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期間要花多少錢,你算過這筆賬嗎?一覽考研成本與回報

我們讀詩寫詩,並不是因為它們好玩,我們讀書寫詩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分子,而人類是充滿激情的。沒錯,醫學、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撐人的一生。但詩歌、美麗、浪漫、愛情,這些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死亡詩社》

考研期間要花多少錢,你算過這筆賬嗎?一覽考研成本與回報

21的考研er,你們是否還在考研和就業之間猶豫不決呢?下面我們帶你分析一波考研需要投入的成本和將來會收穫到的回報,看完這篇分析,相信你的心中會有一個決斷!

考研你需要投入的幾項成本:

一、金錢成本

►勤儉型(1000以下)

考研中的精打細算者,除了資料、書本、報名費,一切其他不必要的堅決不花,畢竟網絡免費資源那麼多,只要肯下功夫尋找,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各科通吃不是問題。

►經濟型(1000-5000)

考研中的經濟適用型,高性價比的學習資料、課程的投入是首要目標,畢竟跟直播、跟答疑,針對自己的弱項尋找老師的幫助,有方向地補齊短板,好過自己慢慢地摸索。

►小康型(5000-10000)

雖然對考研的各項開支不差錢,但是還是會考慮到投入的成本問題,以及對自己是否有用。房子要舒適、資料要齊全、老師要講得好、學習工具要好用、我要好好學!

►土豪型(幾萬到十幾萬)

為了考研,斥資幾萬、十幾萬的考生也不少,考研全程班、魔鬼訓練營、牛逼的學習用具加持等等,雖然花費不少,但是錢財乃身外之外,只要能考上,就是最大的節約。

二、時間成本

一旦決定考研,你就要足夠的心理準備:如果最後研究生沒考上,對你而言,意味著什麼?大四上學期,往往是校園秋季招聘火熱進行的時候。在別人忙著各種實習、找工作的時候,你卻需要保持沉穩的心,坐在教室、自習室裡溫習;別人各種畢業旅行,天南地北四處遊玩的時候,你需要拒絕各種誘惑,安心做題。

等到來年的二月份,考研成績公佈的時候,不少同學的工作已經落實得七七八八。而這時候的你,如果沒考上,將意味著,你和無數的工作機會、實習經驗,失之交臂。而此時,離畢業僅剩三個多月,除了畢業論文,你很難有時間,再顧及其他。這些風險,是你在決定考研之前,就要想好的。

三、身心成本

考研結束後,我用了整整兩週,才將自己每天早晨六點鐘必然醒來,晚上不到十二點睡不著的生物鐘,給調整過來。考研的那段時間,感覺一朝回到了曾經的高考時代。每天精神高度緊張,曾經幾度看書看到奔潰,只能找個無人的角落,嚎啕大哭。壓力山大,緊張的複習氣氛,在每天走進圖書館,走進自習室的那一秒,就感覺到了。周圍的人,都在學習,每當你想有所鬆懈的時候,周圍都會有一種無形的壓力在告訴你:你的潛在對手,都這麼用功了,你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晚睡,基本是考研黨生活的主節奏,而這對皮膚意味著什麼,相信很多重視護膚的妹子,再清楚不過了。因為考研,身體勞累過度的,也不在少數。受不了身心的雙重摺磨,往往是很多人最終決定中途放棄考研的最大動因。考研黨每天早出晚歸,難免疏遠了正常的人際交往。一個宿舍的可能也就只有晚上回來洗漱的那一會兒能交流一下。有時候,好幾天和室友說不上一句話,也是正常現象。

考研之後,學碩三年,專碩兩年。當你的老同學在工作的時候,你還在熟悉的校園生活裡徘徊。研究生畢業後,你可能有比別人高的起薪,但已經在職場打拼了兩三年的老同學們,可能混得也不算太差。最關鍵的是,校園生活和工作,相差甚遠,你會發現讀研的你,和已然工作的舊時好友,也許很難再找到共同的話題。

不過凡事都是有成本和投入,才能有收益和回報。讓我們來看看歷經10個月左右的辛苦考研,成功上岸後讀研可以為你帶來哪些回報?

考上研之後你將收穫的幾項回報:

一、金錢回報

►助學金

所有研究生均可享受國家助學金的補貼,碩士研究生每年不能低於6000元,博士研究生每年不得低於10000元,按十月或者十二月發放。

►獎學金

獎學金分為國家獎學金和學業獎學金。

國家獎學金標準為博士3萬元,碩士2萬元;學業獎學金由學校發放,分一、二、三等,相當於我們熟悉的校獎學金,各個學校覆蓋率和獎金數不同,但都是一筆不小的獎勵哦~衝著這些錢,也要好好學習呢!

另外,有些院校還設置新生獎學金,按照不同標準進行獎勵,如考研成績、是否推免、本科院校。

學業獎學金和新生獎學金,大部分院校的覆蓋率都達到了100%呢。

►三助崗位津貼

三助崗位包括助教、助研、助管,每學期申報一次,具體津貼標準可在院校官網搜索。

►實習&兼職

讀研期間,部分專業會有許多供自己支配的業餘時間,尋找相關專業的實習、家教、或者感興趣的兼職,既鍛鍊了社會能力、為簡歷增加了份量,又能賺錢,這是多麼開心的一件事情。

二、學歷回報

各大企業、單位在招聘時,學歷要求隨著人才的不斷增多而水漲船高,甚至很多單位都明碼標價,非碩士博士不要,學歷是很多好單位的敲門磚。然而,更高的學歷不止體現在找工作的階段,還有以後的晉升、發展。以後的社會,研究生教育必將走向更多人,你有一個研究生的學歷,就不存在學歷的短板。除非你要去高校,那就將面臨更加苛刻的要求。我們不難看到,每年也有很多在職研究生,他們已經工作,卻因為各種需要,還是要取得一定的碩士文憑。

三、能力回報

讀研和本科期間最大的不同,覺得就是學習方式的不同。本科的學習除了上課還是上課,幾乎每天都是排得滿滿的課程。上課聽講記筆記,晚上佔座上自習,考前老師劃重點,考後拋得一乾二淨。這是大家都熟知的事實。這一整套流程就像是自動化生產流水線一樣,送走一屆又一屆的畢業生。

但是研究生期間不同,原來除了書本上那些知識,外面還有更豐富、更精彩的世界等著大家去追求。大學本科,每一門課都是各成一家,自成體系,缺乏系統的綜合,面對著那一本本厚厚的專業書,很多人都是一臉茫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研究生時,有了研究課題和導師的指導,你能更加明確自己缺少哪方面的信息和知識,想要的是什麼,然後再有針對性地去做文獻檢索。為了實現一個目標、完成一件工作而去主動地學習,才能真正掌握所學習的東西。

有的人會認為,我不適合做研究,我在職場中,才能更好的鍛鍊自己。可以坦白的告訴你,如果學不會主動思考,深入思考一件事情,不會主動解決面臨的問題,你在哪裡都走不通。是的,研究生期間,不是真的要你研究到某個領域多深的層次,而是具備一種科學嚴謹的態度,主動思考的精神。甚至你工作後也會發現,身邊有些同事要評職稱了才發現自己還有沒有發表過論文,而發表論文是一項硬指標,但是你在研究生期間就可以去完成這些。

四、閱歷回報

研究生的生活相對自由,不再是單純的上課下課,更多的是交流和互動。不管是全國甚至國際的學術年會,還是學校內部的研討會、研究生論壇、學術沙龍,只要你用心關注,總能聆聽到來自不同世界的聲音。交流中總能學習到別人的智慧和思想,並給自己以啟發。當然,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並非別人的觀點就是正確的,哪怕他們是教授、研究員甚至更高的頭銜,學術的繁榮應該是百家爭鳴。在不斷的交流當和碰撞中,我們也會慢慢地形成自己獨立的思想,豐富自身的閱歷,擴展自己的眼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