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中國各省市水資源總量排行榜,這幾個省表示:意想不到

水,萬物之源,人之根本!當我們在毫無節制的用水時,大家是否想過一個問題——中國的水資源,到底是怎樣的情況?

看完中國各省市水資源總量排行榜,這幾個省表示:意想不到

對於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來說,用水十分方便,只要打開水龍頭,便會有乾淨的水流淌出來,這給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是,中國的水資源真的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豐富嗎?

中國官方層面給出了答案——中國其實是一個缺水嚴重的國家。

中國的淡水資源總量不足28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而中國人口占比全球超過18%),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國的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

然而,中國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國家。僅2002年,全國淡水取用量達到5497億立方米,大約佔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國1995年淡水供應量4700億立方米的約1.2倍。

目前全世界的淡水資源僅佔其總水量的2. 5%,其中70%以上被凍結在南極和北極的冰蓋中,加上難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凍積雪,有86%的淡水資源難以利用。

人類真正能夠利用的淡水資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僅佔地球總水量的0.26%。目前,全世界有1 /6的人口、約10億多人缺水。專家估計,到2025年世界缺水人口將超過25億。

西藏、四川水資源最多,寧夏天津最少

那麼具體到全國個省級行政區,各自的水資源總量情況又如何呢?

看完中國各省市水資源總量排行榜,這幾個省表示:意想不到

按照國家水利部先前發佈的《2017年中國水資源公報》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省級行政區水資源總量排名全國前三的,依次是西藏、四川、廣西,均處於中國的西南方向。

而同期全國省級行政區水資源總量排名全國末三位的,依次是寧夏、天津、北京。不過由於天津和北京均為直轄市,在土地面積上明顯少於一般省級行政區較多。所以如果在排除直轄市的前提下,省級行政區水資源最少的三個省份,則分別是寧夏、山西、河北,均為北方省份,尤其集中於華北地區。

中國多省份處於“極度缺水”區間

看完中國各省市水資源總量排行榜,這幾個省表示:意想不到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體,境內山高谷深、河流縱橫、湖泊星羅,水資源十分豐富,素有“亞洲水塔”之稱。西藏境內流域面積大於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6418條,流域面積大於1萬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8條;水域面積大於1平方公里的湖泊共有816個,湖泊總面積佔全國湖泊面積的30%。西藏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佔全國河川徑流量的16.5%,水資源量和人均水資源量均居全國第一。

但真正讓西藏人均水資源量大幅領先全國的最核心原因,是因為該地的人口稀少。就拿人均水資源量全國第三的廣西來說,雖然在水資源總量上,廣西幾乎是青海的三倍,但是由於同期廣西人口卻是青海的八倍還多,所以最終的人均水資源體量還是要大幅落後於世界人均水平。換而言之,過大的人口總量才是真正造成中國整體人均水資源擁有量極度緊缺的根源所在。

看完中國各省市水資源總量排行榜,這幾個省表示:意想不到

按照人均水資源低於500立方米即為極度缺水的標準,我們發現在2017年時,天津、北京、上海、寧夏、河北、山東、山西、遼寧、河南、江蘇等多省市均處於極度缺水的區間。上海、江蘇為什麼也上榜了,原因有二:一是龐大的人口總量,二是降水量與南方相比較低。

江蘇省水資源總量為392.9億m³(其中地表水295.4億m³,地下水114.5億m³,兩者有重合部分)。與浙江省作對比,2017年同期,浙江省水資源總量為895.3億m³(其中地表水881.9億m³,地下水204.3億m³,兩者有重合部分)。也就是說,雖然江浙兩省相鄰,但是人口總量比江蘇少了2300餘萬的浙江,水資源總量卻是其的2倍還要多。

但即使在國內水資源總量尚且還算豐富的浙江,其2017年人均水資源量也僅有1582.6m³,比同期全國均值的2069.0m³少了近四分之一。其他省份的情況,可想而知。

過度採用地下水,多地已變成“漏斗區”

看完中國各省市水資源總量排行榜,這幾個省表示:意想不到

目前我國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為主,或者兩種水源混合使用,而我國一些地區長期透支地下水,導致出現區域地下水位下降,最終形成區域地下水位的降落漏斗。

資料顯示,由於多年的地下水超採,華北平原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區”。其中最大的一個漏斗面積達8800多平方公里,而這個面積,大約是北京市市區面積的12倍。

早在幾年前,全國已形成區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個,面積達15萬平方千米,有的城市形成了幾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數十公里。

相比於地表水(河流、冰川、湖泊、沼澤)總量大,採用易,成本低,補充快的特徵,地下水(井水、巖水)特徵則是總量少,採用難,成本高,補充慢。

據《中國地下水資源開採潛力圖》對於全國各區域地下水資源的相關分析,進一步劃分為六個潛力等級(超採區、基本平衡區、開採潛力較小區、開採潛力中等區、開採潛力較大區、開採潛力大區)。

整體來看: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新疆的許多地區地下水超採;“三北”地區北部的廣大地區地下水開採潛力較小;東北平原、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江漢平原、巴顏喀拉山區、以及南方的部分地區,地下水開採潛力中等;長江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的地下水開採潛力較大或大。

其中,情況最為嚴峻的河北省,是全國唯一一個使用地下水比值超過地表水的省份,且年度開採使用地下水比例高達63.9%(河南的49.4%距離“爆表”也僅有一線之遙)。

河北省是“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也是全國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區”。多年來,由於水資源匱乏,河北部分糧食產區依賴過度抽取地下水支撐糧食生產,全省約80%農田是井灌區,農業用水曾佔河北總用水量7成以上。

超采地下水導致嚴重生態後果,河北省形成了7大“地下水漏斗區”,並引發地下水位下降、河水乾涸斷流、溼地萎縮、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生態問題,一些天然湖泊、窪澱乾涸,溼地面積比20世紀50年代減少了70%以上。

綜合來看,中國的地下水過採嚴峻程度是:國內北方更嚴峻,特別是華北京津冀最嚴峻。原因在於長期以來超出當地水資源承載能力的常住人口,使得華北及京津冀地區水資源不堪重負(這還是在有南水北調支持的背景下)。

這也意味著,京津冀城市群“不到國土面積2.35%的土地上,聚集了7.24%的人口,創造了10.36%的經濟總量(2018年數據)”光鮮數據背後,對區域自然環境與資源的透支之深。

比水資源浪費更令人心痛的,是水資源汙染

看完中國各省市水資源總量排行榜,這幾個省表示:意想不到

《中國地下水汙染狀況圖》曾以國家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93)為依據,對中國各區域地下水的汙染情況進行過相關調查分析。並將地下水汙染程度分為汙染嚴重、汙染中等和汙染較輕三級。具體指標包括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氨氮、鉛、砷、汞、鉻、氰化物、揮發性酚、石油類、高錳酸鹽指數等。結果顯示——

東北地區重工業和油田開發區地下水汙染嚴重。東北地區的地下水汙染,不同地區有不同特點。松嫩平原的主要汙染物為亞硝酸鹽氮、氨氮、石油類等;下遼河平原硝酸鹽氮、氨氮、揮發性酚、石油類等汙染普遍。各大中城市地下水的汙染程度不同,其中,哈爾濱、長春、佳木斯、大連等城市的地下水汙染較重。

華北地區地下水汙染普遍呈加重趨勢。華北地區人類經濟活動強烈,從城市到鄉村地下水汙染比較普遍,主要汙染組分有硝酸鹽氮、氰化物、鐵、錳、石油類等。此外,該區地下水總硬度和礦化度超標嚴重,大部分城市和地區的總硬度超標,其中,北京、太原、呼和浩特等城市汙染較重。

西北地區地下水受人類活動影響相對較小汙染較輕。西北地區地下水汙染總體較輕。內陸盆地地區的主要汙染組分為硝酸鹽氮;黃河中游、黃土高原地區的主要汙染物有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鉻、鉛等,以點狀、線狀分佈於城市和工礦企業周邊地區,其中,蘭州、西安等城市汙染較重。

南方地區地下水局部汙染嚴重。南方地區地下水水質總體較好,但局部地區汙染嚴重。

雖然南方地區水資源質量整體優於北方,但是形勢依舊不容樂觀。如果不全面加強水資源保護與處罰力度,那麼未來極有可能朝著進一步惡化方向發展。

按照早前水利部的相關預測,2030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6億,屆時人均水資源量僅有1750立方米。在充分考慮節水情況下,預計用水總量為7000億至8000億立方米,要求供水能力比現在增長1300億至2300億立方米,全國實際可利用水資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資源開發難度極大。

站在當下來看,伴隨著中國社會全面進入老齡化和少子化時代,到2030年時中國總人口達到16億的可能性或許並不大,但是中國的水資源總量和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卻是連年下滑。

而與此同時,中國的用水效率雖然正在逐年上升,但是遠遠追趕不上水資源總量下降的速度。同時,本文中所講到的所有水資源總量,均為全國的理論總量,即包含極難(不可)開採水資源和中重度汙染水資源在內的。如果再排除這兩部分水資源,那麼我們實際可以使用的水資源總量將更為緊張。

在一座座千萬級人口規模的超級城市迅速崛起後,未來中國城市的供水是否會限時限量,這個問題離我們並不遙遠。如何轉型升級與加速淘汰國內許多地區大量存在的,對區域環境、區域資源造成巨大傷害與浪費的低產出、低效率產業、企業,刻不容緩。

最後,附上按照七大行政區分類的“2017年各省級行政區大數據”資料。想要對各區域水資源情況進一步瞭解的朋友,可以自行參閱。

看完中國各省市水資源總量排行榜,這幾個省表示:意想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