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种情况下,家长再生气也别教训孩子

前几天晚上带着孩子去吃披萨,一直闹着去,坐下快速的点完他爱吃的几道菜,就等上菜了,他就一会儿摸摸勺子,扔扔纸巾,反正就是不能安安静静的坐下来等。

这时,就是听到隔板那边传来一阵的数落声,“赶快吃,别磨蹭了!”“为什么不吃干净,浪费,不是你要来吃的吗?”“吃这么多长点脑子,好好做作业”,去接茶水的时候,看见那桌坐着一个小男孩,对面坐着她妈妈,小男孩默不作声的低头塞着食物,妈妈仍然在念叨。见此,我在心里叹了一口气。

这四种情况下,家长再生气也别教训孩子

孩子和大人一样都是有羞恶之心的,家长们不分时间、场合、地点,脾气一上来就把孩子训一顿,这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一方面还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众目睽睽之下挨训,孩子会觉得自己受了羞辱,心里容易怨恨父母;另一方面,孩子在外面挨训,第一次被骂还觉得羞耻,但如果经常如此,他就不以为耻了,慢慢就变成顽童了。

除公共场合不适合训斥孩子以外,生活中还有三个时间段不适合家长教训孩子。

  • 吃饭的时候

董卿曾回忆说,“童年时期的每一餐晚饭是一天中最压抑的时刻,父亲会把一天中所有做得不够好的事情拿出来,一件一件说,语气越来越严厉。每次都是一边听一边哭,最后连晚饭吃了什么都记不清。”

而这一幕却经常出现在咱们的餐桌上,一边吃饭一边批评孩子,因为大人忙的忙,孩子也要上学,只有吃饭的时候一家人才聚在一起,很多事情都拿到饭桌上来说。

但是吃饭的时候应该是一家人最为温馨的时刻,这时候教训孩子会直接影响孩子吃饭的兴致,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消化吸收,还会把吃饭与不愉快的经历联系在一起,想起来就是噩梦般的回忆,亦如董卿一样。

  • 晚上睡觉前

晚上睡觉前是一天中最放松最柔软的时候,如果晚上睡觉前挨训或者挨打,不仅身体上受苦,心灵上还会留下阴影,必定不能够安安稳稳的睡觉,孩子可能梦中不是看见他父母去打他,就是看见他父母去追他,所以梦中常常要哭喊。

  • 早上刚起来

至于清早去打小孩子,害处更加大了,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是一天的开始,怎样度过一天,早上的情绪很重要。如果大清早一起床就挨顿训,一整天就会情绪低落,心神不宁。

这四种情况下,家长再生气也别教训孩子

说实话,几乎每一个父母都会对孩子发脾气,这周家里两个男孩子在补暑假作业,本来是分开写的,大儿子隔几分钟来拿一下东西,小儿子一会儿扔橡皮擦一会儿扯他哥哥两下,我就问“你们在干嘛?!还不好好写作业,不写就给我滚到阳台上去站着!”话刚说完,两个孩子低着头,各自跑到位置上坐好,像两只鹌鹑一样缩在一起,我转身就去隔壁房间,冷静一会儿。

孩子的某些行为是要被教训,教训孩子是没有错的,但家长要注意的是教训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教训完以后,孩子能有效改正他的行为,下次不要再犯。

1、明确的向孩子表达你的感受。明确的指出孩子的哪些行为让你生气,才能让孩子学着去体会妈妈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同理心。如果不告诉他们,他们可能以为妈妈只是借故发火。

2、告诉孩子具体怎么做。如果家长一边斥责孩子,一边在后面收拾烂摊子,然后就会发现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同一件事上惹你生气,如果孩子犯错了,明确指出孩子的行为后,然后给他一个可以改正的方向。

3、重责其事,轻则其人。就事论事,不要上升到人格上的批评,“你是个坏小孩”“蠢货”“笨蛋”,这些话会像刀子一样扎在孩子心里,拔都拔不掉。

这四种情况下,家长再生气也别教训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