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慶父究竟做了什麼?

《左傳·閔公元年》:“不去慶父,魯難未已。”

公元前669年,魯莊公前往齊國迎娶齊國公主哀姜為夫人。當時齊桓公稱霸中原,這樁婚姻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加深與齊國的聯繫。而且,之前魯莊公已經有了寵妾孟任,併為魯莊公生下公子般。因此,這是一樁徹頭徹尾的政治婚姻,哀姜嫁給魯莊公後就失去了寵愛,也沒有誕下子嗣。反倒是哀姜的陪嫁女生了公子啟,哀姜就把公子啟當做自己的兒子。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慶父究竟做了什麼?

為了寄託感情和排遣寂寞,也為了手中擁有的權力,哀姜與魯莊公的弟弟慶父走到了一起,兩人在魯莊公還在世的時候就開始私通了。

公元前662年,魯莊公病重,由於哀姜沒有生育,魯莊公沒有嫡子。慶父收買了三弟叔牙,叔牙力推二哥慶父繼承王位。魯莊公的四弟季友則認為既無嫡子,便應從庶子中議立。季友力主立公子般繼位,並用毒酒逼死了叔牙以表明擁立公子般的立場。

同年八月,魯莊公病逝,公子般繼位。慶父心中甚是不甘,就與哀姜密謀,唆使手下趁著喪期殺死了繼位僅兩個月的公子般。支持公子般的季友逃到了陳國避難。慶父製造了魯國內亂,激起國人憤慨,慶父就逃往了齊國。但國不可一日無君,魯國只好立了公子啟為國君,是為魯閔公。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慶父究竟做了什麼?

哀姜自己沒有子嗣,雖把公子啟認做自己的兒子,但和公子啟的感情很淡漠。公元前661年,躲過了風頭的慶父回國,繼續和哀姜打的火熱,也更加的肆無忌憚。公元前660年,慶父和哀姜合謀,殺死了魯閔公,慶父準備自立為君。

慶父兩年內殺了兩任魯國國君,使魯國的局勢陷入了嚴重的混亂,魯國國人早已對慶父恨之入骨,怎麼可能支持慶父?魯國國人掀起了暴動,要把慶父和哀姜這對姦夫淫婦給宰了。眼見魯國已經待不下去了,慶父逃往了莒國,哀姜逃往了邾國。

早在慶父殺死公子般,魯國一片混亂之時,齊桓公便派大夫仲孫湫到魯國去了解情況。之後仲孫湫向齊桓公報告時就下結論說:“如果不除去慶父,魯國的災難是不會終止的!”這就是“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的由來。事實也果然如此。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慶父究竟做了什麼?

慶父逃到莒國後,季友擁立魯閔公的弟弟公子申為國君,是為魯僖公。魯僖公知道慶父此人只要存在一天,魯國就不會徹底安穩,於是請求莒國將慶父送回魯國。慶父自知罪孽深重,就自殺了。而哀姜作為齊國公主,卻私通作亂,讓“尊王攘夷”的齊桓公大失顏面。齊桓公讓邾國將哀姜送回齊國,在路上將其殺死,把屍體歸還給了魯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