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的守望者——河北王河灣挎鼓傳承人賀海

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北山腳下有一個叫王河灣的小村莊,村中有位叫賀海的老人,傾盡自己的熱情,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併發揚光大,也成為了古城宣化有名的“大腕”。王河灣挎鼓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是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王河灣挎鼓的第四代傳人,賀海在研習前輩留傳技藝的同時,還將這種文化從田間地頭帶向了文藝演出的舞臺,用行動傳承著這份文化。

非物質文化的守望者——河北王河灣挎鼓傳承人賀海

王河灣挎鼓表演

非物質文化的守望者——河北王河灣挎鼓傳承人賀海

王河灣挎鼓表演

打小便是鼓迷

王河灣村是宣化區最偏北的一個村子。從村子最西邊一條狹長的小巷穿過去,再往北一拐就到了賀海家裡。

“鼓藝是老輩人留下的,最開始是用廢棄的煤油箱子做出了挎鼓雛形,也稱做‘煤油拉子把式’,在柳河川一帶盛行,這一敲就半個多世紀……”賀海盤著腿坐在西屋炕上,用皸裂的手撫摸著鼓面,講起了挎鼓的歷史。

“那會兒村裡交通閉塞,村民們自娛自樂,敲起挎鼓時,上到八十多歲的老人,下到十來歲的孩子,尤其每年春節、元宵節村裡都是鑼鼓喧天。”

在長期的民俗活動中,早先的“煤油拉子” 逐漸被木梆、皮面的八面挎鼓取代,敲打起來動作花樣也增多了,形成了一套基本的表演形式。

從8歲起賀海就開始和爺爺、父親學習挎鼓,與打挎鼓結下不解之緣。眼前這個被村裡人公認的“挎鼓權威人士”,今年73歲,講到興奮之處像個孩子一樣跳起來比劃一陣。

非物質文化的守望者——河北王河灣挎鼓傳承人賀海

賀海在表演挎鼓

“如今,農活兒不忙時在家也打,鍛鍊身體。有時候,幾個老夥伴也常聚在一塊相互切磋鼓法。”賀海說著轉過身去望了一下窗外,不知什麼時候,院子裡已聚了好幾個老人。

“走,兄弟們,挎起鼓來!”賀海跳下炕一聲吆喝,六七個老漢左肩斜挎著鼓出了家門。

南山巍巍,山腳下,老人們身著黃色太平服裝,腰間擺動紅色挎鼓,鼓槌在眾人手中上下翻飛,“咚咚咚……”,鼓聲鏗鏘有力,節奏歡快,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非物質文化的守望者——河北王河灣挎鼓傳承人賀海

賀海(中)同老隊員們一起表演

在堅持中傳習

“ 文革”前後的很長一段時期,王河灣挎鼓趨於停滯。然而,鼓藝卻並沒有失傳,賀海得到了父輩的真傳。

他在研習老一輩傳統挎鼓的同時,根據自己的經驗有所創新,增加了“舉火燒天”、“孫悟空耍金箍棒”、”黑虎掏心“、“武松打虎”等動作。

1983年,王河灣村迎來了挎鼓的春天,村裡出錢增添了7面鼓和釵、鈸等器具,成立了挎鼓隊。沉寂二十多年的鼓聲讓小山村沸騰起來。

由宣化區文化館牽頭,王河灣村開始組織發動村民將挎鼓引出村外,走上街頭。“當年在宣化城耍秧歌,從鐘樓打到南門樓然後再打回來,6裡多地打的通身是汗,周圍搖旗吶喊。”回憶起當年的熱鬧情景,賀海有些興奮。

第二年鼓隊又添了7面鼓,賀海成了隊長。除了在村裡自娛自樂,他還組織大家到各個單位進行慰問演出,挎鼓隊自編、自唱、自演,宣揚改革開放後的新風尚。”王河灣挎鼓在宣化區闖出名聲。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對傳統節日的態度開始逐漸淡化,挎鼓隊主要的活動場所也逐漸減少或消失。挎鼓的聲音漸漸小了。

“年輕人以追星為時尚,會打挎鼓的老藝人大多年事已高,也都不願動彈了,無論如何也不能讓祖宗留下的鼓藝斷了代。”賀海看在眼裡,急在心上。

賀海把自創的動作連貫起來,形成了十二套連貫動作,他還把秧歌步和舞蹈結合在裡面,碰上節日他就召集大家組成表演隊伍。

非物質文化的守望者——河北王河灣挎鼓傳承人賀海

村民沒事就想跟賀海(左)學幾手

非物質文化的守望者——河北王河灣挎鼓傳承人賀海

賀海(右三)帶鼓隊在過年時表演

用心發揚傳承

挎鼓表演比較靈活,四鼓配一釵一鈸就能進行表演。

用賀海的話說,王河灣挎鼓不止是自己的一種愛好,也代表著全村的精神面貌。

2009年,王河灣挎鼓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也是宣化區首個被列入的非遺的項目。春光鄉四方臺小學作為王河灣挎鼓傳承基地,已將挎鼓演藝技術引進課堂。

非物質文化的守望者——河北王河灣挎鼓傳承人賀海

賀海同小學員們在一起非常開心

非物質文化的守望者——河北王河灣挎鼓傳承人賀海

賀海在指導小學員打鼓

每隔一段時間,賀海都會到學校指導學生練習鼓藝。如今,賀海帶了已有八批學生,共有五六百人。看到王河灣挎鼓受到孩子們的喜愛,他很欣慰,他表示將會把平生所學都交給他們,讓這一文化藝術生長和傳承下來。

賀海翻開一個日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寫著祖傳的鼓譜,這也是他教學生識譜的教材,他認為“把各種動作用文字記錄下來,才能讓鼓藝永遠傳承下去。”

非物質文化的守望者——河北王河灣挎鼓傳承人賀海

賀海在課堂上為孩子們講鼓譜

村子裡,賀海經常和一些年齡相當的老人切磋鼓藝,他們以老帶新,在村裡也培養了一批新的繼承人。如今村裡的挎鼓隊已有幾十人,表演起來配合秧歌表演,場面更為壯觀。

王河灣挎鼓隊又慢慢發展壯大起來。這種鄉土氣息濃厚的表演豐富了村民文化娛樂生活,也促進了鄰里關係的和諧友愛。如今已經成了鄉文化站的一道亮麗風景。每逢節日,鄉間表演都會引來眾多觀眾,有時也會到市裡登臺演出。

走過狹長的小巷,賀海轉身回家,留下的是蹣跚的背影。

非物質文化的守望者——河北王河灣挎鼓傳承人賀海

王河灣挎鼓表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