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洱源縣:村委會發錢了!領到勞務費的群眾笑得合不攏嘴


“發錢了!”

“村委會發錢了!”

大理洱源縣:村委會發錢了!領到勞務費的群眾笑得合不攏嘴

大理洱源縣:村委會發錢了!領到勞務費的群眾笑得合不攏嘴

深秋的福和,天高雲淡,樹葉金黃,陽光照在每一個人的身上,溫暖進心裡。下午三點,會議室裡97萬元鈔票鋪滿桌面,老實巴交的農民你擠我、我擠你地坐在會議室裡,笑容滿面,眼裡充滿了期待。

11月3日,青松薯業發放2019年馬鈴薯種薯種植勞務費並簽訂2020年種植訂單的消息傳來,村民們興奮極了,呼朋引伴、牽兒攜女,很快就聚滿了村委會。

2015年,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牛街鄉福和村引進大理青松薯業有限公司,採取“黨支部+公司+農戶”的方式,與4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種植訂單,種植120畝種薯。當年底,公司以0.5元一市斤種植勞務費的價格回收,支付勞務費25萬元,畝均收益2000多元。

“以往一畝山地上種的玉米一般就收500至700元,現在種植洋芋種薯可以收到3000元以上,翻了幾倍。”該村貧困戶龔斌志告訴記者。當年引進,當年見效益,而且翻了幾倍。

老百姓種洋芋的積極性廣泛激發出來,都放開手腳,與青松薯業簽訂更多的訂單,廣泛種植種薯。2016、2017年、2018年,福和村種薯種植面積快速增長。

大理洱源縣:村委會發錢了!領到勞務費的群眾笑得合不攏嘴

貧困戶龔斌志第一個領到勞務費,高興得合不攏嘴,“今年我種了‘麗薯5號’‘合作88’三畝多,領到勞務費26996元,明年打算種5畝,爭取更高的收入。”

大理洱源縣:村委會發錢了!領到勞務費的群眾笑得合不攏嘴

農民們排著隊等著領取勞務費,領到錢的,有的把一疊疊鈔票拿在手裡,掂量一下份量;有的迅速裝進腰包裡,相互打聽彼此領到多少。“我的才8000多元,你的一萬多元呢。”這樣的對話既是鄉里鄉親的問候語,也是交流各家明年的種植面積。

福和村海拔2600米以上,冷涼氣候,土壤肥沃,非常適宜種植馬鈴薯。2019年,福和村種植了3000畝馬鈴薯,由於市場行情推高,農民普遍收益較好。馬鈴薯已成為福和村支柱產業。

大理洱源縣:村委會發錢了!領到勞務費的群眾笑得合不攏嘴

青松薯業公司明年將繼續擴大在福和村的種薯種植,試種“麗薯6號”、“雪山紅”等市場價格高、質量好的新品種。“明年我公司把種植勞務費從1.00元提升至1.1元,推廣新品種,以實際行動增加農民收入,帶動農戶致富。”大理青松薯業總經理趙青松說,為切實減輕農戶負擔,公司引進另一家企業向農戶提供農資賒銷服務,公司承諾農資正規,價格優惠,並符合環保要求,農民自願購買農資,發生的費用等洋芋收穫後從勞務費中抵扣。

據悉,2015年以來,當地駐村工作隊和村黨總支著力培育產業,壯大洋芋等傳統產業,發展荷蘭豆、甜脆豆、青花菜等高山生態蔬菜產業,不斷拓寬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渠道,走出了一條高寒山區脫貧致富新路子。(龔飛 周雲深 番田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