛延迟服役,最后还赖是“中国制造”的零部件有问题,真是让人笑掉大牙。不过以印度喜欢将各种摔飞机来归咎于卖家,我们也只能躺着中枪了,反正嘴长在人家身上,不从自己的军工产业找原因,只往外推责任这是不行的。

丹努什火炮的研发之路如同印度自产的其他装备一样坎坷,几乎每次测试都会发生炸膛事故。


实际上不难看出,直到今天为止,大多数造炮技术优异的国家仍是那些老牌科技强国,例如英、法、德、意、美、俄等等,这些国家都赶上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及后续的发展,作为当时的老牌帝国他们的科技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严格意义上讲,从第一门推着到处跑的后装野战炮出现,火炮制造的工艺才被真正表现出来,射程、威力、精度,这就是衡量火炮最重要的三个因素。

火炮炸膛的原因非常多,炮管制造工艺、材料、发射药、炮管内有杂物导致膛压不稳等等。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火炮的制造工艺已经得到肯定,但是要造好“大炮”依然不是那么简单。当时世界各国的造炮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其中英、美、德、苏、意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异常激烈,而战列舰上主炮的制造水平各国还是拉开了不小的距离,这就逐渐显示出了技术发展的差异。因为各国制造工艺和水准不一,他们制造的舰炮其射程、倍径、射速、寿命各不相同,但是制造工艺无非就两种,一种是钢丝紧固工艺,一种是套筒制造工艺。

而当时有能力制造这种大型火炮的国家也仅数那几位列强。

钢丝紧固工艺简单来说就是将钢丝一圈一圈的在内膛上缠绕起来,然后把一个套管加热后套在内膛上,期间还要进行多次热处理,这样制造的火炮横向强度高,但是纵向不行,所以当时英国12英寸口径的舰炮(主流305MM)其倍径普遍偏小,最长的也只有45倍径。德国和美国则用套筒式制造工艺生产出了12英寸50倍口径舰炮,其初速、射速、准确度都优于英国同口径舰炮。

这就不难解释为何在日德兰大海战中,英国海军吃亏的问题了,当时德国参加海战的各级无畏舰中有三艘“凯撒级”,仅它们每艘船就装备了10门305毫米舰炮(5座双联装)。

时至今日,火炮的制造工艺更为复杂和精密,对炮管、炮闩、膛线的加工技术和质量要求极为严格。火炮身管加工的关键技术包括材料的选择和冶炼、深孔加工、电渣重熔、身管自紧、内膛表面处理等,尤其是后面这几项技术全世界也仅有10多个国家熟练掌握,所以这也就造成了直到今天为什么仍有许多国家造不出一门合格火炮。而我国火炮技术方面的发展是突飞猛进的,甚至有的技术达到世界前列水平,这样的成绩确实值得我们骄傲,因为我们走的每一步路都无比的艰辛。

我是军武奇兵,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战武奇兵


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小口径火炮其实世界上中等以上国家都能造,随便拿几根钢管就能加工出一门可以用的简易迫击炮或者火箭炮,抗战时期大规模生产的20式82毫米迫击炮不就是这么个产物,中东游击队大量的山寨107火箭炮也是这么个玩意儿。火炮制造难的是大口径、高精度的高精尖火炮,拥有这种等级火炮制造技术的国家屈指可数,除了五常外,就是德国、瑞典、奥地利、南非这几个国家拥有完整技术了,而像日本、韩国都是引进自德国的半吊子技术,而土耳其和印度更是引进韩国K9火炮的半吊子再半吊子技术,其水准可想而知?没有自己的技术那就只能买,买就必然被坑,像印度没有自己实用的山地火炮,又做梦都想当南亚霸主,那就只能从美国购买单门500多万美元的天价M777型榴弹炮,打碎了牙也只能往肚子里咽。那么大口径火炮制造为什么这么难呢?

(M777刚到印度就被玩炸膛了)

火炮身管是现代冶金和金属加工工业的皇冠之作

我们常常说航空发动机是工业之花,而火炮身管的制造难度丝毫不亚于工业之花。火炮身管在发射药爆炸的一瞬间要承受3000℃以上的高温和800Mpa以上的高压,还要经过高速炮弹旋转摩擦的蹂躏,所以身管必须要耐高温、耐摩擦、高强度、高韧性,而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就必须要有过硬的合金钢,现代主流火炮身管一般使用的是碳镍铬钼钒系合金钢,我国在上世纪被封锁期间也曾经研制了一系列的加钒合金钢替代品,而这种加入稀有元素的合金钢其元素配比和冶炼加工工艺在各国几乎都是绝密,可见其研制之困难,就这一项已经排除了全世界80%的国家。

有了合适的钢材,这只是第一步,加工成身管毛坯后,你还得使用电渣重熔冶炼去磷去硫进一步提高钢材强度和寿命,这一项技术也是被五常和德国、奥地利、瑞典等国垄断,与大口径火炮制造强国高度重合。目前全世界最大的450吨级电渣重熔炉是我国上海重机集团研制生产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为什么现在能够成为全世界火炮制造实力最强的选手之一。

有了身管毛坯,你还得进行钻孔,加工内膛和膛线,而这又是难度系数炼狱级的挑战。在机械加工中,长径比大于10的孔加工就被称作深孔加工,而现代身管火炮长径比一般达到30以上,现代主流的155毫米口径榴弹炮更是达到了55倍径,这简直就是超深孔加工。想一想在一个超长钻头的钻床上对毛坯进行钻洞,然后再用锤床把这个洞捶削成内膛,在看不见里面的情况下,还得保证前后口径完全的一致、内壁的绝对光滑,不允许任何瑕疵,难度有多大?而当加工完内膛后,还得使用钻头刀具反复雕刻几十次才能刻出标准深度的膛线,这对精度的要求也是高之又高,如果工艺不过关,不是废品率居高不下,就是容易炸膛,绝对制造不出合格火炮身管,又有一大波国家被拦在了门外。

搞定了炮膛,还得进行身管自紧,内膛研磨镀铬,外壁精加工,螺丝沟槽开孔,药室加工,加工完成后无损探伤,制造完毕后射击试验,检查再试验,一共数十道纷繁复杂的程序,每一个程序都是对国家工业实力的高难度考验,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是绝对不可能制造出合格的火炮的!

炮弹制造也并不容易

关于这一点就一笔带过吧,炮弹制造中高性能的炸药技术难度是比较大的,而内部加工组合也不是那么容易,还有就是一些高技术炮弹,比如激光制导炮弹、坦克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末敏弹等等就基本被中美俄德这几个国家垄断了。印度最近被毛子手把手教会的3VBM17芒果穿甲弹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技术,而就这个技术三哥学了十多年才勉强学会。在1999年的卡吉尔冲突中,印度陆军几天内狂射两万多发炮弹,最后陷入无炮弹可用的尴尬境地,只能以高价从以色列进口,可是打仗了还指望买别人的炮弹,你是忘记了阿根廷飞鱼导弹被法国人卡脖子的前车之鉴啦?所以说,火炮这玩意儿你以为它技术含量低,其实真正能制造的没几个!

(印度国产三十年前穿甲弹,举国欢庆)


军武吐槽君


火炮虽然在结构构造上较为简单,但其生产制造,也需要一个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世界上能够自行生产火炮的国家也不多,除了“五大流氓”以外便是德国、瑞典、瑞士、日韩等几个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

造不出火炮的区域性大国很多,例如印度。印度虽然引进了K9自行火炮的生产线,但是受限于工业体系极度落后且不完善,印度目前只能是向外国采购零部件组装,对外号称“自产”,导致印度陆军采购K9榴弹炮时采购价高达646万美元。印度根本不能生产制造炮管的主要原材料:炮钢。

举个例子。RH-120坦克炮在发射炮弹时,膛压达到510兆帕,炮口动能极其接近10兆焦。现代榴弹炮的膛压也在300MPa到400MPa之间,这需要极优秀的炮钢才能生产出炮管。而世界目前生产炮钢,最常用到的就是电渣重熔技术,这一技术目前也只有少数国家能够彻底掌握。

而即便有了炮钢,也难以生产出炮管。炮钢首先会制作成无缝钢管,而后才会用于生产炮管。炮管内部还有膛线......加工膛线绝对是生产炮管中最难的一个环节。因为加工膛线时,根本无法观察膛内的加工情况,只有极少数技术高超的技工才能掌握这一技术。

随后,加工出来的炮管胚还要经过检查:检查内部有无裂缝、砂眼、夹渣和气孔等等会带来潜在隐患的瑕疵。总而言之,仅仅是机械加工,就能难倒无数的国家。这仅仅是生产火炮身管的部分流程。


用户5770541302


不是造不出,而是周边环境和国情不需要。比如大枫叶国,周边没有敌情不需要过多的武装自己。没有必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研制武器。还有就是海外没有市场,产量太少照成成本过高。比如天肇大婶家。还有一点最重要,人家有拳头第一硬的大哥。有用的时候可以买点。受气了有大哥出头。当然还有几个另类的,第一是人傻钱多的海湾油大仙,太特么有钱。第二是大卫星国,人家有灭国史,谁特么的也不信,就信拳头。第三是当年的白非洲,受全世界制裁,几头白狮领着大群的山羊,拳打脚踢半拉非洲。第四就是信心满满的大咖喱国,干嘛嘛不行吃嘛嘛不香,不过周边也没人惹的起,北边的土豪大佬有点虚胖手软人家不怕。


暖男312840


造炮主要的难度在于钢材问题,需要高强度耐高温耐磨损的钢材来做炮管,否则炸膛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只要冶炼技术上不去的国家就没有自己生产大炮的能力,比如我们周围的某个区域强国,他们虽然也有炼钢厂,但是炼出来的钢材强度不够,根本造不了炮管,只能从美国进口大炮,花的钱还不少,折算单价超过500万美元一门,典型坑你没商量。

我们都知道火炮是以火药作为驱动力的,在点火的时候火药在炮管里被击发,进而产生高压气体推动炮弹飞出炮口。这时候火炮炮管会面临三个问题,一个是高膛压,炮弹的装药量往往有几公斤或者几十公斤,这些装量的火药爆炸都可以炸掉整栋楼了,但是炮管却要凭着本身的强度硬扛住火药爆炸的压力;

其次,火药爆炸会产生超高温问题,这高温会对炮管产生不可修复式损害,普通钢材在这种高温之下会被融化导致炮管变形,进而卡住炮弹发生膛炸;

第三,耐磨度也是考量钢材质量的主要因素,由于炮弹发射会与炮管进行剧烈摩擦(膛线),质量差的钢材只要几次就会把膛线磨平掉得并要求换炮管,这这种材料也是不合格,也不能用来生产大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