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本有能力跟康熙一決高下,卻走了兩步臭棋,將自己送入絕境

明朝末年朝廷動盪,並且處於內憂外患的局面。內有各路起義軍,外有滿清虎視眈眈。最終,大明帝國崩塌了,一去不復還。

關外努爾哈赤盯著這時局,隨時準備入侵中原。山海關總兵吳三桂選擇“賣國求榮”,降了清軍。就這樣,滿清大軍得以入關,最終建立了統一的大清王朝。

雖然投降了清朝,但是吳三桂在晚年時又起兵叛亂,這是因為何事呢?他雖起兵叛亂,但是最終卻沒能有個好的下場,只是因為他走錯了一步棋,造成了難以挽回的損失。

吳三桂本有能力跟康熙一決高下,卻走了兩步臭棋,將自己送入絕境

吳三桂出生於官宦之家,幼時非常聰慧,學了一身本領。因為家族關係以及自身的努力,在壯年時他得到了崇禎皇帝的肯定,並且賜封他為山海關總兵,這是十分榮耀的。

但是,吳三桂最終卻選擇了降清,也留下了罵名。滿清大軍入關之後,為了穩定好這混亂的局面,不得不任用晚明時期的官吏,靠他們安穩人心。

毫無疑問,吳三桂在晚明是非常突出的大臣,所以他自然是清朝統治者拉攏的對象。於是,吳三桂被封為了平西王,負責管理雲南地區的軍事以及政務。

吳三桂就靠著這塊土地,慢慢發展自己的力量,逐漸形成了實力強盛的割據勢力。

吳三桂本有能力跟康熙一決高下,卻走了兩步臭棋,將自己送入絕境

此外,吳三桂還具有云貴一帶官員的任免權,所以這些地區的官員多半是吳三桂的親信,願意效忠於他。不僅如此,吳三桂還有打著更大的算盤,私造錢幣。

不過這些錢幣並不是用來支付官員們的俸祿,而是通通收入自己囊中,發展軍務之用。要知道,當時雲南地區官員們,每年的俸祿大約在九百萬兩銀子,通通由朝廷負責支出,這是一筆巨大的耗費。

吳三桂的割據勢力逐漸成為了清朝的威脅,康熙皇帝上臺之後,決定對這些割據勢力動手,果斷實行“削藩”策略。當時,康熙先對尚可喜下手,讓他從廣東撤軍。

吳三桂本有能力跟康熙一決高下,卻走了兩步臭棋,將自己送入絕境

吳三桂收到消息之後,知道皇帝要對付他們了。於是就想先試探一下康熙,主動向康熙提出自己要撤兵。吳三桂原以為康熙皇帝會挽留一下,然後他再表示一下對大清的忠心,那麼這件事就算過去了。

但是康熙內心堅定,直接答應了吳三桂的請求。這下事情就麻煩了,事情是他主動提出來的。現在康熙下令讓吳三桂撤軍到山海關之外,吳三桂自身是不願的。

現在只有兩條路可走,要麼就是順從康熙皇帝的意思,撤軍。要麼就是直接起兵造反,當時吳三桂勢力並不弱,與清王朝完全有一戰之力。於是吳三桂選擇了後者,私下裡聯絡舊部,密謀造反。

吳三桂本有能力跟康熙一決高下,卻走了兩步臭棋,將自己送入絕境

隨後,吳三桂公然舉起了反清的大旗,並且打著“光復明朝”的旗號。吳三桂並不打算孤軍奮戰,他還聯絡了尚可喜等勢力,聯合起兵。就這樣,歷史上的“三藩之亂”正式開始。

因為打著“興明”的旗號,所以引起了許多漢人的響應,紛紛加入進來。而且吳三桂之前的舊部也前來依附,勢力越發強大。一時間吳三桂大軍拿下了許多城池,打得清軍毫無還手之力。

此時,各省也有叛軍叛亂,一時間清政府難以應對。在這種有利的形勢之下,吳三桂卻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他不願渡江北上。至於原因,有人推斷是擔心自己的兒子吳應熊,怕他丟掉性命。

此外,還有人認為,他是不願離開雲南這個大本營,就算戰事失利,他還可以退回自保。不管出於何種原因,長江也徹底改變了吳三桂的命運。

吳三桂本有能力跟康熙一決高下,卻走了兩步臭棋,將自己送入絕境

在吳三桂搖擺不定之際,康熙卻果斷的做出了決斷,立馬改變了作戰方案。各藩王勢力中,以吳三桂為首,他的實力也最為強盛。一旦將其擊敗,其他藩王也就不攻自破了。

所以康熙決定集中所有優勢兵力對吳三桂發起進攻,對於其他反叛勢力則是以招降為主。起初,“三藩”雖是聯盟,內部卻是一盤散沙,毫無團結可言。

所以康熙帝王採取的這個策略是非常有效的,很快就征服了耿精忠,逼得他投降了。面對吳三桂,康熙並不打算硬攻,而是打算智取。先是勸降吳三桂的部下,如王輔臣。隨後再進一步的瓦解分化敵方勢力。

面對老謀深算的康熙,吳三桂難以招架。他自身實力有限,現在這儼然成為了一場持久戰,吳三桂自然是難以招架的。

吳三桂本有能力跟康熙一決高下,卻走了兩步臭棋,將自己送入絕境

可就在這樣不利的條件下,吳三桂又做出了一個更加錯誤的決定,就是自己建國稱帝。史料記載,在公元1678年的時候,吳三桂于衡州登基,以“周”為國號。

這一舉動徹底違背了他當初起兵的目的,當初還是以“興明”為旗號,現在卻自己稱帝了。這樣一來,世人便看穿了他的野心,許多人都不願在為他賣命了,紛紛離他而去。就這樣,形勢對他來說更加不利。

現在吳三桂已經徹底淪為了“失道者”,戰事也是一敗再敗。當年的秋天吳三桂也離開了人世,不過不是戰死,而是因病而亡。他才當了五個月的皇帝,算是個短命皇帝了。

本來尚可與清軍一戰,他非要胡來亂搞,將一手好牌給徹底打爛,最終徹底失去了希望。

吳三桂本有能力跟康熙一決高下,卻走了兩步臭棋,將自己送入絕境

而此時吳三桂的子孫吳世璠只能撤退到雲南,回到大本營以求自保。但是康熙並沒有打算放過他們,後患不除將永留後患。

所以在清軍的猛烈進攻之下,公元1681年昆明被清軍攻破,吳世璠自殺身亡,其餘殘軍則通通投降了。就這樣,“三藩之亂”落下了帷幕,最終以失敗告終。

吳三桂從起兵到失敗,本可有大展宏圖之機,卻因他的糊塗作為而錯過了機會。他的這一生完全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聰明一世,糊塗一時。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原創制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